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画寄行 藏篆印抒胸臆——读黄宾虹先生遗泽有感
1
作者 张飞莺 《中国书画》 2017年第8期86-93,共8页
安徽博物院收藏有大量黄宾虹先生的遗泽,品类包括书法、绘画、手札三种。内容涉及诗歌文辞、金石考据、书画理论、印章篆刻、文物鉴定、时事政势、战争和平、出版教育、人生哲理、方志乡贤等诸多方面,反映了其所生活时代的社会状况以及... 安徽博物院收藏有大量黄宾虹先生的遗泽,品类包括书法、绘画、手札三种。内容涉及诗歌文辞、金石考据、书画理论、印章篆刻、文物鉴定、时事政势、战争和平、出版教育、人生哲理、方志乡贤等诸多方面,反映了其所生活时代的社会状况以及其个人经历的喜怒哀乐。从中可领悟到作者出众之才情、深厚之学养、心胸之开阔、坚定之性格,绝非凡夫俗子所能企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宾虹先生 篆印 朱文正 出版教育 人生哲理 青城山图 溪山红树图 行草书 白宾 文物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黄宾虹的笔墨观
2
作者 巩小波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5期181-181,共1页
黄宾虹先生在笔墨法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他将"笔墨"完善到"五笔七墨",总结出了丰富的笔墨经验。本文将分别从黄老的笔墨与传统的关系、笔墨两者间和水与笔墨的关系中进行解析,从而解读出他在传统理论和实... 黄宾虹先生在笔墨法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他将"笔墨"完善到"五笔七墨",总结出了丰富的笔墨经验。本文将分别从黄老的笔墨与传统的关系、笔墨两者间和水与笔墨的关系中进行解析,从而解读出他在传统理论和实践研究中的深刻见解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宾虹先生 “五笔七墨” 笔墨观 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画要画得‘硬’”谈起——叶康宁、杨祥民对话张友宪
3
作者 张友宪 叶康宁 杨祥民 《中国书画》 2007年第8期74-81,共8页
叶康宁(以下简称叶):张老师,我看您的画案上放有一篇老舍先生评价中国画的文章。上面划了很多道道,红笔黑笔,每次划得都不一样,可见您读了很多遍。您认为作为文学家的老舍先生精通中国画吗?
关键词 中国画艺术 老舍先生 画案 艺术语言 林风眠 黄宾虹先生 赵望云 石涛 李苦禅 李可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墨散文——吴山明——刘墨对话
4
作者 吴山明 刘墨 《中国书画》 2005年第12期62-71,共10页
刘墨(以下简称刘):在当代画坛上,"浙派人物画"这个说法已经被人们接受,您无疑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将您的作品按照编年的形式来排一下,会看出明显的变化痕迹。与其他画家一样,您在构图、色彩、点、线、面方面做了许多的探索... 刘墨(以下简称刘):在当代画坛上,"浙派人物画"这个说法已经被人们接受,您无疑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将您的作品按照编年的形式来排一下,会看出明显的变化痕迹。与其他画家一样,您在构图、色彩、点、线、面方面做了许多的探索。不过,您的作品比较引入注意的,还是您的专用宿墨为主的"笔墨"意味。引起您的笔墨发生变化的契机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山明 黄宾虹先生 浙派 潘天寿 素描基础 人物画家 线描 蒋兆和 扬州八怪 中国美术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泪千点 以画写心——八大山人及他的花鸟画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岩 钱淑萍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20-21,共2页
