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源性高迁移率族蛋白B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娜 钱琨 +4 位作者 朱明月 高爱俊 邵红霞 金文杰 秦爱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制备针对鸡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chHMGB1)特异性抗原亲和层析多克隆抗体,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反转录PCR扩增chHMGB1的全长编码基因,通过序列比对分析筛选一段特异性的多肽序列,偶联载体后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采集血清,通过蛋白A... 目的制备针对鸡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chHMGB1)特异性抗原亲和层析多克隆抗体,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反转录PCR扩增chHMGB1的全长编码基因,通过序列比对分析筛选一段特异性的多肽序列,偶联载体后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采集血清,通过蛋白A柱及多肽偶联的Seprose4B柱得到亲和层析纯化的多克隆抗体;并利用Western blot法、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制备了抗chHMGB1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各项实验结果表明该抗体能特异性的识别重组蛋白以及天然的chHMGB1蛋白。结论成功制备了鸡源性高迁移率族蛋白B1亲和层析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性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亲和层析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邵丹卉 徐杨 +1 位作者 韩秋峪 孙礼强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556-256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相关性,并研究其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医院收治的URSA患者10...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相关性,并研究其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医院收治的URSA患者102例作为URSA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产检的健康孕妇8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两组血清CTLA4、HMGB1水平,检测两组Th17及Treg水平,并计算Th17/Treg,收集记录两组一般资料。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CLTA4、HMGB1水平与Th17、Treg、Th17/Treg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URSA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TLA4、HMGB1水平评估URSA发生的价值。结果URSA组血清CTLA4水平低于健康组,HMGB1水平高于健康组,Th17水平、Th17/Treg高于健康组,Treg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血清CTLA4水平与Th17水平、Th17/Treg呈负相关,与Treg水平呈正相关(P<0.05)。HMGB1水平与Th17水平、Th17/Treg呈正相关,与Treg水平呈负相关(P<0.05)。孕次、血清CTLA4水平、血清HMGB1水平、Th17水平、Treg水平、Th17/Treg是URSA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CTLA4、HMGB1水平及两种指标联合评估URS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1、0.787、0.908,约登指数分别为0.652、0.491、0.656。结论URSA患者血清CTLA4水平降低、HMGB1水平升高,与Th17/Treg平衡改变相关,血清CTLA4、HMGB1水平对URSA具有辅助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 迁移蛋白b1 辅助T细胞17/调节T细胞 不明原因复发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高迁移率族蛋白1(rHMGB1)体外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向髓源性抑制性细胞(MDSC)分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苏兆亮 张永健 +1 位作者 倪萍 王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62-1365,137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高迁移率族蛋白1(r HMGB1)对髓源性抑制性细胞(MDSC)的体外分化作用。方法分离BALB/c小鼠的骨髓细胞,分别使用r HMGB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白细胞介素6(GM-CSF-IL-6)、GM-CSF、IL-6和r HMGB1三者联合(GM-CSF-I... 目的探讨重组高迁移率族蛋白1(r HMGB1)对髓源性抑制性细胞(MDSC)的体外分化作用。方法分离BALB/c小鼠的骨髓细胞,分别使用r HMGB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白细胞介素6(GM-CSF-IL-6)、GM-CSF、IL-6和r HMGB1三者联合(GM-CSF-IL-6-r HMGB1)进行体外刺激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Gr1+MDSC、CD11c+和F4/80+巨噬细胞的比例。用免疫磁珠体外分选出粒细胞源性MDSC(G-MDSC)和巨噬细胞源性MDSC(M-MDSC)分别用r HMGB1刺激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CD11b+Gr1+MDSC、CD11c+细胞和F4/80+巨噬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 HMGB1、GM-CSF-IL-6、GM-CSF-IL-6-HMGB1刺激48 h后,CD11b+Gr1+MDSC比例增加,CD11c+细胞和F4/80+巨噬细胞的比例减少;免疫磁珠体外分选出G-MDSC和M-MDSC,用r HMGB1蛋白刺激48 h,与对照组相比,r HMGB1刺激后,CD11b+Gr1+MDSC、CD11c+细胞和F4/80+巨噬细胞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r HMGB1体外可以诱导分化MDSC比例增加,GM-CSF、IL-6与r HMGB1联用可以增强诱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蛋白1(HMGb1) 抑制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宫颈癌细胞化学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8
