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羊膜填塞与内界膜翻转填塞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楚翘 周激波 +3 位作者 姚腾腾 王泽淇 高慧芹 汪朝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对比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人羊膜填塞术或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1... 目的对比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人羊膜填塞术或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15例16眼。所有患者均接受PPV,根据术中黄斑裂孔填塞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人羊膜填塞组7例7眼和内界膜填塞组8例9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测定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激光扫描检眼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眼底情况并判定黄斑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人羊膜填塞组6眼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即复位,内界膜填塞组所有术眼均实现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初次手术后,人羊膜填塞组5眼黄斑裂孔闭合,内界膜填塞组8眼黄斑裂孔闭合,2个组间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4.420,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均优于术前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组别)=0.183,P>0.05)。人羊膜填塞组和内界膜填塞组分别有2眼和4眼出现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给予降眼压治疗1周后均恢复正常。结论PPV联合人羊膜填塞术及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MHRD均安全有效,且人羊膜填塞术在伴随复杂的眼底情况时也能保持良好的视网膜解剖学复位及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羊膜填塞 内界膜翻转填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鹏飞 廖奇志 +3 位作者 刘淑伟 白领娣 张怀强 刘长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8-881,共4页
目的 研究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伴黄斑前膜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接受三通道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23 G玻璃体手术。手术在曲安奈... 目的 研究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伴黄斑前膜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接受三通道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23 G玻璃体手术。手术在曲安奈德标记、亮蓝染色辅助下23 G玻璃体切割,23 G内界膜镊分层剥离黄斑前膜及内界膜,硅油填充。3个月后取出硅油填充C3F8气体。观察手术时间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裂孔闭合和视网膜脱离复位情况,同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10(6.0±0.2)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60-90 min,平均80 min;黄斑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率为94.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1-0.04者3眼,0.05-0.10者12眼,0.12-0.25者4眼;术中剥离内界膜时部分视网膜点状出血,用笛针吸除大部分出血,必要时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2眼高眼压,予以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7-13 d眼压平稳恢复正常。余未见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取得了较好疗效,不同程度上改善了视力,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多次染色 黄斑前膜 内界膜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23G玻璃体切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琼 淦强 +3 位作者 叶波 邱新文 黄银花 薛安全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73-776,共4页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硅油填充术后的复发性超高度近视性MHRD患者36例(36眼),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硅油填充术后的复发性超高度近视性MHRD患者36例(36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行黄斑区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术后3个月取出硅油。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视网膜脱离复位情况、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术后视力、眼轴长度等指标。结果 36眼视网膜完全复位,视网膜复位率为100%;末次随访SD-OCT示22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占61.1%,11眼黄斑部分闭合,占30.6%,3眼仍未闭合,占8.3%;31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 visual acuity,BCVA)较术前提高,占86.1%,5眼BCVA较术前无明显改变,占13.9%;术前患者BCVA为(1.48±0.92)log MAR,术后BCVA为(0.93±0.38)log 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眼轴长度为(30.95±1.16)mm,术后为(28.46±1.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眼均未发生眼底出血、眼内炎、涡静脉回流障碍、眼前部缺血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MHRD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提高视网膜解剖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视力及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填充 后巩膜加固术 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2F_6气体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董应丽 郭希让 郭娟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367-368,共2页
