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丽鹿角珊瑚(Acropora muricata)与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的耐热性差异研究
1
作者 周榆鹏 肖遵勇 +7 位作者 陈锦连 黄智华 徐明培 谭荣华 蒙林庆 王永刚 余克服 黄雯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70,共11页
全球变暖导致珊瑚大规模白化事件频发,珊瑚礁生态系统加速退化。国际上通常采用珊瑚移植的方式来修复退化的珊瑚礁,其中移植的珊瑚中鹿角珊瑚(Acropora)占大部分。然而,快速生长的枝状鹿角珊瑚对热更敏感,影响其在日益变暖的海洋环境中... 全球变暖导致珊瑚大规模白化事件频发,珊瑚礁生态系统加速退化。国际上通常采用珊瑚移植的方式来修复退化的珊瑚礁,其中移植的珊瑚中鹿角珊瑚(Acropora)占大部分。然而,快速生长的枝状鹿角珊瑚对热更敏感,影响其在日益变暖的海洋环境中的修复效果。为了了解鹿角珊瑚的高温响应模式以及耐热性差异,本研究对广西涠洲岛美丽鹿角珊瑚(Acropora muricata)和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进行了高温胁迫实验。通过生理生化指标分析,高温胁迫后,美丽鹿角珊瑚触手收缩、颜色变淡,抗氧化物(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铵同化酶(谷氨酰胺合成酶)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活性(含量)水平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风信子鹿角珊瑚的响应模式也几乎保持一致(除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外)。在34℃下,风信子鹿角珊瑚的生理指标表现更佳,超氧化物歧化酶、铵同化酶和caspase-3始终保持高活性及灵敏反应,意味着风信子鹿角珊瑚通过提高这些蛋白酶活性来抵抗高温环境,其比美丽鹿角珊瑚更具耐热性。本研究揭示了两种鹿角珊瑚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模式,并比较了两者之间的耐热性差异,为耐热珊瑚挑选和珊瑚礁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鹿角珊瑚 高温胁迫 耐热性 珊瑚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升高对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钙化速率和 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袁翔城 梁宇娴 +3 位作者 宋严 俞晓磊 黄晖 周伟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8,共9页
本文以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为研究对象,以三亚珊瑚礁海域自然海水培养的珊瑚样本为对照组,模拟本世纪末海水酸化状况,并开展珊瑚模拟培养试验。以此探究海水酸化对A.hyacinthus钙化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在酸化胁迫下,A.hy... 本文以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为研究对象,以三亚珊瑚礁海域自然海水培养的珊瑚样本为对照组,模拟本世纪末海水酸化状况,并开展珊瑚模拟培养试验。以此探究海水酸化对A.hyacinthus钙化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在酸化胁迫下,A.hyacinthus净钙化速率显著下降,基因表达受到显著影响,其中有机物运输、阴离子运输、化学应激等通路上调,动物器官发育、脂质转运、细胞生物合成、细胞表面受体信号等通路下调。与钙化相关的基因中,碳酸酐酶和溶质运载蛋白下调,但是Ca^(2+)-ATP酶和钙离子运输相关的基因上调。结果表明,高CO_(2)影响了A.hyacinthus的钙化和多个生物过程的基因表达,海水酸化可能通过抑制珊瑚碳酸酐酶等基因表达,减少HCO–3运输,最终降低钙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酸化 风信子鹿角珊瑚 基因表达 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杉叶蕨藻对风信子鹿角珊瑚附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
作者 傅建融 周洁 +3 位作者 张艳苹 翟欣 李浩 刘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8-1311,共14页
全球变暖引发珊瑚礁区向大型海藻场生态演替现象与日俱增,大型海藻对珊瑚的影响主要包括抑制生长、发育与繁殖,但不同的海藻对不同的珊瑚具有不同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仍未有定论。为探究热压力所引起二者竞争关系的变化,以枝状风信子... 全球变暖引发珊瑚礁区向大型海藻场生态演替现象与日俱增,大型海藻对珊瑚的影响主要包括抑制生长、发育与繁殖,但不同的海藻对不同的珊瑚具有不同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仍未有定论。为探究热压力所引起二者竞争关系的变化,以枝状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roa hyacinthus)和大型底栖海藻杉叶蕨藻(Caulerpa taxifolia)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环境温度(27℃)与热压力温度(30℃),比较藻类间接接触和直接接触珊瑚对珊瑚附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从培养水环境及海藻表面微生物中寻找影响珊瑚表面微生物的原因。