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南部缓坡耕地降雨与侵蚀的关系 被引量:23
1
作者 吴发启 赵晓光 +1 位作者 刘秉正 唐克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53-60,共8页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就缓坡耕地各降雨参数以及降雨最优组合参数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除验证了一些基本规律外,还对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的分段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证实时段最大降雨量与土壤侵蚀呈指数函数关系。
关键词 降雨量 降雨历时 降雨强度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 被引量:6
2
作者 卞鸿雁 庞奖励 +3 位作者 任志远 赵艳雷 毛沛妮 郑树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6,4,共6页
基于3S技术对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综合测评,同时应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定量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表明,研究区1980—2005年共有1 123.80km2耕地被用为城镇建设用地,建... 基于3S技术对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综合测评,同时应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定量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表明,研究区1980—2005年共有1 123.80km2耕地被用为城镇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净增了1 238.29km2,林地、草地面积总量变化小,但局部地区流转特征显著;与此同时,该区土壤侵蚀模数从11.54t/(hm2.a)增至13.81t/(hm2.a),1980和2005年黄土沟壑区侵蚀模数的峰值分别为1 708.52和1 584.69t/(hm2.a)。该区域土壤侵蚀效应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耦合性较强,林地、草地由于分布区域海拔高,坡度陡,侵蚀强烈,而地势低洼、平坦地区(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地)的土壤侵蚀强度小。林地、草地的土壤侵蚀效应由于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对降雨侵蚀因子增强的响应尤其明显。2005年该区林地和草地的平均侵蚀模数分别增加了2.34和7.32t/(hm2.a),并且微度以上侵蚀等级的面积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变化 黄土高原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侵蚀能量的产沙特征及其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发启 赵晓光 朱首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83-86,共4页
以黄土高原南部 3~ 15°缓坡耕地为对象 ,以彬县、永寿、西峰、黄龙、耀县、淳化 149场侵蚀性降雨和 530组径流产沙资料为样本 ,在侵蚀能量特征及能量分级研究的基础上 ,着重阐述了侵蚀能量对产沙、产流的作用及降雨、径流能量的... 以黄土高原南部 3~ 15°缓坡耕地为对象 ,以彬县、永寿、西峰、黄龙、耀县、淳化 149场侵蚀性降雨和 530组径流产沙资料为样本 ,在侵蚀能量特征及能量分级研究的基础上 ,着重阐述了侵蚀能量对产沙、产流的作用及降雨、径流能量的交互作用。指出降雨动能对侵蚀产沙、产流的直接作用均表现为线性增函数关系 ;径流能量对侵蚀产沙的直接作用表现为幂函数关系 ,其侵蚀程度更为剧烈。运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得出 :直接作用下 ,降雨动能作用大 ,然而经过相互作用后的总效应则是径流能量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能量 产沙特征 缓坡耕地 黄土高原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黄土渗流特征的染色示踪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旭 卢玉东 +2 位作者 王博 曾广豪 吴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118,共9页
为探究黄土中的渗流特征,明确不同初始条件对优先流的影响程度,使用亮蓝和离子染色剂,并控制入渗水量和初始含水率,在黄土高原南部进行染色示踪试验,根据获取的染色剖面图像,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分析了优先流程度。结果表明:亮蓝染色剂... 为探究黄土中的渗流特征,明确不同初始条件对优先流的影响程度,使用亮蓝和离子染色剂,并控制入渗水量和初始含水率,在黄土高原南部进行染色示踪试验,根据获取的染色剖面图像,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分析了优先流程度。结果表明:亮蓝染色剂在黄土中的染色深度有限,而离子染色剂经显色反应后能很好地示踪水的渗流;黄土高原南部黄土中优先流类型随土层深度从小到大为基质流—非均质指流—高相互作用大孔隙流—混合相互作用大孔隙流;优先流评价指数试坑A(0.55)>试坑C(0.48)>试坑B(0.46),优先流程度由高到低为试坑A—试坑C—试坑B;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黄土中更多的入渗水量、更大的初始含水率抑制优先流的发育,使基质入渗深度更大,基质流程度更高,优先流程度降低。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灾害防治、探明地下水污染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流 渗流特征 黄土 染色示踪试验 定量化 黄土高原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郭庆荣 李玉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6-243,共8页
本文采用田间模拟土柱试验方法,利用作物产量-水分关系的数学模型和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分的数学模型,定量地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土壤水分对植物有效性的动态规律,两种模拟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即在田间持水量的95%到55%的土... 本文采用田间模拟土柱试验方法,利用作物产量-水分关系的数学模型和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分的数学模型,定量地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土壤水分对植物有效性的动态规律,两种模拟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即在田间持水量的95%到55%的土壤湿度范围内,随着土壤湿度的不断减小,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按抛物线规律递减,而且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还简析了不同土壤水分有效性观点存在的原因,以及土壤水分有效性与土壤水分易吸性相一致或相似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有效性 黄土高原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人工植被作用下的土壤水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杜娟 赵景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2-267,共6页