4
作者 朱芳 吴佳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对宫颈癌细胞化学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宫颈癌细胞HeLa和CaSki经不同药物浓度顺铂处理后LC3,Beclin1及P62的表达水平,检测使用自噬抑制剂...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对宫颈癌细胞化学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宫颈癌细胞HeLa和CaSki经不同药物浓度顺铂处理后LC3,Beclin1及P62的表达水平,检测使用自噬抑制剂和/或顺铂处理后宫颈癌细胞HeLa和CaSki中LC3,Beclin1及P62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构建HeLa-sh HMGB1,CaSkish HMGB1,HeLa-CTR及CaSki-CTR的稳定细胞系。以CCK-8检测上述细胞系顺铂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上述细胞系中HMGB1,LC3,Beclin1及P62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顺铂药物浓度的增加,宫颈癌细胞HeLa和CaSki中LC3及Beclin1的表达增加,P62表达降低。与单用顺铂组相比,顺铂联合自噬抑制剂组细胞存活率更低(P<0.05)。在宫颈癌细胞中,HMGB1的表达与顺铂药物敏感性有关(P<0.05),与LC3,Beclin1表达呈正相关,与P62表达呈负相关。结论:HMGB1可能通过调控宫颈癌细胞内自噬的水平,影响其对顺铂的敏感性。铂类药物结合自噬抑制剂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新策略。HMGB1可能成为预测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蛋白b1 化学治疗敏感 顺铂 宫颈癌 自噬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影 孙航 +7 位作者 娄世锋 周慷 张颖 陈姝 罗云 沈燕 龙贤梨 邓建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307-2312,共6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HL...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HLH患者26例相关临床资料,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HMGB1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HMGB1 mRNA表达水平,分析HMGB1水平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及HMGB1对于诊断HLH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最佳诊断阈值。结果HMGB1在HLH患者外周血中的浓度较健康志愿者明显升高[(1992.77±883.74)vs(1237.49±272.85)ng/mL,P<0.01]。HLH患者组HMGB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4.56±2.10)倍,较健康志愿者组的(2.34±1.32)倍明显升高(P<0.05)。HLH患者血清中HMGB1含量与红细胞计数(r=-0.5146,P<0.05)、血红蛋白水平(r=-0.4536,P<0.05)、血小板计数(r=-0.5055,P<0.05)均呈负相关。骨髓中发现噬血现象的HLH患者,其HMGB1水平显著高于骨髓中未发现噬血现象的HLH患者[(2246.27±935.14)vs(1422.38±317.33)ng/mL,P<0.05]。利用HMGB1诊断HLH的曲线下面积为0.8122(P<0.05),最佳阈值为1522 ng/mL,灵敏度为69.23%,特异度为86.67%。结论HMGB1在HLH患者的外周血中高表达,有望用于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迁移蛋白b1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高迁移率族蛋白B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6
作者 高爱俊 钱琨 +4 位作者 朱明月 张娜 邵红霞 金文杰 秦爱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23,共4页
为构建鸡高迁移率族蛋白B1(Chicken high mobility group B1 protein,chHMGB1)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暂态表达和鉴定。研究酶切回收含有鸡高迁移率族蛋白全长基因的PGEM-chHMGB1质粒,将chHMGB1全长与pcDNA3.1(+)载体连接构建p... 为构建鸡高迁移率族蛋白B1(Chicken high mobility group B1 protein,chHMGB1)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暂态表达和鉴定。研究酶切回收含有鸡高迁移率族蛋白全长基因的PGEM-chHMGB1质粒,将chHMGB1全长与pcDNA3.1(+)载体连接构建pcDNA-chHMGB1全长重组表达质粒。将其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293T细胞,进行暂态表达,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表达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显示,pcDNA-chHMGB1重组表达质粒克隆片段大小正确,瞬时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ting在细胞浆和培养上清中同时检测到相对分子量约为30 ku的目的条带;利用chHMGB1特异性抗体进行IFA试验可以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鸡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chHMGB1,并且在真核细胞中得以有效表达,从而为进一步研究chHMGB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蛋白b1 真核表达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华国 吴传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4-156,共3页