艺术是情感和理念的融合。八大山人的画中,那挺腹鼓胸、白眼视人的野雀游鱼,那挺直遒劲,有若钢筋的荷茎,给人一种“哀怨与抗争”之感。八大山人,即朱耷,生于明天启六年丙寅(即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即1705年),是朱明宁献王的... 艺术是情感和理念的融合。八大山人的画中,那挺腹鼓胸、白眼视人的野雀游鱼,那挺直遒劲,有若钢筋的荷茎,给人一种“哀怨与抗争”之感。八大山人,即朱耷,生于明天启六年丙寅(即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即1705年),是朱明宁献王的九世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山人 朱耷 画中 艺术语言 黄宾虹先生 茂材 寒鸦图 竹屏 抒情言志 简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画意象表现中的“得意忘形”——从梅清黄山实景山水画谈起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永林 《中国书画》 2016年第11期24-25,共2页
几年前,我曾在论弘仁《黄山图》册的归属一文中,提到过梅清的黄山《莲花峰》一图,以之为例,来论中国画的景物写实与意象表现之间的关系。此事缘起于美国学者高居翰认为故宫博物院藏弘仁《黄山图》册与黄山实景之间是有差距的,不似实景写... 几年前,我曾在论弘仁《黄山图》册的归属一文中,提到过梅清的黄山《莲花峰》一图,以之为例,来论中国画的景物写实与意象表现之间的关系。此事缘起于美国学者高居翰认为故宫博物院藏弘仁《黄山图》册与黄山实景之间是有差距的,不似实景写生,因此断言:"这本画册看来不是任何一个去过黄山的人的作品。"所以,他认为此册是萧云从的作品,而非久居黄山的弘仁所作。我想,这一切还因为萧云从在渐江《黄山图》册后面的题跋中说过自己没有去过黄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表现 弘仁 萧云从 渐江 半抽象 来论 黄宾虹先生 石涛 中国绘画史 迁想妙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生·写心——戴本孝黄山之行及其《黄山图册》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宏泉 《中国书画》 2003年第4期32-57,共26页
戴本孝是明末清初画坛一位极具文心的山水画家,更是一位充满艺术才情的文人。由于清代文字狱等特殊时代环境的影响加之历来研究者的狭隘与局限,更由于那些动辄以三六九等的概念化与浅尝辄止的浮躁艺术史眼光,使得像戴本孝这样一批画人... 戴本孝是明末清初画坛一位极具文心的山水画家,更是一位充满艺术才情的文人。由于清代文字狱等特殊时代环境的影响加之历来研究者的狭隘与局限,更由于那些动辄以三六九等的概念化与浅尝辄止的浮躁艺术史眼光,使得像戴本孝这样一批画人的艺术个性和历史地位未能得到张扬和重视。当年,黄宾虹先生有感画史以耳代目、人云亦云的流弊深广,即有'画史必须重评'之宏愿。我认为,戴本孝的绘画艺术,渐江的冷峻、梅清的绵连、石涛的野逸、程邃的苍润、查士标的散淡,皆蕴藉其中,而朴茂一境皆出诸人之上,可谓集'黄山画派'之大成。即以戴本孝列黄山画派之首亦不为过。倘若多读戴本孝的作品,尤其小品册页,相信与我会有同感。一戴本孝(1621~1693年),字务旃,号鹰阿山樵,安徽和州(今和县)人。父戴重抗清受创后绝粒殉节,年仅45岁。本孝坚守先德之志,布衣终老,一度隐居迢迢谷鹰阿山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本孝 黄山画派 黄宾虹先生 画史 渐江 鹰阿山樵 查士标 艺术个性 石涛 野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林散之的书法线条美
8
作者 汪钧 《书画世界》 1994年第5期6-8,共3页
林散之先生的书法,尤其是他的草书,以雄浑劲健而又秀逸超妙的风格,震动了当代书坛,被誉为继王羲之、怀素、王铎之后的「一代草圣」。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巨大成就,需要从多方面去研究。而我们认为,在构成其书法美的诸多因素之中,独特的线... 林散之先生的书法,尤其是他的草书,以雄浑劲健而又秀逸超妙的风格,震动了当代书坛,被誉为继王羲之、怀素、王铎之后的「一代草圣」。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巨大成就,需要从多方面去研究。而我们认为,在构成其书法美的诸多因素之中,独特的线条美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林氏书风藉以显现的关键。因而,它较大程度地体现了林散之先生在书法艺术上的贡献。研究林散之先生在书法线条美上的发展与创造,对我们在今天探索书法创新的方面,开拓书法艺术的新境界,有着很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散之 线条美 书风 怀素 草圣 用墨 黄宾虹先生 涩势 碑学 印印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笔墨处不求墨--“听蕉轩”沙曼翁的墨法
