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鸭坦布苏病毒病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叶伟成 华炯钢 +4 位作者 倪征 云涛 陈柳 朱寅初 张存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1542-1544,共3页
本研究选取鸭坦布苏病毒病弱毒疫苗(ZJ407-168株、WF100株)、灭活疫苗(ZJ407株、HB株)共4种疫苗,在实验室和鸭场对不同日龄的鸭进行免疫试验,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后不同时期的抗体。抗体检测结果发现:弱毒疫苗免疫组在免疫后2周抗... 本研究选取鸭坦布苏病毒病弱毒疫苗(ZJ407-168株、WF100株)、灭活疫苗(ZJ407株、HB株)共4种疫苗,在实验室和鸭场对不同日龄的鸭进行免疫试验,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后不同时期的抗体。抗体检测结果发现:弱毒疫苗免疫组在免疫后2周抗体阳性率就可达到100%,而灭活疫苗免疫组在免疫后4周抗体阳性率才达90%以上。但灭活疫苗免疫组抗体持续时间长,免疫后6个月抗体阳性率还能维持在90%以上,弱毒疫苗免疫组免疫后3个月抗体阳性率已下降至60%~70%。此外,灭活疫苗免疫组检测到的抗体D值离散差异小,而弱毒疫苗免疫组检测到的抗体D值参差不齐。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弱毒疫苗免疫组产生抗体比灭活疫苗免疫组要早14 d,但灭活疫苗免疫组检测到的抗体D值整齐,持续时间较长。上述结果可为临床防疫根据不同疫苗产生抗体的特点,合理使用疫苗,制定有效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弱毒疫苗 布苏病毒灭活疫苗 抗体测定 抗体消长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E基因DNA疫苗构建及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徐大伟 李国新 +3 位作者 李雪松 姬希文 李云章 李泽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5-308,共4页
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引起产蛋鸭产蛋急剧下降。目前,没有预防该病的疫苗。为研究DTMUV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将DTMUV的E基因插入pCAGGS载体,构建了重组质粒pCAGGS-E。将pCAGGS-E转染293T细胞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 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引起产蛋鸭产蛋急剧下降。目前,没有预防该病的疫苗。为研究DTMUV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将DTMUV的E基因插入pCAGGS载体,构建了重组质粒pCAGGS-E。将pCAGGS-E转染293T细胞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检测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检测到了E蛋白的特异性表达。将pCAGGS-E用脂质体包裹后通过尾静脉注射免疫BALB/c小鼠,采用间接ELISA检测抗体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及免疫时间的延长,免疫小鼠的抗体滴度逐渐升高。本研究证明,编码E基因的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后能够诱导有效的免疫应答,为DTMUV 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DNA疫苗 E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鸭坦布苏病毒病亚单位疫苗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善辉 李华坤 +1 位作者 陈永亮 吕颜枝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6,共6页
为评价真核表达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融合表位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DTMUV E蛋白序列进行分析,筛选2段T细胞表位和8段B细胞表位,采用柔性肽将10条多肽进行拼接,人工合成串联表位基因,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该融... 为评价真核表达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融合表位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DTMUV E蛋白序列进行分析,筛选2段T细胞表位和8段B细胞表位,采用柔性肽将10条多肽进行拼接,人工合成串联表位基因,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该融合表位蛋白(rTBE)进行表达。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rTBE能够在在Sf9细胞中有效表达。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并采用Al(OH)3乳化(0.1μg/mL),分别以0.3 mL、0.6 mL和0.8 mL的剂量免疫雏鸭,ELISA抗体检测结果表明,rTBE可以诱导雏鸭产生高水平的IgG血清抗体;MTT结果表明,rTBE能够刺激雏鸭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中和抗体试验结果表明,表达的rTBE和DTMUV病商品活疫苗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DTMUV的中和抗体。Al(OH)3对照组雏鸭均未产生IgG血清抗体与中和抗体。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0.3 mL rTBE免疫组对雏鸭的保护率为70%,0.6 mL、0.8 mL和商品化疫苗免疫组对雏鸭的保护率均为100%,而Al(OH)3对照组雏鸭均表现为典型的DTMUV感染症状,其中4只死亡。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预测及表达的DTMUV E蛋白融合表位蛋白rTBE具有免疫原性及保护力。以上研究结果为DTMUV新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融合表位蛋白 免疫原性 保护效果 亚单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免疫产生期和持续期的试验 被引量:6
