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药所致发育期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荣雨婷 高月月 +2 位作者 张澳 赵阿阳 戚思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5-760,共6页
麻醉药所致发育期神经毒性(AIDN)是指反复或长期暴露于麻醉药可能会导致的发育期大脑神经损伤。发育期患儿使用麻醉药是否引起神经毒性和神经退行性改变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AIDN的机制涉及全身麻醉药的麻醉效应和非麻醉效应,前者与N-甲... 麻醉药所致发育期神经毒性(AIDN)是指反复或长期暴露于麻醉药可能会导致的发育期大脑神经损伤。发育期患儿使用麻醉药是否引起神经毒性和神经退行性改变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AIDN的机制涉及全身麻醉药的麻醉效应和非麻醉效应,前者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和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有关,后者则源自麻醉药引起的多种生物学效应。本文对儿科手术常用引起AIDN的全身麻醉药、引起发育神经毒性的可能机制以及发育性神经保护策略进行综述,为后续AIDN的研究和患儿神经发育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所致发育期神经毒性 Γ-氨基丁酸受体 麻醉机制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药对发育期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姚依婷 刘寒玉 +3 位作者 吴仔峰 王娣 杨春 黄朝理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354-1364,共11页
麻醉在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其对发育期神经系统存在一定的毒性作用,且日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本文就麻醉药物对发育期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从分子机制(钙稳态失衡、tau蛋白... 麻醉在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其对发育期神经系统存在一定的毒性作用,且日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本文就麻醉药物对发育期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从分子机制(钙稳态失衡、tau蛋白磷酸化、m6a基因修饰)、亚细胞结构(突触可塑性受损、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细胞凋亡、脑整体功能等几个方面对其机制进行阐述,为临床指导麻醉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以提高婴幼儿麻醉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发育期 神经系统 毒性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药发育期神经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滕清宇 李玮伟 +1 位作者 袁红斌 徐海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29-931,共3页
婴幼儿的临床医疗中常需要使用全麻药,其安全性及对脑的发育和长期认知功能是否有不良影响,一直是患方和医者关注的问题。大量动物实验显示,异氟醚、七氟醚、氯胺酮、丙泊酚等都会引起发育期神经元的凋亡。而临床研究显示婴幼儿期全麻... 婴幼儿的临床医疗中常需要使用全麻药,其安全性及对脑的发育和长期认知功能是否有不良影响,一直是患方和医者关注的问题。大量动物实验显示,异氟醚、七氟醚、氯胺酮、丙泊酚等都会引起发育期神经元的凋亡。而临床研究显示婴幼儿期全麻药暴露可以导致患儿神经、认知等方面的严重不良后果[1,2]。这种全麻药暴露引起的发育中的神经元广泛凋亡及成年后神经认知功能的损害被称为全麻药的发育期神经毒性。目前全麻药发育期神经毒性机制仍存在争议,本文拟从分子生化机制和形态学机制两方面对近年全麻药发育期神经毒性的机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婴幼儿麻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性机制 发育期 全麻药 神经认知功能 严重不良后果 婴幼儿期 婴幼儿麻醉 临床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药物对发育期大脑影响的争鸣 被引量:5
4
作者 钱敏 李民 +1 位作者 郭向阳 马大青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3-367,共5页
麻醉药物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或)γ氨基丁酸(GABA)引起发育期动物大脑神经退行性变和成年后认知功能障碍,且神经元凋亡或功能受损具有年龄、接触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然而麻醉药物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假说仍存在争议。... 麻醉药物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或)γ氨基丁酸(GABA)引起发育期动物大脑神经退行性变和成年后认知功能障碍,且神经元凋亡或功能受损具有年龄、接触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然而麻醉药物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假说仍存在争议。麻醉药物引起的凋亡是病理性凋亡还是生理性凋亡及其与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动物实验中不同种属动物麻醉/镇痛所需要的药物剂量、发育易感期各不相同,因此动物实验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临床上全麻药物对婴幼儿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证据尚不充分,仍需进一步获取多中心、大样本人类研究数据,以证实麻醉药物与发育期大脑退行性变的因果关系,阐述其机制,指导临床医师的工作。本文综述了全身麻醉药物对发育期大脑影响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发育期大脑 神经退行性变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药对发育期大脑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建立 侯艳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0-613,共4页
