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组织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活性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文刚 方强 +2 位作者 卢根生 宋波 贾卓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73-975,共3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尿潴留时大鼠膀胱组织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anth ine oxidoreductase,XOD)活性变化的意义。方法以2倍于正常膀胱容量充盈膀胱2 h建立大鼠急性尿潴留模型。分别于充盈2 h及排空后1、2、3、4 h检测膀胱功能及膀胱组织中XOD活... 目的探讨在急性尿潴留时大鼠膀胱组织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anth ine oxidoreductase,XOD)活性变化的意义。方法以2倍于正常膀胱容量充盈膀胱2 h建立大鼠急性尿潴留模型。分别于充盈2 h及排空后1、2、3、4 h检测膀胱功能及膀胱组织中X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 alond ialdehyde,MDA)含量;并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 ismutase,SOD)对膀胱的保护作用。结果急性尿潴留期膀胱不稳定性收缩频率无显著改变,而排空后其不稳定性收缩频率增加。XOD活性在尿潴留期增高,排空后1 h活性降低,排空后2 h再次升高,随后逐渐降至正常。MDA在尿潴留期轻度增高,排空后早期明显增高,4 h后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SOD治疗后逼尿肌不稳定性收缩频率、XOD活性及MDA含量与排空后2 h比较显著降低(P<0.01,0.05)。结论AUR时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活性变化特征呈双相性改变。提示AUR后膀胱再灌注损害中内源性活性氧可能起诱导、促进炎症损害作用,外源活性氧在急性尿潴留排空后膀胱功能损害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尿潴留 逼尿肌不稳定 黄嘌呤氧化还原酶 丙二醛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深银 周远大 杜冠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081-1086,共6页
黄嘌呤氧化还原酶为钼蛋白酶家族成员,最被人们所知的生物学功能是催化嘌呤分解代谢,生成尿酸并伴随大量活性氧产生,与痛风发生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其还参与其他物质代谢,同时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血管疾病尤其与心衰密切相关,而其... 黄嘌呤氧化还原酶为钼蛋白酶家族成员,最被人们所知的生物学功能是催化嘌呤分解代谢,生成尿酸并伴随大量活性氧产生,与痛风发生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其还参与其他物质代谢,同时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血管疾病尤其与心衰密切相关,而其抑制剂对这些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因而针对此靶点的药物研发又受到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嘌呤氧化还原酶 活性氧 缺血/再灌注 心衰 药物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脂肪球膜主要膜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都军霞 韩立强 +1 位作者 乔新安 杨国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10期63-65,共3页
嗜乳脂蛋白(butyrophilin,Btn)、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OR)和乳脂肪球表面生长因子8(MFG-E8)是乳脂肪球膜的3种主要膜蛋白。最近的研究发现,Btn和XOR在乳脂肪的分泌阶段是必不可少的。而MFG-E8在乳腺泌乳晚期及衰退期,对清除凋亡的乳腺上... 嗜乳脂蛋白(butyrophilin,Btn)、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OR)和乳脂肪球表面生长因子8(MFG-E8)是乳脂肪球膜的3种主要膜蛋白。最近的研究发现,Btn和XOR在乳脂肪的分泌阶段是必不可少的。而MFG-E8在乳腺泌乳晚期及衰退期,对清除凋亡的乳腺上皮细胞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肪球膜 嗜乳脂蛋白 黄嘌呤氧化还原酶 乳脂肪球表面生长因子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钠对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袁瑞雪 涂生芬 +1 位作者 陈萍 高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6-1221,共6页
目的:探讨亚硝酸钠对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及亚硝酸盐转化为NO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肺动脉高压提供依据。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体质量200~23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 目的:探讨亚硝酸钠对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及亚硝酸盐转化为NO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肺动脉高压提供依据。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体质量200~23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肺动脉高压组(P组)、亚硝酸钠组(N组)、亚硝酸钠+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anthine oxidase,XOR)抑制剂组(NX组)、XOR抑制剂组(X组),每组10只。S组仅开腹暴露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其余各组进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造瘘手术,建立左向右分流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术后11周分别给予N组和NX组亚硝酸钠6 mg/kg,X组XOR抑制剂别嘌呤醇30 mg/kg灌胃干预,NX组在亚硝酸钠给药前1 h给予XOR抑制剂别嘌呤醇30 mg/kg,其余2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共3周。14周时监测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 PAP)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右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室间隔质量)[RV/(LV+IS)];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及肺组织中NO含量;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动脉的病理学结果;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XOR蛋白含量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P组大鼠m PAP、RV/(LV+IS)显著升高(P=0.000),血清NO含量降低(P=0.000),肺匀浆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肺动脉管壁增厚,e NOS蛋白含量表达降低(P=0.005);与P组比较,N组、NX组和X组大鼠m PAP和RV/(LV+IS)明显降低(P〈0.05)、血清NO含量升高(P=0.000),N组肺匀浆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X组和X组肺匀浆NO含量降低(P=0.000),N组e NOS和XOR蛋白含量表达增加(P=0.000);与N组比较,NX组和X组m PAP、RV/(LV+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X组和X组血清和肺匀浆NO含量降低(P=0.000)、XOR表达降低(P=0.000)。N组、NX组、X组光镜下肺动脉病理学损伤程度明显减轻。5组大鼠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硝酸钠(6 mg/kg)灌胃能降低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减轻肺血管重塑;亚硝酸钠降低肺动脉的压力不完全被XOR抑制剂阻断;同时实验中发现XOR抑制剂本身具有降低肺动脉压力的作用。亚硝酸钠转化为NO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亚硝酸钠 氧化 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