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地层时代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邓宇峰 宋谢炎 +9 位作者 颉炜 袁峰 赵照明 韦帅 祝近近 康健 王开元 梁庆林 陈列锰 于宋月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2-376,共15页
本文对东天山黄山-镜儿泉岩浆铜镍硫化物成矿带原来古生物地层学方法厘定的早石炭统干墩组和晚石炭统梧桐窝子组的碎屑锆石进行了激光等离子质谱(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干墩组碳质板岩、变质砂岩和变质长石石英砂岩中的碎屑锆石U-P... 本文对东天山黄山-镜儿泉岩浆铜镍硫化物成矿带原来古生物地层学方法厘定的早石炭统干墩组和晚石炭统梧桐窝子组的碎屑锆石进行了激光等离子质谱(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干墩组碳质板岩、变质砂岩和变质长石石英砂岩中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01~491 Ma、307~426 Ma和313~461 Ma,最年轻锆石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307.1±3.7 Ma、310.4±2.2 Ma、315.0±10 Ma,表明干墩组最大沉积年龄为晚石炭世。而梧桐窝子组变质砂岩和变质凝灰岩的碎屑锆石年龄为384~448 Ma和393~448 Ma,最年轻锆石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386.5±5.8 Ma、394.6±4.5 Ma,确定其最大的沉积年龄为早—中泥盆世。这与近年来对侵位于这些地层的火成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一致,说明康古尔-雅满苏岛弧带至少从中泥盆世就开始发育。中—下泥盆统梧桐窝子组与上石炭统干墩组地层之间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地层厚度约为10 km,说明侵位于这两套地层中的含铜镍硫化物镁铁-超镁铁岩体分别代表了岩浆通道系统的深部岩浆通道相和浅部岩浆房,整个岩浆通道系统的纵向规模大约为1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镜儿成矿 岩浆铜镍矿床 梧桐窝子组 干墩组 碎屑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黄山-镜儿泉铜镍硫化物成矿带岩浆通道成矿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宋谢炎 邓宇峰 +1 位作者 颉炜 郑文勤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8-1123,共16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亚造山带南缘的北天山黄山-镜儿泉成矿带先后发现了黄山、黄山东、黄山南、图拉尔根等4处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香山和葫芦2处中型矿床,以及一系列小型矿床和矿化岩体,使该地区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造山带型铜镍硫化物...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亚造山带南缘的北天山黄山-镜儿泉成矿带先后发现了黄山、黄山东、黄山南、图拉尔根等4处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香山和葫芦2处中型矿床,以及一系列小型矿床和矿化岩体,使该地区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造山带型铜镍硫化物成矿带,探明镍金属储量近100万t。近年来,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矿床和含矿岩体,说明仍然有很好的找矿潜力。中国学者针对这些含矿岩体的年代学、岩石学和矿床成因开展了大量研究,获得了不少重要成果,特别是,最近笔者通过对北天山岛弧系统俯冲-碰撞过程中不同阶段玄武岩浆作用特点和规律的梳理,对铜镍硫化物成矿的时代和构造条件形成了新的、更清晰的认识。然而,目前对该成矿带干墩断裂南北两侧含矿岩体及所含矿体形态、产状、规模显著差异成因意义的系统研究仍然十分薄弱,阻碍了对该成矿带岩浆通道成矿规律的深入理解。文章在上述新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该成矿带铜镍硫化物岩浆通道成矿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目的是更好地理解造山带铜镍硫化物成矿规律,并为未来的找矿方向提供依据。文章提出碰撞后早期阶段是成矿的最佳时期,黄山-镜儿泉带的铜镍硫化物成矿作用是碰撞后早期阶段俯冲板片断离、软流圈上涌和强烈部分熔融、以及区域性右行走滑几种地质要素耦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俯冲-碰撞过程 岩浆通道系统 找矿潜力 黄山-镜儿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黄山铜镍成矿带遥感地质成矿预测
3
作者 陈炜 吝路军 +2 位作者 刘磊 张群佳 王乐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55,共13页
