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尿管软镜联合F4.8通道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型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对尿源性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黄俊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联合F4.8通道经皮肾镜在鹿角型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手术安全性、有效性及对尿源性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鹿角型结石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输尿管软镜...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联合F4.8通道经皮肾镜在鹿角型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手术安全性、有效性及对尿源性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鹿角型结石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输尿管软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F4.8通道经皮肾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一期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尿源性炎症相关因子。结果两组围术期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术前及手术7 d VAS评分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感染、发热、术中出血、周围脏器损伤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期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7d尿源性炎症相关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IL-6)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F4.8通道经皮肾镜用于鹿角型结石患者中手术创伤较小,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结石清除率,能改善尿源性炎症相关因子水平,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 输尿管镜 F4.8通道经皮肾镜 鹿角型结石 尿源性炎症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一步穿刺法在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型肾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程光森 彭秀斌 +1 位作者 陈加源 谢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细针一步穿刺法在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型肾结石中的使用安全性及疗效。方法75例鹿角型肾结石行经皮细针一步法穿刺肾镜取石治疗,75例鹿角型肾结石行二步法经皮穿刺肾镜取石治疗,比较分析2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50例患者全... 目的探讨细针一步穿刺法在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型肾结石中的使用安全性及疗效。方法75例鹿角型肾结石行经皮细针一步法穿刺肾镜取石治疗,75例鹿角型肾结石行二步法经皮穿刺肾镜取石治疗,比较分析2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50例患者全部置管成功,一步法手术时间18~45 min,平均36 min,术中平均出血约5 ml。术后3例大出血需输血治疗,结石残留6例。二步法手术时间16~42 min,平均34 min,术中平均出血约7 ml,术后大出血需输血治疗患者7例,1例为肾动脉假性动脉瘤行肾动脉栓塞后出血停止,结石残留7例;一步法未出现肾周器官损伤,二步法出现气胸1例,结肠脾损伤各1例。结论细针一步穿刺法在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型肾结石中较传统二步穿刺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穿刺法 经皮肾镜取石 鹿角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震波碎石泌尿系结石350例报告
3
作者 肖德贵 刘国令 +3 位作者 李增建 杨爱玲 于子娟 周善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1年第1期37-39,共3页
临床资料本组350例(男238,女112)。年龄小于18岁5例,19~40岁241例,41~60岁92例、61岁以上12例。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78岁。其中肾结石196例,输尿管结石147例,膀胱结石7例。X线平片显示结石体积小于2厘米138例,大于2厘米212例。最小结... 临床资料本组350例(男238,女112)。年龄小于18岁5例,19~40岁241例,41~60岁92例、61岁以上12例。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78岁。其中肾结石196例,输尿管结石147例,膀胱结石7例。X线平片显示结石体积小于2厘米138例,大于2厘米212例。最小结石0.8×0.5厘米,最大鹿角型结石8.5×5.3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体外震波碎石 结石 鹿角型结石 膀胱结石 输尿管结石 碎石效果 冲击次数 输尿管切开术 手术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丝及穿刺针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新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晓庆 侯宇川 +4 位作者 姜凤鸣 卢绩 陈岐辉 张海峰 王春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131-2133,共3页
目的探讨导丝及穿刺针在经皮肾镜手术中提高一次结石清除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本科收治的鹿角型结石患者中,有19例患者使用导丝及穿刺针来提高结石清除率,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2.8岁。左侧10例,右侧9例... 目的探讨导丝及穿刺针在经皮肾镜手术中提高一次结石清除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本科收治的鹿角型结石患者中,有19例患者使用导丝及穿刺针来提高结石清除率,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2.8岁。左侧10例,右侧9例,术前行CT、肾盂分泌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穿刺点选择在第12肋缘下、腋后线与肩胛下线之间区域,超声引导下用18G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经穿刺针留置导丝,扩张穿刺通道至F18后,留置Peel-away鞘,置入肾镜,用钬激光将视野所能见结石击碎,并将结石碎块冲出体外。如X线或超声检查证实有肾盏结石残留,保留原穿刺通道,超声引导下经有残余结石的肾盏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将导丝置入肾盂,X线片证实导丝位于肾盂内,经第1个穿刺通道进境寻找导丝,沿导丝寻找肾盏内结石,必要时行肾盏颈口劈开。如因角度问题,沿导丝无法探及结石,撤出导丝,超声引导下用穿刺针直接穿到结石表面,并稍用力将肾盏内结石推入肾盂内进行碎石。结果 2例肾盏颈口较窄,行两通道碎石,其余17例均碎石成功,结石一次性完全清除,平均手术时间83.2min,术中估计出血量100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4.6d,术后住院5.8d。3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无尿瘘、胸膜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出现。结论经皮肾镜手术中导丝及穿刺针的新应用,可显著提高一次结石清除率,尤其对于复杂性鹿角形结石患者,可减少多通道手术过程中引起的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 鹿角型结石 导丝 穿刺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