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上游来水流量下黄土堰塞坝下切过程试验研究
1
作者
曹琰波
韩宁
+6 位作者
马鹏辉
李泽坤
焦其宪
陈立森
薛一凡
王竟晔
冉林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9-291,共13页
由于黄土的特殊水敏性,导致黄土堰塞坝极易在水作用下发生溃决破坏,为了解不同上游来水流量下黄土堰塞坝的下切破坏过程,本文共进行了5组不同上游来水流量(0.6 L·s^(-1)、0.8 L·s^(-1)、1.0 L·s^(-1)、1.2 L·s^(-1)...
由于黄土的特殊水敏性,导致黄土堰塞坝极易在水作用下发生溃决破坏,为了解不同上游来水流量下黄土堰塞坝的下切破坏过程,本文共进行了5组不同上游来水流量(0.6 L·s^(-1)、0.8 L·s^(-1)、1.0 L·s^(-1)、1.2 L·s^(-1)和1.5 L·s^(-1))的水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黄土堰塞坝的下切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冲刷阶段、侵蚀阶段和破坏阶段;(2)不同上游来水流量下黄土堰塞坝展现出相似的下切过程,但最终呈现出不同的破坏模式,即当上游来水流量为1.2 L·s^(-1)和1.5 L·s^(-1)时,发生漫顶溢流破坏,当上游来水流量为0.6 L·s^(-1)、0.8 L·s^(-1)和1.0 L·s^(-1)时,发生管涌破坏;(3)下切过程主要体现在冲刷阶段和侵蚀阶段,流量越大,渗流时间越短,侵蚀率越大,坝体的背水坡坡面更易被侵蚀而破坏;流量越小,渗流时间越长,侵蚀率越小,黄土堰塞坝更易因渗流形成管涌通道。研究结果有望为黄土堰塞坝的机理认知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堰塞坝
水槽试验
下切过程
漫顶溢流
管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来水流量下黄土堰塞坝溃口展宽历程的水槽试验研究
2
作者
焦其宪
马鹏辉
+5 位作者
吴靓
彭建兵
李泽坤
韩宁
陈立森
冉林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6,共7页
黄土在水流作用下容易遭受侵蚀,不同流量的来水对黄土堰塞坝的溃决过程和溃口扩展方式有显著影响。该文通过一系列水槽实验,流量分别为0.6 L/s、0.8 L/s、1.0 L/s、1.2 L/s和1.5 L/s,得到以下结论:①当来水流量Q≤1.0 L/s时溃口展宽为...
黄土在水流作用下容易遭受侵蚀,不同流量的来水对黄土堰塞坝的溃决过程和溃口扩展方式有显著影响。该文通过一系列水槽实验,流量分别为0.6 L/s、0.8 L/s、1.0 L/s、1.2 L/s和1.5 L/s,得到以下结论:①当来水流量Q≤1.0 L/s时溃口展宽为短暂历程,经历溃口贯通一个过程;来水流量Q>1.0 L/s时溃口展宽为完整历程,经历溃口贯通、快速发展、稳定三个过程;②溃口快速发展阶段中,侵蚀深度和坡角控制着溃口两侧土体的稳定性,坝顶溃口形态以及溃决流量的变化反映侵蚀方向和强度的变化;③黄土的水敏性促进了管涌现象的出现,使得坝体内部侵蚀更为剧烈,导致溃口展宽出现短暂历程;④完整历程模式下洪水迅速强烈地冲击下游,而短暂历程模式需要持续稳定的应急措施来应对洪水风险。能够为黄土堰塞坝的溃决机理和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堰塞坝
来水流量
溃口展宽
侵蚀特征
水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上游来水流量下黄土堰塞坝下切过程试验研究
1
作者
曹琰波
韩宁
马鹏辉
李泽坤
焦其宪
陈立森
薛一凡
王竟晔
冉林
机构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陕西省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心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9-291,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号:2022YFC30034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42477175).
文摘
由于黄土的特殊水敏性,导致黄土堰塞坝极易在水作用下发生溃决破坏,为了解不同上游来水流量下黄土堰塞坝的下切破坏过程,本文共进行了5组不同上游来水流量(0.6 L·s^(-1)、0.8 L·s^(-1)、1.0 L·s^(-1)、1.2 L·s^(-1)和1.5 L·s^(-1))的水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黄土堰塞坝的下切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冲刷阶段、侵蚀阶段和破坏阶段;(2)不同上游来水流量下黄土堰塞坝展现出相似的下切过程,但最终呈现出不同的破坏模式,即当上游来水流量为1.2 L·s^(-1)和1.5 L·s^(-1)时,发生漫顶溢流破坏,当上游来水流量为0.6 L·s^(-1)、0.8 L·s^(-1)和1.0 L·s^(-1)时,发生管涌破坏;(3)下切过程主要体现在冲刷阶段和侵蚀阶段,流量越大,渗流时间越短,侵蚀率越大,坝体的背水坡坡面更易被侵蚀而破坏;流量越小,渗流时间越长,侵蚀率越小,黄土堰塞坝更易因渗流形成管涌通道。研究结果有望为黄土堰塞坝的机理认知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
黄土堰塞坝
水槽试验
下切过程
漫顶溢流
管涌
Keywords
Loess landslide dam
Flume test
Downcutting process
Overtopping
piping
分类号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来水流量下黄土堰塞坝溃口展宽历程的水槽试验研究
2
作者
焦其宪
马鹏辉
吴靓
彭建兵
李泽坤
韩宁
陈立森
冉林
机构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出处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沟谷区黄土灾害链的演进转化机制与成灾放大效应研究”(42477175)。
文摘
黄土在水流作用下容易遭受侵蚀,不同流量的来水对黄土堰塞坝的溃决过程和溃口扩展方式有显著影响。该文通过一系列水槽实验,流量分别为0.6 L/s、0.8 L/s、1.0 L/s、1.2 L/s和1.5 L/s,得到以下结论:①当来水流量Q≤1.0 L/s时溃口展宽为短暂历程,经历溃口贯通一个过程;来水流量Q>1.0 L/s时溃口展宽为完整历程,经历溃口贯通、快速发展、稳定三个过程;②溃口快速发展阶段中,侵蚀深度和坡角控制着溃口两侧土体的稳定性,坝顶溃口形态以及溃决流量的变化反映侵蚀方向和强度的变化;③黄土的水敏性促进了管涌现象的出现,使得坝体内部侵蚀更为剧烈,导致溃口展宽出现短暂历程;④完整历程模式下洪水迅速强烈地冲击下游,而短暂历程模式需要持续稳定的应急措施来应对洪水风险。能够为黄土堰塞坝的溃决机理和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支持。
关键词
黄土堰塞坝
来水流量
溃口展宽
侵蚀特征
水槽试验
Keywords
loess landslide dam
income water flow rate
breach widening process
erosion characteristics
flume test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X915.5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P6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上游来水流量下黄土堰塞坝下切过程试验研究
曹琰波
韩宁
马鹏辉
李泽坤
焦其宪
陈立森
薛一凡
王竟晔
冉林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来水流量下黄土堰塞坝溃口展宽历程的水槽试验研究
焦其宪
马鹏辉
吴靓
彭建兵
李泽坤
韩宁
陈立森
冉林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