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转出准备度评估量表的汉化和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3
1
作者 吴中义 邹圣强 +3 位作者 王宜庭 时佳琪 毕岑 高君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8,共4页
目的 汉化麻醉后监测治疗室转出准备度评估量表(discerning post anesthesia readiness for transition tool, DPART),在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的患者中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按照Brislin翻译模式对DPART... 目的 汉化麻醉后监测治疗室转出准备度评估量表(discerning post anesthesia readiness for transition tool, DPART),在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的患者中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按照Brislin翻译模式对DPART进行翻译、回译,通过专家咨询和预调查对中文版DPART进行文化调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10例全身麻醉未拔出气管导管入PACU的患者进行调查,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DPART保留14个条目,析出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60.963%。量表各条目的内容效度在0.86~1.00,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05。量表和Aldrete量表呈正相关(r=0.908,P<0.01)。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56,评价者间信度为0.925(P<0.01)。结论 中文版DPART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合中国文化背景下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转出PACU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出室评估 全身麻醉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次唤醒护理对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患者苏醒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代恒茂 余遥 +2 位作者 刘尚昆 杨莹 邱晓慧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次的唤醒护理对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转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患者苏醒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转入气管导管观察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频次(试验... 目的探讨不同频次的唤醒护理对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转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患者苏醒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转入气管导管观察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频次(试验组A每5分钟、试验组B每10分钟、对照组等待患者自然苏醒)的唤醒护理对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拔管后苏醒时间、总苏醒时间、拔管时呛咳反应、苏醒期躁动、拔管成功率、拔管后低氧血症和平均动脉压波动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A和试验组B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A与试验组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苏醒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A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总苏醒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气管导管拔管成功率和拔管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和试验组B拔管时呛咳反应、苏醒期躁动程度和拔管后平均动脉压波动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5 min和10 min频次的唤醒护理均能有效减少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患者在气管导管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拔管时呛咳反应和苏醒期躁动严重度,有利于维持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腔镜手术 全身麻醉 苏醒期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唤醒护理 护理频次 苏醒期躁动 麻醉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恢复室低氧血症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校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熠 张毅 +3 位作者 唐永忠 黄东 欧阳文 阎雪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低氧血症发生的关键因素,以期建立预测PACU低氧血症发生的模型,为临床预测PACU低氧血症发生的风险提供帮助。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收入PACU的患者,应用二元Logistics回归... 目的探讨影响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低氧血症发生的关键因素,以期建立预测PACU低氧血症发生的模型,为临床预测PACU低氧血症发生的风险提供帮助。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收入PACU的患者,应用二元Logistics回归筛选PACU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完成模型的初步建立,并以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收入PACU的患者进行模型校验。结果最终纳入建立模型组497例,检验组107例,分析自变量20个。Logistics回归示:年龄增加、高BMI、俯卧位及手术中应用灌洗液为PACU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PACU低氧血症预测模型。模型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结果显示PACU低氧血症预测模型效能良好,校验通过。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ACU低氧血症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PACU低氧血症的发生风险,预测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低氧血症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U和ICU序贯模式在ICU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田宝文 张强华 +2 位作者 朱劲松 都继微 王静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6期63-65,共3页
目的设计并应用一种较为理想的ICU专科护士培训方式,提高ICU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方法将60名护士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人,两组理论培训2周后,实验组先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学习2周后再过渡到ICU学习4周,对照组直接进入ICU学习... 目的设计并应用一种较为理想的ICU专科护士培训方式,提高ICU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方法将60名护士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人,两组理论培训2周后,实验组先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学习2周后再过渡到ICU学习4周,对照组直接进入ICU学习6周。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对其进行理论和临床技能操作考试。结果实验组培训后理论及临床技能测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学员综合能力满意度为89.3%,对照组为6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CU和ICU序贯培训模式可循序渐进,提高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ICU 教学方法 专科护士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微创术后复苏患者苏醒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卓洁 兰星 +3 位作者 张波 张静 孙翠翠 高兴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妇科微创术后复苏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影响因素,为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加快手术相关床位周转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2526例妇科微创手术患者资料,统计麻醉复苏室苏醒时间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妇科微创手术患者苏醒时间3~2... 目的探讨妇科微创术后复苏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影响因素,为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加快手术相关床位周转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2526例妇科微创手术患者资料,统计麻醉复苏室苏醒时间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妇科微创手术患者苏醒时间3~220 min;低体温、麻醉时间、镇静药使用、入麻醉复苏室平均动脉压及恶性肿瘤是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妇科微创术后患者苏醒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复苏期护理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多项措施综合干预,以缩短苏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提高手术相关床位周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微创手术 麻醉苏醒 影响因素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