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5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袁小婷 黄娇 +2 位作者 程晓娟 李蓉 许立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82-87,共6页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其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抗VEGF药物在治疗DME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存在部分患者应答不佳或需要频繁给药等缺...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其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抗VEGF药物在治疗DME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存在部分患者应答不佳或需要频繁给药等缺点。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DEX植入剂)作为缓释型植入剂有着良好的释放曲线和高效的生物利用度,具有安全、有效且持续的抗炎作用,帮助修复视网膜屏障并减少渗出。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探索DEX植入剂与现有治疗方案联合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文章就DEX植入剂的药理特性、适用条件、以及与现有药物和治疗手段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评估联合或换药治疗相对于现行标准治疗的优劣,以期为DME的个性化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炎症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水肿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李明 徐方 许之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后发生黄斑水肿的危险因素,为术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眼科2022-01/2024-01实施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且发生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55例55眼作为水肿组,另外年龄与...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后发生黄斑水肿的危险因素,为术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眼科2022-01/2024-01实施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且发生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55例55眼作为水肿组,另外年龄与性别基本匹配的接受相同手术治疗但未发生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59例59眼作为对照组,分析房水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患者术后黄斑水肿的关系。结果:水肿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最佳矫正视力(BCVA)、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测定值、房水中IP-10、MCP-1、VEGF水平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糖尿病病程延长、BCVA、HbA1c升高、肌酐升高及房水中IP-10升高、MCP-1升高、VEGF升高是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后发生黄斑水肿与糖尿病病程延长、BCVA、HbA1c升高、肌酐升高及房水中IP-10升高、MCP-1升高、VEGF升高有关,临床应该针对性地提前给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白内障 黄斑水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血清中ANGPTL4和SDF-1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3
作者 李萍 武静 +1 位作者 李婕 王凯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3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本院2020-04/2023-08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93例,根据患者是否发...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本院2020-04/2023-08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93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黄斑水肿及病情严重程度分为DME组128例(其中轻度组56例,中度组44例,重度组28例)和无DME组6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ANGPTL4和SDF-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ME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ME患者血清中ANGPTL4和SDF-1水平对DME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DME组患者血清中ANGPTL4和SDF-1水平均显著高于无DME组(P<0.01);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中ANGPTL4和SDF-1表达水平依次显著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中ANGPTL4和SDF-1水平是影响DME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1)。血清中SDF-1诊断DME病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2(95%CI:0.690-0.842),ANGPTL4诊断DME病情严重程度的AUC为0.801(95%CI:0.722-0.867),ANGPTL4和SDF-1联合诊断DME的AUC为0.884(95%CI:0.816-0.934),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85.71%,显著高于单独ANGPTL4、SDF-1诊断(Z=2.658、2.469,均P<0.05)。结论:DME患者血清中ANGPTL4、SDF-1水平均显著升高,其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可作为诊断DME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且联合诊断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病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üller细胞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洁琼 吕洋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220-224,共5页
Müller细胞(MCs)是人类视网膜中最常见的神经胶质细胞。其为神经元提供稳态、代谢和功能支持。在调节细胞外空间体积、离子和水稳态以及维持血-视网膜屏障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它们释放胶质递质和其他神经活性分子,并通过神经递质再... Müller细胞(MCs)是人类视网膜中最常见的神经胶质细胞。其为神经元提供稳态、代谢和功能支持。在调节细胞外空间体积、离子和水稳态以及维持血-视网膜屏障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它们释放胶质递质和其他神经活性分子,并通过神经递质再循环影响突触活动。所有这些功能都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神经元的活动。Müller细胞支持光感受器和神经元的存活,负责视网膜的结构稳定,并且是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调节剂。其在几乎所有致病刺激下都会被激活。反应性Müller细胞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病理状态下Müller细胞的过度激活会退出神经元保护并导致神经元变性。