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麦地卡湿地水化学特征初探 被引量:5
1
作者 陈虎林 何峰 +1 位作者 巴桑 黄香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0年第1期14-19,共6页
麦地卡湿地作为拉萨河的源头区域,对拉萨河的供水功能、调节径流、净化水质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麦地卡湿地水体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0月(冷季)对湿地内主要水系--麦地藏布及其支流和来水湖泊水化学组成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麦... 麦地卡湿地作为拉萨河的源头区域,对拉萨河的供水功能、调节径流、净化水质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麦地卡湿地水体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0月(冷季)对湿地内主要水系--麦地藏布及其支流和来水湖泊水化学组成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麦地卡湿地水体的pH值在8.669.28之间,水体呈碱性。受河源区域以冰雪融水为主要水源补给的影响,水体总溶解盐(TDS)平均值为101.42 mg/L,低于下游拉萨河主干流区域。各主要离子中,Ca^2+为主要阳离子(占阳离子总量的74.3%),阴离子以HCO^-3为主(占阴离子总量的73.0%)。即,麦地卡湿地内各水体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且岩石风化等自然过程是主导其水化学组成及分布的主要因素。对水体溶解相中17种金属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除Hg元素以外,各被测元素含量均较低且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I类水域标准。总之,麦地卡湿地水体中17种被测元素含量处于本底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地卡湿地 水化学 微量元素 麦地藏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地卡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和污染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伟 张娜 +5 位作者 熊健 高海涛 孙晶 张强英 布多 吕学斌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514-3518,3523,共6页
麦地卡湿地是我国重要的高原湿地的代表,为研究该湿地表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采集25个土壤样品,利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对湿地土壤重金属(Cu、Zn、Cr、Ni、Pb、Cd、As和Hg)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 麦地卡湿地是我国重要的高原湿地的代表,为研究该湿地表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采集25个土壤样品,利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对湿地土壤重金属(Cu、Zn、Cr、Ni、Pb、Cd、As和Hg)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土壤中Cu、Cr、Ni和Pb浓度均值低于西藏土壤背景值,而Zn、Cd、As和Hg浓度均值分别是背景值的1.11,1.75,1.15和1.53倍,但远远低于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的风险筛选值;除了Cd元素地积累指数为0.08,处于轻微污染外,其它元素为无污染,研究区的潜在生态风险为中度风险,主要与Hg在环境中累积和当地低背景值有关;Cu、Zn、Cr、Ni、Pb、Cd和As累积主要为自然源,Hg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需要引起关注,但湿地总体环境质量优于国内其他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地卡湿地 土壤重金属 空间分布特征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麦地卡湿地的浮游植物——1.优势种的时空生态位 被引量:23
3
作者 潘成梅 刘洋 +2 位作者 安瑞志 黄香 巴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05-1819,共15页
为了解青藏高原湿地浮游植物在时空不同维度上的分布特征,本文选取西藏四大国际湿地之一的麦地卡湿地作为研究地点,于2019年7月和10月在麦地卡湿地主要水系——麦地藏布及其支流和湖泊,设置了14个样点,采集了2个水情期(丰水期和枯水期)... 为了解青藏高原湿地浮游植物在时空不同维度上的分布特征,本文选取西藏四大国际湿地之一的麦地卡湿地作为研究地点,于2019年7月和10月在麦地卡湿地主要水系——麦地藏布及其支流和湖泊,设置了14个样点,采集了2个水情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浮游植物的水样共252个.通过活体观察和固定染色方法鉴定浮游藻类物种,使用直接计数法统计浮游藻类的数量.计算麦地卡湿地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优势度指数(Y)、更替率(r)、生态位宽度(B_(i))、生态位重叠值(O_(ik))和生态响应速率(R),运用生态位分化的方法,对麦地卡湿地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位进行了不同时空维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中鉴定出浮游植物优势种(Y>0.02)共8种,其中克洛脆杆藻(Fragilaria crotomensis)和窗格平板藻(Tabellaria fenestrata)是2个水情期的共有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值差异较大,可分为三大生态位类群,且优势度指数与生态位宽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体上浮游植物优势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高,在时间、空间和时空三个维度上O_(ik)>0.6的分别占89.29%、60.71%和28.57%.生态响应速率之和在时间维度上为负数,在空间和时空维度上为正数,说明该湿地浮游植物群落处于发展阶段.冗余分析表明,酸碱度、溶解氧、总氮和浊度是影响麦地卡湿地浮游植物优势种分布的重要因素,浮游植物优势种在这些环境因子上存在明显的生态分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麦地卡湿地 浮游植物 优势种 时空生态位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麦地卡湿地的浮游植物——2.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潘成梅 刘洋 +1 位作者 安瑞志 巴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5-1126,共12页