因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全世界每年约有150万婴幼儿行全身麻醉。近年来全身麻醉药发育期神经毒性是临床麻醉关注的热点问题。众多研究认为临床上常用的全身麻醉药包括异氟醚、氯胺酮以及丙泊酚等,单独或是联合用药可引起发育期动物脑区... 因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全世界每年约有150万婴幼儿行全身麻醉。近年来全身麻醉药发育期神经毒性是临床麻醉关注的热点问题。众多研究认为临床上常用的全身麻醉药包括异氟醚、氯胺酮以及丙泊酚等,单独或是联合用药可引起发育期动物脑区的神经元调亡[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药 动物脑 神经元凋亡 调亡 大鼠 全麻药 学习记忆功能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保护作用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药对发育大脑神经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孙文冲 裴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9-411,共3页
目前全球每年有数百万的儿童接受全身麻醉。近些年,麻醉学的研究重点正在向全麻药是否对发育大脑产生神经毒性这一方向转移。麻醉药对发育早期神经功能造成损伤的机制包括神经细胞凋亡和神经发育(包括神经元产生、突触形成、胶质细胞... 目前全球每年有数百万的儿童接受全身麻醉。近些年,麻醉学的研究重点正在向全麻药是否对发育大脑产生神经毒性这一方向转移。麻醉药对发育早期神经功能造成损伤的机制包括神经细胞凋亡和神经发育(包括神经元产生、突触形成、胶质细胞发育)受损等。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绝大多数都局限于全麻药对未成熟神经元或突触结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神经细胞 全身麻醉药 神经发育 神经细胞凋亡 神经元产生 成熟神经 神经毒性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药对脑发育期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丽萍 陈国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2-304,共3页
在全麻药应用于临床的150余年历程中,最初认为当全麻药消退时大脑可恢复至麻醉前状态,但越来越多实验证据表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2003年,Jevtovic-Todorovic等[1]用咪达唑仑、氧化亚氮复合异氟醚麻醉7日龄大鼠,引起广泛脑神经元凋... 在全麻药应用于临床的150余年历程中,最初认为当全麻药消退时大脑可恢复至麻醉前状态,但越来越多实验证据表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2003年,Jevtovic-Todorovic等[1]用咪达唑仑、氧化亚氮复合异氟醚麻醉7日龄大鼠,引起广泛脑神经元凋亡,使反映学习、记忆可塑性的海马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受到抑制,随后出现空间与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性减退。包括非人灵长类在内的其它种属动物也相继证实,全麻药可改变发育期脑的形态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药 发育期 神经毒性 大脑 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 学习记忆能力 神经元凋亡 非人灵长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药对发育期大脑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宋兴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3-502,共10页
随着外科学的快速发展,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扩大,妊娠期非产科手术及婴幼儿手术的数量均不断增加。这些手术大多数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实施,致胎儿和婴幼儿发育期的大脑不可避免地暴露于全麻药。故近年来,全麻药对发育大脑的神经毒性成为医学... 随着外科学的快速发展,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扩大,妊娠期非产科手术及婴幼儿手术的数量均不断增加。这些手术大多数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实施,致胎儿和婴幼儿发育期的大脑不可避免地暴露于全麻药。故近年来,全麻药对发育大脑的神经毒性成为医学科学界关注和争论的热点。尤其是201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临床常用全麻药添加黑框警告,造成医患及相关领域人员的困惑。因此,我们结合发育大脑的特点,对全麻药发育期神经毒性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产科手术 婴幼儿 发育期大脑 全麻药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片类镇痛药对发育期大脑神经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潘波 黄绍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0-674,共5页
阿片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镇痛药,主要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的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而对于发育中的大脑,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肽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存活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围产期孕妇或婴幼儿应用阿片类镇痛药可... 阿片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镇痛药,主要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的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而对于发育中的大脑,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肽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存活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围产期孕妇或婴幼儿应用阿片类镇痛药可能会干扰正常的内源性阿片通路,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目前,国内外对于阿片类镇痛药的神经毒性作用仍有争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阿片类镇痛药对发育期大脑神经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物质 发育期大脑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节参皂苷对异氟醚所致发育期大鼠神经毒性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茜 高杰 +3 位作者 李世勇 张杰 杨春 罗爱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95-799,共5页
