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VP7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俊兴 花群义 +5 位作者 陈焕春 陈兵 吕建强 曹琛福 阮周曦 张彩红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8,共4页
根据已经扩增的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VP7基因序列,设计一对扩增VP7基因特异性引物,用RT-PCR从血清I型EHDV(EHDV-1)总RNA中扩增VP7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AD/Thio中,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BAD/Thio-EHDV VP7。将表达载体... 根据已经扩增的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VP7基因序列,设计一对扩增VP7基因特异性引物,用RT-PCR从血清I型EHDV(EHDV-1)总RNA中扩增VP7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AD/Thio中,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BAD/Thio-EHDV VP7。将表达载体转入大肠埃希菌(E.coliLMG194),用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EHDV VP7基因在LMG194中得到了表达,其表达产物可以与EHDV阳性血清特异性反应,说明该融和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 VP7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郭莹洁 杨俊兴 +6 位作者 花群义 徐聪 林庆燕 阮周曦 陈兵 卢体康 詹爱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17,共4页
为了更好的研究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的生物学特性和建立EHDV免疫学检测方法,本研究用纯化的EHDV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获得了2株(1A5和8H6)能够稳定分泌抗EHDV单... 为了更好的研究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的生物学特性和建立EHDV免疫学检测方法,本研究用纯化的EHDV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获得了2株(1A5和8H6)能够稳定分泌抗EHD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其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1∶256和1∶512,腹水效价分别为1∶1024000和1∶2048000;McAb 1 A5和8H6的相对亲和力分别为0.9mg/L和0.7mg/L。间接ELISA结果显示,2株单抗仅与EHDV反应,不与蓝舌病病毒、赤羽病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和BHK细胞反应,表明2株单抗特异性良好。这2株单抗的获得为研究EHDV生物学特性和建立EHDV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 单克隆抗体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血清分型RT-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振兴 李占鸿 +4 位作者 宋子昂 李卓然 朱建波 廖德芳 杨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92,共8页
以决定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血清型的第二基因节段(Seg-2)为检测靶基因,设计7对特异性引物,建立用于鉴定EHDV血清型的RT-PCR检测方法,并通过对扩增产物的测序,进一步了解病毒Seg-2的遗传特性。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可准确鉴... 以决定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血清型的第二基因节段(Seg-2)为检测靶基因,设计7对特异性引物,建立用于鉴定EHDV血清型的RT-PCR检测方法,并通过对扩增产物的测序,进一步了解病毒Seg-2的遗传特性。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可准确鉴定不同血清型的EHDV毒株,与蓝舌病病毒、中山病病毒、阿卡斑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对不同血清型EHDV核酸的检测下限均可达102拷贝;对我国不同时间与不同地域分离的EHDV毒株进行血清型RT-PCR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31株EHDV分属EHDV-1、-5、-6、-7与-10型等5种血清型,与血清中和试验的鉴定结果完全吻合。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可快速准确地鉴定EHDV毒株的血清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 血清型 Seg-2 RT-PCR 检测方法 分子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9年我国流行性出血病病毒血清1型毒株的分离与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卓然 吴健敏 +7 位作者 朱建波 王金萍 吕敏娜 肖雷 杨振兴 廖德芳 李华春 杨恒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43-2052,共10页
【目的】掌握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血清1型毒株(EHDV-1)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流行情况及其遗传特征,为开展EHDV-1血清型特异性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致病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9年... 【目的】掌握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血清1型毒株(EHDV-1)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流行情况及其遗传特征,为开展EHDV-1血清型特异性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致病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9年通过在我国云南、广东和广西设立牛羊虫媒病毒监控点和哨兵牛,定期采集哨兵牛血液样本进行虫媒病毒分离;通过微量中和试验确定EHDV分离株的血清型,然后对EHDV分离株的部分基因节段(Seg-2、Seg-3和Seg-6)进行RT-PCR扩增、双向测序及序列分析,并利用BioEdit计算EHDV基因组各节段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结果】2013—2019年从云南、广东及广西的虫媒病毒监控点共分离获得33株EHDV,其中7株为EHDV-1型毒株。分离获得的7株EHDV-1型毒株Seg-2、Seg-3和Seg-6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其平均相似性分别为(97.65±1.51)%、(94.87±4.72)%和(97.61±1.41)%,对应的推导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平均为(97.69±1.36)%、(99.49±0.32)%和(97.51±2.47)%。基于Seg-2、Seg-3和Seg-6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均显示,不同EHDV-1型毒株可划分为东方(Eastern)和西方(Western)2种地域型,东方地域型毒株分离自中国、日本及澳大利亚,西方地域型毒株主要来源于美洲和非洲。在基于Seg-2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中,分离获得的7株EHDV-1型毒株归属于西方地域型,且聚类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进化分支;在基于Seg-3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中,分离获得的7株EHDV-1型毒株分属2种地域亚型(Eastern-1和Eastern-2),分别与日本EHDV-1型和EHDV-6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在基于Seg-6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中,分离获得的7株EHDV-1型毒株属于东方地域型,与日本EHDV-1型毒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EHDV-1型毒株已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流行,其Seg-2和Seg-6序列分别具有最近的共有祖先病毒,而Seg-3序列来自不同的祖先病毒。西方地域型毒株Seg-2序列在我国流行EHDV-1型毒株中的出现,说明西方地域型毒株在侵入我国后可能与本土流行的毒株发生重配,即我国流行EHDV-1型毒株为西方地域型与东方地域型的重配型毒株,为防范强致病性西方地域型毒株传入我国而造成畜牧业重大经济损失提供了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 ehdv-1型 病毒分离 遗传特征 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VP7蛋白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占鸿 宋子昂 +6 位作者 肖雷 朱建波 杨振兴 李卓然 廖德芳 李华春 杨恒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05-1413,共9页
