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山旱地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初探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晓 王福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95-98,共4页
重点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山旱地生态农业建设中存在的几个关键性环节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生态农业建设模式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 山旱地 生态农业 模式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水土流失危害及防治对策
2
作者 郑宝明 田永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7-11,共5页
在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进行大量的观测、试验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其区域地理地貌、水文特性、土壤侵蚀特征以及水土流失状况。进一步阐述了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旨在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为根治... 在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进行大量的观测、试验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其区域地理地貌、水文特性、土壤侵蚀特征以及水土流失状况。进一步阐述了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旨在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为根治黄河水患,改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 水土流失危害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4-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韭园沟流域降水观测数据集
3
作者 雷欣 敏玉芳 +4 位作者 郭玉梅 康建芳 刘思君 张耀南 张榆兴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3期123-133,共11页
降水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降水量观测是水文要素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数据集包括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韭园沟流域1964–1969年、1974–2018年的雨量站数据整编内容。在韭园沟流域内布设雨量站,使用普通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进行... 降水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降水量观测是水文要素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数据集包括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韭园沟流域1964–1969年、1974–2018年的雨量站数据整编内容。在韭园沟流域内布设雨量站,使用普通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进行平行观测,获得原始观测数据,通过对原始观测数据的整理、校对、复校、审核,形成降水量观测成果表,包括雨量站逐日降水量表、降水量摘录表、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本数据集可以作为探索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水土流失规律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时段降水量 韭园沟流域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模拟 被引量:21
4
作者 许红梅 高清竹 +1 位作者 黄永梅 贾海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939-2947,共9页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纸坊沟流域为例,利用当前气候状况和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气象数据驱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VSIM,模拟气候变化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NPP对温度升高比对降雨变化的...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纸坊沟流域为例,利用当前气候状况和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气象数据驱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VSIM,模拟气候变化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NPP对温度升高比对降雨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土壤水分状况受降雨变化影响显著,温度升高后流域土壤水分也明显下降。(2)草本和半灌木群落的NPP由于温度升高降低最多,沙棘灌丛的NPP受降雨变化影响最为明显,而刺槐林、苹果林和柠条灌丛对降雨变化反应不敏感;(3)综合降雨和气温都增加的情况,流域NPP仍呈下降趋势,只有沙棘灌丛因降雨的增加NPP减小的程度明显降低;(4)大部分植被类型在降雨和温度升高后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只有沙棘灌丛和铁杆蒿群落在降雨增加后有所提高,除铁杆蒿群落外,降雨减少使得大部分植被类型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生产力 气候变化 VSIM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被引量:18
5
作者 许红梅 贾海坤 黄永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64-1074,共11页
构建了机理性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Vegetation- Soil- Integrated- Model,VSIM) ,该模型将土壤水分动态过程与植被生长过程相耦合,用以分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模型考虑了叶片尺度上气孔导度对净光合过... 构建了机理性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Vegetation- Soil- Integrated- Model,VSIM) ,该模型将土壤水分动态过程与植被生长过程相耦合,用以分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模型考虑了叶片尺度上气孔导度对净光合过程和蒸腾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虑植被冠层结构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对模型进行尺度转换,并以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流域的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化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生物量的模拟草本和半灌木比乔、灌木好,主要植被类型L AI的季节变化与观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模型能够反映出流域降雨-产流过程,并且基本上也能够反映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范围。模拟结果表明,刺槐林和苹果林属于高光合-低蒸腾类型,农作物、白羊草群落和达乌里胡枝子群落属于高光合-高蒸腾类型,铁杆蒿群落和茭蒿群落属于低光合-低蒸腾类型,而沙棘灌丛和柠条灌丛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居中,但蒸腾量较高。流域内土壤水分在多年序列上基本平衡,而在不同的水文年表现出失衡。其中刺槐林、苹果林和沙棘灌丛的多年平均土壤水分在年内存在少量亏缺,铁杆蒿群落和茭蒿群落略有增加,而其它植被类型基本保持平衡。丰水年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都明显高于欠水年,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在丰水年表现为盈余,而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孔导度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土壤水分动态 模拟模型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沟道治理途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苏广旭 赵力毅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1期34-36,共3页
