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区制约粮食生产的干旱原因分析
1
作者 彭珂珊 杨增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8,共8页
该文以大量翔实的调查资料,从生态学、地理学、灾害学、农经学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论证了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因素、干旱发生规律及其主要类型,进而对该区干旱缺水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对粮食及农业生产的防旱... 该文以大量翔实的调查资料,从生态学、地理学、灾害学、农经学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论证了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因素、干旱发生规律及其主要类型,进而对该区干旱缺水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对粮食及农业生产的防旱抗旱减灾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干旱危害 致灾因子 粮食生产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陕蒙接壤区农业演变史研究文集》出版
2
《古今农业》 1996年第3期87-87,共1页
由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所王广智研究员、陈军副研究员主编的《晋陕蒙接壤区农业演变史研究文集》日前已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约十七万字,共收录论文十篇,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与农业发展研究”课... 由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所王广智研究员、陈军副研究员主编的《晋陕蒙接壤区农业演变史研究文集》日前已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约十七万字,共收录论文十篇,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与农业发展研究”课题的重要成果之一。 晋陕蒙接壤区是黄土高原最有代表性的农牧过渡地带,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壤 晋陕蒙 演变史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 中国农业博物馆 科学技术委员会 综合治理 农业发展 文集 收录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林木的固沟减蚀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倬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4-21,共页
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其沟谷部位陡峭、破碎,水土流失严重,虽不利于农业生产,但具有林草发展优势,林木生长快,其生长量比相对干旱的梁、峁和坡面快很多,因而发展林木,郁闭快,经济、生态效益好, 沟谷部位水土流失量大,洪水为高含沙... 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其沟谷部位陡峭、破碎,水土流失严重,虽不利于农业生产,但具有林草发展优势,林木生长快,其生长量比相对干旱的梁、峁和坡面快很多,因而发展林木,郁闭快,经济、生态效益好, 沟谷部位水土流失量大,洪水为高含沙水流,下切、冲刷严重,而林木及草减缓流速,削减洪峰、洪量,固土作用大,能起到显著的减沙效果,人工林治理的杨家沟,其林地面积为流域面积的40%,因主要集中沟谷,而减沙效果达92.6%之多;而且在特大暴雨中能同样发挥减沙作用, 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提出在综合治理的同时,平行不悖的在沟谷营造速生密植林,这样能更快、更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提高经济效益,有利治黄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家沟 减沙效益 沟谷林 高含沙水流 南小河沟 沟壑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 黄河流域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减沙作用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