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鸽源Ⅰ型禽副黏病毒HN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文华 宋建领 +4 位作者 朱建波 肖雷 王金萍 李志华 张念祖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5期68-71,共4页
以分离自云南省的一株鸽源禽I型副黏病毒YN-P1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出HN基因片段,然后将其克隆至T载体中。经PCR鉴定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测序后拼接得出HN基因的全序列。测序结果显示,YNP1毒株HN基因... 以分离自云南省的一株鸽源禽I型副黏病毒YN-P1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出HN基因片段,然后将其克隆至T载体中。经PCR鉴定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测序后拼接得出HN基因的全序列。测序结果显示,YNP1毒株HN基因为1 716 nt。通过与参考毒株比较HN基因序列,发现所研究毒株YN-P1与TW95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88.3%;与ZJ1/Go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源病毒 HN基因 序列分析 同源性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与鸡新城疫灭活疫苗对比试验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俊平 杨惠萍 +3 位作者 邹勇 李春华 蒋凤英 倪建平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9年第4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新城疫灭活疫苗 鸡新城疫病毒 对比试验 ppmv- 免疫效果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的田间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震祥 张俊平 +4 位作者 何锡忠 李春华 杨惠萍 蒋凤英 倪建平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3期56-59,共4页
为验证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对鸽子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对试制的5批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分别在3家规模化养鸽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幼龄鸽、青年鸽和种鸽免疫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后均无任何不良反应,... 为验证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对鸽子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对试制的5批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分别在3家规模化养鸽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幼龄鸽、青年鸽和种鸽免疫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后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并产生了较高的抗体水平,免疫后180 d对鸽副黏病毒Ⅰ型强毒川沙株的攻毒保护率在90%以上。试验效果证明,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灭活疫苗(S-1株) 田间试验 保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副黏病毒Ⅰ型(S-1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俊平 杨惠萍 +4 位作者 邹勇 郁怀丹 蒋凤英 李春华 倪建平 《上海农业科技》 2009年第4期93-94,共2页
利用SPF鸡胚培养的方法对上海郊区疑似发生鸽副黏病毒Ⅰ型感染的鸽场病料进行病毒分离,病料上清液在10~11日龄SPF鸡胚上盲传5代,鸡胚死亡时间趋于规律性,鸡胚在接种72h内死亡90%以上,死亡胚全身出血;通过对病毒液进行病原学鉴定(该病... 利用SPF鸡胚培养的方法对上海郊区疑似发生鸽副黏病毒Ⅰ型感染的鸽场病料进行病毒分离,病料上清液在10~11日龄SPF鸡胚上盲传5代,鸡胚死亡时间趋于规律性,鸡胚在接种72h内死亡90%以上,死亡胚全身出血;通过对病毒液进行病原学鉴定(该病毒液具有HA,这种血凝性可被NDV参考阳性血清抑制,而不能被EDSV、AIV-H5、AIV-H9、AIV-H7阳性血清抑制)、致病指数(采用SPF鸡胚和SPF鸡测定致病指数分别为MDT=64.8h、ICPI=1.3625、IVPI=0.75)及鸽体致病性等试验,初步鉴定为鸽副黏病毒Ⅰ型中等毒力毒株,命名为鸽副黏病毒Ⅰ型(S-1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S-1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免疫途径研究
5
作者 张俊平 李春华 +4 位作者 蒋凤英 林鸷 倪建平 赵本进 杨惠萍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5期64-67,共4页
为了确定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的适宜免疫途径,采用3批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实验室制品分别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两种途径免疫30 d低抗体幼龄鸽(HI抗体≤2)和120 d低抗体青年鸽(HI抗体≤2),观察试验鸽的精神状况和疫... 为了确定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的适宜免疫途径,采用3批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实验室制品分别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两种途径免疫30 d低抗体幼龄鸽(HI抗体≤2)和120 d低抗体青年鸽(HI抗体≤2),观察试验鸽的精神状况和疫苗的局部吸收情况,每2周对试验鸽进行一次采血,测定HI抗体,直至免疫后20周,分析两种免疫途径免疫试验鸽的临床症状和产生的抗体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免疫途径免疫的试验鸽均无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免疫后2周抗体在4.0 log2以上,两种免疫途径免疫抗体差异不显著(HI抗体差异在0.2 log2以内)。因此,在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制造及检验试行规程中规定:该疫苗的免疫途径为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灭活疫苗(S-1株) 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 免疫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基础种子代次鉴定试验初报
