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鹅源新城疫病毒云南流行株免疫交叉保护试验
1
作者 刘燕 荀来武 +3 位作者 杨玉艾 刘华林 廖启顺 王世雄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3年第1期38-40,共3页
用分离的鹅新城疫病毒KM2007株尿囊液制成油乳剂灭活苗,和NDV油乳剂灭活苗分别接种10日龄未免疫雏鸡和未免疫雏鹅,并设非免疫对照组。免疫后21 d,试验组和对照组每只鸡和鹅分别注射0.1 mL鹅新城疫病毒KM2007株尿囊液10-1稀释液,结果对... 用分离的鹅新城疫病毒KM2007株尿囊液制成油乳剂灭活苗,和NDV油乳剂灭活苗分别接种10日龄未免疫雏鸡和未免疫雏鹅,并设非免疫对照组。免疫后21 d,试验组和对照组每只鸡和鹅分别注射0.1 mL鹅新城疫病毒KM2007株尿囊液10-1稀释液,结果对照组鹅和鸡分别出现典型的鹅新城疫和鸡新城疫的症状和病理变化,而试验组鹅和鸡全部健活。结果表明,鹅新城疫病毒KM2007株油乳剂灭活苗及NDV油乳剂灭活苗均可保护鹅和鸡免受鹅新城疫病毒野毒的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新城疫病毒km2007株 油乳剂灭活苗 免疫攻毒保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禽源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对鹅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梅 周生 +5 位作者 戴亚斌 程旭 韦玉勇 潘志明 徐玲霞 焦新安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29,共4页
分别采用鸽、鸡、鸭、鹅源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和NDV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8进行鹅的人工感染试验,对感染鹅的临床症状、增重、抗体水平和排毒情况进行详细观察,探讨不同禽源NDV强毒株对鹅的致病性以及鹅在家禽新城疫(ND)流行中的意义。... 分别采用鸽、鸡、鸭、鹅源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和NDV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8进行鹅的人工感染试验,对感染鹅的临床症状、增重、抗体水平和排毒情况进行详细观察,探讨不同禽源NDV强毒株对鹅的致病性以及鹅在家禽新城疫(ND)流行中的意义。结果表明,鸽源强毒株JSP0204对鹅无致病性或致病性很弱,感染鹅未表现临床症状,增重也未受到显著影响(P>0.05)。而鸡源JSC0804、鸭源JSD0812、鹅源JSG0210和F48E8株均可致鹅发病和死亡,尤以鸭源JSD0812和F48E8株致病性最强,致死率高达100%。所有感染鹅均可排毒,排毒时间因毒株不同而异。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流行的NDV强毒株对鹅的致病性普遍增强,并进一步证实鹅在ND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强毒 致病性 排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源新城疫病毒云南流行株动物回归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燕 荀来武 +3 位作者 刘华林 王桂瑛 廖启顺 尹尚芬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2年第6期38-40,共3页
用分离的鹅源新城疫病毒KM2007株尿囊液分别接种25日龄非免疫雏鹅和25日龄非免疫雏鸡各20只,对照组每只鸡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结果试验组鹅和鸡分别出现典型的鹅新城疫病和鸡新城疫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对照组全部健活。从发病及死亡鹅... 用分离的鹅源新城疫病毒KM2007株尿囊液分别接种25日龄非免疫雏鹅和25日龄非免疫雏鸡各20只,对照组每只鸡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结果试验组鹅和鸡分别出现典型的鹅新城疫病和鸡新城疫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对照组全部健活。从发病及死亡鹅和鸡的脑/脾中分离到病毒。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病毒KM2007株与鹅自然感染发病的病原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km2007 动物回归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源新城疫病毒强毒株从鹅到鸡的传播
4
作者 吴力力 陈立功 +7 位作者 崔华敏 武现军 魏昆鹏 李玉荣 万洪全 刘向平 王小波 王宝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强毒 传播 副黏病毒 生物学特性 NDV 流行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新城疫病毒强毒株从鸡到鹅的传播
5
作者 陈立功 吴力力 +3 位作者 李玉荣 王小波 万洪全 王宝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副黏病毒 新城疫病毒 强毒 鸡源 传播 生物学特性 NDV 流行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鹅源新城疫病毒的致病性鉴定
6
作者 刘燕 荀来武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0-51,共2页