长期以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的沟道治理一直是流域综合治理的薄弱环节。回顾和总结了沟道治理的探索历程及经验,根据自然环境和沟道发育特征,分析了沟道治理的技术条件,总结了淤地坝、支毛沟谷坊、沟头防护和沟坡防护林、微型沟台... 长期以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的沟道治理一直是流域综合治理的薄弱环节。回顾和总结了沟道治理的探索历程及经验,根据自然环境和沟道发育特征,分析了沟道治理的技术条件,总结了淤地坝、支毛沟谷坊、沟头防护和沟坡防护林、微型沟台阶化整治工程、生态陡坎治理等相结合的沟道治理途径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道治理 技术条件 治理途径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示范样板——韭园沟流域
7
作者 马三保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10期F0004-F0004,共1页
韭园沟流域位于无定河中游的陕西绥德县城北5km处,流域面积70.7km^2,土壤侵蚀模数1.8万t/(km^2·a),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典型代表流域。1952年,韭园沟被确定为水土保持试验、观测、示范流域。64年来,通过措施配置和水土保... 韭园沟流域位于无定河中游的陕西绥德县城北5km处,流域面积70.7km^2,土壤侵蚀模数1.8万t/(km^2·a),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典型代表流域。1952年,韭园沟被确定为水土保持试验、观测、示范流域。64年来,通过措施配置和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形成了梁峁坡修筑梯田、沟谷坡营造林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 韭园沟流域 试验示范 水土流失治理 样板 土壤侵蚀模数 水土保持 流域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区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53
8
作者 朱秋莲 邢肖毅 +1 位作者 张宏 安韶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674-4682,共9页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植被区(森林区、森林草原区、草原区)不同坡向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有机C、全N、全P、全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区、坡向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均有明显不同。土壤有机...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植被区(森林区、森林草原区、草原区)不同坡向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有机C、全N、全P、全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区、坡向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均有明显不同。土壤有机C、全N变异性较大,全P、全K变异性较小。表层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底层土壤;同一土层之间有机C、全N含量变异性较大,全P、全K含量变异性较小。不同坡向之间养分含量不同,阴坡最大,阳坡最小。土壤养分含量受植被类型及植被盖度的影响,森林区>草原区>森林草原区。土壤C/N、C/P、C/K、N/P、N/K比都较稳定,C/N比的变化范围为5.65—12.57,平均值为9.44;C/P比的变化范围为3.62—17.32,平均值为8.15;C/K比的变化范围为0.10—0.55,平均值为0.26;N/P比的变化范围为0.43—1.38,平均值为0.86;N/K比的变化范围为0.01—0.05,平均值为0.03;P/K比值较稳定,为0.03。土壤有机C和全N极显著正相关,全N和全P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特征 黄土丘陵沟壑区 植被 坡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西市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侵蚀沟道分级分类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丽洁 孛永明 陈瑾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3期43-45,69,共3页
采用Strahler提出的地貌几何定量数学模型分级方法和基于沟道开析度、割裂度、主支沟系数的侵蚀沟道分类方法,对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的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安家沟流域和高泉沟流域具有典型性的15条侵蚀沟道进行分级分类研究。结... 采用Strahler提出的地貌几何定量数学模型分级方法和基于沟道开析度、割裂度、主支沟系数的侵蚀沟道分类方法,对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的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安家沟流域和高泉沟流域具有典型性的15条侵蚀沟道进行分级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主支沟状况和割裂状况能大致反映沟道的侵蚀特征,强度割裂型和主沟型沟道、中度割裂型和半主沟型沟道有一定相关性。提出了强度割裂型和主沟型沟道、中度割裂型和半主沟型沟道、弱度割裂型和半主沟型沟道的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第Ⅴ 侵蚀沟道 分级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干旱河谷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世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了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针对我国退耕还林还草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开展的实际 ,在两大流域分别选取一个典型的植被恢复困难的类型区 ,即长江上游的干热干旱河谷区、黄河上中游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利用适地适树... 为了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针对我国退耕还林还草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开展的实际 ,在两大流域分别选取一个典型的植被恢复困难的类型区 ,即长江上游的干热干旱河谷区、黄河上中游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利用适地适树理论、正交实验设计和建立半永久全封闭径流观测场的方法 ,对树种的选择、配置和生态效益进行了研究 .最后提出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包括其类型区域范围、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特点、主要限制因子、基本技术思路、林草类型结构、植被恢复方式、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树种草种、经营管护方式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干旱河谷 黄土丘陵沟壑区 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裸地降雨因子影响产流和产沙的研究
11
作者 黄治江 郝永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4期159-160,共2页
坡面产流和产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裸地而言 ,降雨量与雨强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对黄土丘陵区第二副区 ,5年的裸地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与产沙产流数据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
关键词 裸地 黄土丘陵 第二 降雨强度 降雨量 模型 坡面产流 坡面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玉米保护性耕作研究
12
作者 李建平 《农机科技推广》 2007年第4期31-31,共1页