当前遥感技术已在岩性分类、构造解译、蚀变提取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遥感成矿分析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文使用LandsatOli数据、ASTER数据及ASTERGDEM数据,通过波段比值法、边缘线检测法及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东天山黄山地区镁铁-超镁铁质... 当前遥感技术已在岩性分类、构造解译、蚀变提取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遥感成矿分析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文使用LandsatOli数据、ASTER数据及ASTERGDEM数据,通过波段比值法、边缘线检测法及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东天山黄山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线性构造及蚀变矿物信息,并结合区内已知铜镍硫化物矿床分布特征进行综合成矿预测。研究显示:(1)基于ASTER热红外数据构建的综合镁铁指数可以有效识别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形态和分布特征;(2)研究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均在GDEM数据中有所反映,通过边缘线检测法提取到的线性构造符合该地区构造背景,在成矿分析中可以作为断层数据的补充;(3)对研究区铜镍矿床分布情况的分析表明,镁铁质岩体与蚀变异常的叠加区、断层及线性构造密集区、构造交汇部位是成矿有利区,以此为依据共圈定成矿有利区15处,其中4处与已知铜镍硫化物矿床吻合度较好,其余11处按成矿潜力分为3级,可为该地区铜镍矿产勘查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岩 线性构造 蚀变信息 遥感成矿分析 黄山铜镍成矿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山—镜儿泉铜镍矿带区域成矿规律探讨——以图拉尔根铜镍矿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三金柱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175-184,共10页
黄山—镜儿泉铜镍矿带是新疆岩浆型铜镍矿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前人勘查、探明的矿床有黄山、黄山东、葫芦、香山等大、中型铜镍矿。近几年来又相继发现和勘探了图拉尔根、黄山南大型铜镍矿,显示了该区带优越的岩浆型铜镍矿找矿潜力... 黄山—镜儿泉铜镍矿带是新疆岩浆型铜镍矿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前人勘查、探明的矿床有黄山、黄山东、葫芦、香山等大、中型铜镍矿。近几年来又相继发现和勘探了图拉尔根、黄山南大型铜镍矿,显示了该区带优越的岩浆型铜镍矿找矿潜力。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704队发现并探明的图拉尔根铜镍矿位于黄山—镜儿泉铜镍矿带东段,目前已达大型镍矿规模,其发现和探明是黄山—镜儿泉铜镍矿带近10余年来的重大找矿突破。将图拉尔根铜镍矿纳入到区域铜镍成矿规律的研究当中,从成矿地质背景与时空分布、岩浆系列与岩石组合、成矿模式与组合成矿规律等方面,对黄山—镜儿泉铜镍矿带区域成矿规律进行了初步总结,以期对该矿带区域找矿勘查模式的建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镜儿 图拉尔根 区域成矿规律 铜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黄山地区岩浆铜镍矿床特征对比及找矿启示
5
作者 张愿宁 徐刚 +4 位作者 王富贵 段俊 房明举 吴建涛 陆盈颖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17,共16页
新疆东天山黄山地区分布有黄山东、黄山西和黄山南等众多铜镍岩浆硫化物矿床,是中国最重要的镍矿产地之一。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讨论了黄山地区不同含矿岩体成岩成矿过程的异同及地质意义。锆石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黄山东... 新疆东天山黄山地区分布有黄山东、黄山西和黄山南等众多铜镍岩浆硫化物矿床,是中国最重要的镍矿产地之一。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讨论了黄山地区不同含矿岩体成岩成矿过程的异同及地质意义。锆石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黄山东、黄山西和黄山南岩体源区性质相似;橄榄石Fo值和母岩浆组分估算显示这些岩体均为高镁玄武岩经历深部结晶分异形成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同位素及微量元素模拟结果表明这些岩体的原生岩浆普遍在深部混染了5%~30%的地壳物质,并发生了深部硫化物熔离。相较于黄山东和黄山西矿床,黄山南矿床100%硫化物中具有较高的Ni、Cu、Pt、Pd含量。模拟计算显示黄山南矿床的R值高于黄山东和黄山西矿床,表明黄山南矿床中与硫化物液相发生反应的硅酸盐岩浆数量更多。橄榄石高Fo值以及硫化物低Cu/Pd值显示黄山南岩体橄榄石结晶和硫化物熔离的时间更早。结合不同岩体的剖面形态及埋深,笔者认为黄山南岩体可能为深部岩浆房与浅部岩浆房的通道。相较于黄山南岩体,黄山东和黄山西岩体可能为岩浆通道上部变宽部位。黄山南岩体底部及深部岩浆通道经历了多阶段持续的侵位-补给和硫化物聚集作用,在深部通道系统变缓处、构造有利空间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U-PB年龄 镁铁-超镁铁质岩石 岩浆通道 黄山铜镍成矿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天山黄山东含铜镍矿镁铁-超镁铁岩体的岩石成因: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44