9
作者 羿耿庵 《中国书画》 2022年第6期128-128,共1页
林散之和沙曼翁是享誉当代中国书坛的用墨大家。林散之先生被誉为“当代草圣”,而沙曼翁先生则被赞为“墨通神韵”。二老因为艺术观、价值观、书艺等方面的相互认同,晚年相识后互引为知音,两人的情谊弥足珍贵,在艺坛传为佳话。林散之先... 林散之和沙曼翁是享誉当代中国书坛的用墨大家。林散之先生被誉为“当代草圣”,而沙曼翁先生则被赞为“墨通神韵”。二老因为艺术观、价值观、书艺等方面的相互认同,晚年相识后互引为知音,两人的情谊弥足珍贵,在艺坛传为佳话。林散之先生的用墨是有传承的,他的老师是我国著名中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因而林老深得黄宾虹先生用墨妙处。而沙曼翁先生的用墨则源于自己的艺术观念、悟性。沙先生作书时,书桌上除砚台外,还必备有水盂,里面盛满清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散之 沙曼翁 黄宾虹先生 用墨 国画大师黄宾虹 墨法 相互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画之误区
10
作者 陈武 《中国书画》 2006年第4期180-181,共2页
刘备称赞关兴张苞勇武不逊于其父曰:"虎父无犬子也。"父子兄弟之间学问技艺传授成效卓著的事例很多,苏洵、苏轼、苏辙都是大文豪,人称三苏。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仨均为建安文学巨擘。家学渊源的作用是不争的事实。父母是孩... 刘备称赞关兴张苞勇武不逊于其父曰:"虎父无犬子也。"父子兄弟之间学问技艺传授成效卓著的事例很多,苏洵、苏轼、苏辙都是大文豪,人称三苏。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仨均为建安文学巨擘。家学渊源的作用是不争的事实。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从小受其熏陶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文学 张苞 兄弟之间 关兴 黄宾虹先生 三苏 曹丕 潘天寿 吴昌硕 一幅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掷碎汉隶为神骨
11
作者 柳江南 《书画艺术》 2022年第4期29-32,共4页
林散之在1929年32岁的时候,经过他的老师张栗庵介绍到上海得见黄宾虹先生,然后跟黄宾虹学山水画。到1931年他34岁的时候,因为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停止学画回到老家安徽和县,在江上草堂教书,并从事书画创作。他在《自叙》中说,他的书法... 林散之在1929年32岁的时候,经过他的老师张栗庵介绍到上海得见黄宾虹先生,然后跟黄宾虹学山水画。到1931年他34岁的时候,因为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停止学画回到老家安徽和县,在江上草堂教书,并从事书画创作。他在《自叙》中说,他的书法曾经有三变:第一变是师从范培开先生学习书法,第二变是跟张栗庵先生学习书法,第三变是见到了黄宾虹先生后,见识了什么是笔法和墨法,在黄宾虹先生的指导下开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进入了书法内外兼修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宾虹先生 林散之 学习书法 墨法 书画创作 山水画 行万里路 内外兼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炼老僧补衲之沉静——太行大峡谷写生随感
12
作者 郑煜川 《中国书画》 2008年第5期104-104,共1页
2006年夏初,与老师同学结伴写生,又一次走进了太行山。我走过许多名山大川,华山之险、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庐山之秀,无不令人称啧。但最令我心弦颤动,思绪奔涌当属太行大峡谷。夫所谓峡谷者,两山夹水之地也。而太行大峡谷之所以称大,... 2006年夏初,与老师同学结伴写生,又一次走进了太行山。我走过许多名山大川,华山之险、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庐山之秀,无不令人称啧。但最令我心弦颤动,思绪奔涌当属太行大峡谷。夫所谓峡谷者,两山夹水之地也。而太行大峡谷之所以称大,是因峡谷深度冠北方群山之首。暮春时节,走进峡谷,所到之处,无不令人惊叹。下得车来,未及入峡,已闻峡内流水潺潺,笑语欢声,不禁令人神往。仰头望去,但见群山环抱,壁立干仞,古松半崖上,白水自天来,恢弘之气势,令人叹为观止。俯瞰清澈湖水,涓涓而下,蓝天与绝壁倒挂湖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大峡谷 老僧 群山环抱 流水潺潺 黄宾虹先生 天来 古松 暮春时节 外师造化 山水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无曲中国画艺术推广