为揭示青藏高原湿地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于2019年7月(丰水期)和2019年10月(枯水期)在麦地卡湿地调查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和生物量,并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对麦... 为揭示青藏高原湿地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于2019年7月(丰水期)和2019年10月(枯水期)在麦地卡湿地调查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和生物量,并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对麦地卡湿地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功能群分类方法,麦地卡湿地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7个功能群,分别为A、B、C、D、E、F、G、H1、J、K、L_(M)、L_(O)、M、MP、N、P、S1、S2、T、T B、T C、W1、W2、X1、X2、X3和Z;在时间维度上,丰水期有26个功能群,枯水期有23个功能群;在空间维度上,河流湿地有24个功能群,湖泊湿地有23个功能群,沼泽湿地有12个功能群.2)丰水期,以功能群A、D、L M、L_(O)、MP、N、P、T、T B和X3为主,枯水期以功能群A、D、J、L_(M)、L O、MP、N、P、T和T B为主,其中A和T功能群为2个水情期的共有绝对优势功能群,功能群J仅为枯水期的绝对优势功能群.3)生态状态指数(Q)范围为1.80~4.86,平均值为3.80,表明麦地卡湿地水质状态为“好”.4)相关性分析表明,浊度、COD Cr、总磷和硝态氮与部分优势功能群生物量具有显著相关性;RDA分析表明,盐度和总氮是影响丰水期优势功能群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子.CCA分析表明,总氮和硝态氮是影响枯水期优势功能群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地卡湿地 浮游植物 功能群 环境因子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肥力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庹泊楠 陈虎林 +2 位作者 杨洋 叶浠倩 黄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7-295,共9页
以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土壤环境为研究对象,在完成样品现场采集、指标分析测定的基础上,对土壤各肥力指标的统计学参数进行研究,再进一步通过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麦地卡湿地各类型土壤的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 以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土壤环境为研究对象,在完成样品现场采集、指标分析测定的基础上,对土壤各肥力指标的统计学参数进行研究,再进一步通过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麦地卡湿地各类型土壤的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综合肥力系数(F)大小顺序为高山草甸土(1.72)>高山灌丛草甸土(1.66)=寒漠土(1.66)>沼泽土(1.56)>粗骨土(1.43);除了高山草甸土肥力等级属于肥沃以外,其余4种土壤均属于一般等级。多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结果表示,研究区土壤容重、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TOC、土壤水分以及土壤盐度的含量分布与土壤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pH、速效钾、有效磷以及氨氮与土壤类型没有相关性。整体而言,地处高寒高海拔藏北区域的麦地卡湿地土壤肥力与西藏其他区域的耕地以及人工造林作业区土壤肥力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地卡湿地 土壤肥力 空间分布 内梅罗综合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探讨西藏麦地卡湿地5种植物对高海拔光照的适应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泰龙 姬亚丽 +3 位作者 刘怡萱 吴玄峰 陈飞飞 刘星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2-642,共11页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 L.)、云南黄芪(Astragalus yunnanensis Franch.)、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 Maxim.)、马先蒿(P.ikomai Sasaki.)以及穗花马先蒿(P.spicata Pall.)5种麦地卡湿地常见植物的转...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 L.)、云南黄芪(Astragalus yunnanensis Franch.)、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 Maxim.)、马先蒿(P.ikomai Sasaki.)以及穗花马先蒿(P.spicata Pall.)5种麦地卡湿地常见植物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影响麦地卡湿地植物光合作用的通路及基因,探讨高原植物在光合作用方面的适应性机制。结果显示,通过搜索GO和KEGG基因数据库,发现大多数基因被注释到细胞过程,且主要在代谢过程。在基因的GO富集分析结果中发现,较多基因富集在光系统Ⅰ、天线系统、光系统Ⅱ和光合作用;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5种植物中大多数基因均显著富集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卟啉和叶绿素代谢以及氧化磷酸化通路。推测麦地卡湿地植物可能通过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氧化磷酸化等生物途径来抵御强光对自身照射的伤害,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证明在高原极端环境条件影响下,麦地卡湿地生存的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适应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地卡湿地 转录组 光合作用 杉叶藻 云南黄芪 甘肃马先蒿 马先蒿 穗花马先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麦地卡湿地不同水文期原生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及其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24
