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瓶法用于黄原胶降解菌菌数测定 被引量:9
1
作者 易绍金 熊汉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研制了测量黄原胶降解菌(XDB)菌数用的测试瓶.该瓶为容量12 mL的标准玻璃瓶,装有9.0 mL含黄原胶(唯一碳源)、氮源、磷源及特异性生长指示剂的培养液.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5~7天,有XDB生长的细菌瓶颜色由红变黄,用常规方法进行测试和... 研制了测量黄原胶降解菌(XDB)菌数用的测试瓶.该瓶为容量12 mL的标准玻璃瓶,装有9.0 mL含黄原胶(唯一碳源)、氮源、磷源及特异性生长指示剂的培养液.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5~7天,有XDB生长的细菌瓶颜色由红变黄,用常规方法进行测试和细菌计数.使用长江大学制造的XDB-JH型XDB测试瓶测定某油田含黄原胶的3个液样中XDB菌数(单位个/mL),与MPN法测定结果完全或接近一致,在钻井液样中均为6.0×102(二次平行),在压裂液样中均为6.0×106(二次平行),在污水样中分别为1.50×103和1.65×103(三次平行),十分接近平板法测定结果(在以上3个液样中分别为7.2×102,7.0×106,1.80×103).表5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瓶 黄原降解(xdb) 数测定 瓶法 油田工作液 油田采出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降解菌的生长规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易绍金 熊汉辉 王丰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71,共3页
黄原胶降解菌是从土壤和水中分离出来的,它是以黄原胶为碳源进行生物降解的一类微生物。对黄原胶降解菌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为杆状菌和球菌,杆状菌菌体大小为(0.2~1.0μm)×(0.8~3.2μm),球茸大小为0.2~0.4μm,革... 黄原胶降解菌是从土壤和水中分离出来的,它是以黄原胶为碳源进行生物降解的一类微生物。对黄原胶降解菌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为杆状菌和球菌,杆状菌菌体大小为(0.2~1.0μm)×(0.8~3.2μm),球茸大小为0.2~0.4μm,革兰氏染色阴性。通过对黄原胶降解菌的生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绘制出了黄原胶降解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出了其最适生长条件:矿化度为5×10^3mg/L,pH值为7.5,温度为35℃,摇床转速为120r/min,接种量为5%较适宜,黄原胶降解菌在黄原胶浓度为1~5g/L范围内生长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降解 生长规律 影响因素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降解菌的降黏作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熊汉辉 易绍金 王丰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64,共3页
从土壤和水中分离筛选出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黄原胶降解菌,研究了黄原胶降解菌降黏作用的规律和降黏过程中pH值的变化和菌数的变化,确定了黄原胶溶液降黏的适宜条件:接种量为5%,初始pH值为7,矿化度为5×10^3mg/L,温度为30-4... 从土壤和水中分离筛选出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黄原胶降解菌,研究了黄原胶降解菌降黏作用的规律和降黏过程中pH值的变化和菌数的变化,确定了黄原胶溶液降黏的适宜条件:接种量为5%,初始pH值为7,矿化度为5×10^3mg/L,温度为30-40℃,摇床转速为120r/min。研究表明,溶液的降黏效果与溶液的初始黏度有关。通过对黄原胶降解菌的降黏作用研究,掌握了黄原胶溶液黏度下降的规律,这对于如何使含黄原胶的钻井液、压裂液等工作液在现场施工时避免失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降解 降黏 降黏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黄原胶降解菌的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晗 刘鹏 +2 位作者 崔铁军 白雪芳 杜昱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86,共6页
对从野外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株可降解黄原胶的兼性厌氧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幼龄时期为杆菌,大小约为(0.4~0.6)μm×(1.0~2.0)μm,呈直杆形或稍弯曲杆形,但在1周以上的培养物中,只存在大小约为0.5μm... 对从野外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株可降解黄原胶的兼性厌氧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幼龄时期为杆菌,大小约为(0.4~0.6)μm×(1.0~2.0)μm,呈直杆形或稍弯曲杆形,但在1周以上的培养物中,只存在大小约为0.5μm×0.5μm的类球状细胞;该菌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能利用多种糖类基质。初步鉴定该菌为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降解 黄原 兼性厌氧 革兰氏阴性 鞘氨醇单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降解菌BIT-BJ001培养条件的优化
5
作者 刘建勋 周理志 +7 位作者 相建民 常泽亮 谢英 刘滢 杨平 王平 赵静 梅晓丹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96-100,共5页