目的探讨竹节参皂苷对异氟醚所致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毒性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7日龄SD大鼠60只,雌雄不限,体重20~25g,随机分为四组(n=15)。对照组(Con组):吸入对照气(空气)6h;异氟醚组(Iso组):吸入1.8%异氟醚6h;竹节参皂苷+异氟醚组(... 目的探讨竹节参皂苷对异氟醚所致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毒性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7日龄SD大鼠60只,雌雄不限,体重20~25g,随机分为四组(n=15)。对照组(Con组):吸入对照气(空气)6h;异氟醚组(Iso组):吸入1.8%异氟醚6h;竹节参皂苷+异氟醚组(Iso+ChIV组):麻醉前30min腹腔注射竹节参皂苷30mg/kg后吸入1.8%异氟醚6h;竹节参皂苷(ChIV组):麻醉前30min腹腔注射竹节参皂苷30mg/kg后吸入对照气(空气)6h。麻醉结束后12h取海马组织检测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突触素I(Synapsin I)、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含量,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于出生后第31~35天采用水迷宫评估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Con组比较,Iso组PSD95、Bcl-2蛋白含量明显降低,Bax蛋白含量明显升高,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LDH活性明显增强(P<0.05);与Iso组比较,Iso+ChIV组PSD95、Bcl-2蛋白含量明显升高,Bax蛋白含量明显降低,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LDH活性明显减弱(P<0.05)。与Con组比较,Iso组第34和35天逃避潜伏路线明显延长(P<0.05),第33、34和35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第35天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平台穿越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Iso组比较,Iso+ChIV组第34和35天逃避潜伏路线明显缩短,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第35天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平台穿越次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竹节参皂苷可明显改善异氟醚所致发育期大鼠神经毒性和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发育期神经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参皂苷 异氟醚 发育期 神经毒性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对发育期神经元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昕悦 方芳 仓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26-1129,共4页
七氟醚是儿科和产科最常用的吸入麻醉药,但基础研究发现七氟醚对发育期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其机制研究从最初的神经元凋亡逐渐转向具有发育特征神经元的增殖分化、突触形成、递质传递等。本文对七氟醚的神经元发育毒性作一综述,旨在阐... 七氟醚是儿科和产科最常用的吸入麻醉药,但基础研究发现七氟醚对发育期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其机制研究从最初的神经元凋亡逐渐转向具有发育特征神经元的增殖分化、突触形成、递质传递等。本文对七氟醚的神经元发育毒性作一综述,旨在阐述该领域近年来的最新进展。七氟醚的药理特性七氟醚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气道刺激性小、诱导和苏醒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麻醉药 七氟醚 药理特性 神经 突触形成 发育期 增殖分化 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对局部麻醉药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崔睿 徐世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9-360,共2页
关键词 局部麻醉药 毒性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神经系统并发症 妊娠 三级乙等医院 剖宫产手术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麻醉对发育期大脑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迪 史翠娜 +1 位作者 杨青青 纪木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333-1339,共7页
七氟烷作为儿童全身麻醉中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对发育脑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从发育脑组织特点、对发育脑功能的影响、七氟烷神经毒性的机制以及减轻七氟烷麻醉神经毒性策略出发,探讨七氟烷麻醉对发育期大脑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 七氟烷作为儿童全身麻醉中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对发育脑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从发育脑组织特点、对发育脑功能的影响、七氟烷神经毒性的机制以及减轻七氟烷麻醉神经毒性策略出发,探讨七氟烷麻醉对发育期大脑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发育期大脑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麻药毒性致术后神经损害一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都大伟 刘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65-265,共1页