4
作者 段会娟 林健 +7 位作者 杨志远 王小蕾 赵际成 潘洁 何平有 邹立宏 杨保收 刘月焕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108,共3页
评价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免疫16日龄北京鸭的效力、免疫产生期和持续期。利用实验室制备的3批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201401、201402和201403批),以0.5 mL/只的剂量分别经肌肉或皮下注射途径免疫16日龄DTMUV抗体阴性北京鸭,... 评价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免疫16日龄北京鸭的效力、免疫产生期和持续期。利用实验室制备的3批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201401、201402和201403批),以0.5 mL/只的剂量分别经肌肉或皮下注射途径免疫16日龄DTMUV抗体阴性北京鸭,首次免疫后14 d按照同样的剂量和途径进行二次免疫。分别于首免后14 d,二次免疫后7、14、42、60d和100 d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采血后以0.5 mL/只含500 DID50的剂量经胸部肌肉注射鸭坦布苏病毒进行攻毒,攻毒后2 d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病毒分离。3个批次疫苗免疫16日龄北京鸭,二次免疫后7 d均可检测到血清抗体,至60 d检测时抗体阳性率在80%以上。三批疫苗二次免疫后7 d即对试验鸭产生保护,保护率可达到60%以上,其中皮下注射途径的免疫持续期为60 d,肌肉注射途径的免疫持续期为100 d。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对16日龄北京鸭采用二次免疫的程序可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胸部肌肉注射途径优于皮下注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疫苗 效力 免疫产生期 免疫持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FX2010-180P株)毒种保存期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晓刚 高旭元 +5 位作者 余磊 李雪松 闫丽萍 滕巧泱 李国新 李泽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4-18,共5页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新发的一种以蛋鸭产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目前仍没有疫苗可预防和控制该病。将鸭坦布苏病毒强毒(FX2010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 broblasts,CEFs)上连续传代培养180代,获得1株致弱毒株(FX2010-180P...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新发的一种以蛋鸭产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目前仍没有疫苗可预防和控制该病。将鸭坦布苏病毒强毒(FX2010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 broblasts,CEFs)上连续传代培养180代,获得1株致弱毒株(FX2010-180P株),利用该弱毒株研制了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本研究为了测定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FX2010-180P株)毒种的保存期,将-80℃条件下保存了16个月的原始种子批和基础种子批各取3支,进行纯净性检验、鉴别检验以及病毒滴度测定。结果表明,各批次毒种在保存16个月后,病毒纯净无污染,病毒滴度没有明显下降。把基础种子在CEFs上增殖后,低剂量接种鸭子,检验毒种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用毒种增殖的病毒免疫原性良好,101.5和102.5 TCID50的剂量可以为接种鸭提供90%和100%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病活疫苗 保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赛赛 唐熠 刁有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172,共8页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病是由DTMUV引起以病毒性脑炎(雏鸭、育成鸭)及产蛋下降(产蛋鸭)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的暴发和传播给水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包膜蛋白E(Envelope,E)作为DTMUV关键的免疫原性蛋...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病是由DTMUV引起以病毒性脑炎(雏鸭、育成鸭)及产蛋下降(产蛋鸭)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的暴发和传播给水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包膜蛋白E(Envelope,E)作为DTMUV关键的免疫原性蛋白,在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侵入等方面发挥作用。文章总结了近年来DTMUV E蛋白结构特点、关键毒力位点、潜在抗原表位、蛋白互作及生物制品等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特异性诊断、疫苗研究和抗病毒药物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E蛋白 力位点 抗原表位 生物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安全和效力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何平有 郁宏伟 +4 位作者 吴雅清 邹立宏 张德宝 杨保收 朱秀同 《中国动物保健》 2018年第1期48-51,共4页