因此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RVO-ME)发病过程中,Müller细胞可能起到“双刃剑”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Müller细胞对病理刺激的反应及其对视网膜及黄斑产生的保护和损害作用,对于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及指导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围绕Müller细胞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中的作用展开综述,旨在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细胞 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基线房水细胞因子水平与抗VEGF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黄颖 陈佳沁 +1 位作者 蒋沁 姚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利用基线房水细胞因子预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3个月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首诊为RVO... 目的利用基线房水细胞因子预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3个月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首诊为RVO-ME的患者30例(30眼),在抗VEGF药物注射前行前房穿刺收集房水。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测定患者房水中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IL)和干扰素-γ(IFN-γ)等11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RVO-ME患者基线房水细胞因子水平与CMT、BCVA(logMAR)以及其变化值(基线与抗VEGF治疗3个月后差值)的相关性;在基线时与抗VEGF治疗3个月后分别分析CMT和BCVA(logMAR)间的相关性。CMT、BCVA应答者定义为从基线到抗VEGF治疗3个月后CMT、BCVA(logMAR)减少50%及以上的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房水细胞因子与RVO-ME患者抗VEGF治疗3个月后成为CMT或BCVA应答者的关系。结果与基线时相比,抗VEGF治疗3个月后RVO-ME患者CMT明显下降,BCVA明显改善(均为P<0.001)。RVO-ME患者基线时、抗VEGF治疗3个月后CMT与BCVA(logMAR)之间均呈正相关(P=0.026、0.002)。基线时,RVO-ME患者VEGF、IL-8水平与CMT均呈正相关(P=0.032、0.035);IL-6、IL-8水平与BCVA(logMAR)均呈正相关(P=0.018、0.002)。RVO-ME患者基线IL-8水平与CMT变化值呈负相关(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基线ICAM-1水平升高增加RVO-ME患者抗VEGF治疗3个月后BCVA无应答的风险(P=0.023)。结论基线IL-8与ICAM-1可能是RVO-ME抗VEGF治疗后CMT及BCVA改善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房水 细胞因子 黄斑中心凹厚度 最佳矫正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地塞米松缓释剂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晶 吴超琼 肖泽锋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缓释剂(Ozurdex)联合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与单独使用雷珠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06/2022-12就诊于我院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确诊为非缺血型RVO-ME的...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缓释剂(Ozurdex)联合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与单独使用雷珠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06/2022-12就诊于我院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确诊为非缺血型RVO-ME的患者,所有患者先行玻璃体腔注射0.5 mg雷珠单抗注射液,2 wk后复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300μm的42例42眼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1例21眼,即时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缓释剂)及单药治疗组[21例21眼,仍继续按3+按需(PRN)方式行雷珠单抗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及分组治疗后2 wk,1、2、3、4、5、6 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CRT及眼压的改变,并观察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分组治疗后2 wk,1、2、3、4、5、6 mo,两组患者BCVA及CRT的改善程度较治疗前显著好转(均P<0.01);治疗后2、3 mo,两组间BCVA及CRT比较有差异(均P<0.05),治疗后2 mo时联合治疗组BCVA字母数增加最明显。单药治疗组黄斑水肿平均复发时间为1.45±0.53 mo,雷珠单抗注射平均4.21±0.78次,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联合治疗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结膜下出血和眼压升高,局部使用降压药后眼压可控制,没有患者需接受抗青光眼及白内障手术。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缓释剂联合雷珠单抗治疗RVO-ME与单独使用雷珠单抗治疗相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有效减轻黄斑水肿,疗效持续时间长,可有效减少玻璃体腔注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缓释剂 雷珠单抗注射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灌注区、黄斑区双激光方案在视网膜静脉分枝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汤丽燕 李俊 +1 位作者 孙巧红 陈利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16-120,共5页
目的 探讨无灌注区、黄斑区双激光方案在视网膜静脉分枝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50例BRVO继发ME患者分为对照组(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 目的 探讨无灌注区、黄斑区双激光方案在视网膜静脉分枝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50例BRVO继发ME患者分为对照组(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和双激光组(雷珠单抗联合无灌注区、黄斑区双激光治疗),各75例。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恢复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内压(IOP)、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黄斑区血流情况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双激光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BCVA高于治疗前,IOP、CMT低于治疗前,且双激光组BCVA高于对照组,IOR、CM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浅、深层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且双激光组高于对照组(P<0.05)。双激光组囊样渗漏、弥漫渗漏、局部渗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无灌注区、黄斑区双激光治疗BRVO继发ME可提高雷珠单抗的效果,促进患者视力恢复,还可改善黄斑区血流状况,减少血管渗漏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无灌注区 黄斑 视网膜静脉分枝阻塞 黄斑水肿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眼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康柏西普疗效诺莫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8