研究旨在表达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VP7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EHDV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材料。试验通过大肠杆菌进行VP7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与透析进行重组蛋白的纯化与复性并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 研究旨在表达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VP7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EHDV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材料。试验通过大肠杆菌进行VP7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与透析进行重组蛋白的纯化与复性并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Western blotting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析多克隆抗体的效价与反应原性。结果显示,在37℃与IPTG(0.1 mmol/L)的诱导下,VP7重组蛋白(分子质量46 ku)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纯化与复性处理后的重组蛋白纯度达94.52%,可与不同血清型的EHD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制备的兔抗VP7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24000;以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一抗,通过IFA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EHDV感染细胞中VP7蛋白的表达。本研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EHDV VP7蛋白的高效表达,制备的兔抗VP7蛋白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与特异性,为EHDV诊断抗原的制备与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试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 VP7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反刍动物出血病的诊断
6
作者 黄海娇 金光耀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年第4期116-116,共1页
野生动物反刍动物出血病又称黑舌病、出血性败血症、野生反刍动物流行性出血病、鹿流行性出血病,本病主要是白尾鹿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体温升高,粘膜和浆膜广泛性出血和高的死亡率是本病的特点。
关键词 鹿流行性出血病 出血性败血症 环状病毒 蓝舌病病毒 白尾鹿 黑舌病 呼肠孤病毒 黑尾鹿 蚀斑 标准阳性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动物虫媒病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7
作者 阮周曦 花群义 +6 位作者 杨俊兴 曾少灵 曹琛福 秦智锋 吕建强 林庆燕 周晓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31,共7页
分别设计和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了鉴别蓝舌病病毒(BTV)、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和赤羽病病毒(AKV)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4对... 分别设计和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了鉴别蓝舌病病毒(BTV)、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和赤羽病病毒(AKV)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4对引物可对同一样品中的VSV、BTV、EHDV和AKV进行特异性扩增,所扩增的目的片段的长度分别为301、351、537、250bp。建立的四重RT-PCR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出10-7稀释的细胞培养病毒液,4种病毒之间没有发生交叉反应,说明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较高。所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可用于上述4种动物虫媒病病毒的快速鉴别诊断,在动物检疫、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 水疱性口炎病毒 赤羽病病毒 多重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云南省景洪市哨兵动物多种虫媒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振兴 寇美玲 +6 位作者 廖德芳 高翔 胡忠燕 李占鸿 谢佳芮 李华春 杨恒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27-4137,共11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云南省景洪市虫媒病毒的流行情况。2019年在景洪市勐罕镇设立了3头哨兵动物牛,定期采血进行虫媒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共获得7株病毒分离物。经病毒核酸的RT-PCR鉴定,分离到2株血清型分别为6型和7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zooti... 本研究旨在了解云南省景洪市虫媒病毒的流行情况。2019年在景洪市勐罕镇设立了3头哨兵动物牛,定期采血进行虫媒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共获得7株病毒分离物。经病毒核酸的RT-PCR鉴定,分离到2株血清型分别为6型和7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2株血清型分别为4型和5型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1株帕利亚血清群病毒(palyam serogroup virus,PALV)中的D’Aguilar virus(DAV)血清型病毒和2株未鉴定出的环状病毒。经病毒Seg-2、Seg-3序列ORF区的比对和进化分析显示,7株病毒的地域型均为Eastern型,与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3头哨兵动物的血液和血清,经病毒核酸及血清中和试验检测,证明3头动物均被相应的病毒感染。动物感染病毒后,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迅速上升,3~4周后达最高点并能够在该水平维持较长时间,而血液中病毒核酸含量2~4周到达最高点后则呈迅速下降趋势。本研究报道了景洪虫媒病毒的分离、毒株序列特征以及在动物上的感染特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当地的牛虫媒病毒提供数据支撑,同时3头牛分离获得7株病毒,提示当地可能还存在更多种类的虫媒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BTV)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 帕利亚血清群病毒(PALV) 病毒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舌病及其相关的疾病 被引量:1
9
作者 R.F.SELLERS 张念祖 《云南畜牧兽医》 1989年第4期72-77,79,共7页
一、引言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患病动物的口腔充血、水肿和出血。本病病原为虫媒病毒,在流行的国家中主要感染绵羊。其表现症状可缓和或严重程度各不相同,这取决于病毒毒株浓度。
关键词 舌病 绵羊品种 患病动物 病毒毒株 接触传染性 鹿流行性出血病 蓝舌病毒 沉淀抗体 鸡胚 地方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