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伯思《东观余论》成书及其版本考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彦国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3-107,119,共6页
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手段,是正确认知历史真实的必要前提和关键所在。因此,对研究对象的相关史料进行科学梳理和考证,是不可缺少的基础环节。北宋黄伯思所著《东观余论》是在《法帖刊误》的基础上辑录平日关于书法的议... 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手段,是正确认知历史真实的必要前提和关键所在。因此,对研究对象的相关史料进行科学梳理和考证,是不可缺少的基础环节。北宋黄伯思所著《东观余论》是在《法帖刊误》的基础上辑录平日关于书法的议论题跋而成的一部书学著作。此书纠正了当时颇为流行的官刻法帖《淳化阁帖》的诸多疏误,堪称最早从科学实证角度研究法书的扛鼎之作。本文运用文献学原理,对现存此书的成书及各种版本进行科学分类,考证论述其各版本产生的原由和成书时间,以及各种版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流变脉络,对深入研究黄伯思及其书学思想提供有力的史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伯思 《东观余论》 成书 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伯思世系考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萍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4-25,共2页
为深入研究《东观余论》,根据众多文献考辨出宋人黄伯思与李纲为中表襟姻;娶张氏,生男二人黄诏和黄讠乃,生女一人;其父为黄应求,祖父为黄履,曾祖为黄汝济,并世居邵武;黄伯思是黄膺的十二世孙,是黄峭山的旁系九世孙。
关键词 黄伯思 黄膺 黄峭山 世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伯思《校定杜工部集》小考
3
作者 吴怀东 徐昕 《杜甫研究学刊》 2015年第1期67-71,共5页
黄伯思(1079-1118)出生于书香世家,著述甚丰,其《校定杜工部集》是宋代重要的杜集之一,被清代四库馆臣认为是杜诗编年的起始著作,影响极大。此书已经散佚,本文勾稽史料,重点考察此书的编著过程和其主要内容。
关键词 《校定杜工部集》 黄伯思 小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黄伯思、董■书法辨伪方法之异同
4
作者 杨加深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29-433,共5页
随着古人的书法被有意无意的作伪,尤其是北宋《淳化阁帖》刊行后,真伪并见,鱼龙混杂,书法辨伪日益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北宋末年的黄伯思和董■,堪称北宋书法鉴定和辨伪史上的代表人物。二人的书法辨伪方法同中有异,可以从各自的代... 随着古人的书法被有意无意的作伪,尤其是北宋《淳化阁帖》刊行后,真伪并见,鱼龙混杂,书法辨伪日益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北宋末年的黄伯思和董■,堪称北宋书法鉴定和辨伪史上的代表人物。二人的书法辨伪方法同中有异,可以从各自的代表作《东观余论》和《广川书跋》中窥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黄伯思 董逌 书法辨伪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伯思《法帖刊误》成书背景考
5
作者 陈锴生 蔡清德 《美术大观》 2023年第5期50-54,共5页
北宋朝廷崇文抑武的政策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奖励和提拔献书或编书者。帝王的带动使得朝野崇文气息浓厚,故士大夫注重藏书校勘,乃至著书立说。在家庭教育中,他们亦十分重视培养子孙研究学问。黄伯思为北宋晚期重要学... 北宋朝廷崇文抑武的政策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奖励和提拔献书或编书者。帝王的带动使得朝野崇文气息浓厚,故士大夫注重藏书校勘,乃至著书立说。在家庭教育中,他们亦十分重视培养子孙研究学问。黄伯思为北宋晚期重要学者,精于小学,长于考据,年仅二十八岁便著成《法帖刊误》,这是一部订正《淳化阁帖》谬误的书学专著,为后世帖学研究开辟了先河。从其成长经历,亦可窥见家世环境对其治学道路的影响。而《法帖刊误》的撰成,不仅提升其学术声望,也使他由地方小吏迁任馆阁官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伯思 法帖刊误 成书背景 崇文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伯思考据实证思想下的学书观念摭谈
6
作者 杜啟涛 《中国书画》 2022年第5期26-29,共4页
