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季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O_2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邵明玉 张连凯 +4 位作者 刘朋雨 覃小群 邵天杰 曹建华 张春来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79,共10页
为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剖面CO_2含量的影响,分析了吕梁山西侧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果树林地、大田作物地、荒地)土壤理化性质和不同深度的CO_2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其结果表明:果树林地、大田作物地和荒地三种不同土地... 为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剖面CO_2含量的影响,分析了吕梁山西侧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果树林地、大田作物地、荒地)土壤理化性质和不同深度的CO_2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其结果表明:果树林地、大田作物地和荒地三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全磷、全钾含量差别不大,大田作物地土壤有机碳含量(2.95±1.19 g·kg^(-1))>荒地(2.63±1.36 g·kg^(-1))>果树林地(2.38±0.78 g·kg^(-1)),而大田作物地土壤无机碳含量(14.36±5.17 g·kg^(-1))>果树林地(14.16±1.32 g·kg^(-1))>荒地(12.40±4.04 g·kg^(-1));同样,土壤全氮含量在大田作物地中含量最高,在其他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全氮含量大致相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剖面CO_2体积分数的影响较大,果树林地0~20 cm深度土壤CO_2含量高于大田作物地和荒地,其原因:一方面为果树林地地表调落物较多,表层有机碳积累较多,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形成了大量的CO_2,另一方面,果树林地人为扰动小,而大田作物地人为扰动较大,土壤CO_2浓度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农田的耕作管理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品种。三种土地利用方式在土壤80 cm处土壤CO_2含量均突然下降,其原因可能为雨水下渗吸收了土壤CO_2后与下部碳酸盐矿物发生作用,即碳酸盐矿物的溶蚀过程消耗吸收土壤CO_2。土壤温、湿度也影响了土壤CO_2的产生,但相关性均不显著,其原因为研究区土壤呼吸对温度响应高度依赖于土壤含水量,土壤CO_2的产生速率更多受水热因子耦合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理化性质 CO2浓度 土壤无机碳 土壤有机碳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