目的探讨 C2F6气体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 27例 28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气液交换及长效气体填充。结果随访 1~3个月总的视网膜复位率为 82.1%, 3例视网膜未复位的原因为... 目的探讨 C2F6气体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 27例 28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气液交换及长效气体填充。结果随访 1~3个月总的视网膜复位率为 82.1%, 3例视网膜未复位的原因为后巩膜葡萄肿较重,裂孔大致使裂孔周围的视网膜与脉络膜不能紧密相贴,2例再行硅油填充,视网膜复位良好,27例28眼手术后视力提高者22眼,未变者5眼,下降1眼。结论 C2F6气体应用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较理想、安全,并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玻璃体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气体填充 C2F6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引导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术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旭 沈丽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1,共5页
背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硅油取出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率高,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是研究的热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可确认适宜的取油时机,是否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目的OCT观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 背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硅油取出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率高,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是研究的热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可确认适宜的取油时机,是否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目的OCT观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硅油取出术前黄斑区视网膜的解剖形态,分析影响硅油成功取出的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9例55眼的临床资料,其中联合硅油填充术者40例45眼,术后3~6个月,OCT检查黄斑区形态,行硅油取出术,随访时间均为硅油取出术后1年以上。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前、硅油取出术前和硅油取出术后1年患眼黄斑区的OCT表现以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OCT检查黄斑裂孔愈合标准分为一类愈合及二类愈合。结果硅油取出前OCT示40眼视网膜成功复位,占88.89%,其中2眼裂孔愈合,裂孔边缘消失,属于一类愈合;38眼裂孔边缘平贴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但中心凹处神经纤维层存在缺损及RPE层暴露,属于二类愈合。硅油取出术后,二类愈合眼中1眼于术后2年发现视网膜脱离复发;联合硅油填充术者40例45眼术前BCVA为1.93±0.06,硅油取出后1年BCVA为1.16±0.07,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OCT检查可以作为硅油取出的术前评估。OCT证实黄斑裂孔闭合或黄斑裂孔的贴附眼可行硅油取出术;OCT检查示黄斑裂孔未闭合的贴附眼行硅油取出后预后较差,是视网膜再脱离的危险因素之一,需长期进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硅油填充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1
6
作者 万文萃 刘宇莹 +3 位作者 杨果果 庞雪娜 尹向可 金学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48-750,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网膜的解剖复位率和黄斑裂孔的闭合率。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的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64例(64眼),根据手术方...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网膜的解剖复位率和黄斑裂孔的闭合率。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的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64例(64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2组:一组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为单纯玻切组,另一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加固术为联合手术组,观察两组视力及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和黄斑裂孔闭合率。结果 64例64眼中,单纯玻切组36例,术前视力平均为0.90 log MAR,术后平均为0.41 log MAR;联合手术组28例,术前视力平均为0.89 log MAR,术后平均为0.62 log MAR;两组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均率为100%;联合手术组的黄斑裂孔闭合率较高,为92.9%,单纯玻切组为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在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中,联合行黄斑加固术较单纯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率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加固术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桂阳 田蕊 +1 位作者 张璐 田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55-659,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180例(180眼)高度近视MH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180例(180眼)高度近视MH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2例)及对照组(88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患者联合行内界膜剥离术,对照组患者不行内界膜剥离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进行视力及视功能检查明确视力改变,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裂孔闭合率分别为71.43%、6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5.65%、9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分别为(39.26±3.45)个字母、(38.17±2.96)个字母,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均为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黄斑区平均光敏感度显著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固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一阶函数1环观察组(110.12±20.63)nV·deg^(-2)、对照组(134.15±25.96)nV·deg^(-2)及2环P1波反应密度观察组(70.14±11.96)nV·deg^(-2)、对照组(66.96±12.71)nV·deg^(-2)较术前1环P1波反应密度观察组(55.74±11.41)nV·deg^(-2)、对照组(56.01±10.28)nV·deg^(-2);2环P1波反应密度观察组(47.14±10.27)nV·deg^(-2)、对照组(49.22±9.63)nV·deg^(-2)均明显增加(均为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环P1波反应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相比,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可促进高度近视MHRD患者术后黄斑裂孔的愈合,但也可对微视野及视网膜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剥离术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晓隆 盖春柳 +4 位作者 濮伟 杨宏伟 周雅丽 薛龙全 李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3-464,482,共3页