为进一步了解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在生产中的使用效果,我们对该产品的临床安全和效力进行了评价。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安全且有效。试验分为两个处理组:1)安全试验组,免疫后21d注射部位疫苗无残留,且该疫... 为进一步了解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在生产中的使用效果,我们对该产品的临床安全和效力进行了评价。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安全且有效。试验分为两个处理组:1)安全试验组,免疫后21d注射部位疫苗无残留,且该疫苗免疫对雏鸭体重、种鸭的产蛋率和孵化率均无明显影响;2)效力试验组,免疫鸭的ELISA抗体免疫后14d开始转阳,免疫后28d、60d、90d、120d和135d的阳性率均不低于90%。免疫后28d和135d的攻毒保护率均不低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疫苗 安全 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生产工艺的优化研究
8
作者 何平有 赵玉龙 +4 位作者 邹立宏 郁宏伟 吴雅清 焦玉兰 翟含流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第10期175-178,共4页
为提升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的产品质量,在全悬浮培养工艺生产病毒液的基础上,对病毒纯化工艺和佐剂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新纯化工艺,通过深层过滤和超滤的方式处理抗原,抗原损失不超过0.2个滴度,抗原总蛋白下降到0.50mg/mL以... 为提升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的产品质量,在全悬浮培养工艺生产病毒液的基础上,对病毒纯化工艺和佐剂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新纯化工艺,通过深层过滤和超滤的方式处理抗原,抗原损失不超过0.2个滴度,抗原总蛋白下降到0.50mg/mL以下,有效去除80%以上杂蛋白;采用2种油佐剂(佐剂A和佐剂B)和1种水性佐剂(佐剂C)进行试验,佐剂B疫苗单次免疫后21日鸭坦布苏病毒HI抗体几何平均值达1∶320,攻毒保护率达10/10;进口佐剂B为优选佐剂,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均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灭活疫苗 生产工艺优化 抗原纯化 免疫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生产工艺的研究
9
作者 何平有 刘涛 +6 位作者 杨保收 林建 邹立宏 邱贞娜 郁宏伟 赵玉龙 刘浩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第3期6-6,共1页
本研究对鸭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HB株生产工艺进行了筛选,通过不同接毒量和不同收获时间等相关试验,优化了规模化生产工艺,即鸭胚成纤维细胞按体积分数0.5%接种DTMUV HB株毒种,接毒后84h收获病毒液,收获毒液病毒含量达10^(7.1)TCID_(50)/0... 本研究对鸭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HB株生产工艺进行了筛选,通过不同接毒量和不同收获时间等相关试验,优化了规模化生产工艺,即鸭胚成纤维细胞按体积分数0.5%接种DTMUV HB株毒种,接毒后84h收获病毒液,收获毒液病毒含量达10^(7.1)TCID_(50)/0.1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疫苗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CpG ODN佐剂对鸭坦布苏弱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陆晨阳 张婷 +8 位作者 任超超 包旦奇 马天馨 牛世奇 李雪松 杨建美 滕巧泱 李泽君 刘芹防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60,共7页
鸭坦布苏病毒是一种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可造成蛋鸭、种鸭产蛋下降,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重要疾病。目前,坦布苏弱毒活疫苗是临床上有效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之一。CpG ODN作为疫苗佐剂被证实能够有效提高疫苗的免疫效... 鸭坦布苏病毒是一种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可造成蛋鸭、种鸭产蛋下降,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重要疾病。目前,坦布苏弱毒活疫苗是临床上有效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之一。CpG ODN作为疫苗佐剂被证实能够有效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但其对弱毒活疫苗的是否具有免疫增强的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选择鸭坦布苏弱毒活疫苗FX2010-180P,以CpG ODN为免疫佐剂,在鸭体内进行免疫以及攻毒保护实验。通过检测鸭体内抗体水平、免疫保护率、组织切片来进行免疫效果的评估。结果显示,FX2010-180P免疫组鸭子在免疫后3~4 d即可产生特异性抗体,而添加CpG ODN疫苗佐剂组,免疫鸭的抗体产生时间滞后于未添加组。攻毒保护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方式免疫方式都可以保护鸭子不受坦布苏病毒野毒的感染。本研究结果显示添加CpG ODN对鸭坦布苏FX2010-180P弱毒活疫苗并不具有免疫增强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疫苗 CpG ODN 免疫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鸭坦布苏病毒病亚单位疫苗安全性评价