作者 刘淼 金昱 +2 位作者 元芳秀 王玲 吴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2-706,共5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康柏西普疗效的预警因素,并基于预警因素构建疗效的诺莫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经康柏西普治疗的DME患者269例(269眼),根据治疗后3个月疗效分为有效组、无效组。... 目的 探讨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康柏西普疗效的预警因素,并基于预警因素构建疗效的诺莫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经康柏西普治疗的DME患者269例(269眼),根据治疗后3个月疗效分为有效组、无效组。对康柏西普疗效进行单因素分析,以随机森林法对康柏西普疗效特征变量进行筛选与降维,以Logistic回归分析康柏西普疗效的相关因素,R语言绘制康柏西普疗效的诺莫图预测模型,绘制决策分析曲线(DCA曲线)评价诺莫图预测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 无效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饮酒史患者占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有效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中心凹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均低于有效组(均为P<0.05)。随机森林算法重要性排序前5的康柏西普疗效的预测因素为糖化血红蛋白、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中心凹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OR=5.012)、空腹血糖(OR=3.877)、餐后2 h血糖(OR=4.231)是康柏西普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OR=0.409)、中心凹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OR=0.410)是康柏西普疗效的相关保护因素(P<0.05)。诺莫图显示,其C-index为0.900(95%CI:0.859~0.941),预测敏感度为90.58%,特异度为75.64%;DCA曲线显示,采用该诺莫图预测模型预测康柏西普疗效能取得临床正向净获益,提示其具有一定临床效用。结论 DME患者的康柏西普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涉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中心凹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诺莫图模型或可作为早期预测患者治疗应答的一个方法,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预测模型 诺莫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疗效观察
9
作者 郭宓 边红霞 +2 位作者 刘瑞英 肖振亮 高树鹏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32-438,共7页
目的评价和分析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的影响因素及短期疗效观察。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收集我院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DME患者94例(94只眼)为研究对象,时间设定为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采集患者年龄、... 目的评价和分析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的影响因素及短期疗效观察。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收集我院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DME患者94例(94只眼)为研究对象,时间设定为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采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黄斑水肿病程、黄斑水肿分型、注射次数等一般信息;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血肌酐水平、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尿素氮、血葡萄糖等生化指标;基线视力、基线中央视网膜厚度(CRT)等影像学指标。对比分析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短期疗效:视力改善值,以最佳矫正视力(BCVA)提高2行及以上视力定义为达标组,反之为未达标组。运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ME患者治疗后短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比值比(OR)及95%可置信区间(CI)表示。并按照水肿形态特征分型分为弥漫性组32例(32只眼)、囊样组和视网膜下液组各31例(31只眼)三组,比较三组患者的短期疗效。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可得:年龄、BMI、糖尿病病程、黄斑水肿病程、黄斑水肿分型、血肌酐水平、HbA1c、基线视力与治疗后视力改善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胆固醇、基线CRT、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尿素氮、血葡萄糖、性别、注射次数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得:年龄(OR=0.903,95%CI:0.8270.987)、血肌酐水平(OR=0.955,95%CI:0.9130.999)、HbA1c(OR=0.438,95%CI:0.2010.954)、囊样水肿分型(OR=0.013,95%CI:0.0080.564)、视网膜下液分型(OR=0.005,95%CI:0.0580.421)均是治疗后视力未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线视力(OR=12.423,95%CI:1.95618.054)是治疗后视力达标的保护因素(P<0.05)。总胆固醇、基线CRT、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尿素氮、血葡萄糖等其他指标对治疗后视力改善值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对三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疗效的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经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均下降(均P<0.05);弥漫性组患者与囊样组、视网膜下液组相比,治疗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更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囊样组与视网膜下液组治疗后1、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经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的CRT均下降(均P<0.05);弥漫性组患者与囊样组、视网膜下液组相比,治疗后1、3、6个月的CRT下降更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囊样组与视网膜下液组治疗后1个月C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样组与视网膜下液组治疗后3、6个月CR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HbA1c、血肌酐水平、黄斑水肿囊样型及视网膜下液型是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DME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视力升高是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DME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不同形态特征分型的DME患者都有效,弥漫性组治疗效果最佳,对于囊样组和视网膜下液组治疗的疗效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注射 康柏西普 短期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治疗白内障合并黄斑水肿的应用
10
