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槐耳固体发酵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1
作者 姚依岚 潘美晨 +2 位作者 周斌 李长田 李玉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6,共10页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和大豆(Glycine max)豆渣为基质,探讨槐耳(Vanderbylia robiniophila)固体发酵提取物及其不同萃取组分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通过Lineweaver-Burk图判断槐耳固体发...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和大豆(Glycine max)豆渣为基质,探讨槐耳(Vanderbylia robiniophila)固体发酵提取物及其不同萃取组分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通过Lineweaver-Burk图判断槐耳固体发酵提取物抑制类型,并用Dixon图计算抑制动力学常数(Ki)。结果表明:在5 mg·mL^(-1)时,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豆渣发酵槐耳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65.58±0.48)%、(54.44±2.12)%、(24.32±0.71)%、(24.49±1.44)%;以小麦为基质的槐耳固体发酵不同萃取物抑制率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IC50分别为0.586、0.643、3.374、18.12 mg·mL^(-1)。槐耳小麦固体发酵二氯甲烷萃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表现出可逆性竞争抑制,Ki为0.147 mg·mL^(-1)。研究表明,槐耳小麦固体发酵二氯甲烷萃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为开发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潜在抑制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发酵 黄嘌呤氧化酶 高尿酸血症 体外酶活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中药提取物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道茂 欧阳明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7-600,578,共5页
本文考察9种中药植物(葛花、卷柏、卷柏根、猫须草、鹅不食草、高良姜、绞股蓝、鸡骨草、金银花)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9种中药提取物在2mg/mL时均具有较好抑制活性,抑制率从33%-79%不等。葛花、猫须草和金银花... 本文考察9种中药植物(葛花、卷柏、卷柏根、猫须草、鹅不食草、高良姜、绞股蓝、鸡骨草、金银花)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9种中药提取物在2mg/mL时均具有较好抑制活性,抑制率从33%-79%不等。葛花、猫须草和金银花半抑制浓度分别是0.65、0.96、0.74mg/mL,且猫须草、葛花抑制类型属于竞争性抑制为主的复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中药材 IC50 复合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中酚酸类和黄酮类成分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40
3
作者 李英 陈君 李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7-411,共5页
建立基于紫外分光光度原理的微孔板筛选方法,用于金银花药材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筛选,并进行抑制活性测定。通过对筛选条件优化,建立了可靠的筛选模型,并对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的20个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筛选,发现8个酚酸类成分和4个黄... 建立基于紫外分光光度原理的微孔板筛选方法,用于金银花药材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筛选,并进行抑制活性测定。通过对筛选条件优化,建立了可靠的筛选模型,并对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的20个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筛选,发现8个酚酸类成分和4个黄酮类成分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其中3,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槲皮素和木犀草素有很好的活性,其IC50分别为8.36,6.46和2.08μmol/L。筛选结果表明,金银花中黄酮苷元的活性优于黄酮苷,双咖啡酰奎宁酸的活性明显优于单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的活性明显优于双咖啡酰奎宁酸,且双咖啡酰奎宁酸的5位取代对化合物的活性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 金银花 尿酸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苯基-四氢噻喃并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晶 任月娇 +1 位作者 关溯 张雷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4-300,共7页
以4-羟基苯甲腈为原料,经醚化、水解、酰化、加成等反应,共合成12个新型的2-苯基-四氢噻喃并嘧啶类化合物(6a^6d,8a^8h),并进行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8a^8h(100μmol/L)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酶活性,其活性明显强于... 以4-羟基苯甲腈为原料,经醚化、水解、酰化、加成等反应,共合成12个新型的2-苯基-四氢噻喃并嘧啶类化合物(6a^6d,8a^8h),并进行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8a^8h(100μmol/L)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酶活性,其活性明显强于化合物6a^6d,即嘧啶环上引入羧基有利于提高抑酶活性;在化合物8a^8h中,以嘧啶环上异丙酸取代,苯环羟基乙醚化的8f活性最强,IC50为76.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噻喃 嘧啶 合成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枯草和紫苏叶提取物体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及体内降尿酸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文雯 胡海峰 吴春珍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39-42,共4页