结果表明,去除嵌合体后共获得3369713条优化序列,并且大部分细菌得到注释。环境温度下,间接接触与直接接触组微生物表达模式接近,海藻的处理使得珊瑚表面附生微生物种类、丰度、PcoA区分度最高。门水平上,微生物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组成。目水平上,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红细菌目、黄杆菌目、肠杆菌目、蓝细菌目、假单胞菌目、噬几丁质菌目组成。这些细菌表型主要包括革兰氏阴性、好氧细菌、移动元件含量和胁迫耐受四大类,生态功能主要包括化能异养和需氧化能异养。对12个处理组的36个样本进行核心ASV分析(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共获得139个核心ASVs。以假单胞菌目、黄杆菌目、噬几丁质菌目、红细菌目为主,还包括立克次氏体菌目、伯克霍尔德氏菌目、肠杆菌目、疣微菌目等。通过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可比较各组中相对丰度具有显著差异的细菌类群。环境温度下,群落中弧菌(Vibrio)、邻单胞菌(Plesiomonas)、奈瑟氏菌(Neisseria)以及螺旋体菌(Brevinema)相对丰度显著升高;温度升高后,珊瑚白化且胞内寄生病原微生物丰度显著升高,如米卡弧菌(Micavibrionales)与立克次氏体菌(Rickettsiales);热压力下,海藻的加入缓解了珊瑚白化、减少了胞内寄生性微生物丰度、显著提高了益生菌海命菌(Marivita)以及Halioxenophilus丰度。因此,在不同温度下杉叶蕨藻既作为压力源转移病原菌,又协助珊瑚抵抗胞内寄生菌,结果有助于理解大型海藻—珊瑚的竞争关系,解释海藻对珊瑚的潜在生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信子鹿角珊瑚 杉叶蕨藻 热压力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洲岛鹿角珊瑚共附生真菌Arachniotus ruber GXIMD 02510的次级代谢产物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佳熹 卢护木 +3 位作者 齐鑫 高程海 刘永宏 罗小卫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4-180,共7页
研究涠洲岛来源鹿角珊瑚(Acropora austera)共附生真菌Arachniotus ruber GXIMD 02510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采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和文献数据对比解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并测定... 研究涠洲岛来源鹿角珊瑚(Acropora austera)共附生真菌Arachniotus ruber GXIMD 02510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采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和文献数据对比解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并测定其抑菌活性。从粗提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auxarthrols B,E,F和H(1—4)、paradictyoarthrin A(5)、chrysoqueen(6)、ocauxarthrol A(7)、1,3,6-三羟基-8-甲基占吨酮(8)、N-乙酰酪胺(9)、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0)、间羟基苯乙酸(11)、L-tenuazonic acid(12)和2,3,22,23-tertrahydroxy-2,6,10,15,19,23-hexamethyl-tetracosa-6,10,14,18-tetraene(13)。其中化合物1、4—6和11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具一定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0.078~0.312mg·mL^(−1)。本研究丰富了蛛网霉属(Arachniotus)真菌代谢产物结构多样性,为抗生素研发提供化学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鹿角珊瑚 Arachniotus ruber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形鹿角珊瑚对不同温度的响应及白化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秀保 黄晖 +2 位作者 符曲 董志军 黄良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62,共5页