作者 张静 张大传 +1 位作者 查明轩 程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白内障合并各种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眼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眼科住院白内障合并各种黄斑病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年龄相...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白内障合并各种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眼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眼科住院白内障合并各种黄斑病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20例(2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10例)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联合玻璃体内抗VEGF药物注射,B组(10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前房及玻璃体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眼压的差异。结果A组术后CMT及眼压较术前降低,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CVA都较术前提高,A组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化术联合玻璃体抗VEGF药物,治疗白内障合并黄斑水肿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吸除术 玻璃体腔注射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内障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中药组方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临床观察
11
作者 鞠胜 刘晶 任丽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组方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3年9月在辽源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DME患者(78例96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46眼)采用眼内注射康柏西普,观察组(39例,50眼)在对照...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组方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3年9月在辽源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DME患者(78例96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46眼)采用眼内注射康柏西普,观察组(39例,50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自拟中药组方,治疗周期为2个月,随访4个月。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以及治疗后4个月内因DME再次治疗的次数。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01);2组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4个月内,观察组因DME再次治疗的次数少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中药组方联合康柏西普治疗DME的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黄斑水肿程度,减少眼内注药次数,降低复发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糖尿病黄斑水肿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诚豪 杨帆 游志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4-748,共5页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最常见的引起视力下降的并发症。DME的发病机制复杂,约1/3的DME患者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应答不佳,我们将其定义为难治性DME。对难治性DME的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十分重要,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最常见的引起视力下降的并发症。DME的发病机制复杂,约1/3的DME患者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应答不佳,我们将其定义为难治性DME。对难治性DME的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十分重要,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对难治性DME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糖尿病黄斑水肿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zurdex与抗VEGF药物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翠 方严 +1 位作者 谢驰 于燕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比较Ozurdex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进行玻璃体腔药物注射的DME患者23例(28只... 目的比较Ozurdex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进行玻璃体腔药物注射的DME患者23例(28只眼)。根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案及注药的规律性分为三组:抗VEGF1组:患者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0.05 ml,每月规律注射,连续注射3次,总治疗时间为12周,共7例(9只眼);抗VEGF2组:患者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0.05 ml),连续注射3次,注射不规律,两次注射之间间隔时间4~6周,总治疗时间在12~14周,共8例(10只眼);玻璃体内地塞米松植入(IDI)组:患者进行一次玻璃体内注射Ozurdex(0.7 mg),共8例(9只眼)。利用频域相干光层析成像术(SD-OCT)监测三组患者16周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情况。结果IDI组与抗VEGF1组12周内CMT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相当,均值均小于300μm;抗VEGF2组CMT在12~14周内CMT处于波动中,且均值高于300μm;IDI组CMT在治疗后8周内持续下降,8周时达最低值,12周时CMT略回升;抗VEGF1组在治疗后12周内CMT持续下降,治疗16周后三组CMT均恢复至较高水平(高于300μm),均需再治疗。结论Ozurdex与抗VEGF药物均可明显改善DME患者黄斑中心凹的解剖形态,Ozurdex可在12周内稳定的维持黄斑部较正常的解剖学形态,抗VEGF药物疗效需依赖患者的依从性,按时复诊治疗的患者可在12周内维持较为良好的黄斑部解剖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zurdex 抗VEGF药物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中OCT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洋 解颖 董志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12-916,共5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第二常见的致盲性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其继发的黄斑水肿(ME)是导致中心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生成高分辨率的组织横截面图像,清楚地显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各层结构,OCT生物标志物对RVO-ME的早...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第二常见的致盲性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其继发的黄斑水肿(ME)是导致中心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生成高分辨率的组织横截面图像,清楚地显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各层结构,OCT生物标志物对RVO-ME的早期精准诊断、疾病发展的预示及视力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OCT下RVO-ME的视网膜厚度、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视网膜内层超反射率、外界膜及椭圆体带的完整性、中央凹第三高反射带、高反射点、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中界膜征、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高度、黄斑体积以及脉络膜厚度等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以期为RVO-ME病情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视功能的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和OCTA生物学标志物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预后和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海燕 李德爽 +1 位作者 谷浩 秦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43-748,共6页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并发症,也是DR患者视力下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作为无创、非侵入性评估视网膜各层微结构和微血管病理改变的主要检查手段,是检测...