6
作者 张俊平 张佩华 +4 位作者 周宗清 蒋凤英 赵本进 杨惠萍 倪建平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7年第2期40-41,43,共3页
为了确定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基础种子批的代次。本研究将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在SPF鸡胚上连续传至15代,初步确定第10~15代为基础种子批,对10~15代进行了无菌检验、病毒含量测定、血清学特异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0~15代... 为了确定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基础种子批的代次。本研究将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在SPF鸡胚上连续传至15代,初步确定第10~15代为基础种子批,对10~15代进行了无菌检验、病毒含量测定、血清学特异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0~15代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无菌,各代次病毒含量稳定(107.3~107.7 ELD50/0.1mL),血清学特异性未发生改变。因此,确定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10~15代为鸽Ⅰ型副黏病毒(S-1株)灭活疫苗毒种的基础种子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灭活疫苗 S-1 基础种子 病毒含量 血清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Ⅰ型副黏病毒HT_(40)克隆株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秦彤 刘小惠 +2 位作者 崔奕杰 任豫萍 杨润德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病毒 养鸽 特性鉴定 ppmv-1 生物学 克隆株 筛选 接触性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鸽副黏病毒(PPMV-1)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婷婷 陆冰洋 +3 位作者 丁树荣 唐娟 王彩先 刘华栋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443-449,共7页
为了对太原市某肉鸽场乳鸽突发的PPMV-1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病例进行诊断,通过对发病乳鸽进行临床诊断和病理剖检,并采集病鸽的组织病料,进行RT-PCR检测、SPF鸡胚传代分离病毒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旨在... 为了对太原市某肉鸽场乳鸽突发的PPMV-1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病例进行诊断,通过对发病乳鸽进行临床诊断和病理剖检,并采集病鸽的组织病料,进行RT-PCR检测、SPF鸡胚传代分离病毒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旨在制定出综合防治措施,对PPMV-1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意义。结果显示,该鸽场鸽群感染病毒为鸽源Ⅰ型副黏病毒(PPMV-1),分离菌为大肠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部分高敏。根据诊断结果,紧急使用新城疫IV系疫苗免疫,同时联合使用丁胺卡那霉素,病情迅速得到控制。抗体检测发现,该鸽场种鸽新城疫抗体效价参差不齐,是诱发乳鸽感染PPMV-1的主要原因。动物回归试验进一步确定了PPMV-1分离株和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乳鸽感染PPMV-1后发病率为100%,死亡率达80%;而雏鸡感染病毒后无明显临床症状,表明PPMV-1分离株对乳鸽和雏鸡的致病力存在差异,且混合感染比病毒和大肠杆菌单独感染死亡率高,在乳鸽养殖中要重视综合防控,防止PPMV-1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源病毒(ppmv-1) RT-PCR 大肠杆菌 药敏试验 抗体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肉鸽多重病原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分析
9
作者 黄运福 唐作顺 +5 位作者 梁海皇 兰天艳 银慧慧 曾雪颜 彭婷 刘伟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6期64-69,共6页
试验旨在了解广西某肉鸽养殖场病死鸽携带的病原,为当地鸽病的防控提供参考。试验对送检的病死青年鸽采集咽喉拭子,解剖观察内脏病理变化并采集肝、肾、脾、肺等组织,通过病理剖检、显微镜观察、病毒核酸检测、病原菌分离鉴定等方法进... 试验旨在了解广西某肉鸽养殖场病死鸽携带的病原,为当地鸽病的防控提供参考。试验对送检的病死青年鸽采集咽喉拭子,解剖观察内脏病理变化并采集肝、肾、脾、肺等组织,通过病理剖检、显微镜观察、病毒核酸检测、病原菌分离鉴定等方法进行实验室诊断,同时进行病毒对鸡胚的适应性和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显微镜观察到病死鸽携带鸽毛滴虫,病毒核酸检出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1)、圆环病毒(PiCV)和鸽疱疹病毒(PiHV)。PiHV能够通过鸡胚培养,但PiCV仅表现一定适应性。病原菌分离鉴定为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敏感,白色念珠菌对制霉菌素和克霉唑敏感。研究表明,病死鸽为PPMV-1、PiCV、PiHV、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鸽毛滴虫混合感染,提示鸽场需要重视对鸽病的防控并做好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ppmv-1) 圆环病毒(PiCV) 鸽疱疹病毒(PiHV) 大肠杆菌 白色念珠菌 鸽毛滴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