通过突然升温和缓慢升温2种不同的模式,探讨了不同水温对我国一种鹿角珊瑚Acropora nasuta白化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珊瑚在白化过程中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在突然升温模式下,高温(34℃)对共生藻光合系统有非常大的破坏作用。在缓慢升温... 通过突然升温和缓慢升温2种不同的模式,探讨了不同水温对我国一种鹿角珊瑚Acropora nasuta白化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珊瑚在白化过程中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在突然升温模式下,高温(34℃)对共生藻光合系统有非常大的破坏作用。在缓慢升温模式下,共生藻对高温(34℃)表现出了一定的耐受性。在两种不同的升温模式下,共生藻密度与单位面积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较一致,却与单位共生藻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不一致。总体而言,共生藻密度与单位面积叶绿素a含量对温度较为敏感。当单位共生藻叶绿素a含量明显下降时,珊瑚已经遭遇到较为严重的环境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形鹿角珊瑚acropora nasuta 温度 珊瑚白化 共生藻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角珊瑚人工养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鲍鹰 周学家 +5 位作者 黄美霞 梁凯珊 黄雪芬 黄少秋 邱庆昌 郑小欧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2,共4页
为了探讨珊瑚人工养殖的基本条件和方法,分别在陆基水泥池中和海底珊瑚苗床上对3种鹿角珊瑚:粗野鹿角珊瑚(Acropora humilis)、霜鹿角珊瑚(Acropora pruinosa)和松枝鹿角珊瑚(Acropora brueggemanni)的人工养殖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这... 为了探讨珊瑚人工养殖的基本条件和方法,分别在陆基水泥池中和海底珊瑚苗床上对3种鹿角珊瑚:粗野鹿角珊瑚(Acropora humilis)、霜鹿角珊瑚(Acropora pruinosa)和松枝鹿角珊瑚(Acropora brueggemanni)的人工养殖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这3种珊瑚可以在深圳市鹅公湾近岸海域的海底珊瑚苗床上常年生长;在水泥池中当水温低于14℃或高于28℃时珊瑚陆续死亡;这3种珊瑚的生长速度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快,最大月生长值是6.05 mm;光照对这3种珊瑚的生长有影响,直接的阳光照射会引起水泥池中珊瑚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珊瑚(acropora humilis)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蔷薇珊瑚与壮实鹿角珊瑚的胚胎和幼虫发育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洁英 黄晖 +2 位作者 张浴阳 杨剑辉 尤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7-73,共7页
造礁石珊瑚的有性繁殖是修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为国内首次报道造礁石珊瑚有性繁殖和幼体发育过程,为利用有性繁殖技术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提供了发育生物学上的理论基础。海南省三亚市鹿回头海域的大部分珊瑚在2009年3... 造礁石珊瑚的有性繁殖是修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为国内首次报道造礁石珊瑚有性繁殖和幼体发育过程,为利用有性繁殖技术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提供了发育生物学上的理论基础。海南省三亚市鹿回头海域的大部分珊瑚在2009年3月底至4月中发生有性繁殖行为。2009年4月11日晚采集膨胀蔷薇珊瑚Montipora turgescens和壮实鹿角珊瑚Acropora robusta自然排放的受精卵,研究其胚胎及幼虫发育的过程。通过连续观察和显微拍摄记录了2种珊瑚的受精卵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受精卵经过分裂变为桑葚胚;桑葚胚经过进一步发育变形为虾片状,进而发育成盘状幼体;盘状幼体由四周向内弯曲形成碗状的结构,进而出现原肠胚及纤毛,发育成为椭圆型或圆形的浮浪幼虫;浮浪幼虫发生附着变态,长出触手,发育成珊瑚幼体。通过观察还发现,膨胀蔷薇珊瑚的卵母细胞中本身就含有黄褐色虫黄藻,壮实鹿角珊瑚的卵母细胞中没有虫黄藻,其共生的虫黄藻是在发育过程中从周围环境获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蔷薇珊瑚 壮实鹿角珊瑚 珊瑚胚胎 珊瑚幼虫发育 虫黄藻 附着变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胁迫下两种鹿角珊瑚虫黄藻荧光值的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玲英 余克服 +3 位作者 施祺 赵美霞 陈天然 严宏强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7-362,共6页
以海南三亚鹿回头珊瑚礁区生长的花鹿角珊瑚(Acroporaflorida)和浪花鹿角珊瑚(Acroporacytherea)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模拟金属锌的胁迫环境,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试两种珊瑚虫黄藻在不同浓度硫酸锌胁迫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实验... 以海南三亚鹿回头珊瑚礁区生长的花鹿角珊瑚(Acroporaflorida)和浪花鹿角珊瑚(Acroporacytherea)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模拟金属锌的胁迫环境,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试两种珊瑚虫黄藻在不同浓度硫酸锌胁迫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实验结果显示:(1)当珊瑚暴露在相对低浓度锌(105.6ug/L)条件下,枝条较细的浪花鹿角珊瑚的最大光化学产量(Fv/Fm)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快速下降;较粗的花鹿角珊瑚前6天无明显反应,但到第8天时其几,砌和rETRmax亦开始显著下降;(2)当珊瑚暴露在相对高浓度锌(599.4ug/L)条件下时,两种鹿角珊瑚颜色均快速变浅,第2天即大面积露出白色骨骼,Fv/Fm下降到0-3以下,不再对光强产生响应,指示珊瑚已死亡。