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槐耳固体发酵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1
作者 姚依岚 潘美晨 +2 位作者 周斌 李长田 李玉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6,共10页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和大豆(Glycine max)豆渣为基质,探讨槐耳(Vanderbylia robiniophila)固体发酵提取物及其不同萃取组分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通过Lineweaver-Burk图判断槐耳固体发...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和大豆(Glycine max)豆渣为基质,探讨槐耳(Vanderbylia robiniophila)固体发酵提取物及其不同萃取组分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通过Lineweaver-Burk图判断槐耳固体发酵提取物抑制类型,并用Dixon图计算抑制动力学常数(Ki)。结果表明:在5 mg·mL^(-1)时,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豆渣发酵槐耳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65.58±0.48)%、(54.44±2.12)%、(24.32±0.71)%、(24.49±1.44)%;以小麦为基质的槐耳固体发酵不同萃取物抑制率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IC50分别为0.586、0.643、3.374、18.12 mg·mL^(-1)。槐耳小麦固体发酵二氯甲烷萃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表现出可逆性竞争抑制,Ki为0.147 mg·mL^(-1)。研究表明,槐耳小麦固体发酵二氯甲烷萃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为开发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潜在抑制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发酵 黄嘌呤氧化酶 高尿酸血症 体外酶活 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卧菊三七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提取物的成分分析和降尿酸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傅荣博 刘悦 +3 位作者 陈梦真 钟源 周莉 喻理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01-208,共8页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活性降低尿酸生成是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手段。为获得安全性高的天然来源XOD活性抑制剂,该文以XOD活性抑制率为指标,优化超声波提取条件获得食药兼用资源平卧菊三七XOD活性抑制提取物(Gyn...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活性降低尿酸生成是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手段。为获得安全性高的天然来源XOD活性抑制剂,该文以XOD活性抑制率为指标,优化超声波提取条件获得食药兼用资源平卧菊三七XOD活性抑制提取物(Gynura procumbens(Lour.)Merr.extract,GE),利用液质联用技术鉴定其物质组成,并检测其降高尿酸血症小鼠血尿酸作用。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发现,GE主要含有4个单咖啡酰基奎尼酸、6个二咖啡酰基奎尼酸等绿原酸类物质和槲皮素及3个糖苷、山奈酚及1个糖苷等黄酮类物质。GE经乙酸乙酯萃取(GEA)和正丁醇萃取(GEB)后,XOD活性抑制率均提高。动物实验表明,GE、GEA和GEB均有效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和肝XOD活性(P<0.01),显著降低肝丙二醛水平(P<0.01)、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促炎因子IL-6和TNF-α含量(P<0.05)、恢复抑炎因子IL-10水平(P<0.01),从而减轻肾脏尿酸盐沉积和炎症,且GEA和GEB效果好于GE。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食药资源降尿酸护肝肾产品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卧菊三七 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率 液质联用 高尿酸血症 氧化 尿酸盐沉积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酶解制备大米蛋白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肽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薇 李爱琳 李书国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8,共8页
以大米蛋白为原料,研究碱性蛋白酶酶解法制备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活性抑制肽,并对其体外功能活性进行评价。研究了蛋白酶种类、底物质量分数、酶解温度、加酶量、酶解pH、酶解时间对大米蛋白水解度(degree of hydrolysis... 以大米蛋白为原料,研究碱性蛋白酶酶解法制备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活性抑制肽,并对其体外功能活性进行评价。研究了蛋白酶种类、底物质量分数、酶解温度、加酶量、酶解pH、酶解时间对大米蛋白水解度(degree of hydrolysis,DH)及酶解产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超声处理方式对酶解过程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为:采用碱性蛋白酶,底物质量分数5%,酶解温度为56℃,加酶量为8000 U/g,酶解pH为10,超声功率70 W,超声酶解60 min,对所制备的大米蛋白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肽的功能活性进行了评价。在最优条件下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IC_(50)为1.55 mg/mL,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_(50)值分别为0.49、12.48、3.88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蛋白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 酶解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米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4
作者 杨长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8期85-90,共6页
为了探究槐米醇提物药效物质对体外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抑制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体外XOD促动力学模型对槐米醇提物及其潜在活性成分芸香叶苷、槲皮素及白桦脂醇进行XOD活性抑制评价,以分析其天然成分芸香叶苷热-酸性水解作用对XOD... 为了探究槐米醇提物药效物质对体外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抑制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体外XOD促动力学模型对槐米醇提物及其潜在活性成分芸香叶苷、槲皮素及白桦脂醇进行XOD活性抑制评价,以分析其天然成分芸香叶苷热-酸性水解作用对XOD活性抑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槐米提取物A在药剂浓度100~700μg/mL,对体外XOD活性抑制具有良好作用,其最大抑制率可达36.68%,与对照药剂别嘌呤醇(90μg/mL,抑制率61%)相比,抑制率较弱。槐米中主要化学成分芸香叶苷、槲皮素及白桦脂醇在一定药剂浓度范围内,芸香叶苷抑制率不明显,槲皮素表现出优异的XOD抑制作用(抑制率61.64%,IC_(50)值为203.6μmol/L),白桦脂醇次之。在酸性水解作用的条件下,芸香叶苷酸性水解混合物抑制XOD活性作用较热水解作用混合物较高。研究认为槐米醇提物对体外XOD活性抑制的药效物质可能为槲皮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嘌呤氧化酶 槐米 芦丁 槲皮素 活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总黄酮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17
