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喂黄曲霉毒素B_1对奶山羊乳中黄曲霉毒素M_1分泌规律与转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丽芳 姚一萍 +3 位作者 连海飞 张欣昕 李秀萍 曾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15-1920,共6页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单一剂量黄曲霉毒素 B1( AFB1)后奶山羊乳中黄曲霉毒素 M1(AFM1)的分泌规律及AFB1转化为AFM1的转化率,选择3只健康、体重接近的泌乳中期关中奶山羊,每只羊饲喂1 mg AFB1。饲喂后0、4、8、24、32、48、56、72、80、9...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单一剂量黄曲霉毒素 B1( AFB1)后奶山羊乳中黄曲霉毒素 M1(AFM1)的分泌规律及AFB1转化为AFM1的转化率,选择3只健康、体重接近的泌乳中期关中奶山羊,每只羊饲喂1 mg AFB1。饲喂后0、4、8、24、32、48、56、72、80、96、104及120 h采集羊乳,测定AFM1含量。结果表明:1)饲喂AFB1前(0 h),羊乳中未检出AFM1,但是饲喂AFB1后4 h,在收集的羊乳中均检出了AFM1;2)3只试验在羊乳中AFM1含量存在差异,但是其分泌规律非常相似,均呈先升高后急剧下降再缓慢下降的趋势;3)羊乳中 AFM1的峰值出现在饲喂AFB1后4~8 h;4)羊乳中 AFM1平均含量在56 h 时为0.39μg/kg,低于我国限量值(0.5μg/kg),到120 h平均含量为0.02μg/kg,低于欧盟限量值(0.05μg/kg);5)各时间点AFB1转化为AFM1的最大平均转化率为0.19%,出现在4 h;6)饲喂AFB1后24 h内的AFM1平均转化率之和占AFM1总转化率的81%。结果提示,AFM1在奶山羊乳中的排出时间主要集中在采食AFB1后的24 h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山羊 黄曲霉毒素B1 羊乳 黄曲霉毒素m1分泌规律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抗体建立icELISA检测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海媛 刘颖达 +2 位作者 Tuyatsetseg Jambal 吉日木图 伊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52,62,共8页
纳米抗体(nanobody,Nb)具有稳定性高、特异性强、易于表达等优势,已经成为小分子免疫分析的重要工具。为了监测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的污染情况,以先前从双峰驼AFM1免疫文库中淘选得到的抗AFM1型纳米抗体M6为研究对... 纳米抗体(nanobody,Nb)具有稳定性高、特异性强、易于表达等优势,已经成为小分子免疫分析的重要工具。为了监测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的污染情况,以先前从双峰驼AFM1免疫文库中淘选得到的抗AFM1型纳米抗体M6为研究对象,评估其理化性质并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优化反应体系中封闭方法、甲醇溶液、pH值和离子强度等参数后,建立竞争抑制标准曲线,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Nb-M6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热稳定性;Nb-icELISA的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为0.111 ng/mL,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为1.498 ng/mL,乳制品加标回收率为89.8%~104.1%,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结果趋于一致。该方法操作简单、便捷,可应用于乳制品中AFM1的初步批量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抗体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黄曲霉毒素m1 乳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黄曲霉毒素M1纳米抗体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海媛 刘颖达 +3 位作者 李庆辉 刘佳 吉日木图 伊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5-31,共7页
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对人类和动物具有致癌性、诱变性、致畸性等,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及其乳制品中。因此,制备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抗体来检测AFM1至关重要。该研究以AFM1-BSA为抗原免疫双峰驼,采血分离淋巴细胞,提取总... 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对人类和动物具有致癌性、诱变性、致畸性等,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及其乳制品中。因此,制备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抗体来检测AFM1至关重要。该研究以AFM1-BSA为抗原免疫双峰驼,采血分离淋巴细胞,提取总RNA反转录为cDNA,通过巢式PCR获得重链可变区(variable domain of heavy chain,VHH),与pComb3XSS载体连接电击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TG1,构建AFM1特异性噬菌体展示文库。以AFM1-OVA为靶向抗原,使用4轮酸洗脱和竞争洗脱相结合的策略对文库进行淘选,并对抗AFM1纳米抗体进行初步鉴定,最后预测了精准的三维模型结构。结果显示,抗AFM1纳米抗体文库库容量为2.27×10^(9)CFU,多样性丰富,插入率为100%。经淘选共获得6条独特序列的纳米抗体。其中VHH-M4和VHH-M6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初步测定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415 ng/mL和1.877 ng/mL,线性范围分别为0.141~1.652 ng/mL和0.800~3.811 ng/mL。一级和二级结构结果显示VHH-M4和VHH-M6均为亲水性蛋白,框架区(framework region,FR)和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CDR)区符合典型纳米抗体的结构特征。该研究为AFM1免疫学检测提供核心元件,并为探究AFM1与VHH的分子结合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m1 纳米抗体 噬菌体文库 结构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含量的方法验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纪坤发 杨爱君 +3 位作者 何瑛 杨美丰 利志锋 陈锦璇 《中国乳业》 2024年第11期120-132,共13页