实验结果揭示了珊瑚虫黄藻光合作用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过程,表明锌污染对造礁珊瑚虫黄藻光合能力有严重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到珊瑚生长,高浓度的锌使虫黄藻光合作用快速衰减直至停止,导致珊瑚短时间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珊瑚 金属锌胁迫 叶绿素荧光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升温对壮实鹿角珊瑚幼虫存活和附着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江雷 黄晖 +3 位作者 张浴阳 刘胜 雷新明 袁涛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7-222,共6页
研究海水升温对石珊瑚幼虫存活及附着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和预测海洋暖化背景下幼虫的扩散和种群补充动态.探究了海水升温(+3℃)对壮实鹿角珊瑚(Acropora robusta)幼虫存活和附着的影响.两个温度下孵育7d后幼虫的存活率均大于90%,升温对珊... 研究海水升温对石珊瑚幼虫存活及附着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和预测海洋暖化背景下幼虫的扩散和种群补充动态.探究了海水升温(+3℃)对壮实鹿角珊瑚(Acropora robusta)幼虫存活和附着的影响.两个温度下孵育7d后幼虫的存活率均大于90%,升温对珊瑚幼虫的存活并无明显的影响;在孔水石藻(Hydrolithon onkodes)诱导下,3℃的升温使珊瑚幼虫的附着率提高了75%,同时升温改变了珊瑚幼虫的附着选择:30℃下孵育7d的幼虫中附着在塑料六孔板表面的比例是27℃条件下孵育的幼虫的13倍,然而二者中附着于珊瑚藻表面和侧面骨骼的幼虫比例相近.研究表明环境温度3℃以上7d的升温处理并不影响壮实鹿角珊瑚幼虫的存活,但会促进幼虫的附着进而缩短幼虫的浮游期,升温会限制珊瑚幼虫的扩散并对排卵型珊瑚种群间的遗传连通性产生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温度 壮实鹿角珊瑚 珊瑚 幼虫 附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酸化没有显著影响成体鹿角杯形珊瑚的钙化作用和光合能力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新庆 郭富雯 +3 位作者 刘昕明 林荣澄 周治东 施晓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9-68,共10页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释放的大量CO2进入大气层,不仅产生严重的温室效应,也使得全球海洋出现酸化的现象。造礁珊瑚被认为是受海水酸化影响最大的类群。本研究以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为研究对象,通过气体交换法模拟...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释放的大量CO2进入大气层,不仅产生严重的温室效应,也使得全球海洋出现酸化的现象。造礁珊瑚被认为是受海水酸化影响最大的类群。本研究以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为研究对象,通过气体交换法模拟未来的酸化环境(2100年)研究鹿角杯形珊瑚的钙化率和光合能力(Fv/Fm)对酸化的响应。实验设置两个pH组(分别为7.8和8.1),自然光下进行4周的实验,水温控制在(27.5±1)℃。由于珊瑚等生物的代谢过程(主要是呼吸作用),实验系统的pH昼夜变化显著,酸化处理组和对照组的pH分别介于7.69~7.91和7.99~8.29。鹿角杯形珊瑚的生长率介于1.15%~2.09%/周,酸化对鹿角杯形珊瑚的钙化率和光合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鹿角杯形珊瑚对酸化的敏感度低。对比历史研究数据,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表明酸化对造礁珊瑚的影响存在种的特异性。推测鹿角杯形珊瑚对酸化的抗性可能与该珊瑚在有光的条件下能够利用HCO-3以及能够上调钙化位点的pH有关。这种特异性的pH缓冲能力使得珊瑚能维持钙化位点钙质基质高的文石饱和度(Ωarag),因此能以小的额外能耗提高造礁珊瑚的钙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杯形珊瑚 酸化 珊瑚 钙化作用 FV/F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角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Cervicornis Tix-Dur中的一个新糖甙——Cervicoside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细新 苏镜娱 +1 位作者 曾陇梅 杨若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36-1538,共3页
