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鹦鹉热嗜衣原体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争强 朱虹 +2 位作者 苏裕心 何君 端青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01-703,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特异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鹦鹉热嗜衣原体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为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SYBR GreenⅠ随机渗入法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循环阈值(Ct)与标准DNA模板在1.0&...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特异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鹦鹉热嗜衣原体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为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SYBR GreenⅠ随机渗入法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循环阈值(Ct)与标准DNA模板在1.0×102-1.0×107拷贝/μ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89。该方法用于鹦鹉热嗜衣原体的检测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与常规PCR相比可以提高100倍。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鹦鹉热嗜衣原体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用于鹦鹉热嗜衣原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嗜衣原体 实时定量PCR MOMP基因 熔解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嗜衣原体两对荧光定量PCR引物的应用与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宋立华 何君 +4 位作者 李岩伟 赵海 段鸿元 朱虹 端青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39-1142,1161,共5页
针对鹦鹉热嗜衣原体(Cps)的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和多形态膜蛋白(PMP)基因分别设计引物,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两对引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两对引物均可用于Cps检测,在样本中靶标浓度高时,PMP引物的检测灵敏度优于MOM... 针对鹦鹉热嗜衣原体(Cps)的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和多形态膜蛋白(PMP)基因分别设计引物,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两对引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两对引物均可用于Cps检测,在样本中靶标浓度高时,PMP引物的检测灵敏度优于MOMP引物;但前者的扩增效率低于后者,后者更适合用于Cps的实时定量PCR检测。相对定量研究表明国内不同Cps流行株的PMP基因在基因组上的拷贝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嗜衣原体 荧光定量PCR 主要外膜蛋白 多形态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嗜衣原体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黎知青 吴移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9-712,共4页
目前,7株鹦鹉热嗜衣原体全基因组已测序完整,揭示了不同株之间的相同性与差异性。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多形态膜蛋白多基因家族、Ⅲ型分泌系统基因和包涵体膜蛋白基因是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Cps)研究的重点。对多个种株... 目前,7株鹦鹉热嗜衣原体全基因组已测序完整,揭示了不同株之间的相同性与差异性。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多形态膜蛋白多基因家族、Ⅲ型分泌系统基因和包涵体膜蛋白基因是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Cps)研究的重点。对多个种株Cps基因组完整核苷酸序列测定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Cps的致病机制,寻找更好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Cps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嗜衣原体 基因组 测序 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特异性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冯悦 张忠华 +1 位作者 龚福明 柳陈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41-1044,1058,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灵敏、重复性好的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的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利用鹦鹉热嗜性衣原体MOMP基因的特异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MGB探针,通过优化,获得最佳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同时进行特异性、重复性、灵敏性评价...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灵敏、重复性好的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的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利用鹦鹉热嗜性衣原体MOMP基因的特异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MGB探针,通过优化,获得最佳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同时进行特异性、重复性、灵敏性评价与Spike-test实验进行临床应用性评价,利用该检测方法对禽鸟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并与常规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在0.01pg^100pg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扩增效率为97.7%;对鹦鹉热嗜性衣原体菌株检测结果均呈现阳性,而非鹦鹉热嗜性衣原体菌株及其它衣原体菌株为阴性;重复性试验中,变异系数为0.317%~0.563%;检测灵敏性为0.01pg;Spike-test试验中最低检出量为25个EB;该方法对禽鸟类粪便样品的检出率为14.3%(40/282),高于常规PCR检测法的7.4%(21/282)。结论本文所建立的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是一种灵敏、高效、稳定,可在嗜性衣原体属中准确检测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的方法,该方法的建立更有意于今后对禽鸟类实施鹦鹉热的临床诊断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原体 荧光定量PCR MGB探针 MOMP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方法对禽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疑似病例病原的流行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畅 曹金元 +1 位作者 杨君敬 何诚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9-43,共5页
目的利用免疫荧光抗体法、PCE-ELISA、PCR法分别检测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禽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疑似病例的病原,以了解和评价该病原流行状况。方法收集临床疑似禽衣原体的父母代、商品代家禽、SPF鸡喉头拭子、气囊组织、子宫黏膜,组织标本固... 目的利用免疫荧光抗体法、PCE-ELISA、PCR法分别检测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禽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疑似病例的病原,以了解和评价该病原流行状况。方法收集临床疑似禽衣原体的父母代、商品代家禽、SPF鸡喉头拭子、气囊组织、子宫黏膜,组织标本固定后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测定衣原体包含体;喉头拭子、子宫黏膜处理后以PCE-ELISA定量测定衣原体;以衣原体保守性高的序列设计CTU/CTL引物扩增病料组织的omp-1基因片段。结果直接荧光染色法显示家禽衣原体平均阳性率为38.7%,组织检出率依次为子宫黏膜、气囊、喉头拭子;PCE-ELISA检测显示平均阳性率为58.7%,其中SPF鸡阳性率为10.0%,健康肉鸡达到30.0%;PCR法检测家禽衣原体平均阳性率为71.6%,SPF鸡为10.0%。样本的目的基因与标准禽衣原体6BC同源性超过99%。结论种禽场和商品养殖场均发现疑似病例中禽鹦鹉热嗜性衣原体感染情况较为严重。荧光抗体染色、PCE-ELISA可用于临床实践中进行快速、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原体 免疫荧光检测 PCE-ELISA PCR 家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嗜性衣原体感染SPF鸡和污染相关疫苗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曦 袁吉磊 +3 位作者 张圣 曾汶曙 陈慧 何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6-169,共4页
为初步调查SPF鸡感染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状况及相关SPF鸡胚源疫苗是否出现污染,本试验通过采集不同日龄的SPF鸡血清70份、SPF种蛋卵黄膜30份,收集市场上销售的SPF鸡胚源疫苗共41支,利用国产间接血凝试剂盒检测抗体,进口免疫荧光试剂盒分... 为初步调查SPF鸡感染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状况及相关SPF鸡胚源疫苗是否出现污染,本试验通过采集不同日龄的SPF鸡血清70份、SPF种蛋卵黄膜30份,收集市场上销售的SPF鸡胚源疫苗共41支,利用国产间接血凝试剂盒检测抗体,进口免疫荧光试剂盒分别测定其抗体、抗原阳性率,以评价SPF鸡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的流行状况和相关疫苗的污染状况。本试验结果显示,SPF鸡血清阳性率分别为31.4%(荧光法)、5.7%(间接血凝法);SPF种蛋阳性率33.3%,SPF鸡胚源疫苗平均阳性率31.7%。SPF鸡已经感染了鹦鹉热嗜性衣原体,且发现经鸡胚卵黄膜而传播病原的新途径,进而造成SPF鸡胚源疫苗出现衣原体污染。因此,加强SPF鸡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监测已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原体 抗原 抗体 疫苗 SPF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