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并发症,也是DR患者视力下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作为无创、非侵入性评估视网膜各层微结构和微血管病理改变的主要检查手段,是检测和评估DME的常用方法。随着OCT和OCTA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参数被赋予生物标志物的作用,例如中央凹厚度(CST)、黄斑部平均厚度(CAT)和黄斑部容积(CV)、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DRIL)、高反射灶(HRF)和中央凹下神经视网膜脱落(SND)等,广泛运用于临床。OCT可以直观显示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层次变化和细微结构,而OCTA更常运用于微血管改变。本文就OCT及OCTA相关生物学标志物在DME中预后和监测的作用进行阐述,同时检测结果中可见的生物学标志物可以为DME的监测和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并为DR和DME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生物学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与黄斑水肿程度及雷珠单抗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雪梅 古扎丽努尔·吐拉克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房水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与黄斑水肿程度及雷珠单抗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RVO患者184例(观察组),其中无黄...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房水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与黄斑水肿程度及雷珠单抗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RVO患者184例(观察组),其中无黄斑水肿52例、轻度黄斑水肿68例、中度黄斑水肿42例、重度黄斑水肿22例,同期另选单纯黄斑裂孔或白内障患者60例(对照组)。RVO患者入院后予雷珠单抗3+PRN方案治疗。观察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于入院时,抽取房水,检测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RVO患者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与黄斑水肿程度的关系。RVO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评估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 观察组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随着黄斑水肿程度增加,RVO患者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RVO患者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与黄斑水肿程度均呈正相关(r_(s)分别为0.828、0.816、0.806,P均<0.01)。RVO黄斑水肿患者治疗后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及CMT均低于治疗前,BCVA高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 RVO患者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升高,并且其水平与黄斑水肿程度及雷珠单抗的治疗效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雷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预测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复发风险的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俊 周美池 韦牡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84-288,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性黄斑水肿(ME)患者复发的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本院2019-01/2022-06期间收治的RVO性ME患者306例为研究对象,按7∶3分为建模组214例214眼和验证组92例92眼。所有患者经抗血管... 目的:分析影响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性黄斑水肿(ME)患者复发的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本院2019-01/2022-06期间收治的RVO性ME患者306例为研究对象,按7∶3分为建模组214例214眼和验证组92例92眼。所有患者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随访1 a,根据建模组患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66)和未复发组(n=148)。收集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RVO性ME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R3.6.3软件构建预测RVO性ME患者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RVO性ME患者复发风险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果:未复发组和复发组患者治疗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病程、高反射灶(HF)、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注药次数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RT(OR=1.011)、病程(OR=1.104)、HF(OR=5.074)、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OR=4.640)、注药次数(OR=4.036)是RVO性ME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均P<0.01)。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0.882-0.966),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11.817,P=0.160;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95%CI:0.892-0.985),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6.082,P=0.638。结论:治疗前CRT、病程、HF、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注药次数是RVO性ME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RVO性ME患者的复发风险上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复发 列线图模型 个体化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后OCTA指标变化与基线房水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佳沁 黄颖 姚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指标变化与基线房水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为RVO-ME的患者30例30眼...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指标变化与基线房水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为RVO-ME的患者30例30眼,均采用3+PRN方案的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分别收集第1次和第3次注射前的房水,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测定VEGF、白细胞介素(IL)、γ-干扰素(IFN-γ)、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利用OCTA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PERIM)、非圆度指数(AI)、FAZ范围300μm宽度内的血管密度(FD-300)。