根据《GB 5009.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族的测定》第二法,采用甲醇-水溶液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富集作为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检测前处理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含量的方法,并从检出限、... 根据《GB 5009.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族的测定》第二法,采用甲醇-水溶液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富集作为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检测前处理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含量的方法,并从检出限、定量限、线性范围、正确度、重复性精密度5个方面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在0.00250~2.02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仪器检出限0.00359μg/kg、方法检出限0.00180μg/kg,仪器定量限0.0108μg/kg,方法定量限0.00540μg/kg,回收率95.80%~103.37%,重复性精密度0.46%~1.66%,符合《GB 5009.295—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化学分析方法验证通则》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牛奶 黄曲霉毒素m1 方法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和胶体金技术对黄曲霉毒素M1检测的结合验证 被引量:1
5
作者 乔宽 王路阳 +2 位作者 王艳飞 张云鲜 时长旭 《中国乳业》 2024年第1期69-72,77,共5页
[目的]为准确完成生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检测。[方法]对比分析酶标仪、胶体金读数仪检测生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处理过程和检测数据。[结果]发现2种方法检验操作过程各有优劣,检测结果能满足不同需求。酶标仪可用于半定量检测,并进行精... [目的]为准确完成生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检测。[方法]对比分析酶标仪、胶体金读数仪检测生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处理过程和检测数据。[结果]发现2种方法检验操作过程各有优劣,检测结果能满足不同需求。酶标仪可用于半定量检测,并进行精准检测和半定量复核。胶体金读数仪适合快速定性筛查。[结论]2种方法可配合使用,相互补充,灵活运用设备优势,高效完成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标仪 胶体金读数仪 黄曲霉毒素m1 生牛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 被引量:27
6
作者 丁俭 李培武 +2 位作者 李光明 王秀嫔 马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89-293,共5页
目的:建立在线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On-line SPE-HPLC)测定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方法:固相萃取富集柱填料为SB-C18,上样溶剂和淋洗溶剂均为纯水,转移溶剂为乙腈-水(20:80,V/V),分析测定溶剂为乙腈-水(15:85,V/V)。结果:黄曲霉毒... 目的:建立在线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On-line SPE-HPLC)测定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方法:固相萃取富集柱填料为SB-C18,上样溶剂和淋洗溶剂均为纯水,转移溶剂为乙腈-水(20:80,V/V),分析测定溶剂为乙腈-水(15:85,V/V)。结果:黄曲霉毒素M1检测的线性方程为Y=2.52746X 0.067,相关系数为0.99906;检出限为0.04μg/kg;定量限为0.10μg/kg;基质4个水平添加回收率(n=6)在98%~105.7%;6次加标回收相对标准偏差在0.79%~2.56%。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能够满足对日常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固相萃取富集 牛奶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曲霉毒素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M1免疫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曦 侯玉泽 +2 位作者 蔡齐超 胡骁飞 邓瑞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3-416,共4页