5
作者 郑小微 夏道宗 张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8-170,173,共4页
评价了梅花总黄酮对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抑制作用及其抗氧化活性。通过体外评价实验测定梅花总黄酮对XOD的抑制作用,并分别采用DPPH自由基法、铁离子还原法(FRAP)和血液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梅花总黄酮对XOD... 评价了梅花总黄酮对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抑制作用及其抗氧化活性。通过体外评价实验测定梅花总黄酮对XOD的抑制作用,并分别采用DPPH自由基法、铁离子还原法(FRAP)和血液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梅花总黄酮对XOD的抑制呈现浓度依赖关系,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85.45μg/mL;梅花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强于竹叶黄酮,但弱于维生素C和芦丁;梅花总黄酮还原铁离子的FRAP值为3.38mmol/mg,是芦丁的1.44倍和竹叶黄酮的1.29倍;血液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结果从强到弱依次为:维生素C>梅花总黄酮>竹叶黄酮>芦丁。研究表明,源自青梅花的生物总黄酮具有优良的生物抗氧化能力和显著的XOD抑制活性,可作为潜在的抗氧化应激和预防高尿酸血症的膳食功能因子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 梅花总黄酮 黄嘌呤氧化酶 抑制作用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须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静波 郭兵兵 张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32-235,共4页
以玉米须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分别以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液料比为单因素,以黄酮得率和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率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总效果值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 以玉米须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分别以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液料比为单因素,以黄酮得率和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率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总效果值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玉米须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的索氏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0%,提取温度为80℃,料液比为30∶1(mL/g),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到玉米须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的提取总效果值为4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索氏提取法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基化改善花生粕水解物的呈味效果及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研究
7
作者 廖剑洪 董浩 +3 位作者 白卫东 曾晓房 肖更生 杨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78-185,共8页
为提高花生粕的的加工利用价值,以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和感官评价为指标,对花生粕酶解条件及γ-谷氨酰基化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分析酶解前后花生粕溶液的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变化,以确定花生粕蛋白的降解情况及γ-谷氨酰肽的合成情况。结果... 为提高花生粕的的加工利用价值,以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和感官评价为指标,对花生粕酶解条件及γ-谷氨酰基化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分析酶解前后花生粕溶液的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变化,以确定花生粕蛋白的降解情况及γ-谷氨酰肽的合成情况。结果表明,pH 9.0,加酶量0.75%,温度55℃,酶解9 h为最佳酶解条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可达(60.42±0.80)%。在谷氨酰胺酶添加量为4%,反应4 h下,对酶解产物进行γ-谷氨酰化修饰,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提高至(74.12±2.23)%(P<0.05),并能改善滋味特性。酶解前花生粕蛋白质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10~66 kDa,肽分子质量>10 kDa占比高达72.42%,经酶解后>10 kDa的蛋白质大幅度下降,5~10、3~5、1~3、<1 kDa都有明显增加(P<0.05)。酶解前总游离氨基酸为(11.38±0.78)mg/g,酶解后和γ-谷氨酰化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88.82±2.80)、(74.86±7.49)mg/g,推测减少的氨基酸转化成了γ-谷氨酰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发现γ-谷氨酰化后酶解液中生成了γ-Glu-Arg、γ-Glu-Leu、γ-Glu-Phe、γ-Glu-Met、γ-Glu-Tyr、γ-Glu-Val等肽段,产量约为25.98 mg/g,证明γ-谷氨酰化修饰可提高花生粕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同时改善花生粕酶解物的滋味特性。研究结果为花生粕的再加工和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粕 γ-谷氨酰化 谷氨酰胺酶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中药提取物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杨道茂 欧阳明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7-600,578,共5页
