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秸行间集覆还田下控释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品质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1
作者 韩笑 刘旭杰 +6 位作者 石吕 张晋 单海勇 石晓旭 严旖旎 刘建 薛亚光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探究麦秸行间集覆还田下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南粳9108和南粳5055为材料,等行距移栽下设置2种氮肥处理模式,即不施氮(T1)和当地习惯施氮量(速效氮肥,T2),在麦秸行间集覆还田宽窄... 为探究麦秸行间集覆还田下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南粳9108和南粳5055为材料,等行距移栽下设置2种氮肥处理模式,即不施氮(T1)和当地习惯施氮量(速效氮肥,T2),在麦秸行间集覆还田宽窄行移栽下设置4种施肥模式,即当地习惯施氮量(速效氮肥,T3)、减氮10%(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施,T4)、减氮20%(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施,T5)、减氮30%(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施,T6)。结果表明,宽窄行移栽较等行距移栽提高水稻产量,两个品种平均增产3.30%。相同移栽方式下,减氮10%会使两个品种水稻的有效穗数显著(P<0.05)降低,但仍能维持较高的产量;减氮20%~30%条件下,水稻产量能够稳定在江苏省内平均单产水平。减氮10%~20%能够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南粳9108和南粳5055分别在减氮30%和减氮10%~20%处理下有最高的食味值。氮肥减量下,两个品种水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均有所提高,南粳9108和南粳5055分别在减氮20%和减氮10%处理下氮肥吸收利用率最高。综上,麦秸行间集覆还田下,控释氮肥与尿素配施并减少10%~20%的施氮量能够获得较高的氮素吸收利用率和较优的稻米品质,同时实现减氮稳产和提质增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行间集覆还田 氮肥减施 水稻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