13
《中国书画》 2005年第11期192-192,共1页
尤无曲先生,名其侃,号陶风,晚年自署钝老人,1910年生干江苏南通的一个教育世家,名其侃、号陶风、晚年自署钝老人。5岁开始随舅父顾桓託学画,1929年秋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由于基础好,直插二年级学习,得黄宾虹、郑午昌等诸师亲... 尤无曲先生,名其侃,号陶风,晚年自署钝老人,1910年生干江苏南通的一个教育世家,名其侃、号陶风、晚年自署钝老人。5岁开始随舅父顾桓託学画,1929年秋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由于基础好,直插二年级学习,得黄宾虹、郑午昌等诸师亲授,次年加入蜜蜂画社。同年为追随黄宾虹先生,转入中国文艺学院(后更名中国文艺专科学校),1931年夏毕业回南通,埋头修研中国画技艺。1938年得识海上实业家、大收藏家严惠宇先生。1939年经严先生举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无曲 中国画艺术 黄宾虹先生 蜜蜂画社 郑午昌 自署 画科 严惠宇 上海美术 中国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墨立场
14
作者 吴锦川 《中国书画》 2006年第6期260-270,共11页
"人品不高,落墨无法",艺术大师潘天寿如是说。自古文人画强调"画如其人",提倡"艺以人传"而非"人以艺传"。人品高,画格自高,境界方能超尘脱俗。又《坛经》中《行由品第一》章日:"逢怀则止... "人品不高,落墨无法",艺术大师潘天寿如是说。自古文人画强调"画如其人",提倡"艺以人传"而非"人以艺传"。人品高,画格自高,境界方能超尘脱俗。又《坛经》中《行由品第一》章日:"逢怀则止,遇会则藏"。这是吾从艺之信条。——摘自《退山画房·砚边随笔》之一中国艺术强调意境,而文人画更是"意在笔先",称作画为"写意",强调一个"悟"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如其人 潘天寿 写意画 退山 画格 《坛经》 八大山人 淡墨 黄宾虹先生 石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者身边的劳动者——浅述袁汝波的绘画思想
15
作者 常平安 《中国书画》 2016年第3期112-117,共6页
近百年来,以写实为主要表现手法描写人民和历史的优秀绘画作品不断涌现,在每个时期都带来了不一样的震撼。在安定的今天,对厚重的思想的哲思随着物质的繁荣渐渐转换成人性的流露。而对这些经典写实绘画的重观,观到的则是那些年代风尘仆... 近百年来,以写实为主要表现手法描写人民和历史的优秀绘画作品不断涌现,在每个时期都带来了不一样的震撼。在安定的今天,对厚重的思想的哲思随着物质的繁荣渐渐转换成人性的流露。而对这些经典写实绘画的重观,观到的则是那些年代风尘仆仆地站立在画面前的中国人和那些风尘仆仆去描写人民的画家。袁汝波是时代的见证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思想 写实绘画 绘画作品 哲思 院体 黄宾虹先生 张择端 绘画题材 静雅 清明上河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无曲中国画艺术推广
16
《中国书画》 2005年第7期192-192,共1页
尤无曲先生,名其侃,号陶风,晚年自署钝老人,1910年生于江苏南通,五岁开始随舅父顾桓习画,1929秋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得黄宾虹、郑午昌等诸师亲授,次年加入蜜蜂画社,同年为追随黄宾虹先生,加入中国文艺学院(后改名中国文艺专科学校),1... 尤无曲先生,名其侃,号陶风,晚年自署钝老人,1910年生于江苏南通,五岁开始随舅父顾桓习画,1929秋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得黄宾虹、郑午昌等诸师亲授,次年加入蜜蜂画社,同年为追随黄宾虹先生,加入中国文艺学院(后改名中国文艺专科学校),1931年夏毕业于该校。1939年经海上闻人严惠字先生举荐,赴北京拜陈半丁先生为师,主攻山水,兼学花卉、篆刻,滞京三年,得以饱览故宫历代名画真迹,及半丁先生等诸先生的收藏,艺事日进,1941年冬在京举办个展,为白石老人所推许,一时驰誉京华。1942年至1952年,寓居上海,亲炙汤定之、秦曼青诸老,与刘伯年、潘君诺切磋绘事,有"云其楼三客"之目。1952年,归隐故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无曲 黄宾虹先生 中国画艺术 蜜蜂画社 刘伯年 白石老人 陈半丁 上海美术 郑午昌 自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无曲中国画艺术推广
