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帝形象的历史塑造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钱国旗 李传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1-144,共4页
黄帝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历史上关于黄帝的传说很多,在不同学派和不同历史文献中存在着不同的黄帝形象。在儒家经典中,黄帝是行仁修德、功业显赫的圣王;在秦汉方士和儒生看来,黄帝又是感天应人、祥瑞并臻的神王;在道家和道教看来,黄... 黄帝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历史上关于黄帝的传说很多,在不同学派和不同历史文献中存在着不同的黄帝形象。在儒家经典中,黄帝是行仁修德、功业显赫的圣王;在秦汉方士和儒生看来,黄帝又是感天应人、祥瑞并臻的神王;在道家和道教看来,黄帝则是清静无为、得道成仙的仙人。黄帝形象的历史演变,反映了以儒、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多元融合、兼容互补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形象 儒家 道家 文化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形象对中国“大一统”历史的贡献 被引量:12
2
作者 杜贵晨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9-164,168,共27页
中华民族自有神话传说以来,由史籍与文学共同塑造形成的黄帝形象为"三皇"之殿、"五帝"之首,最称中华"人文始祖"。黄帝首创"大一统"观念并最早实践,功在当时,利在百世,其个体形象遂被增饰放大,... 中华民族自有神话传说以来,由史籍与文学共同塑造形成的黄帝形象为"三皇"之殿、"五帝"之首,最称中华"人文始祖"。黄帝首创"大一统"观念并最早实践,功在当时,利在百世,其个体形象遂被增饰放大,乃至几乎无美不归,在族统、神统、政统、物统、道统等诸人文主要方面,成唯一提纲挈领、发凡起例、开物成务、率先垂范、作始成统之伟大形象,其后无论"王""臣",皆自认为"黄帝子孙"。从而无论黄帝其人在历史上的真相如何,他的形象都实已成为中华多元统一国族的超级图腾与共同信仰,中华"大一统"恒久不变的象征。影响至今,仍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共识和精神纽带,无时不有、无远弗届地维系并促进华夏族群共存共荣、共理共享的伟大理想与实践,尤其是中国本土"大一统"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总之,黄帝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笔宝贵财富,值得华夏儿女永续珍重,崇敬发扬,以血浓于水之精诚,戮力同心,为天下后世造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形象 “大一统” 族统 神统 政统 道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百年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黄帝形象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世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12,共7页
近百年中小学教科书中,黄帝的形象在不断变化。不同时期、不同种类教科书对黄帝形象的描述有明显的差异,甚至相互矛盾。但是,众多形象背后隐含着一些共通的叙事模式——政治统一、民族团结和文化溯源,这些叙事模式最终都指向国家认同。... 近百年中小学教科书中,黄帝的形象在不断变化。不同时期、不同种类教科书对黄帝形象的描述有明显的差异,甚至相互矛盾。但是,众多形象背后隐含着一些共通的叙事模式——政治统一、民族团结和文化溯源,这些叙事模式最终都指向国家认同。因此,教科书中的黄帝,不仅是传说时代的一个英雄人物,更是国家、民族和文化的一个符号或象征。黄帝形象的不断解构和重构,折射出近百年来一代代教科书编写者不断重塑共同历史记忆的探索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科书 黄帝形象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中的黄帝形象及其生成语境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姚圣良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130,共6页
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中的黄帝形象,一是以道为本,又兼具法家色彩,从老庄的“虚无”转向了黄老的“务实”;二是集国家权力于一身,表现出一统天下的封建君主化特征;三是神性彻底消失,由此前的人神合一变成了纯粹的世俗... 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中的黄帝形象,一是以道为本,又兼具法家色彩,从老庄的“虚无”转向了黄老的“务实”;二是集国家权力于一身,表现出一统天下的封建君主化特征;三是神性彻底消失,由此前的人神合一变成了纯粹的世俗之人。该书中的黄帝形象,是战国秦汉间“百家言黄帝”这一特殊背景下的产物。在黄帝人文初祖形象发生发展的链条上,该书的贡献虽不及《史记》,但也构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 黄帝形象 生成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家言黄帝”的时代语境与《史记》黄帝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圣良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4-170,共7页
战国秦汉间"百家言黄帝",其时典籍所记黄帝言行多为假托。司马迁经考证后,选择《五帝德》《帝系姓》作为为黄帝立传的基本依据。《五帝本纪》所载黄帝事迹,虽主要取自《五帝德》,但司马迁对《五帝德》并不盲从,在删除其"... 战国秦汉间"百家言黄帝",其时典籍所记黄帝言行多为假托。司马迁经考证后,选择《五帝德》《帝系姓》作为为黄帝立传的基本依据。《五帝本纪》所载黄帝事迹,虽主要取自《五帝德》,但司马迁对《五帝德》并不盲从,在删除其"不雅驯"内容的同时,又利用"百家言"补充了不少新史料。这样一来,与《五帝德》相比,《五帝本纪》的黄帝形象就变得更可信也更丰满。《五帝本纪》对黄帝事迹的记载,今天看来依然存在"不雅驯"的缺憾,原因则在于司马迁的思想意识还有其时代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家言黄帝 《五帝德》 《史记》 黄帝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