A new glycoside, cervicoside, was isolated from the soft coral Sinularia cervicornis Tix Dur ., collected from the bay of Sanya, Hainan Island. Its chemic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as hexadec... A new glycoside, cervicoside, was isolated from the soft coral Sinularia cervicornis Tix Dur ., collected from the bay of Sanya, Hainan Island. Its chemic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as hexadecanyl 1 O β D arabinopyranosyloxy (1→4) [ β D arabinopyranosyloxy(1→4)] β D arabinopyranoside. Cervicoside(1) exhibited cytotoxicity against human SKMG 4, Hep G2 and CNE2 cell in vi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短指软珊瑚 SINULARIA Cervicornis Tix-Dur 糖甙 Cervicoside 体外抗癌活性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回头多孔鹿角珊瑚与丛生盔形珊瑚性腺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诗泽 黄晖 +3 位作者 张浴阳 周国伟 江雷 陈标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1期41-46,共6页
造礁石珊瑚繁殖生物学是开展珊瑚有性修复技术的基础,对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取三亚鹿回头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与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它们性腺特征,明确多孔... 造礁石珊瑚繁殖生物学是开展珊瑚有性修复技术的基础,对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取三亚鹿回头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与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它们性腺特征,明确多孔鹿角珊瑚与丛生盔形珊瑚有性繁殖类型。结果表明:(1)多孔鹿角珊瑚是雌雄同体产卵型珊瑚,丛生盔形珊瑚是假雌全异株产卵型珊瑚;(2)多孔鹿角珊瑚和丛生盔形珊瑚的虫黄藻都由后天获取;(3)多孔鹿角珊瑚在其卵母细胞和精母细胞发育到Ⅳ时相后,卵巢与精巢之间肠表皮消失,并在随后的5 d左右产卵;丛生盔形珊瑚在其卵母细胞发育到Ⅲ时相后的20 d左右产卵。本研究结果,为三亚海域造礁石珊瑚繁殖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礁石珊瑚 有性繁殖 多孔鹿角珊瑚 丛生盔形珊瑚 性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角短指软珊瑚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细新 杨若林 +1 位作者 苏镜娱 曾陇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4-116,共3页
从海南三亚附近海域采集的鹿角短指软珊瑚SinulariacervicornisTix _Dur 中分离得 4种次生代谢产物。通过波谱分析等方法 ,鉴定它们的结构依次为 :鲨肝醇 (1) ,Δ4,5(E) ,Δ8,9(E)鞘胺醇_正十六碳酰胺 (2 ) ,胸腺嘧啶 (3)和十六烷基_1_O... 从海南三亚附近海域采集的鹿角短指软珊瑚SinulariacervicornisTix _Dur 中分离得 4种次生代谢产物。通过波谱分析等方法 ,鉴定它们的结构依次为 :鲨肝醇 (1) ,Δ4,5(E) ,Δ8,9(E)鞘胺醇_正十六碳酰胺 (2 ) ,胸腺嘧啶 (3)和十六烷基_1_O_β_D_吡喃阿拉伯糖_ (1→ 4)_ [β_D_吡喃阿拉伯糖_ (1→ 4) ]_β_D_吡喃阿拉伯糖苷(4 )。其中 4为新化合物 ,命名为cervico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短指软珊瑚 阿拉伯糖苷 次生代谢产物 波谱分析 鲨肝醇 胸腺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信子鹿角珊瑚的胚胎和幼虫发育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潜 孙杨 +3 位作者 肖业有 宋培学 钱军 李洪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4-448,共5页
采集异株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自然排放的精卵,进行人工授精,并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其胚胎和幼虫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风信子鹿角珊瑚是雌雄同体,体外受精,在月圆后2~3 d同期排卵;其胚胎发育分为6个阶段,即受精卵期、卵... 采集异株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自然排放的精卵,进行人工授精,并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其胚胎和幼虫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风信子鹿角珊瑚是雌雄同体,体外受精,在月圆后2~3 d同期排卵;其胚胎发育分为6个阶段,即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浮浪幼虫期、珊瑚幼体;受精卵经过48 h发育为浮浪幼虫,再经7 d着床变形发育为珊瑚幼体;其浮浪幼虫附着在附着基上后逐渐膨大,由圆形变成蝶形完全附着在基底上,口盘朝上,随后幼虫发生附着变形,长出触手,形成珊瑚幼体。