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将门子·古文家·诗人——鸦片战争时期爱国奇人林树梅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庆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58-63,82,共7页
林树梅是鸦片战争时期一位闽籍爱国奇人。他17岁随父入台,后从军治文,其古文“朴实论事,真切说理,不事张皇”,多关时政,充满强烈爱国主义激情;他的一些记叙台湾山川海道的古文,颇见务实精神。他的诗亦如其文,多反映厦门备战... 林树梅是鸦片战争时期一位闽籍爱国奇人。他17岁随父入台,后从军治文,其古文“朴实论事,真切说理,不事张皇”,多关时政,充满强烈爱国主义激情;他的一些记叙台湾山川海道的古文,颇见务实精神。他的诗亦如其文,多反映厦门备战、抗战情形及台湾风土民情、历史现状,其《渡台纪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时期 高澍然 古文家 陈化成 道光 厦门 奇人 徐继畲 林则徐 台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时期的社会思潮及其特点
2
作者 黎仁凯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9-84,共6页
1 清王朝到了嘉道年间,昔日“康乾盛世”的遗风早已烟消云散,统治者的昏庸腐败,西方列强的侵扰和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使社会日益动荡不安,在不断深化的社会危机面前,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怀着对国家兴亡的使命感,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 1 清王朝到了嘉道年间,昔日“康乾盛世”的遗风早已烟消云散,统治者的昏庸腐败,西方列强的侵扰和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使社会日益动荡不安,在不断深化的社会危机面前,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怀着对国家兴亡的使命感,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走出考据、穷经的故纸堆,开始面对现实,揭露社会中的黑暗腐败现象,倡言经世致用,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主张,一股经世致用思潮便应运而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时期 社会思潮 特点 中国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鸦片战争时期三位爱国志士的哲学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棣棠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16-22,共7页
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通过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用炮舰撞开了东方老大封建帝国的大门,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植民地社会,人民的痛苦日益加重,民族的灾难日益加深,而封建统治阶级则更加腐败和无能。早在鸦片战争前,清王朝... 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通过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用炮舰撞开了东方老大封建帝国的大门,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植民地社会,人民的痛苦日益加重,民族的灾难日益加深,而封建统治阶级则更加腐败和无能。早在鸦片战争前,清王朝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的封建社会的迴光返照,就已进入耄耋之年,老太龙锺,腐朽不堪了。封建统治者的贪婪、腐化、颓废,吏治的败坏,造成了“鹰鸇偏野,豺狼吃人”的景象。而西方殖民国家又把中国视为掠夺的目标,相继而来,北有沙俄,南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法、美等国。英国很早就有侵略中国的野心,远在1637年,就曾派军舰闯入我珠江,并强行登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则徐 哲学思想 英国侵略者 龚自珍 鸦片战争时期 中华民族 清王朝 魏源 鸦片战争 侵略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时期“通经致用”思想刍议 被引量:3
4
作者 黄顺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54-59,共6页
鸦片战争时期的“通经致用”思想既有儒学中最富生命力的实用理性精神,又为其“通经”思想所局限。在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通经致用”一方面成为矫正时弊、倡导变革的思想武器,另一方面又无法有效地应付新时代的挑战。
关键词 鸦片战争时期 通经致用 “法古用夏” 师夷制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鸦片战争时期广东士人抵抗派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新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2期17-25,共9页
鸦片战争中,广东民众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序幕。这场斗争,始于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中经广州三元里之役,直到1841年下半年至战争结束为止的广州城保卫战。在这场持续两年,规模广大的斗争中,广东民众多... 鸦片战争中,广东民众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序幕。这场斗争,始于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中经广州三元里之役,直到1841年下半年至战争结束为止的广州城保卫战。在这场持续两年,规模广大的斗争中,广东民众多次沉重打击西方侵略者,赢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民众抗英斗争之所以成效卓著,其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是因为中国近代反帝斗争的主体——城乡劳动民众,得到较充分的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则徐 梁廷柟 广东 团练 鸦片战争时期 海防 黄培芳 广州 经世派 自卫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时期诗歌发展论略 被引量:2
6
作者 钟贤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9-15,共7页