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是黄曲霉毒素的一种,是在动物摄入含有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饲料后,AFB1在体内经羟基化所形成的代谢物。AFM1主要存在于动物的乳汁中,在肝肾、肉、蛋以及尿液也有存在。随着人们生活... 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是黄曲霉毒素的一种,是在动物摄入含有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饲料后,AFB1在体内经羟基化所形成的代谢物。AFM1主要存在于动物的乳汁中,在肝肾、肉、蛋以及尿液也有存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及乳制品以其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m1 免疫学检测方法 乳及乳制品 AFB1 AFm1 营养价值 代谢物 羟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大体积流通池荧光法检测奶及奶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_1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军淋 蔡增轩 任一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6,共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并配有大体积流通池的荧光检测器快速检测奶及奶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在样品中按m(牛奶)∶V(乙腈)=1∶2.5的比例加入乙腈,采用涡旋及超声辅助液液萃取法对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行提取,经离心后,取上清液用磷...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并配有大体积流通池的荧光检测器快速检测奶及奶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在样品中按m(牛奶)∶V(乙腈)=1∶2.5的比例加入乙腈,采用涡旋及超声辅助液液萃取法对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行提取,经离心后,取上清液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过黄曲霉毒素M1免疫亲和柱进行净化及浓缩;采用V(甲醇)∶V(乙腈)=50∶50及纯水作为流动相,经UPLC BEH C18柱(100mm×2.1mm,1.7μm)分离.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定量限为0.03μg/kg,低于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最低限量标准,符合检测要求;同时,在0.06~1.2μ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其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3个加标浓度的回收率在81.95%~94.20%之间,效果较好;采用大体积流通池检测的灵敏度较普通流通池提高了近3倍;经用于奶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结果与现行标准方法一致;另外,在前处理中,用乙腈对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行提取,可以有效地沉淀样品中的蛋白质,从而得到澄清的提取液,在过免疫亲和柱净化时只需利用溶液自身重力作用即能过柱.综上,此定量方法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检测速度快和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对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m1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大体积流通池 荧光检测 沉淀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材料和适配体的荧光传感器检测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 被引量:14
9
作者 郭婷 林淑凤 +2 位作者 马良 谭红霞 张宇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8-223,共6页
根据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利用磁性纳米材料的磁性分离技术及荧光猝灭能力,构建了基于磁性纳米材料和适配体的荧光传感器,用于高灵敏检测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 AFM_1)。标记羧基荧光素(carboxy-fluorescein, FAM)的适配... 根据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利用磁性纳米材料的磁性分离技术及荧光猝灭能力,构建了基于磁性纳米材料和适配体的荧光传感器,用于高灵敏检测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 AFM_1)。标记羧基荧光素(carboxy-fluorescein, FAM)的适配体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并与Fe_3O_4发生能量共振转移,导致荧光猝灭;当体系中存在AFM_1时,适配体与AFM_1特异性识别并形成折叠结构,适配体从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表面脱附,使得荧光信号恢复,据此可实现对FAM_1的定量检测。该研究对所制备的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进行表征,透射电镜结果表明,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粒径在10~15 nm。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0.05~0.70μg/L,检测限为0.02μg/L。利用荧光传感器检测牛奶中AFM_1的回收率为82.5%~1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黄曲霉毒素m1 Fe3O4磁性纳米颗粒 荧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高亚男 王加启 郑楠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28-2236,共9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乳及乳制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消费品。与此同时,人们对乳及乳制品的期待不再局限于量的提高,而是对其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2011年发生的牛奶中黄曲霉毒...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乳及乳制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消费品。与此同时,人们对乳及乳制品的期待不再局限于量的提高,而是对其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2011年发生的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AFM_1)含量超标事件,以及相比于成人,婴幼儿更易受到牛奶中AFM_1的损害,人们开始更加重视乳及乳制品中存在的AFM_1污染问题。本文在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基础上,对乳及乳制品中AFM_1的来源与生物学性质、污染与限量标准、检测与防控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m1 乳及乳制品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AP快速检测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付成平 欧阳华学 胡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35-1438,共4页