本文考察9种中药植物(葛花、卷柏、卷柏根、猫须草、鹅不食草、高良姜、绞股蓝、鸡骨草、金银花)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9种中药提取物在2mg/mL时均具有较好抑制活性,抑制率从33%-79%不等。葛花、猫须草和金银花... 本文考察9种中药植物(葛花、卷柏、卷柏根、猫须草、鹅不食草、高良姜、绞股蓝、鸡骨草、金银花)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9种中药提取物在2mg/mL时均具有较好抑制活性,抑制率从33%-79%不等。葛花、猫须草和金银花半抑制浓度分别是0.65、0.96、0.74mg/mL,且猫须草、葛花抑制类型属于竞争性抑制为主的复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中药材 IC50 复合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苯基-四氢噻喃并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晶 任月娇 +1 位作者 关溯 张雷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4-300,共7页
以4-羟基苯甲腈为原料,经醚化、水解、酰化、加成等反应,共合成12个新型的2-苯基-四氢噻喃并嘧啶类化合物(6a^6d,8a^8h),并进行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8a^8h(100μmol/L)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酶活性,其活性明显强于... 以4-羟基苯甲腈为原料,经醚化、水解、酰化、加成等反应,共合成12个新型的2-苯基-四氢噻喃并嘧啶类化合物(6a^6d,8a^8h),并进行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8a^8h(100μmol/L)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酶活性,其活性明显强于化合物6a^6d,即嘧啶环上引入羧基有利于提高抑酶活性;在化合物8a^8h中,以嘧啶环上异丙酸取代,苯环羟基乙醚化的8f活性最强,IC50为76.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噻喃 嘧啶 合成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蒿茎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提取条件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月峰 李益珍 +2 位作者 张阿惜 付桂明 万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以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抑制活性为监测指标,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藜蒿茎活性成分。首先进行单因素实验,然后以此为基础,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藜蒿茎中抑制XOD活性成分提取条件,最后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 以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抑制活性为监测指标,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藜蒿茎活性成分。首先进行单因素实验,然后以此为基础,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藜蒿茎中抑制XOD活性成分提取条件,最后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MS)对藜蒿茎乙醇提取液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3%,提取温度79℃,液料比34∶1(mL/g),在此条件下得到提取液的XOD活性抑制率为56.4%。鉴定出藜蒿茎乙醇提取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新绿原酸(5-CQA)、绿原酸(3-CQA)、异绿原酸b(3,4-diCQA)、异绿原酸a(3,5-diCQA)、1,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diCQA)和异绿原酸c(4,5-diCQ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茎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 响应曲面法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木瓜枝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跃勋 祝伦伦 +2 位作者 张洪 谭红胜 付文卫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研究山木瓜枝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活性导向分离,筛选山木瓜枝中具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粗提物及组分,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系统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结合相关文献确定所得化合... 目的:研究山木瓜枝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活性导向分离,筛选山木瓜枝中具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粗提物及组分,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系统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结合相关文献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并对所得化合物进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研究。结果:从山木瓜枝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桑橙素(1)、4,6,3',4'-tetrahydroxy-2-methoxybenzophenone(2)、2,4,6,3'-tetrahydroxybenzo-phenone(3)、3,6,7-trihydroxy-1-methoxyxanthone(4)、2S,3S-3,5,7,3',5'-pentahydroxyavane(5)、丁香酸(6);实验研究证实化合物1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28.9μM)。结论:从活性部位鉴定的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是主要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木瓜 化学成分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桑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和斑马鱼高尿酸血症模型的降尿酸功效食药材筛选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瑛毓 普布多吉 +1 位作者 卢聪 王凤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34-339,共6页