关键词 局麻药 毒性 术后 神经损害 麻醉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麻药的脊髓神经毒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欣 续飞 +1 位作者 李长营 马飒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0期1683-1685,共3页
由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发生马尾综合征等神经毒性的报道逐渐增多,局麻药对脊髓神经的毒性也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局麻药脊髓神经毒性的临床表现、损伤部位、相关因素、发生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麻醉药 局部 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 脊髓 神经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药物损伤发育期大脑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杨柳 罗爱林 李世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381-1390,共10页
全麻药物对发育期大脑的影响是近二十年来麻醉领域中关注热点之一。目前已有大量的基础研究显示,全麻药物可损伤发育期大脑,并导致长期认知功能异常;而临床研究结果则存在争议。由于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的局限性和回顾性临床研究本身的... 全麻药物对发育期大脑的影响是近二十年来麻醉领域中关注热点之一。目前已有大量的基础研究显示,全麻药物可损伤发育期大脑,并导致长期认知功能异常;而临床研究结果则存在争议。由于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的局限性和回顾性临床研究本身的缺陷、临床试验中标准化行为学及智力评分工具的缺乏以及其他的混杂因素,这一争议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解决,当前研究结论亦难以指导临床实践。结合当前研究现状、联系全麻机制研究进展及反思笔者近十年来在该领域探索,总结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混杂因素供后续研究参考,以提高未来研究数据的可重复性和说服力,更好地指导小儿麻醉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药物 发育期神经系统 神经毒性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重复镇静应警惕其潜在的神经毒性作用
17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I0001-I0001,共1页
异丙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ICU镇静。异丙酚起效迅速、苏醒快,不易产生谵妄,容易控制镇静深度,能够使患者对气管操作和喉镜的反应减弱,具有舒适感。已有研究证实异丙酚可阻断人的记忆,导致健忘症的发生,但是... 异丙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ICU镇静。异丙酚起效迅速、苏醒快,不易产生谵妄,容易控制镇静深度,能够使患者对气管操作和喉镜的反应减弱,具有舒适感。已有研究证实异丙酚可阻断人的记忆,导致健忘症的发生,但是单次输注并不会引起记忆损害。在临床上异丙酚的用法不仅是单次输注,在全凭静脉麻醉时及ICU内可连续或间断使用达数次或数小时乃至数天之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深度 异丙酚 神经毒性作用 静脉麻醉药 全凭静脉麻醉 记忆损害 ICU 舒适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长链脂肪乳剂对脑室注射局麻药引起的氨基酸神经递质失衡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力 周乐 +3 位作者 莫丽群 欧册华 石恒林 吴刚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20%长链脂肪乳剂对脑室注射局麻药引起的氨基酸神经递质失衡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C组,n=10)和局麻药中毒组(L组,n=20)。L组按处理不同分为对照组(S组,n=10)和脂肪乳治疗组(I组,n=10)。... 目的探讨20%长链脂肪乳剂对脑室注射局麻药引起的氨基酸神经递质失衡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C组,n=10)和局麻药中毒组(L组,n=20)。L组按处理不同分为对照组(S组,n=10)和脂肪乳治疗组(I组,n=10)。L组大鼠经右侧侧脑室以50μl/min速度注入0.75%左旋布比卡因,脑电出现惊厥波时持续输注20%长链脂肪乳剂0.25ml·kg-1·min-1(I组)或生理盐水(S组),C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持续监测三组大鼠EEG、ECG和SpO2。观察三组大鼠惊厥持续时间、左旋布比卡因惊厥阈值及建模后24h死亡率,同时检测脑脊液中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浓度以及海马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的表达,计算Glu和GABA浓度比值,并分析Glu与NMDAR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S组大鼠惊厥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建模后24h死亡率明显高于,惊厥阈值明显低于I组(P<0.05)。S组和I组大鼠脑脊液Glu与GABA浓度、Glu/GABA及海马区NMDAR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C组(P<0.05),S组大鼠脑脊液Glu浓度、Glu/GABA及海马区NMDAR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I组(P<0.05),脑脊液中Glu含量与NMDAR1呈正相关(r=0.884,P<0.01)。结论静脉输注20%长链脂肪乳剂可通过有效改善局麻药引起的脑内Glu和GABA失衡而发挥抗中枢神经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药 中枢神经系统 毒性 脂肪乳剂 氨基酸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马曲坦不能增强布比卡因的硬膜外镇痛作用
19
作者 金传刚 田玉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782-783,共2页
关键词 舒马曲坦 布比卡因 镇痛作用 硬膜外 5-HT1D 神经毒性 局部麻醉药 受体激动药 偏头痛治疗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