为进一步验证分离到的毒株(KM2007株)对健康鹅、鸡的致病性,用分离病毒KM2007株之尿囊液分别接种20只25日龄非免疫雏鹅和雏鸡,并设对照组,每只鸡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结果表明,试验组鹅和鸡分别出现典型的鹅新城疫病和鸡新城疫的临床症状... 为进一步验证分离到的毒株(KM2007株)对健康鹅、鸡的致病性,用分离病毒KM2007株之尿囊液分别接种20只25日龄非免疫雏鹅和雏鸡,并设对照组,每只鸡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结果表明,试验组鹅和鸡分别出现典型的鹅新城疫病和鸡新城疫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对照组全部健活。并从发病及死亡的鹅和鸡的脑/脾中收集到病毒,试验表明分离毒株与鹅自然感染发病的病原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km2007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副粘病毒上海株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9
7
作者 单松华 邹键 +3 位作者 姚龙涛 胡永强 何水林 龚祖埙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70-73,共4页
对新近分离的鹅副粘病毒SF0 2株采用RT PCR方法 ,扩增部分F基因进行测序 ,其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2 R R Q K R F117,与新城疫病毒强毒株的特征相符。通过对其F基因与我国大陆新城疫强毒F4 8E9株、疫苗毒Lasota株比较 ,发现该毒株的F基因... 对新近分离的鹅副粘病毒SF0 2株采用RT PCR方法 ,扩增部分F基因进行测序 ,其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2 R R Q K R F117,与新城疫病毒强毒株的特征相符。通过对其F基因与我国大陆新城疫强毒F4 8E9株、疫苗毒Lasota株比较 ,发现该毒株的F基因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而与1999年在我国台湾省流行的新城疫病毒基因Ⅶ型有很高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分子鉴定 副粘病毒 新城疫病毒 F基因 序列分析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鹅副粘病毒I型野毒株的分离及其致病性测定
8
作者 王长美 陈昌海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2-23,共2页
用SPF鸡胚从江苏省某一患病鹅群的肝、脾混合病料组织悬液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毒株能凝集(HA)鸡红细胞(RBC),HA为26,并可被康复鹅血清、抗鸡新城疫(NDV)阳性血清、抗鸽NDV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H5、H9)标准阳性血清抑制。人工... 用SPF鸡胚从江苏省某一患病鹅群的肝、脾混合病料组织悬液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毒株能凝集(HA)鸡红细胞(RBC),HA为26,并可被康复鹅血清、抗鸡新城疫(NDV)阳性血清、抗鸽NDV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H5、H9)标准阳性血清抑制。人工感染易感雏鹅,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并有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和病变;人工感染42日龄SPF鸡出现100%的发病和死亡。对该分离株作致病性测定,按照国际上规定的NDV毒力型判定标准,测定了该毒株最低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MDT)为39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6,6周龄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2.67。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强毒力型禽副粘病毒I型(MPV-1),命名为鹅副粘病毒I型(GPMV-1)HG99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Ⅰ型 野毒 分离 鉴定 致病性 新城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副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董国英 《现代畜牧兽医》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从鹅体内分离到一株副黏病毒(DG01株),该病毒具有血凝活性且血凝活性能被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和鹅副黏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能使SPF鸡胚、非免疫鸭胚和鹅胚100%死亡。电镜观察见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多为圆形有囊膜,直径在200nm左右;ELD50为1... 从鹅体内分离到一株副黏病毒(DG01株),该病毒具有血凝活性且血凝活性能被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和鹅副黏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能使SPF鸡胚、非免疫鸭胚和鹅胚100%死亡。电镜观察见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多为圆形有囊膜,直径在200nm左右;ELD50为108.6/ml,MDT为56h,ICPI为1.94。对DG01株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F基因,鉴定为基因Ⅶ型强毒株,测序结果与CH2000同源率为91.8%,因此确定DG01株属于禽副黏病毒Ⅰ型(APMV-1)的基因变异强毒株。动物接种试验表明DG01株对鸭无致病性,对鹅、鸡、鸽具有100%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黏病毒 新城疫 基因变异 强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