目的:为了研究中药材夏枯草和紫苏叶提取物的降尿酸作用。方法:将中药材夏枯草和紫苏叶总提物及有效部位通过体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实验和体内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清尿酸水平考察实验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体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实验... 目的:为了研究中药材夏枯草和紫苏叶提取物的降尿酸作用。方法:将中药材夏枯草和紫苏叶总提物及有效部位通过体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实验和体内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清尿酸水平考察实验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体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实验结果显示,夏枯草水提物和紫苏叶醇提物及其乙酸乙酯部位体外抑制率均大于50%,其总提物IC\-50分别为36.96μg/mL和45.57μg/mL。体内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水平实验结果显示,夏枯草和紫苏叶总提物及其乙酸乙酯部位有显著的体内降尿酸活性。结论:夏枯草和紫苏叶总提物及其有效部位可以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进而发挥降尿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尿酸 夏枯草 紫苏叶 提取物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提取苦丁茶多糖的工艺优化及其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6
6
作者 卢忠英 张孟琴 陈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8-235,共8页
目的:优化苦丁茶多糖的提取工艺,分析其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活性。方法:以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优化超声辅助法研究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对苦丁茶多糖的得率的影响;通过体外实验测定苦丁茶多糖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 目的:优化苦丁茶多糖的提取工艺,分析其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活性。方法:以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优化超声辅助法研究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对苦丁茶多糖的得率的影响;通过体外实验测定苦丁茶多糖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率及其动力学常数K_(i)。结果:响应面试验优化条件为:料液比1:25 g/mL,超声时间60 min,超声温度40℃,超声功率260 W,得到得率为5.85%。苦丁茶多糖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率随物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加,IC_(50)为1.28 mg/mL,其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类型属于竞争性可逆抑制,抑制动力学常数K_(i)为0.62 mg/mL,结论:苦丁茶多糖能够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其可作为潜在的预防高尿酸血症的食品或保健品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苦丁茶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多糖 响应面分析法 黄嘌呤氧化酶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节对虾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包埋脂质体的制备、表征及性质评价
7
作者 王妮 孙庆泽 +2 位作者 姜宏 孙建安 毛相朝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10-220,共11页
为了解决斑节对虾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y peptide of Penaeus monodon,XOIPPM)在应用过程中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研究利用乙醇注入辅助超声法探究了包埋XO-IPPM的脂质体制备工艺,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 为了解决斑节对虾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y peptide of Penaeus monodon,XOIPPM)在应用过程中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研究利用乙醇注入辅助超声法探究了包埋XO-IPPM的脂质体制备工艺,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试验得到脂质体制备最优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使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y,TG)和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等技术手段对脂质体进行表征,并进行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结果表明,脂质体制备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蛋黄卵磷脂与XO-IPPM浓度比为5:4,乳清蛋白粉与磷脂质量比为1:3,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6:5,超声时间3 min,超声功率150 W,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脂质体包封率为90.53%±1.46%,粒径为205.12±0.02 nm,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0.160±0.291,zeta电位为-39.79±0.09 mV。TEM结果表明脂质体呈类球形,良好分布于溶液中,FTIR结果表明各组分间形成的相互作用可有效促进脂质体对XO-IPPM的包埋,TG和DSC结果表明脂质体比游离XO-IPPM的热稳定性更好,脂质体中的XO-IPPM(56.05%±1.08%)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的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抑制率显著(P<0.05)高于游离XO-IPPM(29.04%±1.42%)。本文通过包埋XOIPPM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表征及性质探究,为维持XO-IPPM的XO抑制活性、提升XO-IPPM在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 斑节对虾 脂质体 制备 表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裙带菜蛋白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的酶法制备及作用机制