肿瘤的浸润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各种致癌因素引起肿瘤细胞一系列的基因改变,加上遗传易感性,最终导致癌的发生(原位癌)。后来再加上更多基因的改变.使原先发展缓慢、相对稳定的原位癌逐步发展成为可转移的侵袭性癌。这种侵... 肿瘤的浸润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各种致癌因素引起肿瘤细胞一系列的基因改变,加上遗传易感性,最终导致癌的发生(原位癌)。后来再加上更多基因的改变.使原先发展缓慢、相对稳定的原位癌逐步发展成为可转移的侵袭性癌。这种侵袭性的癌细胞,运动和增殖潜能都增加。能够分泌金属蛋白酶等来降解细胞外的基质,能够穿入血管(或淋巴管)。在血管内又能抵御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的杀伤,然后再穿出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转移 迁移蛋白b1 致癌因素 侵袭 遗传易感 金属蛋白 基因改变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高糖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晓娟 曹鑫 +1 位作者 薛理丹 宋愈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高糖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以及高糖和正常糖条件下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A01/04)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高糖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以及高糖和正常糖条件下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A01/04)为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白内障的患者20例,依据白内障类型分为糖尿病性白内障组(DC组)和ARC组,每组各10例,取患者晶状体前囊膜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正常糖组和高糖组,正常糖组培养基含5.5 mmol·L^(-1)葡萄糖,高糖组培养基含25.0 mmol·L^(-1)葡萄糖,处理24 h后进行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MGB1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siRNA技术对HMGB1进行敲降,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scr-siRNA组和si-HMGB1组。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scr-siRNA组:加入等量的Lipofectamine 3000和scr-siRNA;si-HMGB1组:加入等量的Lipofectamine 3000和si-HMGB1。三组细胞均用含5.5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HMGB1 mRNA的表达情况以验证敲降效率。随后将细胞分为正常糖组、高糖组、高糖+scr-siRNA组、高糖+si-HMGB1组。高糖+scr-siRNA组、高糖+si-HMGB1组细胞先进行相应转染,待收集细胞前24 h,正常糖组细胞用含5.5 mmol·L^(-1)葡萄糖培养基培养,高糖组、高糖+scr-siRNA组、高糖+si-HMGB1组细胞用含25.0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和自噬相关蛋白(LC3B和p62)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DC组患者晶状体前囊膜HMGB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18±0.02,高于ARC组(1.0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糖组SRA01/04细胞中HMGB1蛋白相对表达量同样高于正常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i-HMGB1组SRA01/04细胞HMGB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scr-siR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糖组SRA01/04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糖组,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敲降HMGB1后,高糖+si-HMGB1组SRA01/04细胞中Bax的表达水平低于高糖+scr-siRNA组,而Bcl-2表达水平高于高糖+scr-siR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糖组SRA01/04细胞LC3II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糖组,而p62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MGB1敲降后,高糖+si-HMGB1组SRA01/04细胞LC3II的表达水平低于高糖+scr-siRNA组,而p62的表达水平高于高糖+scr-siR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HMGB1可能通过调控LEC凋亡和自噬过程参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蛋白b1 糖尿病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调节HMGB1/RAGE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邢启峰 周金芳 张士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4-840,共7页
目的:探究大豆异黄酮(SIF)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低、高剂量SIF组(SIF-L、H组,300、450 mg/kg SIF),高剂... 目的:探究大豆异黄酮(SIF)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低、高剂量SIF组(SIF-L、H组,300、450 mg/kg SIF),高剂量SIF+HMGB1抑制剂甘草酸组(SIF-H+甘草酸组,450 mg/kg SIF+30 mg/kg甘草酸)和对照组(Control组),每组12只。采用TNBS/乙醇联合灌肠制备大鼠UC模型。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及疾病活动指数(DAI)。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色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ELISA测定血清IL-1β、TNF-α、IL-4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T、CD4^(+)T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血清IgA、IgG水平;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组织HMGB1、RAGE蛋白表达。结果:相比Control组,Model组DAI、血清TNF-α、IL-1β水平、IgA、IgG水平、结肠组织MDA水平、结肠组织HMGB1、RAGE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SOD水平、IL-4、CD3^(+)T、CD4^(+)T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T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黏膜出现破坏和损伤。与Model组相比,SIF-H组大鼠相关指标变化与上述相反(P<0.05),结肠组织损伤减轻。