用SNAP快速检测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牛奶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首先运用SNAP快速法对牛奶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行初筛,其中的阳性样品通过免疫亲和层析柱净化,并用带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从而比较SNAP快... 用SNAP快速检测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牛奶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首先运用SNAP快速法对牛奶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行初筛,其中的阳性样品通过免疫亲和层析柱净化,并用带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从而比较SNAP快速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之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通过比较,SNAP快速法虽然简单、快捷,但检测结果有假阳性现象;液相色谱法前处理、分析过程较复杂,但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回收率及线性关系好,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SNAP快速检测 黄曲霉毒素m1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超分子荧光增敏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M_1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良 张宇昊 +2 位作者 江涛 苏敏 涂春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97-202,共6页
根据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AFM_1)的荧光特性,研究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及其衍生物(β-CDs)、金属盐(Hg^(2+))与AFM1形成的三元超分子体系及对AFM1荧光增强作用,并探索超分子包合物形成的机理。甲基-β-CD-Hg^(2+)-A... 根据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AFM_1)的荧光特性,研究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及其衍生物(β-CDs)、金属盐(Hg^(2+))与AFM1形成的三元超分子体系及对AFM1荧光增强作用,并探索超分子包合物形成的机理。甲基-β-CD-Hg^(2+)-AFM_1三元体系中,当溶剂组成为体积分数20%甲醇溶液,Hg^(2+)、M-β-CD与AFM_1物质的量比分别为6.6×10~4∶1、5.80×10~5∶1时,荧光增强倍数可达到4.5倍。光谱法、热力学方法表明AFM1能进入M-β-CD空腔,从而减少荧光淬灭,增强荧光检测的灵敏度。利用Benesi-Hildebrand双倒数法和Van’t Hoff热力学方程研究超分子体系的包合常数与热力学常数,初步探讨超分子反应机理。该荧光增敏技术检测AFM_1,在0.01~2.00μg/L范围内分析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 2,检出限为0.0026μg/L。这种衍生方法具有灵敏、简单、高效、经济等优点,乳品中除铁元素以外的大多数强化微量元素对测定无干扰作用,可应用于奶制品中AFM1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m1 超分子体系 荧光增强 快速检测 包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亲脂平衡柱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干酪中的黄曲霉毒素M_1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国梁 郑冬梅 +3 位作者 李晓东 张宏伟 冷友斌 孙爱杰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4期141-143,共3页
研究了利用RP-HPLC对干酪中黄曲霉毒素M1进行测定,分别采用乙腈、甲醇、丙酮作为提取溶剂对干酪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行提取,利用一种亲水亲脂平衡柱萃取黄曲霉毒素M1,然后上机检测,采用质量分数为25%的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mL/m... 研究了利用RP-HPLC对干酪中黄曲霉毒素M1进行测定,分别采用乙腈、甲醇、丙酮作为提取溶剂对干酪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行提取,利用一种亲水亲脂平衡柱萃取黄曲霉毒素M1,然后上机检测,采用质量分数为25%的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mL/min,利用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乙腈作为干酪中黄曲霉毒素M1的提取试剂比其他2种溶剂更为适宜;OASIS HLB固相萃取净化柱对于黄曲霉毒素M1的分离纯化效果很好;干酪中的黄曲霉毒素在8min内被快速检出,平均回收率较高,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5.7%,最低检出限为0.037μg/kg。该方法是一种针对干酪中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m1 亲水亲脂平衡柱 干酪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测定猪尿中的黄曲霉毒素M_1 被引量:5