8
作者 常畅 陈哲漪 +2 位作者 张泓 闫巧娟 江正强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2,73,共9页
食源性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抑制肽通过抑制XO的催化活力,可降低尿酸生成,缓解高尿酸血症。目前研究聚焦于XO抑制肽的制备,但XO抑制肽的活性有待提高,且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采用不同蛋白酶水解裙带菜蛋白,经色谱分离和肽... 食源性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抑制肽通过抑制XO的催化活力,可降低尿酸生成,缓解高尿酸血症。目前研究聚焦于XO抑制肽的制备,但XO抑制肽的活性有待提高,且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采用不同蛋白酶水解裙带菜蛋白,经色谱分离和肽段鉴定,筛选出XO抑制肽,并探究其作用机制。裙带菜蛋白经木瓜蛋白酶与黑曲霉酸性蛋白酶(AnproA1)复配水解后,所得水解物的XO抑制率(92.1%)最高。从该水解物中筛选出5条新型XO抑制肽:YLGY、VYW、VVSW、TVVW、KVFAW,其中VYW(IC 50=4.3 mmol/L)和TVVW(IC 50=2.5 mmol/L)具有较高的XO抑制活性。VYW和TVVW的色氨酸残基与XO活性中心及以外位点形成了P i-Pi堆积和P i-Alkyl相互作用,分别表现出非竞争型和竞争型抑制作用。利用木瓜蛋白酶和AnproA1复配水解裙带菜蛋白制备XO抑制肽,将为降尿酸功能性食品配料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蛋白 黑曲霉酸性蛋白酶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 抑制类型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豆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的制备及体外降尿酸活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孙菁茹 孙铭爽 +3 位作者 吕文庆 曹荣安 刁静静 王长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2-80,共9页
以黑豆蛋白为原料,以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抑制率和水解度为指标筛选最佳蛋白酶和酶解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膜分离技术对黑豆蛋白酶解产物进行分离,获得不同分级的酶解产物,根据XOD抑制活性确定黑豆蛋白酶解产物的分... 以黑豆蛋白为原料,以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抑制率和水解度为指标筛选最佳蛋白酶和酶解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膜分离技术对黑豆蛋白酶解产物进行分离,获得不同分级的酶解产物,根据XOD抑制活性确定黑豆蛋白酶解产物的分子质量范围,并对其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分布、肽序列以及活性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豆XOD抑制肽的最佳酶解工艺为:碱性蛋白酶加酶量1.5%、酶解时间4 h、酶解温度50℃、pH 9.0、底物质量分数3%,此条件下黑豆蛋白酶解物的XOD抑制率和水解度分别为73.61%和21.29%。超滤产物中F3组分的XOD抑制活性最高(半抑制浓度为8.76 mg/mL),分子质量≤1500 Da,该组分的疏水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56.66%和20.16%;该组分在高温热处理、胃、胰蛋白酶消化作用下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出F3组分中有18条肽段,平均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500~1400 Da。该系列肽段N-端和C-端疏水性氨基酸分别占44.86%和33.14%,碱性氨基酸分别占33.57%和39.29%。该研究结果可为黑豆蛋白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蛋白 酶解工艺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 氨基酸组成 肽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酶解制备大米蛋白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肽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薇 李爱琳 李书国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8,共8页
以大米蛋白为原料,研究碱性蛋白酶酶解法制备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活性抑制肽,并对其体外功能活性进行评价。研究了蛋白酶种类、底物质量分数、酶解温度、加酶量、酶解pH、酶解时间对大米蛋白水解度(degree of hydrolysis... 以大米蛋白为原料,研究碱性蛋白酶酶解法制备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活性抑制肽,并对其体外功能活性进行评价。研究了蛋白酶种类、底物质量分数、酶解温度、加酶量、酶解pH、酶解时间对大米蛋白水解度(degree of hydrolysis,DH)及酶解产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超声处理方式对酶解过程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为:采用碱性蛋白酶,底物质量分数5%,酶解温度为56℃,加酶量为8000 U/g,酶解pH为10,超声功率70 W,超声酶解60 min,对所制备的大米蛋白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肽的功能活性进行了评价。在最优条件下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IC_(50)为1.55 mg/mL,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_(50)值分别为0.49、12.48、3.88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蛋白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 酶解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卧菊三七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提取物的成分分析和降尿酸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傅荣博 刘悦 +3 位作者 陈梦真 钟源 周莉 喻理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01-208,共8页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活性降低尿酸生成是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手段。