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比较RVO-ME患者抗VEGF治疗前后房水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OCTA指标的变化,分析治疗后OCTA指标变化与基线房水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RVO-ME患者患眼治疗后房水细胞因子中VEGF、ICAM-1、PDGF、IL-8、IL-10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BCVA改善(P<0.001),CMT、AI及FD-300指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基线IL-13水平与AI变化值呈负相关(r=-0.388,P<0.05);基线IL-8水平与FD-300变化值呈负相关(r=-0.421,P<0.05)。结论基线房水细胞因子IL-13和IL-8可能与RVO-ME患眼抗VEGF治疗后视网膜黄斑区微血管结构改善程度有关。针对RVO-ME的治疗与管理不应局限于抗血管治疗,还应针对性进行抗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细胞因子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VEGF药物治疗不同类型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评估
19
作者 何霓 石鹃 李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43-648,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不同类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差异,明确何种抗VEGF药物效果最佳。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眼科确诊的DME患者,以及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于... 目的观察不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不同类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差异,明确何种抗VEGF药物效果最佳。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眼科确诊的DME患者,以及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于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DME患者共149例205眼。收集患者全身性基本资料,测量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测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依据OCT形态特征,将DME分为囊样黄斑水肿(CME)型[CME组(57眼)]、弥漫性黄斑水肿(DRT)型[DRT组(78眼)]、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型[SRD组(31眼)]以及混合型[混合型组(39眼)]。根据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IVA)[IVA组(55眼)]、康柏西普(IVC)[IVC组(64眼)]、雷珠单抗(IVR)[IVR组(80眼)]、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IVR+IVA)[IVR+IVA组(6眼)]换药治疗,每月1次,此后按需治疗。对比分析不同药物对不同OCT类型患眼治疗前后BCVA与CFT的差异。结果CME组、DRT组、SRD组及混合型组患者一般资料除体重指数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RD组患者BMI最低。治疗前,4组患者BCVA(logMAR)与CF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RT组患者基线视力最好,DRT组CFT值最低。IVA组、IVC组及IVR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及1个月BCVA(logMA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53,P<0.001),而不同药物类型之间的BCVA(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12,P=0.272)。CME组、DRT组、SRD组及混合型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及1个月BCVA(logMA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64,P<0.001),且不同OCT类型间BCVA(logMA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27,P=0.002),治疗后DRT组患者视力最佳,SRD组患者视力最差。CME组、DRT组、SRD组及混合型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CFT降低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79,P<0.001),而IVA组、IVR组及IVC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CFT降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78,P=0.378)。在混合型组中,IVA亚组与IVR亚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以及1个月BCVA(logMA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且IVA亚组患者视力优于IVR亚组。结论抗VEGF药物可有效降低不同OCT类型DME患眼CFT,提高BCVA。然而,疗效主要与OCT分型有关,DRT型组应答最佳,SRD型组视力最差。不同药物的效果差异不明显,仅在混合型组中发现IVA优于IV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血管生长抑制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达木单抗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难治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 被引量:1
20
作者 隋源 孙敬文 +2 位作者 张成森 李雪丽 勾晓梅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阿达木单抗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难治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UME)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01/2022-01我院收治的难治性非感染性UME患者92例131眼,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63眼,接受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和... 目的:探讨阿达木单抗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难治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UME)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01/2022-01我院收治的难治性非感染性UME患者92例131眼,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63眼,接受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和观察组(46例68眼,接受阿达木单抗皮下注射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玻璃体炎性混浊程度以及Th17/Treg细胞因子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患者失访3例4眼。治疗1、3、6、12 mo,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改善,CRT、玻璃体炎性混浊程度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BCVA优于对照组,CRT、玻璃体炎性混浊程度评分、血清IL-17、IL-2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TGF-β、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阿达木单抗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难治性非感染性UME可显著促使黄斑水肿消退,减轻玻璃体炎性混浊,改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 阿达木单抗 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