中国近代文学,就它的总体上说,是与封建社会的文学不同的、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化的文学.作为中国近代早期即鸦片战争时期的文学,是否也同样发生了质的变化呢?有的同志着眼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和资本主义的意识特征,认为只... 中国近代文学,就它的总体上说,是与封建社会的文学不同的、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化的文学.作为中国近代早期即鸦片战争时期的文学,是否也同样发生了质的变化呢?有的同志着眼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和资本主义的意识特征,认为只有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改良维新的社会思潮开始形成的时期,中国文学才发生了与封建社会文学不同的性质上的变化.一九二九年出版的我国较早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史专著《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就是以康梁维新变法时期作为封建社会文学与近代文学的分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时期 论略 诗歌发展 龚自珍 魏源 爱国诗 张际亮 中国近代社会 封建社会 反封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主战派 被引量:2
7
作者 胡世芸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49-55,共7页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五次大规模抵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历时最长的一次战争,这次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影响深远。可是历来有关这次战争的专著与论文却寥若晨星,尤其在涉及到这次战争过程中清朝统治...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五次大规模抵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历时最长的一次战争,这次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影响深远。可是历来有关这次战争的专著与论文却寥若晨星,尤其在涉及到这次战争过程中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主战诸臣的言论、活动及其特点,迄无专文论列,而这对全面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史是不可或缺的,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的探讨,以就正于史学界诸同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 僧格林沁 近代中国 主战派 清政府 咸丰帝 资本帝国主义 影响深远 侵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对外赔款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国勇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99-103,共5页
试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对外赔款的几个问题陈国勇众所周知,近代中国的绝大部分赔款都因外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而引起的。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帝国主义者强迫订约、勒索赔款的强盗行径。通过对第二次... 试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对外赔款的几个问题陈国勇众所周知,近代中国的绝大部分赔款都因外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而引起的。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帝国主义者强迫订约、勒索赔款的强盗行径。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时期 对外赔款 塔尔巴哈台 清政府 第二次鸦片战争 殖民主义者 《北京条约》 俄罗斯 咸丰九年 《天津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时期传统海防观的影响与扬弃 被引量:1
9
作者 黄顺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53-59,78,共8页
迄今为止,关于鸦片战争的失败,论者可以举出诸如社会生产力落后、武器装备陈旧、封建政治腐败、军事指挥不灵等等原因,这些都是见仁见智的灼见。然而,事实上在这些原因之外,我们认为还有一个应该值得重视的原因,就是传统心态对中国人的... 迄今为止,关于鸦片战争的失败,论者可以举出诸如社会生产力落后、武器装备陈旧、封建政治腐败、军事指挥不灵等等原因,这些都是见仁见智的灼见。然而,事实上在这些原因之外,我们认为还有一个应该值得重视的原因,就是传统心态对中国人的思想束缚,影响了清朝统治者去正确客观地认识变动着的世界、认识“鼓浪而来”的对手,因而不仅在这场“数千年来未有之奇变”的近代战争中初遭惨败,而且在失败之后还不思改革进取,不得不继续吞下连连败绩的苦果。笔者曾就鸦片战争时期传统心态对清朝统治者的影响,作过一点粗浅的分析。本文试图从传统海防观的角度,进一步考察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时期 林则徐 海防建设 清朝统治者 道光皇帝 战略思想 军事指挥 政治腐败 近代中国 思想束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伯庸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6-30,共5页
我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概括地说,不外乎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坚决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的统一和安全;一是推动社会改革,谋求祖国的进步和繁荣。作为近代历史开端的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它特有的内涵,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 我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概括地说,不外乎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坚决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的统一和安全;一是推动社会改革,谋求祖国的进步和繁荣。作为近代历史开端的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它特有的内涵,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时期 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者 林则徐 思想内容 广大人民 社会改革 战争结束 黄爵滋 近代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时期福建军民的抗英斗争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志中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110-117,共8页