为获得安全性高的天然来源XOD活性抑制剂,该文以XOD活性抑制率为指标,优化超声波提取条件获得食药兼用资源平卧菊三七XOD活性抑制提取物(Gyn...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活性降低尿酸生成是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手段。为获得安全性高的天然来源XOD活性抑制剂,该文以XOD活性抑制率为指标,优化超声波提取条件获得食药兼用资源平卧菊三七XOD活性抑制提取物(Gynura procumbens(Lour.)Merr.extract,GE),利用液质联用技术鉴定其物质组成,并检测其降高尿酸血症小鼠血尿酸作用。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发现,GE主要含有4个单咖啡酰基奎尼酸、6个二咖啡酰基奎尼酸等绿原酸类物质和槲皮素及3个糖苷、山奈酚及1个糖苷等黄酮类物质。GE经乙酸乙酯萃取(GEA)和正丁醇萃取(GEB)后,XOD活性抑制率均提高。动物实验表明,GE、GEA和GEB均有效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和肝XOD活性(P<0.01),显著降低肝丙二醛水平(P<0.01)、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促炎因子IL-6和TNF-α含量(P<0.05)、恢复抑炎因子IL-10水平(P<0.01),从而减轻肾脏尿酸盐沉积和炎症,且GEA和GEB效果好于GE。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食药资源降尿酸护肝肾产品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卧菊三七 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 液质联用 高尿酸血症 氧化 尿酸盐沉积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米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12
作者 杨长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8期85-90,共6页
为了探究槐米醇提物药效物质对体外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抑制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体外XOD促动力学模型对槐米醇提物及其潜在活性成分芸香叶苷、槲皮素及白桦脂醇进行XOD活性抑制评价,以分析其天然成分芸香叶苷热-酸性水解作用对XOD... 为了探究槐米醇提物药效物质对体外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抑制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体外XOD促动力学模型对槐米醇提物及其潜在活性成分芸香叶苷、槲皮素及白桦脂醇进行XOD活性抑制评价,以分析其天然成分芸香叶苷热-酸性水解作用对XOD活性抑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槐米提取物A在药剂浓度100~700μg/mL,对体外XOD活性抑制具有良好作用,其最大抑制率可达36.68%,与对照药剂别嘌呤醇(90μg/mL,抑制率61%)相比,抑制率较弱。槐米中主要化学成分芸香叶苷、槲皮素及白桦脂醇在一定药剂浓度范围内,芸香叶苷抑制率不明显,槲皮素表现出优异的XOD抑制作用(抑制率61.64%,IC_(50)值为203.6μmol/L),白桦脂醇次之。在酸性水解作用的条件下,芸香叶苷酸性水解混合物抑制XOD活性作用较热水解作用混合物较高。研究认为槐米醇提物对体外XOD活性抑制的药效物质可能为槲皮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嘌呤氧化酶 槐米 芦丁 槲皮素 活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木瓜枝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跃勋 祝伦伦 +2 位作者 张洪 谭红胜 付文卫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研究山木瓜枝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活性导向分离,筛选山木瓜枝中具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粗提物及组分,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系统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结合相关文献确定所得化合... 目的:研究山木瓜枝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活性导向分离,筛选山木瓜枝中具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粗提物及组分,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系统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结合相关文献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并对所得化合物进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研究。结果:从山木瓜枝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桑橙素(1)、4,6,3',4'-tetrahydroxy-2-methoxybenzophenone(2)、2,4,6,3'-tetrahydroxybenzo-phenone(3)、3,6,7-trihydroxy-1-methoxyxanthone(4)、2S,3S-3,5,7,3',5'-pentahydroxyavane(5)、丁香酸(6);实验研究证实化合物1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28.9μM)。结论:从活性部位鉴定的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是主要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木瓜 化学成分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桑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糟源酶解产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及酶解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瑛 林晓婕 +4 位作者 张甜甜 贾淑宁 梁璋成 林河通 何志刚 《福建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12-1420,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酒糟源蛋白的酶解产物对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活性抑制的影响,为酒糟源XOD抑制肽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红曲糟(HDG)和酱香型白酒糟(BDG)为研究对象,碱性蛋白酶为水解酶,比较两者的蛋... 