目的: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对21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前房穿刺玻璃体腔注气术、冷凝放液玻璃体腔注气术、冷凝放液外加压玻璃体腔注气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硅油充填进行治疗。结果:21例21眼视力比较:视... 目的: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对21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前房穿刺玻璃体腔注气术、冷凝放液玻璃体腔注气术、冷凝放液外加压玻璃体腔注气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硅油充填进行治疗。结果:21例21眼视力比较:视力提高19例,无变化2例。最终20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完全复位,1例未完全复位。结论:根椐患者的具体眼底改变,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既可使视网膜解剖复位,又能保护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外加压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剥离内界膜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晓 金中秋 +1 位作者 洪玲 陈云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9期694-695,共2页
目的 评价剥离内界膜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6例(16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常规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气-液交换、裂孔区注射透明质酸钠、吲哚菁绿染色、液-气交换、... 目的 评价剥离内界膜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6例(16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常规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气-液交换、裂孔区注射透明质酸钠、吲哚菁绿染色、液-气交换、内界膜剥离、再次气-液交换、14%C3F8填充玻璃体腔,术后保持头低位,随访1~6个月。结果 16眼中,13眼黄斑裂孔愈合,视网膜复位,3眼裂孔未闭,其中1眼复发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提高14眼,不变1眼,下降1眼。结论 剥离内界膜的玻璃体切除术能有效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并能促进黄斑裂孔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膜剥离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9
10
作者 沈轶 姚进 蒋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8-381,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45例(47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45例(47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24眼行自体内界膜剥除并填塞手术(填塞组);23眼单纯内界膜剥除术(未填塞组)。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眼底照相、FFA、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网膜复位及黄斑裂孔闭合情况。结果:填塞组与未填塞组术前视力分别为(1.63±0.48)LogMAR和(1.65±0.48)LogMAR,术后6~12个月时患者的视力分别为(1.00±0.12)LogMAR和(1.04±0.07)LogMAR,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填塞组黄斑裂孔闭合率为91.6%(22/24),未填塞组黄斑裂孔闭合率为65.2%(15/2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塞组网膜均复位,无视网膜脱落复发,未填塞组视网膜脱落复发率为8.6%(2/23)。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从解剖上封闭黄斑裂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膜 填塞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9
11
作者 石莲军 张苏 +2 位作者 徐向忠 姚进 沈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的复发性超高度近视MHRD患者10... 目的探讨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的复发性超高度近视MHRD患者10例(10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行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将MEDPOR种植体+人造血管+环扎条带制成的"三明治加压块"固定垫压于黄斑区,术后行眼眶CT检查明确加压块位置。术后6~12个月取出硅油。术后随访18个月,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视网膜脱离复位、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术后视力、眼轴长度等指标。结果眼眶CT显示10眼加压块均位于黄斑区;末次随访SD-OCT示10眼视网膜完全复位,7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3眼黄斑裂孔部分闭合; 9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较术前提高,1眼提高不明显;术前患者BCVA为(1. 55±0. 26) Log MAR,术后3个月BCVA为(0. 99±0. 05) Log MAR,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术前患者眼轴长度为(31. 27±1. 18) mm,术后3个月为(28. 81±0. 87) 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所有患眼均未发生眼底出血、眼内炎、涡静脉回流障碍、眼前部缺血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MHRD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提高视网膜解剖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和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黄斑外垫压术 MEDPOR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20