11
作者 王善辉 《湖北畜牧兽医》 2021年第8期16-18,共3页
为探明鸭坦布苏病毒病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将3批次鸭坦布苏病毒病亚单位疫苗的实验室制品分别以高、中、低剂量免疫雏鸭,并以高剂量免疫产蛋鸭。通过对免疫雏鸭食欲、精神状态、注射部位观察及体重增加情况的监测来评价疫苗的安全... 为探明鸭坦布苏病毒病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将3批次鸭坦布苏病毒病亚单位疫苗的实验室制品分别以高、中、低剂量免疫雏鸭,并以高剂量免疫产蛋鸭。通过对免疫雏鸭食欲、精神状态、注射部位观察及体重增加情况的监测来评价疫苗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免疫鸭食欲、精神状态均正常,注射部位未见明显病变,体重增长情况与非免疫组鸭一致。对产蛋鸭的产蛋量与孵化率进行统计发现,疫苗对免疫后30 d内产蛋鸭的产蛋率和免疫后4~6 d入孵蛋孵化率无明显影响。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低剂量组保护率为70%,中、高剂量组与商品活疫苗组的保护率均为100%,非免疫对照组鸭均表现为典型的鸭坦布苏病毒(Ducktembusuvirus,DTMUV)感染症状,其中4只死亡。以上结果表明,该重组亚单位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Ducktembusuvirus DTMUV)病 亚单位疫苗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检测方法及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吉敏 李辉煌 +3 位作者 赖连杰 杨银华 杨悦 林瑞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9-1339,共11页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是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的一种新发蚊媒病毒,其引起的疫病在临床上以蛋鸭产蛋量下降和雏鸭神经系统损伤为特征,给国内养鸭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DTMUV感染自2010年在...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是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的一种新发蚊媒病毒,其引起的疫病在临床上以蛋鸭产蛋量下降和雏鸭神经系统损伤为特征,给国内养鸭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DTMUV感染自2010年在上海市暴发后,逐渐向中国东部、东南部和北部主要鸭养殖场扩散。目前国内已建立了多种用于DTMUV临床诊断或实验室检测方法。DTMUV的分离鉴定和免疫组化用于检测病毒颗粒的存在;DTMUV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间接ELISA、竞争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条等,可检测DTMUV的特异性蛋白或抗体,广泛应用于DTMUV的现场检测;以常规PCR、多重PCR及CRISPR技术为主的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实现了DTMUV的快速临床诊断,促进了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致病机制研究。随着部分疫苗的开发和商业化,中国DTMUV感染的流行强度也由暴发逐渐转变为零星散发。但DTMUV的宿主范围较广,传播途径多样且具有潜在的人畜共患性,为及早发现并控制DTMUV的传播,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和安全有效的疫苗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DTMUV的检测方法和疫苗研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DTMUV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DTMUV) 检测方法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肠炎病毒强毒和疫苗弱毒鉴别诊断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3
作者 万春和 刘荣昌 +6 位作者 陈翠腾 程龙飞 傅光华 施少华 陈红梅 傅秋玲 黄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9-224,共6页
为建立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强毒和疫苗弱毒的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分析比较GenBank数据库中上传的DEV强毒株和疫苗弱毒株UL2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DEV疫苗弱毒和DEV强毒在UL2基因上的核苷酸序列,利用引物设计软件Oligo 7.0... 为建立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强毒和疫苗弱毒的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分析比较GenBank数据库中上传的DEV强毒株和疫苗弱毒株UL2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DEV疫苗弱毒和DEV强毒在UL2基因上的核苷酸序列,利用引物设计软件Oligo 7.0,设计一组可对DEV强毒株和疫苗弱毒株UL2基因进行编码区全长扩增的特异性引物,经条件优化后建立DEV强毒和疫苗弱毒鉴别诊断的PCR方法。结果表明,DEV疫苗弱毒和DEV强毒在UL2基因上存在528bp的连续核苷酸序列缺失。