结论:SIF可能通过抑制HMGB1/RAGE信号通路,增强UC大鼠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迁移蛋白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信号通路 溃疡结肠炎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抑制剂对脓毒症小鼠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旭 陈昭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dility groupbox 1,HMGB1)抑制剂对脓毒症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依次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抑制剂组。模型组、抑制剂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手...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dility groupbox 1,HMGB1)抑制剂对脓毒症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依次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抑制剂组。模型组、抑制剂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手术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假手术组小鼠仅暴露盲肠后即进行伤口缝合,不结扎。抑制剂组小鼠术后腹腔注射HMGB1特异性抑制剂甘草酸(10 mg/kg),每6 h注射1次,连续4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处死小鼠后,无菌分离小鼠的胸腺组织,常规提取胸腺中的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MTT法与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情况,Transwell趋化实验与ELISA法测定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以及分泌炎性因子TNF-α、IL-6及IL-10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胸腺组织中HMGB1和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chromosometen,PTE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胸腺组织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率、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和TNF-α、IL-6、IL-10蛋白的表达、HMGB1和PTEN的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抑制剂组小鼠胸腺组织T淋巴细胞凋亡率、TNF-α、IL-6蛋白的表达、HMGB1和PTEN的表达明显降低,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IL-10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HMGB1抑制剂可降低脓毒症小鼠胸腺T细胞的凋亡率,增强T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提高单核细胞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蛋白b1 第10号染色体同丢失磷酸酶-张力蛋白 脓毒症 T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红注射液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方案在急性脑挫伤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机制评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涂杳然 韩德森 洪德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4-207,共4页
目的评定谷红注射液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方案在急性脑挫伤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机制。方法研究采用一次性横断面观察方法,并根据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且在保证整体抽样准确性的前提下,最终抽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医院确诊的急性脑挫伤患... 目的评定谷红注射液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方案在急性脑挫伤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机制。方法研究采用一次性横断面观察方法,并根据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且在保证整体抽样准确性的前提下,最终抽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医院确诊的急性脑挫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谷红注射液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方案,7 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lasgow)、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IHSS)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表达、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含量。结果实验组中医临床显效率[53.33%(16/30)]、总有效率[96.67%(29/30)],分别高于对照组[36.67%(11/30)、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两组患者Glasgow评分升高、NIHSS评分和血清S-100β表达、HMGB1含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Glasgow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和血清S-100β表达、HMGB1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实验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下降,对照组仅全血低切黏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可使“活血化瘀、通络护脑”作用倍增,利于急性脑挫伤后脑之功能快速重建,缩短神机失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谷红注射液 丹参多酚酸盐 血清星形胶质蛋白表达 迁移蛋白b1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