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病毒分离与鉴定
1
作者 孙雨点 宋紫玥 +3 位作者 张洪亮 秦志华 单虎 杨瑞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23-3630,共8页
山东某樱桃谷鸭场出现以患鸭短喙、长舌、生长不良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疑似感染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病毒(duckling 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 virus,SBDSV)。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该病毒,并检测其对樱桃谷鸭的致病性。首先,通过临床... 山东某樱桃谷鸭场出现以患鸭短喙、长舌、生长不良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疑似感染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病毒(duckling 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 virus,SBDSV)。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该病毒,并检测其对樱桃谷鸭的致病性。首先,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料PCR检测,确定感染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病毒。其次,用SPF鸭胚分离培养病毒后,对病毒进行电镜观察和同源性与系统发育树分析,再检测病毒尿囊液EID_(50)。最后,动物回归试验中,给2日龄樱桃谷鸭口服病毒感染鸭胚尿囊液,观察致病特点,以及用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病毒分布。结果显示:SPF鸭胚接毒后96~120 h鸭胚死亡,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大小为20~50 nm,尿囊液EID_(50)为10^(-4.85)·0.2 mL^(-1)。尿囊液PCR检测SBDSV为阳性,证明从鸭胚中成功分离培养SBDSV。该病例主要临床表现短喙和体重降低,感染后2周内持续排毒,VP 2片段与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病毒序列的相似性为99.8%,表明是由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病毒感染引起,命名为SBDS-SD株。动物回归试验中,出现短喙、腹泻、体重显著降低等与自然病例相似的临床症状。本试验成功分离到一株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病毒,并验证其对樱桃谷鸭具有致病性,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 致病性试验 病毒增殖培养 电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