结合体外(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和体内(斑马鱼高尿酸血症模型)方法,对15种食药材乙醇粗提物的降尿酸活性进行筛选。体外实验设置空白组、酶反应组、抑制剂组、对照组,酶标仪295 nm测定吸光度,计算15种食药材对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的... 结合体外(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和体内(斑马鱼高尿酸血症模型)方法,对15种食药材乙醇粗提物的降尿酸活性进行筛选。体外实验设置空白组、酶反应组、抑制剂组、对照组,酶标仪295 nm测定吸光度,计算15种食药材对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的抑制率;体内实验随机选取受精后第5 d(5dpf)的斑马鱼,设置空白组、模型组(200μmol/L PO+10μmol/L XSS)、食药材给药组(200μmol/L PO+10μmol/L XSS+不同浓度提取物)、阳性对照组(200μmol/L PO+10μmol/L XSS+APL 2 mmol/L),水溶浸泡,28.5℃培养箱中孵育24 h,测定尿酸含量,对具有良好XOD抑制活性的食药材做进一步降尿酸活性验证。体外试验结果表明,15种乙醇粗提物均具有XOD抑制活性,其中8种在400μg/mL时抑制率达到50%以上,分别为:红景天、兔耳草、牡丹皮、败酱草、黄柏、绿萝花、决明子、雪菊。体内试验结果表明,8种处理组尿酸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或P<0.01),均显示出降尿酸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尿酸 黄嘌呤氧化酶 斑马鱼高尿酸血症模型 活性筛选 食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茯苓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提取工艺优化及其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邹惠亮 陈敏 +3 位作者 吴巧攀 孟令杰 刘百联 陈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优化土茯苓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并考察其酶动力学。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影响因素,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分别通过Lineweaver-Burk图、... 目的优化土茯苓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并考察其酶动力学。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影响因素,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分别通过Lineweaver-Burk图、Dixon图确定其抑制类型、抑制动力学常数K i。结果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9%,提取时间89 min,提取温度82℃,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率为62.25%。抑制类型为竞争性可逆抑制,K i为1.92 mg/mL。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土茯苓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黄嘌呤氧化酶 活性成分 提取工艺 酶动力学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酸单体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体外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夏宏军 褚梦颖 +2 位作者 徐云婷 吴玲玲 李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87-1391,共5页
本研究首次系统评价了银杏酸单体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体外抑制活性。银杏外种皮的无水乙醇提取物通过开放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五个银杏酸单体化合物。以别嘌呤醇为阳性药物,采用微孔板法评价它们对黄嘌呤... 本研究首次系统评价了银杏酸单体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体外抑制活性。银杏外种皮的无水乙醇提取物通过开放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五个银杏酸单体化合物。以别嘌呤醇为阳性药物,采用微孔板法评价它们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每个浓度设4个复孔,使用酶标仪在295 nm波长下测定每孔吸光度,计算平均抑制率;实验重复3次,采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计算IC_(50)值。结果表明,银杏酸C13∶0和银杏酸C15∶1对黄嘌呤氧化酶的IC_(50)值分别为31.81±1.87μmol/L和25.48±0.66μmol/L(n=3),显示了一定程度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外种皮 银杏酸单体化合物 黄嘌呤氧化酶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促进环磷酸腺苷发酵合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海 员林娜 +3 位作者 卢南巡 张中华 常景玲 李志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28,共7页
利用补救途径发酵生产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时,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受次黄嘌呤诱导大量生成,将部分次黄嘌呤分解为尿酸,并伴随活性氧的产生,导致次黄嘌呤转化率低下和cAMP产量难以提高等问... 利用补救途径发酵生产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时,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受次黄嘌呤诱导大量生成,将部分次黄嘌呤分解为尿酸,并伴随活性氧的产生,导致次黄嘌呤转化率低下和cAMP产量难以提高等问题。摇瓶发酵实验表明,添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可以提高cAMP产量。在7 L发酵罐上,通过添加12 mg/L槲皮素,cAMP发酵产量达到5.33 g/L,与对照相比提高了33.92%,同时次黄嘌呤转化率得到明显提升,发酵性能显著提高。关键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槲皮素有效抑制XOD活性,减少了次黄嘌呤的分解,进而提高其转化率;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腺苷琥珀酸合成酶与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均得到显著提高,更多碳流分配到磷酸戊糖途径用于产物合成。副产物尿酸含量的显著减少也表明次黄嘌呤的分解得到有效抑制。活性氧、丙二醛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槲皮素抑制XOD的活性,显著降低了活性氧含量,缓解氧化胁迫对细胞组分造成的损伤,增强细胞活性,使cAMP产量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酸腺苷 黄嘌呤氧化酶 槲皮素 活性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 Exactive Plus-MS分析高粱壳化学成分及黄嘌呤氧化酶体外抑制活性筛选
16
作者 张瀚水 龚本义 +4 位作者 南敏伦 赫玉芳 赵昱玮 吴丛梅 殷玉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87-1594,共8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对高粱壳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该实验使用Hypersil GOLD C_(18)色谱柱(2.1 nm×30 nm,3μm),以0.1%甲酸水(A)-乙腈(B)进行梯...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对高粱壳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该实验使用Hypersil GOLD C_(18)色谱柱(2.1 nm×30 nm,3μm),以0.1%甲酸水(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进样量10μL。质谱分析采用ESI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利用Xcalibur 4.1软件结合数据库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共鉴定出27种化学成分。对刺槐素、葛根素、芹菜素、根皮苷、异鼠李素和3,3’,4’,7-四羟基黄酮6种化学成分进行活性筛选,发现芹菜素和3,3’,4’,7-四羟基黄酮对黄嘌呤氧化酶(XO)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IC_(50)分别为18.11和34.59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壳 化学成分鉴定 质谱碎裂机理 黄嘌呤氧化酶 抑制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洪鑫月 吴健妹 +3 位作者 罗小乔 刘凯 周伟杰 张国文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共8页