优化后的PCR方法最佳退火温度为55℃,对DEV强毒和疫苗弱毒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1 019bp和491bp;敏感性强,最低检测限为15.3pg;特异性好,对鸭源常见传染病(如番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鹅细小病毒、鸭源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和鸭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无特异性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病毒 疫苗 UL2基因 PCR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弱毒疫苗株培育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苏敬良 张国中 +7 位作者 黄瑜 苏文良 胡薛英 韩博 何伟勇 张大丙 赵继勋 郭玉璞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14,共4页
近年来鸭甲型肝炎病毒血清3型引起的小鸭肝炎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危害着肉鸭养殖业。本研究采用鸭胚连续传代对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分离株进行致弱,通过检测不同代次的鸭胚组织毒的毒力、稳定性及免疫原性,结果发现该病毒在鸭胚中连... 近年来鸭甲型肝炎病毒血清3型引起的小鸭肝炎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危害着肉鸭养殖业。本研究采用鸭胚连续传代对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分离株进行致弱,通过检测不同代次的鸭胚组织毒的毒力、稳定性及免疫原性,结果发现该病毒在鸭胚中连续传代至第53代以后对雏鸭无致病性,在雏鸭体内连续继代不出现毒力返强。雏鸭经颈部皮下接种5×105.9ELD50的第54代病毒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1日龄雏鸭免疫后4 d对强毒感染的保护指数为81.4%,免疫后6天的保护指数为100%。3日龄雏鸭免疫后5 d攻毒保护率为100%。1日龄雏鸭免疫后1周,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为10-3.29,至第4周达到高峰,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试验结果表明,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株第54代弱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毒力稳定,雏鸭接种后诱导产生的免疫力完全可以保护小鸭渡过鸭肝炎易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肝炎病毒 血清型3型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Ⅳ型鸭肝炎病毒鸡胚化弱毒疫苗的研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献进 张大丙 +1 位作者 曲丰发 丁春宇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8,共3页
将一株Ⅳ型鸭肝炎病毒(DHV)用鸡胚传代,培育出Ⅳ型鸭肝炎病毒63代鸡胚化弱毒疫苗株E63。该苗对1日龄雏鸭安全无致病性,免疫剂量为2.5×10^5.12个ELD50/只。用E63免疫1日龄雏鸭,7日龄时即可产生高峰期中和抗体,并可完全保护雏鸭抵... 将一株Ⅳ型鸭肝炎病毒(DHV)用鸡胚传代,培育出Ⅳ型鸭肝炎病毒63代鸡胚化弱毒疫苗株E63。该苗对1日龄雏鸭安全无致病性,免疫剂量为2.5×10^5.12个ELD50/只。用E63免疫1日龄雏鸭,7日龄时即可产生高峰期中和抗体,并可完全保护雏鸭抵抗同型强毒的攻击,此后中和抗体效价有所下降,但可持续至4周龄。疫苗在-20℃保存3~6个月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Ⅳ型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在雏麻鸭体内的分布及排毒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雷 傅光华 +9 位作者 黄瑜 祁保民 傅秋玲 施少华 程龙飞 万春和 陈红梅 陈翠腾 林芳 林建生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0-24,共5页
为了解鸭坦布苏病毒感(Duck Tembusu virus,DTMUV)染麻鸭的组织嗜性和排毒情况,应用RT-PCR方法检测鸭坦布苏病毒在麻鸭体内各组织的动态分布及和泄殖腔棉拭子的排毒情况。结果显示最早在感染第1 d于心脏、脾脏、肺脏、气管、胰腺、直肠... 为了解鸭坦布苏病毒感(Duck Tembusu virus,DTMUV)染麻鸭的组织嗜性和排毒情况,应用RT-PCR方法检测鸭坦布苏病毒在麻鸭体内各组织的动态分布及和泄殖腔棉拭子的排毒情况。结果显示最早在感染第1 d于心脏、脾脏、肺脏、气管、胰腺、直肠可检测到鸭坦布苏病毒核酸的存在;至第7、9 d时,在各组织脏器中均仍能检测到该病毒核酸;至第21 d时,仅能在脑、胰腺和直肠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病毒在脑和直肠中时间最长(25 dpi),胰腺(21 dpi)和肝脏(21 dpi)次之。对不同时间采集的泄殖腔棉拭子检测结果显示,于感染第1 d即能检测到该病毒核酸,25 d后即检测不到该病毒的存在。以上检测结果表明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雏麻鸭后能迅速入侵麻鸭各组织脏器,主要侵染肝、肺、肾、胰腺和直肠,并可通过粪便等途径向外界排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组织中分布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鸭坦布苏病毒的全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
17
作者 张克山 陈芳艳 +5 位作者 刘金 蔡丝丝 刘湘红 张靖鹏 陈瑞爱 王林川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19,共7页