甘肃省榆中县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年平均气温6.7℃,无霜期140天,年均降雨量380mm左右,年蒸发量1406.8mm。全县总耕地7.07万公顷,其中旱地5.15万公顷,域内土壤水蚀、风蚀严重,降雨利用率低,春季干旱多风,是典型的旱作... 甘肃省榆中县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年平均气温6.7℃,无霜期140天,年均降雨量380mm左右,年蒸发量1406.8mm。全县总耕地7.07万公顷,其中旱地5.15万公顷,域内土壤水蚀、风蚀严重,降雨利用率低,春季干旱多风,是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2003年被甘肃省农机局列为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县,3年来,累计试验示范面积24hm^2。经过3年的试验,探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特点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保护性耕作 玉米 试验示范 年平均气温 雨养农业 土壤水蚀 耕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防治技术与示范
13
《甘肃林业科技》 2006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科技攻关 防治技术 水土流失 半干旱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示范 林业科学研究院 综合治理技术 脆弱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砒砂岩区坝系相对稳定规模模型的探讨——以内蒙古皇甫川西黑岱沟小流域坝系为例
14
作者 康熠 侯华敏 秦新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22-25,共4页
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砒砂岩区的内蒙古皇甫川流域的西黑岱沟小流域坝系为典例,在坝系相对稳定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处于相对稳定的单坝资料,通过回归分析法,推求淤地面积、坝高和控制面积的相关关系,初步分析并建立不同频率暴雨... 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砒砂岩区的内蒙古皇甫川流域的西黑岱沟小流域坝系为典例,在坝系相对稳定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处于相对稳定的单坝资料,通过回归分析法,推求淤地面积、坝高和控制面积的相关关系,初步分析并建立不同频率暴雨洪水条件下坝系相对稳定的数学模型,探求相对稳定单坝设计及坝系规划的规模依据,以期抛砖引玉、起到推进该地貌类型区坝系相对稳定的研究与实践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 砒砂岩 坝系相对稳定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市沙区治理现状及对策初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崔瑞梅 鲁芹利 《现代园艺》 2013年第19期50-51,共2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全市总面积43578km2,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全市总面积43578km2,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榆林风沙区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面积为190.47万hm2,占榆林市总面积35.5%,其中流动沙地49.53万hm2,林地12.22万hm2,草场51.8万hm2,分别占沙区总面积8.4%和27.2%。近年来,榆林市退耕还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市 治理现状 黄土丘陵沟壑区 风沙草滩 毛乌素沙漠 流动沙地 退耕还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阳区草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边菊萍 《养殖技术顾问》 2014年第8期249-250,共2页
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与黄土丘陵区接壤地带,总面积7053平方千米。以古长城为界,北部是风沙草滩区,以沙土为主,占总面积的76.1%。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以栗钙土为主,占总面积的23.9%。七沙二山一分田是该区的主要地... 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与黄土丘陵区接壤地带,总面积7053平方千米。以古长城为界,北部是风沙草滩区,以沙土为主,占总面积的76.1%。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以栗钙土为主,占总面积的23.9%。七沙二山一分田是该区的主要地貌特征,该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是陕西省第一养殖大区和草地畜牧业基地县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产业 榆阳 黄土丘陵沟壑区 草地畜牧业 黄土丘陵 毛乌素沙漠 风沙草滩 季风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定区马铃薯种植及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亚雯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1年第1期26-27,共2页
安定区地处甘肃中部,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干旱多灾,海拔1 700~2 580m。目前总耕地面积149 904.11hm2,其中山旱地面积96 415.35hm2,水浇地面积8 810.20hm2,年降水量少,干旱频繁,属雨养农业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干旱是导... 安定区地处甘肃中部,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干旱多灾,海拔1 700~2 580m。目前总耕地面积149 904.11hm2,其中山旱地面积96 415.35hm2,水浇地面积8 810.20hm2,年降水量少,干旱频繁,属雨养农业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干旱是导致安定区粮食减产的主要灾害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定 适宜性评价 马铃薯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种植 耕地面积 粮食减产 雨养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18
作者 高健健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9期F0004-F0004,共1页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的前身是辛店沟试验场,始建于1952年,位于陕西省绥德县城东1.5km处,占地面积1.44km^2,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为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所有。60多年来,站上科研人员依托试验场。
关键词 水土保持科学 黄河水利委员会 占地面积 科研人员 水土保持示范园 绥德县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永生 《中国马铃薯》 200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20330Km^2,辖6县1区、总人口296.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5.61万人,占89.6%;总耕地51.48万hm^2,其中水地6.13万hm^2。全市海拔在1640~3900m之间,大致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高寒阴湿区两个自然类...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20330Km^2,辖6县1区、总人口296.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5.61万人,占89.6%;总耕地51.48万hm^2,其中水地6.13万hm^2。全市海拔在1640~3900m之间,大致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高寒阴湿区两个自然类型,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中温带半干旱区,包括安定、通渭、陇西、临洮四县(区)和渭源县北部,占全市总面积的60%,年降雨量只有300mm左右。高寒阴湿区为南温带半湿润区,包括漳县、岷县和渭源县南部,占全市总面积的40%,年降雨量400mm左右,全市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西市 产业发展 黄土丘陵沟壑区 马铃薯 高寒阴湿 年降雨量 农业人口 自然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日光温室半无土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禄奎 《甘肃农业科技》 2009年第1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栽培技术要点 脱毒原原种 日光温室 马铃薯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农业耕作 高寒阴湿 甘肃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