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对大鼠长期毒性实验
1
作者 王春柳 龙凯花 +5 位作者 杨洁 唐涛 臧巧真 李彤晖 辛永洁 李晔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2期1563-1568,共6页
目的考察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对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将120只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每组30只。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分别按照144,72,36... 目的考察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对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将120只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每组30只。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分别按照144,72,36倍人体服用剂量给药,并同时进行空白对照。于给药前、给药3,6个月及停药后4周进行大鼠体质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指数、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一般观察指标及体质量均未见显著变化:血液学指标:3个月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组淋巴细胞比率(LY)降低、单核细胞比率(MO)升高,中剂量组MO、嗜碱性细胞比率(BA)均显著升高(P<0.01),给药6个月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组红细胞容积(HCT)比率降低、中剂量组中性粒细胞计数(NE)升高(P<0.01);停药4周后,以上项目均恢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生化学指标:3个月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组总蛋白(TP)、球蛋白(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中剂量组TP均升高(P<0.05),大剂量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显著升高(P<0.01);给药6个月后大剂量组AST升高、三酰甘油(TG)降低(P<0.05),中剂量组肌酸激酶(CK)降低(P<0.05)、TG显著降低(P<0.01),小剂量组葡萄糖(Glu)显著降低(P<0.01);停药4周后,以上指标均可恢复。尸解及脏器指数:停药后大鼠出现肝脏、睾丸迟发型肿大,整个实验过程未出现动物死亡;病理组织检查未见显著变化。结论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长期服用毒性较低,可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 毒性 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在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考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晔 孙雯 +4 位作者 蒋楠 李彤晖 龙凯花 辛永洁 孙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615-2617,共3页
目的研究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分别灌服市售鸦胆子油口服乳剂和鸦胆子油自微乳颗粒剂,于不同时间点取血,HPLC法检测血浆中鸦胆子油的油酸、亚油酸,采用DAS 2.1.1版软件求算药动... 目的研究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分别灌服市售鸦胆子油口服乳剂和鸦胆子油自微乳颗粒剂,于不同时间点取血,HPLC法检测血浆中鸦胆子油的油酸、亚油酸,采用DAS 2.1.1版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灌服市售鸦胆子油口服乳剂和鸦胆子油自微乳颗粒剂后油酸AUT为72.738、170.334(h·μg)/m L,亚油酸为41.393、140.759(h·μg)/m L。制剂中油酸、亚油酸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达到234.2%、340.1%。结论与市售鸦胆子油口服乳剂相比,鸦胆子自微乳化颗粒可明显提高油酸、亚油酸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 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体内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污泥微纳米颗粒驱油体系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杨佳旺 葛红江 +2 位作者 钟立国 朱宇 栾政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4-689,共6页
油田生产中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困难、成本高,含油污泥回注是一种低成本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常规回注调剖法仅能回注粒径较小的含油污泥颗粒,不能充分回收利用含油污泥。为此,将含油污泥颗粒经球磨处理至微纳米尺度,并添加石油磺酸盐类表... 油田生产中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困难、成本高,含油污泥回注是一种低成本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常规回注调剖法仅能回注粒径较小的含油污泥颗粒,不能充分回收利用含油污泥。为此,将含油污泥颗粒经球磨处理至微纳米尺度,并添加石油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通过搅拌、超声、离心形成稳定的驱油体系,研究了含油污泥微纳米颗粒驱油体系的粒径分布、乳化能力和驱油性能。结果表明,驱油体系中含油污泥微纳米颗粒的粒径中值为158 nm。该体系在室温(25℃)下静置4 d后仍能保持较好的悬浮性,油水完全分离的时间≥5 min;在60℃下与煤油的界面张力为7.4×10-3m N/m,乳化能力较强。由于乳化与封堵的双重作用,含油污泥微纳米颗粒驱油体系的注入能力和驱油效果好于表面活性剂驱,适用于中低渗透油藏。在60℃、注入量为0.5 PV、注入速度为1 m L/min的条件下,其驱油效率较水驱提高约20百分点,较表面活性剂驱提高约8百分点。含油污泥微纳米颗粒驱油体系的制备方法可完全处理含油污泥,实现含油污泥的高效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纳米颗粒 表面活性剂 乳化 调堵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