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苏地区分离到的1株疑似鸭肝炎病毒毒株(JS株)进行传代繁殖、雏鸭回归试验和理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该毒株能在鸭胚上进行传代繁殖,E1-E6代鸭胚毒的ELD50为104.38·0.2 m L^-1-106.17·0.2m L^-1;攻毒的雏鸭可产生与I型鸭...对江苏地区分离到的1株疑似鸭肝炎病毒毒株(JS株)进行传代繁殖、雏鸭回归试验和理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该毒株能在鸭胚上进行传代繁殖,E1-E6代鸭胚毒的ELD50为104.38·0.2 m L^-1-106.17·0.2m L^-1;攻毒的雏鸭可产生与I型鸭肝炎病毒相同的症状和病变;3,7,14日龄易感雏鸭的LD50分别为105.5·0.2 m L^-1,105.17·0.2 m L^-1,103.83·0.2 m L^-1;病毒对氯仿、乙醚和胰酶不敏感,对酸(p H 3.0)稳定,对热不稳定。进一步进行交叉中和试验、交叉被动保护试验和VP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的抗原性与经典1型DHV差异显著;VP1序列与多株1型DHV的同源性在69.3%-93.3%;从进化关系来看,与韩国株的亲缘性最近。JS株属于我国流行的新型鸭肝炎病毒(命名为N-DHV-JS株)。展开更多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的鸭传染性疾病,给养鸭业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鸭甲肝病毒基因3型已成为亚洲肉鸭养殖业中流行最广泛的鸭病毒性肝炎病原体。近日,我国科研人员鉴定出北京鸭抗鸭甲型肝炎病毒基因3型关键基因NOD1,这为...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的鸭传染性疾病,给养鸭业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鸭甲肝病毒基因3型已成为亚洲肉鸭养殖业中流行最广泛的鸭病毒性肝炎病原体。近日,我国科研人员鉴定出北京鸭抗鸭甲型肝炎病毒基因3型关键基因NOD1,这为深入研究鸭甲型肝炎病毒基因3型感染的致病机制和抗性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水禽育种与营养科技创新团队完成,研究成果发表在《免疫学前沿(Frontiers in Immunology)》。展开更多
文摘对江苏地区分离到的1株疑似鸭肝炎病毒毒株(JS株)进行传代繁殖、雏鸭回归试验和理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该毒株能在鸭胚上进行传代繁殖,E1-E6代鸭胚毒的ELD50为104.38·0.2 m L^-1-106.17·0.2m L^-1;攻毒的雏鸭可产生与I型鸭肝炎病毒相同的症状和病变;3,7,14日龄易感雏鸭的LD50分别为105.5·0.2 m L^-1,105.17·0.2 m L^-1,103.83·0.2 m L^-1;病毒对氯仿、乙醚和胰酶不敏感,对酸(p H 3.0)稳定,对热不稳定。进一步进行交叉中和试验、交叉被动保护试验和VP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的抗原性与经典1型DHV差异显著;VP1序列与多株1型DHV的同源性在69.3%-93.3%;从进化关系来看,与韩国株的亲缘性最近。JS株属于我国流行的新型鸭肝炎病毒(命名为N-DHV-JS株)。
文摘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的鸭传染性疾病,给养鸭业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鸭甲肝病毒基因3型已成为亚洲肉鸭养殖业中流行最广泛的鸭病毒性肝炎病原体。近日,我国科研人员鉴定出北京鸭抗鸭甲型肝炎病毒基因3型关键基因NOD1,这为深入研究鸭甲型肝炎病毒基因3型感染的致病机制和抗性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水禽育种与营养科技创新团队完成,研究成果发表在《免疫学前沿(Frontiers in Immu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