12
作者 徐武平 徐学东 孙驰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7-860,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8例1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8例1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的手术方式,术中根据患者晶状体混浊情况,必要时联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眼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孔闭合、视网膜复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7眼(94.44%)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眼经再次手术后仍存在局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未进行再次手术治疗。OCT随访显示,黄斑裂孔Ⅰ类U形愈合3眼(16.67%),Ⅰ类V形愈合9眼(50.00%),Ⅱ类W形愈合5眼(27.78%),未愈合1眼(5.56%)。所有患者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眼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1眼术后出现前房房水闪辉,1眼因患者术后俯卧位置不当出现人工晶状体瞳孔区夹持,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2眼术后出现晶状体后囊羽毛状混浊。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能够有效促进黄斑裂孔的愈合以及视网膜的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填塞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松 田歌 何广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94-1000,共7页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是高度近视眼常见的并发症,常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是MHRD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是由于此类患者伴有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后巩膜...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是高度近视眼常见的并发症,常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是MHRD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是由于此类患者伴有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后巩膜葡萄肿、眼轴增长等异常解剖结构,故手术难度大、患者视力预后差,易复发。近年来,随着眼内填充物选择的多样化、内界膜处理技巧的发展以及眼科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兴起,VRS治疗高度近视MHRD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如何在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黄斑裂孔闭合率的基础上实现患者视功能的改善是目前VRS治疗高度近视MHRD的重点与难点。本文现就高度近视MHRD的VRS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网膜脱离 黄斑裂孔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内界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一 陈少军 +3 位作者 刘勇 余涛 阴正勤 高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8-719,共2页
目的 观察不同术式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 2 2例 2 2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行 4种术式 :A组 ,单纯玻璃体腔注气 (C3F8) 1 0眼 ;B组 ,玻璃体切割 +注气术 1 2眼 ;C组 ,玻璃体切割 +自体血清滴注 +注气术 4... 目的 观察不同术式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 2 2例 2 2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行 4种术式 :A组 ,单纯玻璃体腔注气 (C3F8) 1 0眼 ;B组 ,玻璃体切割 +注气术 1 2眼 ;C组 ,玻璃体切割 +自体血清滴注 +注气术 4眼 ;D组 ,巩膜外垫压 +注气术 2眼。结果 A组 5( 5/ 1 0 )眼视网膜复位 ,黄斑孔闭合 ,最高视力 0 .7;但 5( 5/ 1 0 )眼随访中黄斑裂孔再开。B组 1 1 ( 1 1 / 1 2 )眼视网膜复位 ,最高视力 0 .4。C组 3( 3/ 4)眼视网膜复位 ,黄斑孔闭合 ,最高视力 0 .4。D组 2 ( 2 / 2 )眼网膜均复位 ,最高视力 0 .2。结论 ①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术简单易行 ,可重复多次 ,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有一定疗效 ,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必要时应联合巩膜外环扎或垫压。②玻璃体切割 +注气术与玻璃体切割 +自体血清滴注 +注气术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增加自体血清滴注并未显示好处 ,因此是否需要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手术 注气术 自体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与临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杰 张卯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6期485-486,共2页
目的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从我院眼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数据库系统中提取出有详细临床、手术及随访资料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71例(71眼),对手术疗效与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从我院眼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数据库系统中提取出有详细临床、手术及随访资料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71例(71眼),对手术疗效与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视网膜解剖复位,裂孔封闭,其中10例于术后3天至3年内复发。视网膜复位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及视网膜脱离时间相关(P<0.05);术后视力改善与PVR分级、年龄及视网膜脱离时间相关(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PVR分级及视网膜脱离时间影响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后的视力预后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艳 陈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解剖复位后视力预后与预计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1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解剖复位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R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法分析...