本研究为国内对文昌云龙湾风信子鹿角珊瑚的胚胎和幼虫发育过程的首次报道,研究结果可为珊瑚礁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信子鹿角珊瑚 胚胎发育 幼虫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三亚湾鹿回头海域风信子鹿角珊瑚反射率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标 陈永强 +6 位作者 黄晖 谢强 江玉凤 雷新明 江雷 张诗泽 周国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6,共6页
珊瑚礁反射率特征识别工作的开展, 将促进遥感技术在珊瑚礁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国外已有学者对特定区域不同珊瑚礁底质反射率进行识别分类, 而我国珊瑚礁反射率特征研究尚未见诸报道, 亟须相关研究来弥补这一空白.文章以南海三亚湾鹿回... 珊瑚礁反射率特征识别工作的开展, 将促进遥感技术在珊瑚礁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国外已有学者对特定区域不同珊瑚礁底质反射率进行识别分类, 而我国珊瑚礁反射率特征研究尚未见诸报道, 亟须相关研究来弥补这一空白.文章以南海三亚湾鹿回头海域常见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 为主要研究对象, 利用光谱仪测量其反射率.分析发现健康风信子鹿角珊瑚反射率在575、605、650nm 处出现特征波峰; 死亡风信子鹿角珊瑚反射率明显高于健康风信子鹿角珊瑚反射率.利用大型多元统计软件PRIMER 6 对健康风信子鹿角珊瑚、死亡风信子鹿角珊瑚、珊瑚礁底砂进行Bray-Curtis 相似聚类(CLUSTER)分析, 结果显示, 在80%相似水平上可以对其进行区分.一阶导数分析表明健康与死亡风信子鹿角珊瑚敏感波段为490-56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 风信子鹿角珊瑚 反射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LP技术的鹿角杯形珊瑚共附生固氮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小芳 陈蕾 +4 位作者 张燕英 凌娟 龙丽娟 张偲 董俊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875-5886,共12页
对三亚湾鹿回头与西沙石岛的常见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的固氮酶nif H基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共附生固氮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利用Taq I和HaeⅢ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对三亚湾珊瑚的粘液(SYN)、组织(SYZ)和西沙... 对三亚湾鹿回头与西沙石岛的常见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的固氮酶nif H基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共附生固氮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利用Taq I和HaeⅢ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对三亚湾珊瑚的粘液(SYN)、组织(SYZ)和西沙珊瑚组织(XSZ)的阳性克隆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得到了23,25和13个OTUs,文库的覆盖率分别为90.3%,87.5%和94.1%,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H)分别为2.28,3.02和2.08,Evenness指数(E)分别为0.5,0.65和0.56。研究结果表明:1)3个文库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绿菌门(Chlorob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α-亚门、γ-亚门、δ-亚门细菌;2)3个文库绝大部分OTUs的最相似序列来自珊瑚礁、海绵、水体、沉积物等环境中的不可培养细菌,反映鹿角杯形珊瑚组织和粘液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尚未被培养的固氮菌资源;3)发现了两大重要的类群——分别与绿菌门和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细菌序列最相似的类群,它们通过为珊瑚共生体提供有机氮源参与到珊瑚白化的调节或恢复过程中,在珊瑚共生体营养物质的循环中充当重要角色;4)从多样性指数分析可以看出,SYZ的固氮微生物多样性高于SYN,SYZ的固氮微生物多样性高于XSZ,反映了鹿角杯形珊瑚生活的地理位置不同,固氮菌共附生的生态位不同(如珊瑚粘液、组织等不同部位),都将导致珊瑚共附生固氮菌多样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杯形珊瑚 固氮菌 固氮酶基因nifH PCR-RFLP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野鹿角珊瑚产纤维素酶细菌的筛选、鉴定和酶活测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海青 刘富平 胡文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74-177,共4页