【目的】探究不同酒糟源蛋白的酶解产物对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活性抑制的影响,为酒糟源XOD抑制肽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红曲糟(HDG)和酱香型白酒糟(BDG)为研究对象,碱性蛋白酶为水解酶,比较两者的蛋白质酶解率、酶解产物对XOD的抑制活性,以及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耐受性,并选择较好的酒糟源进行酶解工艺优化。【结果】(1)HDG及BDG经碱性蛋白酶酶解后,其酶解产物均具有XOD抑制活性。其中以BDG原料的蛋白质酶解率更高,为(56.28±0.01)%,酶解产物对XOD抑制活性更强,对XOD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7.73±0.26)mg·mL^(−1),与HDG比较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2)经胃肠消化后,2种酒糟源蛋白酶解产物的XOD抑制活性保持率均在31%以上,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3)以BDG为原料进行酶解,其优化工艺为碱性蛋白酶添加量6000 U·g^(−1)、温度50℃、pH 9.5、时间5 h,在此条件下蛋白酶解率为58.00%,酶解产物对XOD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5.54 mg·mL^(−1)。【结论】酱香型白酒糟(BDG)酶解产物具有较好的XOD抑制活性。BDG是制备XOD抑制肽的良好蛋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 酶解产物 酶解率 黄嘌呤氧化酶 抑制浓度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须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静波 郭兵兵 张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32-235,共4页
以玉米须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分别以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液料比为单因素,以黄酮得率和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率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总效果值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 以玉米须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分别以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液料比为单因素,以黄酮得率和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率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总效果值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玉米须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的索氏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0%,提取温度为80℃,料液比为30∶1(mL/g),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到玉米须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的提取总效果值为4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索氏提取法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总黄酮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17
16
作者 郑小微 夏道宗 张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8-170,173,共4页
评价了梅花总黄酮对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抑制作用及其抗氧化活性。通过体外评价实验测定梅花总黄酮对XOD的抑制作用,并分别采用DPPH自由基法、铁离子还原法(FRAP)和血液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梅花总黄酮对XOD... 评价了梅花总黄酮对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抑制作用及其抗氧化活性。通过体外评价实验测定梅花总黄酮对XOD的抑制作用,并分别采用DPPH自由基法、铁离子还原法(FRAP)和血液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梅花总黄酮对XOD的抑制呈现浓度依赖关系,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85.45μg/mL;梅花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强于竹叶黄酮,但弱于维生素C和芦丁;梅花总黄酮还原铁离子的FRAP值为3.38mmol/mg,是芦丁的1.44倍和竹叶黄酮的1.29倍;血液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结果从强到弱依次为:维生素C>梅花总黄酮>竹叶黄酮>芦丁。研究表明,源自青梅花的生物总黄酮具有优良的生物抗氧化能力和显著的XOD抑制活性,可作为潜在的抗氧化应激和预防高尿酸血症的膳食功能因子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 梅花总黄酮 黄嘌呤氧化酶 抑制作用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消化对车前子来源毛蕊花苷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万茵 张阿惜 +4 位作者 陈雪洋 陈明 余迎利 夏冬华 付桂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8-13,共6页
研究体外模拟消化各阶段的条件对车前子来源毛蕊花苷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毛蕊花苷含量在模拟消化作用4 h后降低,降低程度最高的是肠菌孵育样液,毛蕊花苷含量减少率为(71.26±0.96)%,其次是累加消化样液,达(28.46&#... 研究体外模拟消化各阶段的条件对车前子来源毛蕊花苷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毛蕊花苷含量在模拟消化作用4 h后降低,降低程度最高的是肠菌孵育样液,毛蕊花苷含量减少率为(71.26±0.96)%,其次是累加消化样液,达(28.46±0.50)%。模拟消化后各样液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均有所增加,增加程度最大的为肠菌孵育样液(P<0.05),其次为累加消化样液。经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发现,各消化样液中均能检出毛蕊花苷的代谢苷元咖啡酸和羟基酪醇,活性实验表明后两者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体外抑制活性高于前体毛蕊花苷。毛蕊花苷降解成具有黄嘌呤氧化酶体外抑制活性的产物可能是其在体内表现生理活性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花苷 模拟消化 黄嘌呤氧化酶 体外抑制作用 苷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色素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3