一八四○年至四二年,英国资产阶级为保护非法的鸦片贸易,向我国发动了第一次侵略战争,即鸦片战争。福建地处祖国东南沿海,不论是战前英国鸦片贩子的走私贩毒,还是战争期间英军的武装进犯,以及战后英国侵略者凭借不平等条约在我国的横行... 一八四○年至四二年,英国资产阶级为保护非法的鸦片贸易,向我国发动了第一次侵略战争,即鸦片战争。福建地处祖国东南沿海,不论是战前英国鸦片贩子的走私贩毒,还是战争期间英军的武装进犯,以及战后英国侵略者凭借不平等条约在我国的横行,福建都遭受到严重的祸害。有侵略就有反抗,“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时期 福建沿海 抗英斗争 英国侵略者 台湾 厦门港 英军 林则徐 中国人民 清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鸦片战争时期穆彰阿的评价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09-115,104,共8页
《青海社会科学》1983年第2期刊载了刘德鸿同志的《穆彰阿评价异议》(以下简称《异议》)一文,对鸦片战争时期穆彰阿的评价提出新的见解。认为:(一)道光帝乾纲独断,“军机大臣职权有限”。长期以来,学术界“把道光帝视为动摇于投降与抵... 《青海社会科学》1983年第2期刊载了刘德鸿同志的《穆彰阿评价异议》(以下简称《异议》)一文,对鸦片战争时期穆彰阿的评价提出新的见解。认为:(一)道光帝乾纲独断,“军机大臣职权有限”。长期以来,学术界“把道光帝视为动摇于投降与抵抗之间的君主”。却认定穆彰阿始终是投降派的首领,未免“有失公允”,也“缺乏令人信服的可靠根据”;(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彰阿 鸦片战争时期 道光帝 林则徐 军机大臣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评价问题 十三年 代表人物 道光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 被引量:1
13
作者 来新夏 李喜所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59-66,共8页
怎样处理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是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重要因素之一。鸦片战争是中国几千年来未有之“奇变”,清朝统治集团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派别斗争: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从维护清朝统治和中华民族的尊严出发,主张抵抗;以琦... 怎样处理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是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重要因素之一。鸦片战争是中国几千年来未有之“奇变”,清朝统治集团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派别斗争: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从维护清朝统治和中华民族的尊严出发,主张抵抗;以琦善为代表的投降派从个人和本集团的私利出发,要求投降;道光皇帝则介于两者之间。道光皇帝即位于1821年,伴随着他登上皇帝宝座的是鸦片这个怪物已经浸透了清王朝的官僚机体。随着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光帝 林则徐 道光皇帝 统治集团 琦善 清朝 投降 抵抗 鸦片战争时期 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时期,定海战绩质疑
14
作者 王乃英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3期133-137,共5页
鸦片战争时期,郑鼎臣的定海大捷,一直是作为定论载入史册的.在《道光夷艘征撫记》中,魏源称颂郑鼎臣焚溺英军五、六百,焚沉英兵船四艘,说:"攻定海一路战船尽撤回,惟郑鼎臣一路不奉命,宋照、联芳等憾之,力请诛以军法."这里。
关键词 鸦片战争时期 奕经 战绩 火攻 英军 道光皇帝 魏源 质疑 进攻 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15
作者 段渝 徐学初 +1 位作者 蒋晓华 谭晓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6-50,共5页
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地主阶级内部崛起的一批力主抵抗、坚决反对外来侵略的仁人志士。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忽视或有意无意地贬抑鸦片战争时期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在近代史研究中,也是对林则徐... 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地主阶级内部崛起的一批力主抵抗、坚决反对外来侵略的仁人志士。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忽视或有意无意地贬抑鸦片战争时期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在近代史研究中,也是对林则徐、魏源、裕谦等著名抵抗派代表人物论述较多,而将地主阶级抵抗派作为一个政治派别进行整体分析者则较少。本文拟就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特点和历史作用等问题试作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时期 地主阶级 林则徐 历史作用 近代史研究 坚决反对 反侵略斗争 英国侵略者 外国侵略者 禁烟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鸦片战争时期的小说
16
作者 钟贤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37-43,36,共8页