为获得高效降解纤维素活性菌株,采用富集平板稀释法、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粗野鹿角珊瑚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得到2株产纤维素酶细菌HZXJ007和HZXJ010,经16S rDNA序列分析,HZXJ007与产气肠杆菌只同源性达99%以上;HZXJ010与紫金牛叶杆菌同源性高... 为获得高效降解纤维素活性菌株,采用富集平板稀释法、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粗野鹿角珊瑚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得到2株产纤维素酶细菌HZXJ007和HZXJ010,经16S rDNA序列分析,HZXJ007与产气肠杆菌只同源性达99%以上;HZXJ010与紫金牛叶杆菌同源性高达99%以上。采用DNS法测定菌株降解纤维素酶活,HZXJ007和HZXJ010的滤纸酶活分别为197.67、210.55 U/mL,内切酶(C x)活分别为79.42、86.83 U/mL,外切酶(C1)活分别为87.47、104.87 U/mL,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为47.52、46.88 U/mL。试验结果表明,两菌株酶系齐全活性强,在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纤维素乙醇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野鹿角珊瑚 降解纤维素 纤维素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实鹿角珊瑚纤维素降解菌的选育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海青 刘富平 胡文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9-330,共2页
采用富集平板稀释法、刚果红染色法选育壮实鹿角珊瑚纤维素分解菌,用DNS法测定菌株降解纤维素酶活。结果表明,壮实鹿角珊瑚体内含有共附生纤维素分解菌,该菌可分泌降解纤维素酶,富集培养及刚果红染色法可有效筛选此类活性菌株。
关键词 壮实鹿角珊瑚 纤维素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角珊瑚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的计算机虚拟筛选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海青 梁俊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10期66-67,F0002,共3页
[目的]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从鹿角珊瑚化合物构建的数据库中寻找作为TNF-α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Chem Office Ultra 2008的Chem Draw绘制分子化学结构,Chem Finder构建配体数据库,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 v2008.10(M... [目的]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从鹿角珊瑚化合物构建的数据库中寻找作为TNF-α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Chem Office Ultra 2008的Chem Draw绘制分子化学结构,Chem Finder构建配体数据库,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 v2008.10(MOE)寻找TNF-α受体的三维结构活性部位,对配体小分子进行2次3D衍生,然后对接打分,筛选最理想的类药分子。[结果]鹿角珊瑚中分离的成分及其衍生物中含有多个TNF-α受体蛋白对接效果很好的化合物,并且有2个化合物的效果活性接近阳性对照配体。[结论]鹿角珊瑚中分离的成分及其衍生物中2个化合物有助于肿瘤治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虚拟筛选 鹿角珊瑚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实鹿角珊瑚生物碱的体外抗菌活性
20
作者 刘海青 刘富平 胡文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0-251,共2页
为获得低毒廉价新型鱼药,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壮实鹿角珊瑚生物碱对溶珊瑚弧菌、塔氏弧菌、鲨鱼弧菌的敏感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与对照环丙沙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壮实鹿角珊瑚生物碱对3种弧... 为获得低毒廉价新型鱼药,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壮实鹿角珊瑚生物碱对溶珊瑚弧菌、塔氏弧菌、鲨鱼弧菌的敏感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与对照环丙沙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壮实鹿角珊瑚生物碱对3种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与环丙沙星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实鹿角珊瑚 生物碱 病原性海洋弧菌 体外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