14
作者 吕飞 钟伟龙 +4 位作者 朱事康 吴云普 周宇 曹维强 余优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2,共3页
建立LC-MS/MS检测猪尿中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猪尿样用超纯水稀释定容,充分漩涡振荡后经免疫亲和层析柱净化,甲醇洗脱,微孔滤膜过滤,经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离子源离子化,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方式检测。外标法定量。采用0.1%甲酸:乙腈+... 建立LC-MS/MS检测猪尿中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猪尿样用超纯水稀释定容,充分漩涡振荡后经免疫亲和层析柱净化,甲醇洗脱,微孔滤膜过滤,经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离子源离子化,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方式检测。外标法定量。采用0.1%甲酸:乙腈+甲醇溶液(1+1)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mL/min的流速。在0.01μg/kg~0.50μ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01μg/kg,回收率在70%~95%之间。此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准确、样品处理简便易行,适用于测定猪尿中的黄曲霉毒素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mS 猪尿 黄曲霉毒素m1 免疫亲和层析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M_1和黄曲霉毒素B_1总量酶联免疫试剂盒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清 李馥雪 +3 位作者 贾玉军 邓乾民 刘杰民 时国庆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01-2510,共10页
通过合成黄曲霉毒素M_1(AFM_1)完全抗原AFM_1-BSA并免疫小鼠,成功制备了AFM_1单克隆抗体2F12.通过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AFB1作为竞争抗原,成功研制了能同时检测液态奶、酸奶和奶粉中AFM_1和AFB1的ELISA试剂盒,该试剂盒的最低检测... 通过合成黄曲霉毒素M_1(AFM_1)完全抗原AFM_1-BSA并免疫小鼠,成功制备了AFM_1单克隆抗体2F12.通过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AFB1作为竞争抗原,成功研制了能同时检测液态奶、酸奶和奶粉中AFM_1和AFB1的ELISA试剂盒,该试剂盒的最低检测限(IC10)为37 pg·m L^(-1),IC50为211 pg·m L^(-1),线性范围为50—1500 pg·m L^(-1),对AFM1和AFB1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00%和102%,对其它黄曲霉毒素的交叉反应率小于20%.利用建立的试剂盒对多种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87.9%—109.1%之间,批内相对标准偏差在3.9%—10.8%之间,批间相对标准偏差≤11.1%.多次对比试验表明,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与进口试剂盒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黄曲霉毒素m. 黄曲霉毒素B1 牛奶 试剂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菌毒素吸附剂对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叶盛群 陈南南 谌刚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7-18,共2页
奶牛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严重影响着奶牛生长性能的发挥以及人类的健康。试验从体外和动物体内试验两方面,依次考察了两种不同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脱毒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在体外对黄曲霉毒素B1均有较好的... 奶牛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严重影响着奶牛生长性能的发挥以及人类的健康。试验从体外和动物体内试验两方面,依次考察了两种不同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脱毒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在体外对黄曲霉毒素B1均有较好的吸附脱毒能力;在体内均能有效降低奶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并能提高奶牛产奶量(P<0.05),对乳品质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吸附剂 奶牛 黄曲霉毒素B1 黄曲霉毒素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定量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园园 裴世春 +3 位作者 才琳 何娜 赵识非 霍贵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00-804,共5页