鸦片战争时期的小说,是中国小说发展中陷入低潮期的产物,在一百多年里,小说的思想倾向严重地向封建性一边倾斜,充当着粉饰太平,稳定封建秩序的角色.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文学史现象,也是古典小学研究中较省涉及的负值面.此文从小说史的... 鸦片战争时期的小说,是中国小说发展中陷入低潮期的产物,在一百多年里,小说的思想倾向严重地向封建性一边倾斜,充当着粉饰太平,稳定封建秩序的角色.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文学史现象,也是古典小学研究中较省涉及的负值面.此文从小说史的角度,历史地对这一时期小说进行分类考察,探索它产生的社会原因,为中国小说研究提出新的论析.此外,在近几年,这时期小说特别为一些出版社所青睐,他们以各种理由,大多不作负责的评介,就广为出版,此文对引导读者正确地对待和认识它,也很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时期 侠义公案小说 狭邪小说 思想倾向 封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时期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形成述评
17
作者 金卫星 《高校教育管理》 1990年第3期67-71,共5页
在鸦片战争后期的第一批中外不平等条约中,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不仅使中国丧失了大量权益,而且为后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了条约依据。回溯一百五十年前的这段历史不难看出: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之所以被列入第一批中外不... 在鸦片战争后期的第一批中外不平等条约中,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不仅使中国丧失了大量权益,而且为后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了条约依据。回溯一百五十年前的这段历史不难看出: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之所以被列入第一批中外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是因为英、美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武力胁迫,对中国进行了外交欺骗和讹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清政府在处理外交事务中缺乏国际法常识,不谙“夷务”,从而付出了沉重的外交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面最惠国待遇 鸦片战争时期 清政府 外交 述评 《望厦条约》 英国 资本主义国家 贸易 夷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鸦片战争时期爱国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的探索
18
作者 王鲁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41-44,共4页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西方侵略者的大炮将沉睡中的中国人震醒,而中国的惨败被大多数国人视为奇耻大辱。较为敏感的爱国知识分子更为痛心疾首,他们对中国传统的治国方略进行了认真反思,在批判、总结、观察和对比的...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西方侵略者的大炮将沉睡中的中国人震醒,而中国的惨败被大多数国人视为奇耻大辱。较为敏感的爱国知识分子更为痛心疾首,他们对中国传统的治国方略进行了认真反思,在批判、总结、观察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尽管这些方案没有实现他们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目的,但这是近代社会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道路迈出的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知识分子 鸦片战争时期 中国近代史 林则徐 魏源 中国传统 西方侵略 近代社会 学习西方 冯桂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时期史学的特点
19
作者 王鲁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56-58,63,共4页
鸦片战争后,与近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相应的史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经世致用史学思潮出现,边疆史学开展,当代史著述兴起,注重外国史地的编纂。这一切为打破封建史学。
关键词 鸦片战争时期 经世致用 《海国图志》 外国史地研究 史学思想 龚自珍 边疆史地学 鸦片战争前后 反侵略斗争 史学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鴉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民的反侵畧斗争——纪念广东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20周年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锡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1年第2期14-28,共15页
鴉片战爭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轉折点;是資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結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起点,也是中国人民反抗資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爭的开始。英国資产阶级为了扩大市场,在中国推行殖民主义侵... 鴉片战爭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轉折点;是資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結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起点,也是中国人民反抗資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爭的开始。英国資产阶级为了扩大市场,在中国推行殖民主义侵略政策,1840年发动了非正义的侵略战爭。广东人民激于爱国热情和对侵略者的憎恨,勇敢无畏地走上斗爭的最前线,高举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大旗,沉重地打击了野蛮、凶殘和貪婪的侵略者,并对清政府卖国官吏进行了面对面的斗爭,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頑强的反抗精神”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 广东人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反侵略斗争 帝国主义 英国侵略者 鸦片战争时期 中国近代史 广州 清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