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解剖复位后视力预后与预计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1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解剖复位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R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法分析性别、年龄、屈光度、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病程、孔径、RD脱离范围、内界膜剥离与否、黄斑裂孔(macularhole,MH)是否闭合与视力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视力提高组55例(78%),视力不变组16例(22%)。视力提高组、视力不变组的眼轴长度分别为(26.2±1.2)mm、(31.1±1.5)mm;病程分别为(1.39±1.57)个月、(4.06±3.94)个月;孔径分别为(443.29±143.61)μm、(627.25±165.84)μm(P<0.01或P<0.05)。伴随后巩膜葡萄肿者分别为32例、14例,不伴随后巩膜葡萄肿者分别为23例、2例;RD脱离范围≤2个象限者分别为25例、2例,>2个象限者分别为30例、14例;MH闭合者分别为31例、4例,未闭合者24例、12例。2组患者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病程、孔径、RD脱离范围、MH是否闭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因素中病程(OR=2.531,P=0.005)、孔径(OR=2.801,P=0.021)是影响视力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H闭合(OR=2.990,P=0.039)的患者术后视力相对较好。结论病程短、孔径小的患者视力预后好,MH闭合可以增加患者术后视力提高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空气填充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莉莉 曾水清 程扬 《眼科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空气填充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远期疗效及适应症。方法单纯性黄斑裂孔者仅行玻璃体内空气注入;合并其他部位裂孔者,先采用常规凝固方法将这些裂孔封闭,再行玻璃体内空气注入。以单针法行气液交换,空气注入量...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空气填充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远期疗效及适应症。方法单纯性黄斑裂孔者仅行玻璃体内空气注入;合并其他部位裂孔者,先采用常规凝固方法将这些裂孔封闭,再行玻璃体内空气注入。以单针法行气液交换,空气注入量不少于1.5毫升。结果出院时,92.9%病例术后解剖学复位,78眼随访6月~8年,8眼复发,复发率10.3%。结论绝大部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病例(约90%)行玻璃体内空气注入能获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眼内空气填充 视网膜脱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性气体充填术治疗老年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6
18
作者 余桂香 仇艳莉 甘晓萍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6期30-32,共3页
对48例老年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人进行手术前后护理,结果46例视网膜复位,38例视力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视力改善率分别为95.8%、79.2%。术后并发症有眼压升高(10例)、高血压(6例)、心率失常(1例),经对症处理均好转。护理要点:选择正... 对48例老年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人进行手术前后护理,结果46例视网膜复位,38例视力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视力改善率分别为95.8%、79.2%。术后并发症有眼压升高(10例)、高血压(6例)、心率失常(1例),经对症处理均好转。护理要点:选择正确的卧位,术前予以相关知识教育,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惰性气体填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慧君 晏世刚 +1 位作者 凌萍 罗书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率及术后视功能的差异。方法 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2 2例 2 2眼采用 2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 ,一组采用单纯玻璃体腔内注气 (C3F8)术 ,另一组采用巩膜外环扎或巩膜外垫压联...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率及术后视功能的差异。方法 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2 2例 2 2眼采用 2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 ,一组采用单纯玻璃体腔内注气 (C3F8)术 ,另一组采用巩膜外环扎或巩膜外垫压联合巩膜外冷凝、玻璃体切割并玻璃体腔内注气术。结果 单纯玻璃体腔内注气术较巩膜外环扎或巩膜外垫压联合巩膜外冷凝 ,联合玻璃体切割并玻璃体腔内注气术复发率高 ,二者术后视力恢复均不理想 ,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提高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 ,关键在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 ,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 ,在达到视网膜解剖复位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手术 术后 视功能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再次手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扬 曾水清 徐莉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需再次手术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17例 17眼 ,其中 11例是第 1次经玻璃体切割联合膨胀气体填充后黄斑裂孔未闭合 ,6例是黄斑裂孔闭合后晚期复发的患者行玻璃体切...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需再次手术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17例 17眼 ,其中 11例是第 1次经玻璃体切割联合膨胀气体填充后黄斑裂孔未闭合 ,6例是黄斑裂孔闭合后晚期复发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 ,彻底黄斑前膜剥离 ,2例行视网膜内界膜剥离 ,全部病例联合硅油内填充 ,11例术后补充氩激光光凝。结果  17例 17眼黄斑裂孔闭合 ,视网膜全部复位 ,最终视力较术前提高。随访 3~ 2 4个月 ,视网膜复位良好 ,无 1眼复发。结论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中彻底剥离黄斑前膜 ,剥离视网膜内界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再次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