【目的】了解2010年以来分离于珠三角地区鸭坦布苏病毒病(Duck Tembusu virus,DTMUV)GDNS2010.1、GDNS2010.2、GDZQ2012、GDPY2013株的分子特征.【方法】参考GenBank收藏的DTMUVJS804株,共设计合成1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了4株病... 【目的】了解2010年以来分离于珠三角地区鸭坦布苏病毒病(Duck Tembusu virus,DTMUV)GDNS2010.1、GDNS2010.2、GDZQ2012、GDPY2013株的分子特征.【方法】参考GenBank收藏的DTMUVJS804株,共设计合成1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了4株病毒的全基因序列片段.【结果和结论】4株病毒全长约为10990bp,无Ploy(A)尾结构,仅含有1个大的ORF,共编码3426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5′UTR)各含有94hp.在3′非编码区(3′UTR),GDNS2010.1、GDNS2010.2毒株在103395~103411bp处缺失10个碱基.联合前期试验已测定的2株病毒序列(GDHZ2012.1、GDHZ2012.2),用DNAstar和MEGA6.0序列分析软件将6株病毒同GenBank收藏的国内的其他坦布苏病毒株比对,发现核酸序列相似性在98%以上,与Ntaya病毒和Sitiawan病毒相似性较大,相似性都在73%左右;与西尼罗河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病毒、黄热病毒等相似性皆低于63%.6株病毒囊膜蛋白E核酸序列相似性为97.5%~99.9%,推导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97%以上,其中同一地区分离的毒株相似性最高,达99.9%;在囊膜蛋白E154位存在一潜在的糖基化位点Asn-Try-Ser,在E蛋白结构域Ⅱ第E289位,极性带正电荷的Lys变为极性带负电荷的Glu,推测这一位点可能为病毒的毒力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克隆测序 全基因组序列 囊膜蛋白力位点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允真 孙敏华 廖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182-190,共9页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病自2010年开始在我国流行,该病能引起蛋鸭产蛋率骤降、肉鸭发育迟缓甚至死亡,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自该病暴发以来,DTMUV迅速蔓延至我国大部分鸭养殖地区以及临近的东南亚地区。D...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病自2010年开始在我国流行,该病能引起蛋鸭产蛋率骤降、肉鸭发育迟缓甚至死亡,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自该病暴发以来,DTMUV迅速蔓延至我国大部分鸭养殖地区以及临近的东南亚地区。DTMUV宿主范围广泛,除了感染鸭、鹅等水禽和鸡、麻雀等其他禽类外,也可以感染哺乳动物,具有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近年来研究人员在DTMUV相关的流行病学、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综述了DTMUV病原学、流行特点、病毒感染引起的天然免疫反应以及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DTMUV的深入研究及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DTMUV) 病原学 流行特点 天然免疫反应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高免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免疫攻毒保护试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领兄 张婕 《中国动物保健》 2014年第7期18-20,共3页
用鸭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免疫高产蛋鸡,三次强化免疫后收集所产的高免鸡蛋,制备抗鸭坦布苏病毒卵黄抗体。琼脂扩散试验测定该卵黄抗体的效价达1:64,对鸭坦布苏病毒强毒的攻毒保护率达100%,为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 用鸭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免疫高产蛋鸡,三次强化免疫后收集所产的高免鸡蛋,制备抗鸭坦布苏病毒卵黄抗体。琼脂扩散试验测定该卵黄抗体的效价达1:64,对鸭坦布苏病毒强毒的攻毒保护率达100%,为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卵黄抗体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病防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小庆 蔡丝丝 魏平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7年第5期1-3,共3页
鸭坦布苏病毒病也称为"鸭黄病毒病",2010年春季开始在我国主要蛋鸭养殖区传播,是一种新的禽传染病。该病临床表现为蛋鸭采食量减少,卵泡变形、变性,卵泡膜出血、充血。产蛋鸭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在5%~15%之间,给我国养禽业... 鸭坦布苏病毒病也称为"鸭黄病毒病",2010年春季开始在我国主要蛋鸭养殖区传播,是一种新的禽传染病。该病临床表现为蛋鸭采食量减少,卵泡变形、变性,卵泡膜出血、充血。产蛋鸭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在5%~15%之间,给我国养禽业带来了严重影响。2015年以来,除蛋鸭发生鸭坦布苏病毒以外,产蛋鹅、肉鹅、肉鸭、野鸡和鸡也能发生该病,鸭坦布苏病毒对肉雏鸭的致病性主要体现在对雏鸭全身组织器官损伤,最终使雏鸭代谢和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采食下降、神经症状和腹泻等,有研究表明雏鸭死亡率高于20%。自本病发生以来,我国学者对该病病原学、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疫苗和抗体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疫苗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