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蜡蚧轮枝菌对麦无网长管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5
1
作者 耿锐梅 杨美林 周天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4-176,共3页
采用Hall生物测定方法,就昆明地区的蜡蚧轮枝菌KM9803菌株对麦无网长管蚜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麦无网长管蚜有很强的致病感染力,较低的孢子浓度1.3×103孢子/mL仍可造成蚜虫的感染致死,其LT50=7.87d.而高孢子浓度1... 采用Hall生物测定方法,就昆明地区的蜡蚧轮枝菌KM9803菌株对麦无网长管蚜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麦无网长管蚜有很强的致病感染力,较低的孢子浓度1.3×103孢子/mL仍可造成蚜虫的感染致死,其LT50=7.87d.而高孢子浓度1.3×107孢子/mL对蚜虫感染致死LT50=3.64d.该测定结果与其它蜡蚧轮枝菌菌株测定结果作比较,可看出该菌株具有很强的致病力,这也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该虫生真菌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轮枝菌 麦无网长管蚜 室内毒力测定 虫生真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无网长管蚜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杜予州 毛亚勋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16-21,共6页
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根据连续饲养麦无网长管蚜4个世代的资料,组建了其特定年龄生命在和繁殖特征生命在。结果表明,世代平均温在18.3℃时,其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26.4693)和内禀增长率(rm=0.1395)最大,即... 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根据连续饲养麦无网长管蚜4个世代的资料,组建了其特定年龄生命在和繁殖特征生命在。结果表明,世代平均温在18.3℃时,其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26.4693)和内禀增长率(rm=0.1395)最大,即该温度最适宜麦无网长管好的生长繁殖。此外,根据内禀增长率,建立了麦无网长管蚜种群对干扰的反应时间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无网长管蚜 实验种群 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麦无网长管蚜实验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亚萍 李祥瑞 +2 位作者 张云慧 朱勋 程登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29,36,共6页
利用吡虫啉种子包衣技术防治麦蚜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一项重要的防控措施,目前对麦蚜的防控效果评价主要集中在自然混合种群上,对室内种群尤其是麦无网长管蚜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明确吡虫啉种衣剂对单一蚜虫种类的影响,本文利用吡虫啉悬... 利用吡虫啉种子包衣技术防治麦蚜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一项重要的防控措施,目前对麦蚜的防控效果评价主要集中在自然混合种群上,对室内种群尤其是麦无网长管蚜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明确吡虫啉种衣剂对单一蚜虫种类的影响,本文利用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处理的小麦苗接种4种蚜虫,分别于3、6和9 d后检查死亡率。并采用生命表方法评价种衣剂处理对麦无网长管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小麦苗接种的4种蚜虫,3 d后死亡率大小依次为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麦无网长管蚜,6 d后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全部死亡;9 d后麦二叉蚜全部死亡,但麦无网长管蚜死亡率仅为10.3%。生命表结果表明:麦无网长管蚜大部分个体在种衣剂处理麦苗上可以完成整个世代周期,但其生长发育延缓,存活率、寿命和繁殖力显著下降,内禀增长率(r_m)、周限增长率(λ)、净生殖率(R_0)显著降低,平均世代周期(T)显著延长。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吡虫啉包衣处理对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对麦无网长管蚜防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无网长管蚜 吡虫啉种衣剂 实验种群 生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无网长管蚜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任智萌 王超 +5 位作者 李孟奕 龚培盼 张云慧 李祥瑞 李强 朱勋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18-1227,共10页
为阐明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us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6个地区(河北保定、定州、石家庄、邢台、邯郸,山东聊城)的麦无网长管蚜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23条ISSR引物扩增出了297条清晰条带,其中17... 为阐明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us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6个地区(河北保定、定州、石家庄、邢台、邯郸,山东聊城)的麦无网长管蚜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23条ISSR引物扩增出了297条清晰条带,其中172条(57.91%)具有多态性。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麦无网长管蚜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57.91%)高于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26.24%),其中河北保定种群和河北邯郸种群的种群内遗传变异最小(24.92%),河北石家庄种群的种群变异最大(41.75%),河北和山东地区的种群(除河北石家庄)之间没有显著遗传差异。根据种群变异来源分析,有26.44%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间,73.56%变异来自于种群内(G_(st)=0.2644),不同地理种群间并没有出现分化现象(N_(m)=1.3910)。利用不加权算术平均法(UPGMA)对6个种群进行统计分析,构建进化树,发现6个种群分为了两大类,而其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并不存在相关性,地理空间并未对其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产生影响。麦无网长管蚜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各个种群间并没有明显遗传分化的趋势。本研究有关麦无网长管蚜不同地理种群基因流和遗传变异将为控制麦蚜危害和田间综合防治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无网长管蚜 地理种群 遗传多样性 ISSR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蚜虫防治知识简介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建平 《农村实用技术》 2006年第12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小麦 防治知识 麦无网长管蚜 发生面积 播种面积 长管 麦二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蚜发生及防治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申洪利 张万红 《天津农林科技》 2005年第3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防治方法 麦无网长管蚜 长管 麦二叉 寄主作物 叶片发黄 产量影响 管蚜 静海县 小麦 俗称 枯黄 分蘖 结实 子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虫草害及其防治
7
《麦类文摘》 1994年第6期14-18,共5页
Z941129 10%抑多威乳油防治小麦锈病田间初报/姚安庆(湖北农学院)/李纯忠//植物保护.-1994,20(1).-24试验设10%抑多成乳油5mL/hm^2/40%禾枯灵可湿粉15g/hm^2、15%粉锈宁15g/hm^2及空白对照4个处理,3次重复。于小麦锈病初发时,按7.5kg,h... Z941129 10%抑多威乳油防治小麦锈病田间初报/姚安庆(湖北农学院)/李纯忠//植物保护.-1994,20(1).-24试验设10%抑多成乳油5mL/hm^2/40%禾枯灵可湿粉15g/hm^2、15%粉锈宁15g/hm^2及空白对照4个处理,3次重复。于小麦锈病初发时,按7.5kg,hm^2喷液量均匀喷雾。小麦成熟前调查发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枯灵 喷液量 多威 小麦赤霉病 病虫草 粉锈宁 小麦黄矮病 小麦全蚀病 麦无网长管蚜 小麦白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