7
作者 安瑞志 张鹏 +3 位作者 达珍 乔楠茜 汤秋月 巴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6-138,共13页
【目的】探究西藏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水文期原生动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揭示不同水文期原生动物群落优势种的资源利用状况、功能地位及生态适应性等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和空间... 【目的】探究西藏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水文期原生动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揭示不同水文期原生动物群落优势种的资源利用状况、功能地位及生态适应性等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和空间分布格局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麦地卡湿地的生态环境特征、功能分区与梯度结构等特征,设置14个采样点,于2018年7月(丰水期)和10月(枯水期)用25#浮游生物网采集水样168个,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生态响应速率、总体联结性、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比(PC)以及点相关系数(φ)等方法,分析优势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结果】1)麦地卡湿地丰水期共鉴定出原生动物141种,枯水期共鉴定出原生动物138种。其中优势种9种,隶属2门5属,倒卵形隐滴虫和球形砂壳虫是2个不同水文期共有优势种,优势种出现频率、丰度和优势度在不同水文期均有差异;2)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优势种由广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和窄生态位种组成,并以广生态位种占主导地位;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差异较大,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和0.001,且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种间竞争弱;2个水文期生态响应速率之和均为正数,表明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群落处于发展阶段;3)麦地卡湿地2个水文期优势种间总体上均呈显著正关联,大多数种对的关联性未达到显著水平(χ^(2)>3.841),种间关系较为松散。【结论】在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群落优势种中,丰水期的波豆虫属、枯水期的吻状隐滴虫以及2个水文期均为优势种的球形砂壳虫等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力强,具有较广的生态适应幅度;而丰水期的小茄壳虫和枯水期的钟形钟虫等对水环境条件变化比较敏感,适应性较弱;部分优势种种间生态位重叠与宽度特征并不一致,如枯水期的蛋白核隐滴虫和回转隐滴虫的重叠值高但生态位宽度较小;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等群落结构较为稳定且存在正向演替的趋势,但优势种之间以及各优势种与环境之间未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原生动物群落仍处于发展阶段,尚未演替至顶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地卡湿地 原生动物 优势种 生态位 种间联结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河源头麦地卡湿地景观格局及功能动态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妍妍 王景升 +5 位作者 税燕萍 陈歆 郑国强 刘文婧 包小婷 王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700-8707,共8页
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保护好高原湿地显得非常迫切。为了有效保护拉萨河源头,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和模型评估方法,分析拉萨河源头麦地卡湿地的土地利用格局现状特征和服务功能变化,结果表明:麦地卡湿地保护区湿地面积减少5825hm2,湿... 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保护好高原湿地显得非常迫切。为了有效保护拉萨河源头,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和模型评估方法,分析拉萨河源头麦地卡湿地的土地利用格局现状特征和服务功能变化,结果表明:麦地卡湿地保护区湿地面积减少5825hm2,湿地面积减少以沼泽湿地为主,草地面积增加5727 hm2,未利用地面积仅增加98.5 hm2;近30年来因气温和地表温度升高明显,暖干化的气候变化趋势导致湿地面积萎缩,天然牧草地面积显著增加;调节服务是麦地卡湿地保护区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占总服务价值的70%,湿地面积尤其是沼泽湿地面积的萎缩是麦地卡湿地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减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地卡湿地 青藏高原 土地利用格局 生态服务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