在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地区丰水年前后不同人工植被下0~6m土壤水分含量。研究表明,年均降雨量600mm左右的正常年份,该区内杨树林、法国梧桐林和中国梧桐林下1.5~4m土层平均含水量约为90g/kg左右,发育... 在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地区丰水年前后不同人工植被下0~6m土壤水分含量。研究表明,年均降雨量600mm左右的正常年份,该区内杨树林、法国梧桐林和中国梧桐林下1.5~4m土层平均含水量约为90g/kg左右,发育了弱的土壤干化层,4~6m土层平均含水量约为120g/kg,水分状况优于上部土层。麦地和草地下0~6m水分状况良好,未出现土壤干化现象。丰水年充足的降水后所有林木下土壤干层消失,水分得到很好的恢复,说明该区并未形成永久性土壤干层,这为该区人工植被的良好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目前加速发展的生态建设及经济林业仍会给该区土壤水分良性循环带来威胁,因此应加强人工植被下土壤水分的长期观测,合理引种、适当栽培,在收益的同时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南部 人工植被 土壤水分 生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核算 被引量:2
7
作者 卞鸿雁 庞奖励 任志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86,共6页
应用马尔科夫矩阵、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探究1980—2005年黄土高原南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定量测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量及其经济损失.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和建设用地... 应用马尔科夫矩阵、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探究1980—2005年黄土高原南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定量测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量及其经济损失.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显著,1 123.80km2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2)1980年和2005年黄土高原南部地区的土壤潜在侵蚀总量分别为22.99×108、23.03×108t,实际侵蚀总量分别为2.56×108、3.09×108 t.以2005年为例,各地类土壤实际侵蚀模数的排序为: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草地.(3)1980年和2005年研究区域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37.66亿元、162.17亿元,草地、耕地、林地是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主要源头,受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地形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经济损失 土地利用变化 地形 黄土高原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农田水分条件及其产量效应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开元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10,共5页
黄土高原南部土层深厚疏松,质地中壤,土壤水分性质优良,作物具有良好的水分生态环境。对农田水分条件及其产量效应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东部旱塬农田水分亏缺率和减产率为30%左右,西部旱塬为10%左右。同时还对旱作水分... 黄土高原南部土层深厚疏松,质地中壤,土壤水分性质优良,作物具有良好的水分生态环境。对农田水分条件及其产量效应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东部旱塬农田水分亏缺率和减产率为30%左右,西部旱塬为10%左右。同时还对旱作水分产量潜势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目前生产力条件下冬小麦旱作水分产量潜势为5330~6300kg/hm ̄2,春玉米为7700~9000kg/hm ̄2。此外,水肥产量效应的研究指出,目前水分亏缺发生频率为50%左右,养分为100%;养分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普遍性,不论何种水文年型,增加农田养分投入均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南部 农田水分 产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9
作者 任小俊 刘许有 +1 位作者 刘学义 白跃新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7期77-78,共2页
在总结华阴市农业高新技术园区2002—2007年大豆产量连续达到3 375~3 750 kg/hm2的经验基础上,提出适用于黄土高原南部区的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以选用早熟高产品种为核心,配套技术包括7个环节:施足底肥,一肥两用;耕翻灭茬,旋耕... 在总结华阴市农业高新技术园区2002—2007年大豆产量连续达到3 375~3 750 kg/hm2的经验基础上,提出适用于黄土高原南部区的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以选用早熟高产品种为核心,配套技术包括7个环节:施足底肥,一肥两用;耕翻灭茬,旋耕播种;选早熟种,调整播期;播量控苗,合理密植;2次喷药,控制虫草;见荚水肥,提高产量;适时收获,机械采收。与传统技术比较,该技术可省略播前浇水、间苗定苗、人工除草等农事操作,提高机械化集约水平,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一般大豆产量达到3 375 kg/h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栽培技术 高产 黄土高原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东南部旱作农田一年二熟种植模式水分效应初探--以杨凌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熊晓锐 廖允成 +4 位作者 高茂盛 温晓霞 刘阳 谢志金 姚贵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49,共6页
为了揭示"一年二熟"种植模式的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及耗水规律,试验设置了4个不同的"一年二熟"种植模式,测定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水分满足率、作物耗水强度及作物产量等指标。结果显示:在黄土高原... 为了揭示"一年二熟"种植模式的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及耗水规律,试验设置了4个不同的"一年二熟"种植模式,测定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水分满足率、作物耗水强度及作物产量等指标。结果显示:在黄土高原东南部年降雨量达640 mm左右的旱作农田,发展"一年二熟"种植能较好地利用夏闲期的水热资源,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全年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加强了农田物质循环。"冬小麦—大豆"、"冬小麦—玉米"两个种植模式的平均耗水强度仅比"冬小麦—夏闲"(对照)处理高0.07、0.1 mm/d,而"冬小麦—谷子"的耗水量等同于对照。经济效益以"冬小麦—玉米"为最好,土壤水分资源的持续利用性以"冬小麦—谷子"最好,一年二熟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具有可持续性;综合考虑该区的自然资状况,在旱作农田下最优的"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为"冬小麦—玉米","冬小麦—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南部 早作农田 一年二熟 耗水强度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中南部农户农果复合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红红 吴发启 李荣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7-204,223,共9页