6
作者 邓宇峰 宋谢炎 +2 位作者 颉炜 程松林 李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35-1451,共17页
本文对新疆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中黄山东岩体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了岩体成因和区域构造演化。黄山东岩体有三次岩浆侵入,第一次侵入形成了橄榄辉长岩、角闪辉长岩和闪长岩,构成岩体的主体,其中橄榄辉长... 本文对新疆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中黄山东岩体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了岩体成因和区域构造演化。黄山东岩体有三次岩浆侵入,第一次侵入形成了橄榄辉长岩、角闪辉长岩和闪长岩,构成岩体的主体,其中橄榄辉长岩位于岩体中部,角闪辉长岩位于岩体上部和下部,闪长岩沿岩体边缘分布;第二次侵入形成辉长苏长岩,呈岩墙状分布于岩体西端和西北部;第三次侵入岩石为二辉橄榄岩,位于岩体下部,为主要的赋矿岩相。黄山东岩体样品除橄榄辉长岩和角闪辉长岩TiO2含量之外主量元素投影点都处于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斜长石矿物化学成分之间,指示它们主要由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斜长石组成。与塔里木地区地幔柱成因二叠纪镁铁-超镁铁岩体相比,黄山东岩体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La、Ba、Th、U等不相容元素含量较低,εNd(t)较高(+7.32‰^+8.29‰),并且具有较低的Th/U比值(1.13~2.98)和Nb/U比值(2.53~7.02),较高的La/Nb比值(1.15~4.19)和Ba/Nb比值(37.7~79.8)。这些特征与俯冲成因的火山岩和侵入岩相似,暗示其原始岩浆主要来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地幔的部分熔融,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可能为部分熔融提供了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 黄山东镁铁-超镁铁岩体 岩浆铜镍矿床 俯冲交代地幔 地幔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黄山西含铜镍矿镁铁-超镁铁岩体岩浆地幔源区特征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邓宇峰 宋谢炎 +3 位作者 陈列锰 程松林 张新利 李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640-3652,共13页
新疆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天山晚古生代造山带,铜镍总储量达百万吨,是我国仅次于金川硫化物矿床的铜镍矿基地。黄山西铜镍矿床是该成矿带内一个大型矿床,Cu平均品位是0.31%,总储量18.8×104t,Ni平均品位是0.49%,... 新疆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天山晚古生代造山带,铜镍总储量达百万吨,是我国仅次于金川硫化物矿床的铜镍矿基地。黄山西铜镍矿床是该成矿带内一个大型矿床,Cu平均品位是0.31%,总储量18.8×104t,Ni平均品位是0.49%,总储量32×104t。黄山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塔里木大火成岩省镁铁-超镁铁侵入岩和玄武岩存在明显差异;较之塔里木大火成岩省镁铁-超镁铁岩体(269~274Ma),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镁铁-超镁铁岩体的形成更早(274~298Ma);此外,成矿带内并没有早二叠溢流玄武岩大量出露。黄山西岩体各岩相的MORB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明显的Nb、Ta、Ti负异常,(87Sr/86Sr)269Ma值较低(0.7034~0.7037),而εΝd(269Ma)较高(5.14~7.14),这些地球化学特征难以用地壳混染来解释,而显示其原始岩浆来自于交代地幔的部分熔融,表明原始岩浆可能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然而,黄山西岩体的岩相学特征与阿拉斯加型岩体存在差别,因此,不能排除交代地幔的部分熔融发生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阶段的可能,软流圈的上涌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 黄山西镁铁-超镁铁岩体 岩浆铜镍矿床 交代地幔 软流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