一、北宋金石考据学的兴起缘由。北宋作为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后建立的王朝,鉴于五代的混乱和君臣伦理的破坏,统治者亟须恢复礼制,重整伦常,因而重视经学的发展,并下令修造礼乐器,由此以补正经史为主要任务的金石学得以重视。北宋时期... 一、北宋金石考据学的兴起缘由。北宋作为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后建立的王朝,鉴于五代的混乱和君臣伦理的破坏,统治者亟须恢复礼制,重整伦常,因而重视经学的发展,并下令修造礼乐器,由此以补正经史为主要任务的金石学得以重视。北宋时期金石研究的发展,与宋学的影响有着极大的关系。宋代儒学的复兴,是从“宋初三先生”(即胡瑗、孙复、石介)开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伯思 宋初三先生 五代十国 分裂割据 金石学 宋代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几图》真伪考
7
作者 许昌伟 《中国美术》 2024年第6期45-50,共6页
题为北宋黄伯思所作《燕几图》因存在两处矛盾而在清代被四库馆臣斥为伪托。至民国时期,朱启钤也曾对此有过论证,只是目前学界对此尚无定论。本文采用文献学、名物学方法,考证图谱流传过程中的人物细节,通过发掘黄?、李纲相关史料,摹画... 题为北宋黄伯思所作《燕几图》因存在两处矛盾而在清代被四库馆臣斥为伪托。至民国时期,朱启钤也曾对此有过论证,只是目前学界对此尚无定论。本文采用文献学、名物学方法,考证图谱流传过程中的人物细节,通过发掘黄?、李纲相关史料,摹画《燕几图》可能是黄伯思之子黄?为其父所整理之图谱的状貌,并分析图谱中的关键图式,指出这些图式与宋时社会风物的紧密关联,以此进一步证明图谱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几图》 “云林” 黄伯思 黄? 李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瘗鹤铭》之谜 被引量:2
8
作者 卞孝萱 《中国书画》 2008年第1期52-55,共4页
焦山《瘗鹤铭》是中外瞩目的著名石刻,但它是什么时代的作品,尚无定论。今从鹤与文学、碑版署名、干支纪年、文章内容、书法风格五个方面,对流传的王羲之、陶弘景、隋人、颜真唧、顾况、皮日休、王瓒七说,进行审核,纠其讹误,补其阚漏,... 焦山《瘗鹤铭》是中外瞩目的著名石刻,但它是什么时代的作品,尚无定论。今从鹤与文学、碑版署名、干支纪年、文章内容、书法风格五个方面,对流传的王羲之、陶弘景、隋人、颜真唧、顾况、皮日休、王瓒七说,进行审核,纠其讹误,补其阚漏,提出新说,请中外学者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瘗鹤铭 华阳真逸 王瓒 皮日休 碑版 书法风格 赵明诚 咸通 颜鲁公 黄伯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杜甫的死下一诊断
9
作者 冯汉镛 卿三祥 《杜甫研究学刊》 1991年第1期67-69,共3页
(一)新、旧《唐书》都说杜甫是吃炙牛肉、白酒致死的。这一记述,源出于中、晚唐间郑处海的《明皇杂录》,以唐人言唐事,应是无可置疑的。惟因后代都尊崇杜为诗圣,觉得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却死于牛肉胀死,未免有失体面,故自黄伯思起,一直... (一)新、旧《唐书》都说杜甫是吃炙牛肉、白酒致死的。这一记述,源出于中、晚唐间郑处海的《明皇杂录》,以唐人言唐事,应是无可置疑的。惟因后代都尊崇杜为诗圣,觉得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却死于牛肉胀死,未免有失体面,故自黄伯思起,一直到仇兆鳌、浦起龙,都相继为之辩护。近数十年来,研究杜诗的学者,同意黄、仇之辩者有之,如肖涤非据元《杜甫墓系铭》“竟以寓卒”和杜的《风疾舟中》诗,遂谓杜死于病痛,即其例也。不过“寓卒”一词,可以释为死于旅寓,有暴卒含义,所以郭沫若,金启华仍本《唐书》之说,谓杜死于牛肉、白酒。有关这两说的熟是非,迄今尚未得出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起龙 仇兆鳌 黄伯思 杜甫墓 风疾 《唐书》 明皇杂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赋方言定位分析
10
作者 吴郁芳 《云梦学刊》 1990年第4期1-6,共6页
屈子赋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前贤们多只注意到其中的“楚语”,旨在疏证屈赋某语为楚语、楚言、楚人之方言,以见屈赋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如姜书阁先生的《屈赋楚语义疏》就是这样一篇集大成的专著。笔者与前贤不同的是,并不赞同宋人黄... 屈子赋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前贤们多只注意到其中的“楚语”,旨在疏证屈赋某语为楚语、楚言、楚人之方言,以见屈赋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如姜书阁先生的《屈赋楚语义疏》就是这样一篇集大成的专著。笔者与前贤不同的是,并不赞同宋人黄伯思的“屈宋诸骚皆书楚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语 黄伯思 《招魂》 屈子 义疏 定位分析 南楚 《天问》 屈宋 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文窥管
11
作者 刘开扬 《杜甫研究学刊》 1981年第1期16-24,共9页
