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中上游流域夏季异常降水的变化特征及环流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楠 李栋梁 张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4-763,共10页
从中国气象局信息中心提供的全国地面台站逐日观测资料中选取黄河中上游流域66个台站资料,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黄河中上游流域夏季降水异常的变化特征、周期分布及影响降水的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从中国气象局信息中心提供的全国地面台站逐日观测资料中选取黄河中上游流域66个台站资料,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黄河中上游流域夏季降水异常的变化特征、周期分布及影响降水的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旱涝年夏季降水空间分布上差异显著,易涝区位于河套平原,易旱区位于黄土高原东北部;(2)1960-2008年,流域夏季降水量线性趋势变化不明显,但年际间波动较大,多雨年少雨年相间出现,近50 a中降水整体呈现平稳—少雨—多雨—平稳—多雨—少雨的过程;(3)黄河中上游流域降水变化周期复杂多样,总体以2 a周期振荡为主,异常少雨年多表现为9 a周期振荡,异常多雨年多表现为15 a周期振荡,且流域主周期的空间分布可能与地形地貌、海拔高度及流域分布等地理因素有关;(4)丰、枯雨年环流形式差异显著,影响流域降水的环流系统有季风,西太平洋副高,温带气旋及贝加尔湖低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上游流域 夏季降水异常 小波周期分析 环流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荒漠化防治现状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占邦 左忠 +2 位作者 姜黎 黄婷 范金鑫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5期75-78,共4页
生态修复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修复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目前依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文献整理对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生态系统修复进行讨论和总结,以期为提高荒... 生态修复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修复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目前依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文献整理对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生态系统修复进行讨论和总结,以期为提高荒漠化治理成效、巩固生态治理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中上游 荒漠化防治 对策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上游煤-水协调开采的地下水原位保护技术 被引量:12
3
作者 白二虎 郭文兵 +2 位作者 张合兵 谭毅 郭明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907-914,共8页
煤炭开采是破坏黄河流域煤矿区地表生态环境最强烈的人为活动,而水资源供需矛盾是制约煤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绿色矿山建设的关键因素。为缓解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及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采动影响下含水层破坏机理,形成了近黄河流域... 煤炭开采是破坏黄河流域煤矿区地表生态环境最强烈的人为活动,而水资源供需矛盾是制约煤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绿色矿山建设的关键因素。为缓解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及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采动影响下含水层破坏机理,形成了近黄河流域煤炭开采的地下水保护思路,提出了黄河流域中上游煤-水协调开采的地下水原位保护技术,阐明了该技术以控制坚硬顶板不破断与充填体置换煤柱的思路而实现地下水原位保护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地下水原位保护技术中加固煤柱的条带开采、留窄煤柱的置换煤柱充填开采2个技术步骤及优势。结合沿空留巷的围岩控制技术与充填开采的快速增阻强度,通过建立坚硬顶板破断力学模型,分析了加固煤柱的条带开采、留窄煤柱的置换煤柱充填开采的可行性。以近黄河流域的离柳矿区双柳煤矿为研究对象,分析确定了有效达到地下水原位保护的关键技术参数,如条带开采参数、煤柱旁充填宽度、充填置换煤柱时维持巷道稳定的窄煤柱留设宽度以及坚硬顶板不破断的最小充填率等,并基于条带开采煤柱剥离理论及其长期稳定性评价方法,分析表明该技术所留设煤柱及充填体具有长期稳定性,能有效保护含水层及地表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开采 黄河流域中上游 煤-水协调 原位保护 煤柱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上游四大城市群经济联系和网络结构比较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小宁 白永平 +1 位作者 宋龙军 高祖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23,共6页
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兰西、宁夏沿黄、呼包鄂榆和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测度各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分析城市群内部城市等级结构,从中心性、网络密度和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各城市群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 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兰西、宁夏沿黄、呼包鄂榆和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测度各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分析城市群内部城市等级结构,从中心性、网络密度和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各城市群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城市群内城市等级结构不一,兰西、宁夏沿黄和关中均分为3个等级,呼包鄂榆中缺少三级城市;各城市群市(州)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其市(州)等级划分呈现一定协同性。(2)各城市群内经济联系总量及紧密程度不一,兰西、宁夏沿黄、呼包鄂榆内市与市间的经济联系总量最小,但联系最紧密,县与县间联系总量最大,但联系最松散;关中则市与县间联系总量最大且联系最紧密。(3)各城市群的网络结构存在差异,关中对外经济吸引辐射能力、中介能力均最强,宁夏沿黄最弱;网络密度上,呼包鄂榆和关中网络密度较高,兰西和宁夏沿黄较低。(4)对各城市群进行聚类分析,兰西、宁夏沿黄凝聚子群基本依赖行政区划分,呼包鄂榆、关中凝聚子群分割行政区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网络结构 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法 黄河流域中上游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酒产业与黄河流域煤炭基地生态治理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宋瑞 朱宗文 +1 位作者 李华 王华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5,共7页
黄河中上游地区能源丰富,土地广袤,常年煤炭开采加上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该区域土地侵蚀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自然植被覆盖率极低,迫切需要找到一条生态治理与经济并行的高质量协同发展之路。葡萄作为多年生藤本植物,种类多样,具有极... 黄河中上游地区能源丰富,土地广袤,常年煤炭开采加上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该区域土地侵蚀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自然植被覆盖率极低,迫切需要找到一条生态治理与经济并行的高质量协同发展之路。葡萄作为多年生藤本植物,种类多样,具有极强的环境耐受性和可塑性,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能衍生巨大的生态价值。本文对我国黄河流域煤炭基地生态治理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阐明种植葡萄对改善矿区周边环境、促进水土保持、提升固碳释氧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发展葡萄酒产业对治理黄河流域煤炭基地生态脆弱区的可行性,并提出煤炭基地种植酿酒葡萄存在的问题与可行性措施。将葡萄酒产业与煤炭开发后生态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加矿区植被覆盖度、改善土壤质量、控制水土流失、修复受损生态、促进区域碳减排等众多需求,同时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是一种兼顾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中上游 煤炭基地 生态脆弱 植被恢复 固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