黄原胶在采油工程中有重要的应用,但其难降解性质给采油工程带来很多问题。从塔里木油田胡杨木根部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黄原胶降解菌BIT-BJ001,对其发酵条件的研究表明,此黄原胶降解菌最适培养条件为:黄原胶0.3%,酵母粉0.5%,Na+浓度0.8%,M... 黄原胶在采油工程中有重要的应用,但其难降解性质给采油工程带来很多问题。从塔里木油田胡杨木根部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黄原胶降解菌BIT-BJ001,对其发酵条件的研究表明,此黄原胶降解菌最适培养条件为:黄原胶0.3%,酵母粉0.5%,Na+浓度0.8%,Mg2+浓度0.8%,初始pH值为10,温度60℃。菌种BIT-BJ001降解黄原胶的能力与发酵时间、发酵液中还原糖浓度有关,发酵96 h,黄原胶降粘率达到最高,发酵液中还原糖浓度过高,将抑制菌株对黄原胶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 降解 降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降解菌菌株X08a产酶和降解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瑞莲 慕庆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11期41-44,共4页
研究了从土壤中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出的1株黄原胶降解菌,所产酶的酶活、酶学性质、降黏率和氮源磷源对该菌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X08a降解黄原胶以NH4Cl和Na2HPO4为氮源和磷源、pH为5~6、在30~40℃的条件下降解效果最好。
关键词 黄原 降解 酶活 降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寡糖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抑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涛 周可鹏 +2 位作者 谢晶 薛斌 邵则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94,共4页
碱性条件下对黄原胶进行氧化降解,透析得到三种黄原胶寡糖(XGO-A,XGO-B和XGO-C),对产物进行FT-IR表征,GPC法测定其分子量分别为3600、7500和10100。三种黄原胶寡糖的丙酮酸含量分别为5.7%、5.3%和4.8%;还原糖含量分别为23.7%、22.5%和21... 碱性条件下对黄原胶进行氧化降解,透析得到三种黄原胶寡糖(XGO-A,XGO-B和XGO-C),对产物进行FT-IR表征,GPC法测定其分子量分别为3600、7500和10100。三种黄原胶寡糖的丙酮酸含量分别为5.7%、5.3%和4.8%;还原糖含量分别为23.7%、22.5%和21.1%。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最低抑菌浓度以及生长曲线方法,考察了三种黄原胶寡糖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抑菌能力;同时检测了三种寡糖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量为7500的XGO-B具有更好的抑菌性能。而当丙酮酸和还原糖含量相近时,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抑菌性能可能与黄原胶寡糖的分子量有关;随着分子量的上升,寡糖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细胞膜破坏增强,这表明破坏细胞膜通透性是抑菌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 氧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活性污泥对黄原胶废水的降解 被引量:2
8
作者 臧立华 刘顺明 董维芳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0,共4页
从黄原胶废水中分离筛选出高效降解菌株J,将其以不同培养量添加到活性污泥中,研究其CODcr降解能力。实验表明:将菌株J以150 mL添入活性污泥中,在污泥沉降比=30%、V(黄原胶废水)=500 mL时摇床培养(t=37℃、n=110 r/min),与对照活性污泥比... 从黄原胶废水中分离筛选出高效降解菌株J,将其以不同培养量添加到活性污泥中,研究其CODcr降解能力。实验表明:将菌株J以150 mL添入活性污泥中,在污泥沉降比=30%、V(黄原胶废水)=500 mL时摇床培养(t=37℃、n=110 r/min),与对照活性污泥比较,12 h降解效率提高60.2%;当将KH2PO4以80 mg添入高效活性污泥中,在V(黄原胶废水)=700mL,其余实验条件相同时,与对照高效活性污泥比较,12 h内降解效率提高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废水 高效降解 活性污泥 磷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对微生物降解黄原胶的影响
9
作者 王琴方 罗一菁 +2 位作者 鲁莽 佘跃惠 张忠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11期47-49,共3页
将筛选到的14株菌加到两种不同成分的活化液中活化,对比活化前后微生物的酶活性及其对黄原胶的降粘效果,发现活化液成分对微生物的酶活性、黄原胶的降粘率有显著的影响,1#菌经过两种不同成分活化液活化后3 d的酶活性分别为:134.1μg.mL-... 将筛选到的14株菌加到两种不同成分的活化液中活化,对比活化前后微生物的酶活性及其对黄原胶的降粘效果,发现活化液成分对微生物的酶活性、黄原胶的降粘率有显著的影响,1#菌经过两种不同成分活化液活化后3 d的酶活性分别为:134.1μg.mL-1、133.8μg.mL-1、136.3μg.mL-1和360.6μg.mL-1、373.4μg.mL-1、367.8μg.mL-1,黄原胶降粘率分别为4.0%、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降解 酶活性 降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