18
作者 王亚杰 张国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43-146,共4页
在磷酸盐缓冲体系(pH 7.5)中,利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结合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桑色素对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活性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桑色素是一种有效的可逆性混合型抑制剂,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抑... 在磷酸盐缓冲体系(pH 7.5)中,利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结合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桑色素对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活性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桑色素是一种有效的可逆性混合型抑制剂,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抑制常数(K i)分别为1.35×10–5 mol/L和1.21×10–5 mol/L;桑色素通过疏水作用力与XO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XO内源荧光的猝灭,并诱导XO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分子模拟结果进一步证实桑色素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力结合到XO的活性中心,与Phe914、Phe649、Phe1009、Leu648、Leu1014和Leu873等主要氨基酸发生作用。推测桑色素进入XO的疏水腔,阻碍了底物黄嘌呤进入XO活性中心并影响了XO活性中心的形成,从而抑制了XO对黄嘌呤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色素 黄嘌呤氧化酶 抑制动力学 结合性质 光谱技术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基化改善花生粕水解物的呈味效果及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研究
19
作者 廖剑洪 董浩 +3 位作者 白卫东 曾晓房 肖更生 杨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78-185,共8页
为提高花生粕的的加工利用价值,以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和感官评价为指标,对花生粕酶解条件及γ-谷氨酰基化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分析酶解前后花生粕溶液的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变化,以确定花生粕蛋白的降解情况及γ-谷氨酰肽的合成情况。结果... 为提高花生粕的的加工利用价值,以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和感官评价为指标,对花生粕酶解条件及γ-谷氨酰基化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分析酶解前后花生粕溶液的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变化,以确定花生粕蛋白的降解情况及γ-谷氨酰肽的合成情况。结果表明,pH 9.0,加酶量0.75%,温度55℃,酶解9 h为最佳酶解条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可达(60.42±0.80)%。在谷氨酰胺酶添加量为4%,反应4 h下,对酶解产物进行γ-谷氨酰化修饰,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提高至(74.12±2.23)%(P<0.05),并能改善滋味特性。酶解前花生粕蛋白质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10~66 kDa,肽分子质量>10 kDa占比高达72.42%,经酶解后>10 kDa的蛋白质大幅度下降,5~10、3~5、1~3、<1 kDa都有明显增加(P<0.05)。酶解前总游离氨基酸为(11.38±0.78)mg/g,酶解后和γ-谷氨酰化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88.82±2.80)、(74.86±7.49)mg/g,推测减少的氨基酸转化成了γ-谷氨酰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发现γ-谷氨酰化后酶解液中生成了γ-Glu-Arg、γ-Glu-Leu、γ-Glu-Phe、γ-Glu-Met、γ-Glu-Tyr、γ-Glu-Val等肽段,产量约为25.98 mg/g,证明γ-谷氨酰化修饰可提高花生粕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同时改善花生粕酶解物的滋味特性。研究结果为花生粕的再加工和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粕 γ-谷氨酰化 谷氨酰胺酶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石莼水相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焉翠蔚 常宝 +1 位作者 李晶 田友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4,共5页
孔石莼新鲜藻体经低温干燥、乙醇浸提、旋转蒸发得到浸提物,再依次用乙酸乙酯、乙醚萃取,得到孔石莼水相提取物。在25℃,pH=7.5的K2HPO4-KH2PO4缓冲体系中,研究孔石莼水相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活力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孔石莼水相提取... 孔石莼新鲜藻体经低温干燥、乙醇浸提、旋转蒸发得到浸提物,再依次用乙酸乙酯、乙醚萃取,得到孔石莼水相提取物。在25℃,pH=7.5的K2HPO4-KH2PO4缓冲体系中,研究孔石莼水相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活力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孔石莼水相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0.58mg/mL。进一步动力学分析表明,孔石莼水相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为反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常数KIS为0.40mg/mL。联合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孔石莼水相提取物和别嘌呤醇为弱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石莼水相提取物 黄嘌呤氧化酶 抑制作用 弱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