应用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以黄土高原中南部的延安市宝塔区北沟村、淳化县西坡村2村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能值指标,定量分析了农户农果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以及系统投入产出特征。结果表明:农户农果复生态系统的能... 应用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以黄土高原中南部的延安市宝塔区北沟村、淳化县西坡村2村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能值指标,定量分析了农户农果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以及系统投入产出特征。结果表明:农户农果复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结构相似,辅助能的投入中不可更新工业能的投入比重最高,且以化肥投入为主,有机肥投入不足,应按适当比例增加有机能值的投入以提高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农户农果复合生态系统生产优势度较高,但系统稳定性指数低,单位时间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农果业生产水平有待提高;农户农果复合系统的能值产出率较低,能值投入率较高,对能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农果复合系统的环境资源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很大。提高农果复合系统的能值投入应当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农果业管理的科技含量和科学管理力度,使黄土高原中南部的果业生产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农果复合生态系统 农户 黄土高原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南部山区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的水土保持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琨 马斌 罗登科 《农业科学研究》 2006年第3期6-10,20,共6页
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黄土高原王洼流域降雨量、蒸发量及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径流小区坡面多年土壤侵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南部山区黄土高原王洼流域蒸发量是降雨量的3.2倍,蒸发量的峰值出现在6月份.降雨侵蚀力和降雨量的季... 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黄土高原王洼流域降雨量、蒸发量及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径流小区坡面多年土壤侵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南部山区黄土高原王洼流域蒸发量是降雨量的3.2倍,蒸发量的峰值出现在6月份.降雨侵蚀力和降雨量的季节分布明显为单峰形.月降雨侵蚀力和降雨量所占比例季节分布不一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坡度下土壤侵蚀特征各不相同.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均表现为随坡面坡度的增加,径流量、径流系数、侵蚀模数逐渐增加.林作方式下有较低的径流量和泥沙量,仅为相同坡度下农田和自然荒坡地的24.99%~46.56%,16.08%~49.0%.复合农业措施比单一农作更有利于降低坡面土壤侵蚀.宁夏南部山区黄土高原植被的截流、地面植被的覆盖以及土地耕作方式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峰值多出现在8月份,8月份径流量可占到全年径流量的19%~40%,和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的分布相一致.4种利用方式各月的土壤侵蚀模数变异都较大,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会明显改变土壤侵蚀状况.合理的农业布局及农业配置方式是控制土壤侵蚀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南部山区黄土高原 土地利用 水土保持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南部黄土高原流域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斌 马琨 +3 位作者 何宪平 徐志友 罗登科 韩翠琴 《农业科学研究》 2006年第3期16-20,共5页
以退耕还林还草6a后的宁夏南部黄土高原阳洼流域为例,通过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定量研究了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土壤速效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土... 以退耕还林还草6a后的宁夏南部黄土高原阳洼流域为例,通过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定量研究了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土壤速效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属中等变异,变异系数为34.24%~36.62%,土壤速效磷变异属强变异,变异系数为178.08%.土壤速效钾具有中等相关性,c0/(c0+c)比值为54%,由施肥、作物、管理水平等人为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起很大作用.土壤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具有弱相关性,c0/(c0+c)比值分别为88%,76%,85%.其空间变异主要由施肥和母质、地形、土壤类型引起.4种速效养分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格局,但它们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具有明显差异,土壤有效氮变程最小,为144.11m,速效钾次之,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的变程较大。分别为209.93和399.07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效养分 空间变异 宁夏南部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统计与模拟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强 任志远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2年第3期98-103,共6页
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有重要贡献的10种驱动因子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并用ROC方法对所有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了检验,运用GIS软件绘制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分布的经验统计概率图。ROC检验结果显... 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有重要贡献的10种驱动因子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并用ROC方法对所有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了检验,运用GIS软件绘制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分布的经验统计概率图。ROC检验结果显示:各种土地类型的拟合度分别为耕地0.761,林地0.844,草地0.673,水域0.859,建设用地0.937,拟合度均大于0.5,拟合度较好;研究结果揭示了距县城中心的距离(X2)、高程(X6)、坡度(X7)、坡向(X8)、人口密度(X9)因素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形成与演变有重要决定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未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LOGISTIC回归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统计与模拟 黄土高原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