采用黄曲霉毒素M1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免疫8周龄BALB/c小鼠,4次免疫后,使小鼠产生免疫应答,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最终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黄曲霉毒素M1的杂交瘤细胞株系。其染色体平均计数为90±10对,间接ELISA... 采用黄曲霉毒素M1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免疫8周龄BALB/c小鼠,4次免疫后,使小鼠产生免疫应答,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最终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黄曲霉毒素M1的杂交瘤细胞株系。其染色体平均计数为90±10对,间接ELISA检测该株系培养上清的效价为1∶6400,纯化腹水效价为5000×27,与黄曲霉毒素M1及其结构类似物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反应率分别为100%、7%、0%。经传30代后,抗体效价稳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是0.08ng/mL,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8ng/mL~5ng/mL。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0.0%~1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m1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黄曲霉毒素M1菌株筛选方法的建立与菌株鉴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晓霞 胡连霞 +2 位作者 姜彦芬 陈志敏 付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20-124,共5页
为实现对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的生物降解,建立从环境中筛选AFM1降解菌株的方法并得到降解菌株。结果表明:对采自农田、粮库、牛场的300个土壤或粪便样品,初筛选出能在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37株;用液相色... 为实现对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的生物降解,建立从环境中筛选AFM1降解菌株的方法并得到降解菌株。结果表明:对采自农田、粮库、牛场的300个土壤或粪便样品,初筛选出能在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37株;用液相色谱法测定降解率进行复筛,得到3株降解率在50%以上的菌株;进而对复筛菌株进行生长条件和耐受性实验,筛选出降解率为78.6%,生长速度快、长势好、稳定期长,且降解过程中热稳定性好的菌株102807。经过菌落细胞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纤维纤维微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首次发现了纤维纤维微菌对AFM1的生物降解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m1 生物降解 筛选 纤维纤维微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在肉鸡体内残留及消解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平 王涛 +4 位作者 胡骁飞 王全亮 彭峰 杨小进 尹清强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42-45,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A)在肉鸡体内残留及消解规律。选取22日龄健康罗斯308肉仔鸡1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组为:①基础日粮;②基础日粮+AFB150μg/kg+ZEA 500μg/kg;③基础日粮+AF... 试验旨在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A)在肉鸡体内残留及消解规律。选取22日龄健康罗斯308肉仔鸡1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组为:①基础日粮;②基础日粮+AFB150μg/kg+ZEA 500μg/kg;③基础日粮+AFB150μg/kg+ZEA 500μg/kg+生物解毒剂(MBDP)。结果表明:AFB1主要存在于粪便、肝脏、胸肌、血清中。ZEA主要存在于粪便、肝脏和血清中。在第7 d时,添加生物解毒剂组胸肌、血清、粪便中AFB1含量和肝脏、血清、粪便中ZEA含量显著低于2组(P<0.05);在1~7 d内,添加生物解毒剂组AFB1和ZEA净排出总量显著低于2组(P<0.05)。这表明饲料中添加生物解毒剂能够减少霉菌毒素在组织和粪便中的残留,但7 d内不能完全排除体内沉积的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玉米赤霉烯酮 生物解毒剂 肉鸡 残留 消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小芽孢杆菌漆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漆酶降解黄曲霉毒素M_1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霍超 卢海强 +3 位作者 刘晓宇 李琪 高洁 桑亚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2-98,共7页
为明确短小芽孢杆菌Cot A漆酶的酶学性质,探究其在黄曲霉毒素M_1降解中的应用潜力。经分析,短小芽孢杆菌E-1-1-1中cotA基因全长1 486 bp,编码495个氨基酸,无信号肽序列,分子质量约为58 kDa。该重组漆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 4.0;K_... 为明确短小芽孢杆菌Cot A漆酶的酶学性质,探究其在黄曲霉毒素M_1降解中的应用潜力。经分析,短小芽孢杆菌E-1-1-1中cotA基因全长1 486 bp,编码495个氨基酸,无信号肽序列,分子质量约为58 kDa。该重组漆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 4.0;K_m为3.01 mmol/L,V_(max)为0.795 mmol/(L·min);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会对酶活力造成不同程度影响,K^+、Na^+、乙醇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该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31.0%、13.6%、64.5%和100%,而Mn^(2+)和Zn^(2+)则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酶活力分别提高了33.0%和23.9%;该酶与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_1反应72 h后,黄曲霉毒素M_1降解率为54.3%,毒性降低9.1%。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CotA漆酶作为黄曲霉毒素M_1降解酶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A蛋白 漆酶 黄曲霉毒素m1 生物脱毒 短小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