文章主要对近5年来多酚化合物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类型及相互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构效关系、结构修饰及金属配合物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多酚化合物作为降尿酸食品功能因子和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酚化合物 黄嘌呤氧化酶 抑制活性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和酶抑制活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露 刘鹏飞 +5 位作者 涂宗财 谢星 张恕雅 沙小梅 王辉 戴花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8-83,共6页
通过分析香榧的叶、茎、假种皮、种壳和种仁提取液中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的含量,及其自由基清除能力、α-葡萄糖苷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能力,比较香榧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间接证明其在降血糖和预防痛风中的... 通过分析香榧的叶、茎、假种皮、种壳和种仁提取液中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的含量,及其自由基清除能力、α-葡萄糖苷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能力,比较香榧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间接证明其在降血糖和预防痛风中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香榧不同部位提取液的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香榧仁和香榧叶分别含有最高的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分别为25.28 mg GAE/g和1.10 mg CE/g,而香榧茎和香榧假种皮中的黄酮含量最高(P>0.05)。生物活性分析显示,香榧仁具有最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和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能力,且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IC_(50)=0.14 mg/m L)高于阳性对照品阿卡波糖(IC_(50)=1.29 mg/m L)。因此,香榧仁是优于香榧叶、茎、假种皮和种壳的天然抗氧化剂、α-葡萄糖苷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活性成分 氧化 Α-葡萄糖苷酶 黄嘌呤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骨生物活性肽体内外降尿酸活性及作用机制
19
作者 李晓彤 胡冠华 +7 位作者 王诗琪 刘培清 王生富 王富荣 乌兰花 孙立娜 靳烨 赵丽华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3-150,共8页
采用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双酶分步水解法从羊骨中提取羊骨生物活性肽(sheep bone bioactive peptides,SBBP),本研究评估了其结构、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分布及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双酶分步水解改变了羊骨蛋白的二级结构... 采用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双酶分步水解法从羊骨中提取羊骨生物活性肽(sheep bone bioactive peptides,SBBP),本研究评估了其结构、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分布及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双酶分步水解改变了羊骨蛋白的二级结构,所制备的SBBP富含疏水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且<1000 Da的肽段占比高达94.48%。SBBP在体外显示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为14.27 mg/mL)。在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中,SBBP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腺苷脱氨酶活性,显著降低血清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并减轻肾脏组织病理学损伤。研究表明,SBBP具备预防和缓解高尿酸血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嘌呤氧化酶 高尿酸血症 羊骨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姜苯丙素类成分及其抗氧化、降尿酸活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佳惠 焦文雅 +4 位作者 靳秋霞 米思 连运河 桑亚新 王向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31,共6页
为探究干姜中活性成分的生物功能,采用选择性反应/多反应监测技术对干姜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对干姜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体外降尿酸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姜提取物中含量较高的苯丙素类成分为苯丙氨酸、阿魏酸... 为探究干姜中活性成分的生物功能,采用选择性反应/多反应监测技术对干姜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对干姜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体外降尿酸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姜提取物中含量较高的苯丙素类成分为苯丙氨酸、阿魏酸和对香豆酸。进一步选取干姜提取物、阿魏酸和对香豆酸为分析对象,测定三者的抗氧化及降尿酸活性。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能力测定结果表明,三者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阿魏酸、干姜提取物、对香豆酸。黄嘌呤氧化酶体外抑制实验结果表明,三者均表现出了较强的降尿酸活性,且对香豆酸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能力强于阿魏酸和干姜提取物。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揭示了阿魏酸和对香豆酸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与黄嘌呤氧化酶的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范德华力、π-π堆积等相互作用,从而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综上,阿魏酸、对香豆酸和干姜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具有开发新型降尿酸产品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阿魏酸 对香豆酸 氧化活性 黄嘌呤氧化酶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