17
《中国书画》 2005年第9期187-187,共1页
尤无曲先生,名其侃,号陶风,晚年自署钝老人,1910年生于江苏南通,五岁开始随舅父顾桓託习画,1929秋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得黄宾虹、郑午昌等诸师亲授,次年加入蜜蜂画社,同年为追随黄宾虹先生,加入中国文艺学院(后改名中国文艺专科学校),... 尤无曲先生,名其侃,号陶风,晚年自署钝老人,1910年生于江苏南通,五岁开始随舅父顾桓託习画,1929秋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得黄宾虹、郑午昌等诸师亲授,次年加入蜜蜂画社,同年为追随黄宾虹先生,加入中国文艺学院(后改名中国文艺专科学校),1931年夏毕业于该校。1939年经海上闻人严惠宇先生举荐,赴北京拜陈半丁先生为师,主攻山水,兼学花卉、篆刻,滞京三年,得以饱览故宫历代名画真迹,及半丁先生等诸先生的收藏,艺事日进。1941年冬在京举办个展,为白石老人所推许,一时驰誉京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无曲 中国画艺术 黄宾虹先生 蜜蜂画社 郑午昌 白石老人 严惠宇 上海美术 自署 传统山水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黾勉求之——王学仲访谈
18
作者 张公者 王学仲 《中国书画》 2008年第8期56-63,共8页
上世纪80年代,王老是最早被日本大学聘请讲学的中国大陆学者之一,在当时的中日两国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旧体诗、新诗,小说,文艺评论,山水、
关键词 王学仲 日本大学 文艺评论 黄宾虹先生 大陆学者 中国美术史 书画界 中国书画 诗文书画 四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无曲中国画艺术推广
19
《中国书画》 2005年第8期187-187,共1页
尤无曲先生,名其侃,号陶风,晚年自署钝老人,1910年生于江苏南通,五岁开始随舅父顾桓託习画,1929秋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得黄宾虹、郑午昌等诸师亲授,次年加入蜜蜂画社,同年为追随黄宾虹先生,加入中国文艺学院(后改名中国文艺专科学校),... 尤无曲先生,名其侃,号陶风,晚年自署钝老人,1910年生于江苏南通,五岁开始随舅父顾桓託习画,1929秋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得黄宾虹、郑午昌等诸师亲授,次年加入蜜蜂画社,同年为追随黄宾虹先生,加入中国文艺学院(后改名中国文艺专科学校),1931年夏毕业于该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无曲 中国画艺术 黄宾虹先生 蜜蜂画社 郑午昌 上海美术 自署 传统山水画 中国文艺 白石老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理与戏理——美学随笔
20
作者 意桥 《上海戏剧》 1962年第3期26-27,共2页
近讀《黄宾虹面语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版),悟画理与戏理相通。虽然繪画与戏剧各有特点,一靜一动,但绘画的靜态是捕捉动中最美的一剎那,而戏剧的动态本亦具有雕塑美。画与戏正是因为有此异中之同,所以有相通的道理。生与熟黄宾虹... 近讀《黄宾虹面语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版),悟画理与戏理相通。虽然繪画与戏剧各有特点,一靜一动,但绘画的靜态是捕捉动中最美的一剎那,而戏剧的动态本亦具有雕塑美。画与戏正是因为有此异中之同,所以有相通的道理。生与熟黄宾虹先生有言:“作画宜熟中求生,学问应生中求熟。”“画須熟中生,生涩不浮滑,自有静气,而不甜俗。”(第46页)作画自然要熟练,然而一熟便須避免浮滑,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理 黄宾虹先生 美术出版社 虚实关系 戏曲家 画中 周信芳 李少春 李笠翁 一以当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