序少陵不以文名,然所作之文亦不少。《崇文总目》但称“《杜甫集》二十卷”,今影印《宋本杜工部集》王原叔记谓编诗十八卷,又别录赋笔杂著二十九篇,为二卷,合二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亦称王洙原叔编定《杜工部集》诗及别录杂著... 序少陵不以文名,然所作之文亦不少。《崇文总目》但称“《杜甫集》二十卷”,今影印《宋本杜工部集》王原叔记谓编诗十八卷,又别录赋笔杂著二十九篇,为二卷,合二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亦称王洙原叔编定《杜工部集》诗及别录杂著二卷合二十卷。又称黄伯思长睿所校《校定杜工部集》杂著二十九首别为二卷合为二十二卷(参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十八下),此本今佚。知宋时杜文之编集已大体确定。清人仇兆鳖《杜少陵集详注》编杜之诗为二十三卷,文亦二卷;杨伦《杜诗镜铨》编诗为二十卷,末附清初张清上若所作《杜文注解》亦二卷,大抵其文占其诗十之一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工部 黄伯思 《崇文总目》 《文献通考》 《直斋书录解题》 马端临 别录 杂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思远本宋拓《黄庭经》明末流传考
12
作者 赵绍华 《中国书画》 2020年第9期28-30,共3页
《黄庭经》是历史上著名的小楷帖,传为东晋王羲之书。此书原迹久佚,宋黄伯思说:"《黄庭》世有数本,或响拓,或刊刻,皆正书,盖六朝及唐人转相模仿,所以不同。"〔1〕可知宋时即有多种刻本,再加上宋摹宋刻者,品类愈繁,难免引起历... 《黄庭经》是历史上著名的小楷帖,传为东晋王羲之书。此书原迹久佚,宋黄伯思说:"《黄庭》世有数本,或响拓,或刊刻,皆正书,盖六朝及唐人转相模仿,所以不同。"〔1〕可知宋时即有多种刻本,再加上宋摹宋刻者,品类愈繁,难免引起历来鉴赏家们见仁见智,聚讼纷纭。无论如何,传世佳拓总当以书法高妙、刊刻精审、椎拓精致、流传美富等诸多方面判之。美国安思远旧藏宋拓《黄庭经》经明清以来诸多名家收藏、题跋,书法之神理意趣优入晋唐门庭,椎拓、装潢精致考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经》 黄伯思 小楷 题跋 晋唐 宋拓 王羲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骨纵横 孕包四体——试论蘧常先生章草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13
作者 沈茹松 《大学书法》 2020年第6期34-38,共5页
独树一帜、雄踞当今书坛的王蘧常先生的章草,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一枝古老而又新颖的奇葩。说它古老,因为章草早于正书、今草,几乎与隶书同时,可以上越魏晋、远溯秦汉,据近几年在四川省青川县出土的战国木牍看来,隶书产生在小篆问世以前... 独树一帜、雄踞当今书坛的王蘧常先生的章草,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一枝古老而又新颖的奇葩。说它古老,因为章草早于正书、今草,几乎与隶书同时,可以上越魏晋、远溯秦汉,据近几年在四川省青川县出土的战国木牍看来,隶书产生在小篆问世以前。章草本来就是隶书的迅捷化——草化,既产生了隶书的正书,就必然带来隶书的草书,所以有称章草为"隶草"或"草隶",可见章草历史的悠久。说它新颖,因章草在书法学史上,随着汉隶于魏晋以后的衰落而渐趋湮没。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说章草"至唐绝罕为之,近世遂窈然无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草 王蘧常 隶草 隶书 法学史 黄伯思 草化 草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羲之《诸从帖》译释
14
作者 耿国华 《书法教育》 2020年第3期110-112,共3页
《诸从帖》刻载于上海博物馆藏《淳化阁帖》卷六,共5行,存54字,草书。该帖存录于《全晋文》卷二十二中,同时被收入《十七帖》中。《十七帖》多为王義之与益州刺史周抚的书信稿,共有29帖,但唐贞观本《十七帖》与宋《淳化阁帖》并非据同... 《诸从帖》刻载于上海博物馆藏《淳化阁帖》卷六,共5行,存54字,草书。该帖存录于《全晋文》卷二十二中,同时被收入《十七帖》中。《十七帖》多为王義之与益州刺史周抚的书信稿,共有29帖,但唐贞观本《十七帖》与宋《淳化阁帖》并非据同一墨本刊刻,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认为《淳化阁帖》为唐代贺知章临本,即为我们现在所说的贺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淳化阁帖》 《十七帖》 临本 唐贞观 黄伯思 贺知章 草书 王羲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中国古代瓦当研究》
15
作者 李毓芳 《中国书画》 2007年第9期198-198,共1页
古代瓦当研究有着久远的学术历史,早在中古时代,北宋金石学家王辟之、黄伯思等就已经开始对瓦当加以收藏和著录。其后,南宋吕大临、元代李好文、明代王讳等人,也都在自己的著作之中辑录了当时发现的古代文字瓦当。清代金石学的发展,进... 古代瓦当研究有着久远的学术历史,早在中古时代,北宋金石学家王辟之、黄伯思等就已经开始对瓦当加以收藏和著录。其后,南宋吕大临、元代李好文、明代王讳等人,也都在自己的著作之中辑录了当时发现的古代文字瓦当。清代金石学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古代瓦当的收藏和著录,这方面的重要著作有朱枫的《秦汉瓦当图记》、程敦的《秦汉瓦当文字》、毕沅的《秦汉瓦当图》和《关中金石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瓦当 秦汉瓦当 文字瓦当 王辟之 吴大激 吕大临 黄伯思 李好文 建筑遗址 召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