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试验法优选麸炒白术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龙全江 吴平安 +2 位作者 刘峰林 宋昌兴 邢金龙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麸炒白术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挥发油含量为指标,选择辅料用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3个因素,用L9(34)正交设计表,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对上述三因素进行炮制工艺的优选。结果麸炒白术最... 目的探讨麸炒白术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挥发油含量为指标,选择辅料用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3个因素,用L9(34)正交设计表,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对上述三因素进行炮制工艺的优选。结果麸炒白术最佳炮制工艺为:辅料用量10%,加热温度150℃,加热时间5min。结论为进一步制定麸炒白术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炒白术 炮制工艺 正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麸炒白术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滢 杨秀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9期1074-1079,共6页
目的:研究麸炒白术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麸炒白术70%乙醇水提取物中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苍术酮(1)、蒲公英萜醇乙酯(2)、白术内酯Ⅶ(3)、白术内酯... 目的:研究麸炒白术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麸炒白术70%乙醇水提取物中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苍术酮(1)、蒲公英萜醇乙酯(2)、白术内酯Ⅶ(3)、白术内酯Ⅰ(4)、双白术内酯(5)、双表白术内酯(6)、杜松脑(7)、白术内酯Ⅱ(8)、白术醚(9)、8-表白术内酯Ⅱ(10)、8-表白术内酯Ⅲ(11)、白术内酯Ⅲ(12)、4R,15-环氧白术内酯Ⅱ(13)、4R,15-环氧-8β-羟基白术内酯Ⅱ(14)、桉叶-4(15)、7-二烯-9α,11-二醇(15)、β-谷甾醇(16)、白术内酯Ⅳ(17)、豆甾醇(18)、葡萄糖(19)、蔗糖(20)。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中药白术中分离鉴定。本文首次报道麸炒白术的系统性化学成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炒白术 桉叶-4(15) 7-二烯-9α 11-二醇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关联度法评价麸炒白术质量 被引量:5
3
作者 任琦 刘良玉 +5 位作者 付辉政 罗跃华 洪挺 沈敏 赵雯 钟瑞建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5期767-771,共5页
目的:依据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价麸炒白术质量。方法:收集15份不同产地麸炒白术样品,测定其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5-羟甲基糠醛、东莨菪内酯5种主要成分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以定义的相对关联度为测度,构建麸炒白... 目的:依据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价麸炒白术质量。方法:收集15份不同产地麸炒白术样品,测定其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5-羟甲基糠醛、东莨菪内酯5种主要成分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以定义的相对关联度为测度,构建麸炒白术质量评价模型。结果:应用该方法建立了麸炒白术的质量评价模型,收集白术代表产区的15批麸炒白术进行客观评价,得到各评价单元序列的相对关联度为0.320~0.706,其中第12、13、14批次样品质量排在前3,说明该样品产区的麸炒白术质量相对较好。结论:该研究为麸炒白术的综合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炒白术 质量评价 灰色关联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元和中膏单味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及网络药理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家艳 仲楠 +3 位作者 张国玉 熊继东 胡芳弟 李芸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0,共11页
【目的】联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挖掘扶元和中膏君药党参、麸炒白术等各单味药物及复方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的潜在靶点和分子机制。【方法】对扶元和中膏中各单味药物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 【目的】联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挖掘扶元和中膏君药党参、麸炒白术等各单味药物及复方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的潜在靶点和分子机制。【方法】对扶元和中膏中各单味药物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构建“FD-靶点-有效成分-扶元和中膏”网络,筛选出的交集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相关通路富集,分子对接分析。【结果】扶元和中膏14味药中有10味药具有改善FD的作用,其机制是通过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发挥作用;网络药理学共获得扶元和中膏有效成分149个,与FD相关靶点2641个,扶元和中膏与FD的交集靶点281个,PPI网络筛选获得前5个核心靶点,从构建的“FD-作用靶点-有效成分-扶元和中膏”网络筛选获得扶元和中膏前25个有效成分,对281个交集靶点的GO分析和KEGG分析表明,扶元和中膏可能通过癌症通路、PI3K-Akt、MAPK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2个主要成分(槲皮素和山奈酚)和3个关键靶点(AKT1、TNF、IL-6)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扶元和中膏的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和山奈酚可能通过癌症通路、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作用于AKT1、TNF、IL-6等关键靶点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元和中膏 党参 麸炒白术 功能性消化不良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