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鹦鹉嘴龙的研究进展及CT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周长付 高克勤 +2 位作者 杜湘珂 綦维维 张森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6-152,共7页
鹦鹉嘴龙作为亚洲东部地区早白垩世时期中所特有的原始角龙类群,对研究角龙类的起源和演化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在辽宁西部地区发现大量鹦鹉嘴龙化石,大大推进了该类恐龙的骨骼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鹦鹉嘴龙科内... 鹦鹉嘴龙作为亚洲东部地区早白垩世时期中所特有的原始角龙类群,对研究角龙类的起源和演化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在辽宁西部地区发现大量鹦鹉嘴龙化石,大大推进了该类恐龙的骨骼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鹦鹉嘴龙科内的属种分异度进行了剖析,并对该科的地史地理分布特征和演化历史进行了讨论。此外,本项研究应用医学CT扫描和计算机辅助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对辽西新发现的一件完整的鹦鹉嘴龙头骨进行了CT扫描和三维图像的复原。这一手段的应用揭示了该头骨腭面的形态结构,为鹦鹉嘴龙类的解剖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特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鹦鹉嘴龙 地史与地理分布 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义县组鹦鹉嘴龙(鸟臀目,角龙亚目)新材料及其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24
2
作者 徐星 汪筱林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7-158,153-158,共12页
根据采自辽宁省北票市四合屯义县组下部的一乌臀类恐龙新材料的形态学特征,鉴定其为一鹦鹉嘴龙未定种,这是迄今为止产出层位最低的鹦鹉嘴龙材料.鹦鹉嘴龙材料在义县组的发现,对于确定义县组的时代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辽宁四合屯 早白垩世 鹦鹉嘴龙 鸟臀目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青岛地区下白垩统辛格庄组鹦鹉嘴龙新材料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任天龙 王旭日 +4 位作者 黄永波 王来明 王金光 张贵丽 清格勒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26,共10页
鹦鹉嘴龙是一类特征明显,仅分布于东亚地区早白垩世的原始角龙类。通过对青岛地区发现的鹦鹉嘴龙化石进行骨骼形态特征描述、CT扫描及三维重建,发现其具有中国鹦鹉嘴龙的鉴定特征,如吻骨腹缘低于上颌齿列;前颌骨与颧骨直接接触,且侧面扁... 鹦鹉嘴龙是一类特征明显,仅分布于东亚地区早白垩世的原始角龙类。通过对青岛地区发现的鹦鹉嘴龙化石进行骨骼形态特征描述、CT扫描及三维重建,发现其具有中国鹦鹉嘴龙的鉴定特征,如吻骨腹缘低于上颌齿列;前颌骨与颧骨直接接触,且侧面扁平;上颌骨外侧面没有凹槽和瘤突;齿骨边棱突不发育;上隅骨大于隅骨。这一发现不仅进一步扩大了中国鹦鹉嘴龙的地理分布范围和地层分布延限,而且为辛格庄组地层时代的确定提供了关键的化石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早白垩世 辛格庄组 鹦鹉嘴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嘴龙类皮肤印痕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姬书安 薄海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03-606,共4页
本文报道的辽宁西部北票市四合屯地区鹦鹉嘴龙类的皮肤鳞片化石,是迄今鹦鹉嘴龙类皮肤印痕的确切报道。该恐龙皮肤表面覆盖着小的鳞片,这些鳞片里多边形,镶嵌式排列,其形态及大小在不同的部位略有变化。这类小型恐龙最早出现的时代为晚... 本文报道的辽宁西部北票市四合屯地区鹦鹉嘴龙类的皮肤鳞片化石,是迄今鹦鹉嘴龙类皮肤印痕的确切报道。该恐龙皮肤表面覆盖着小的鳞片,这些鳞片里多边形,镶嵌式排列,其形态及大小在不同的部位略有变化。这类小型恐龙最早出现的时代为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是其繁盛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嘴龙 皮肤印痕 化石 古动物 晚侏罗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海阳发现早白垩世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日辉 孟元库 陈晓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1-212,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莱阳是我国著名的恐龙之乡,晚白垩世鸭嘴龙类的骨骼化石十分丰富,但早白垩世恐龙则发现不多,仅有少量鹦鹉嘴龙类。2000年,曾在莱阳早白垩世龙旺庄组发现过兽脚类足迹化石。最近,我们在海阳凤城镇凤翔路附近(36°... 1研究目的(Objective)莱阳是我国著名的恐龙之乡,晚白垩世鸭嘴龙类的骨骼化石十分丰富,但早白垩世恐龙则发现不多,仅有少量鹦鹉嘴龙类。2000年,曾在莱阳早白垩世龙旺庄组发现过兽脚类足迹化石。最近,我们在海阳凤城镇凤翔路附近(36°43′17″N,121°14′40″E)发现了一个新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化石点。本项研究的目的,是确定造迹恐龙的类型,并探讨其足迹分类意义,为早白垩世胶莱盆地恐龙群面貌恢复提供重要化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迹化石 早白垩世 兽脚类 东海 骨骼化石 鹦鹉嘴龙 晚白垩世 分类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凌源义县组恐龙皮肤印痕化石 被引量:2
6
作者 姬书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0-174,i006,共6页
辽宁西部凌源大王杖子义县组恐龙皮肤印痕化石的发现,是热河生物群中恐龙皮肤鳞片的又一次记录。这些鳞片的形态以不规则多边形为主、互不叠覆,同时鳞片的大小、排列方式等随其着生部位的不同而明显变化。从与该皮肤鳞片保存在一起的数... 辽宁西部凌源大王杖子义县组恐龙皮肤印痕化石的发现,是热河生物群中恐龙皮肤鳞片的又一次记录。这些鳞片的形态以不规则多边形为主、互不叠覆,同时鳞片的大小、排列方式等随其着生部位的不同而明显变化。从与该皮肤鳞片保存在一起的数枚上颌齿及部分前后肢骨来判断,这一恐龙化石应归鸟臀类,且极有可能为鹦鹉嘴龙类(psittacosaur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凌源 义县组 皮肤鳞片 鹦鹉嘴龙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惊环宇恐龙——世界第九奇迹探秘
7
作者 徐明法 《绿色大世界》 1994年第3期36-37,共2页
万千恐龙相亲相聚在乐园一亿年以前,中生代白垩纪早期。地球东径111°01—111°46′北纬33°05′—33°48′之间,有一片美丽的湖泊。万顷碧波倒映出四周的山岭沟壑,红花绿草铺满了沼泽洼地。风吹湖水浪拍岸,湖光山色相... 万千恐龙相亲相聚在乐园一亿年以前,中生代白垩纪早期。地球东径111°01—111°46′北纬33°05′—33°48′之间,有一片美丽的湖泊。万顷碧波倒映出四周的山岭沟壑,红花绿草铺满了沼泽洼地。风吹湖水浪拍岸,湖光山色相辉映,引来了万千恐龙在这里繁衍生息。那个时代是属于恐龙的。这儿是恐龙的乐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爪 万顷碧波 鹦鹉嘴龙 马门溪 古人类研究所 成岩作用 大地 石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