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共感染增强鸡支气管堵塞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建军 陆小龙 +3 位作者 刘开拓 王晓泉 胡顺林 刘秀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4-110,共7页
为明确鸡支气管堵塞的发病原因,通过建立H9N2亚型、H7N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以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单独或共感染SPF鸡的动物模型,对其临床症状、死亡率和组织病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9N2和H7N9亚型LPAIV分别单独... 为明确鸡支气管堵塞的发病原因,通过建立H9N2亚型、H7N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以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单独或共感染SPF鸡的动物模型,对其临床症状、死亡率和组织病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9N2和H7N9亚型LPAIV分别单独感染组在感染后仅引起轻微的一过性临床症状,未出现呼吸道症状,未观察到试验鸡的死亡;而IBV单独感染组及与LPAIV(H9N2 AIV、H7N9 AIV)共感染组均能引起鸡的呼吸困难、张口喘、支气管堵塞等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并造成鸡死亡。IBV与LPAIV共感染组鸡的死亡率(IBV+H9N2AIV:40%;IBV+H7N9 AIV:45%)明显高于IBV单独感染组(15%)。临床剖检病死鸡均可观察到组织学病变,其中共感染组发病鸡支气管堵塞更加严重。研究结果揭示了IBV与LPAIV共感染增强鸡支气管堵塞的现象,对鸡呼吸道感染的科学防控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支气管堵塞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共感染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支气管堵塞死鸡病变部位感染细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璐瑶 孙雪 +3 位作者 马万鹏 王琦 刘肖利 苏战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39-2147,共9页
【目的】研究以支气管被黄、白色干酪样物质堵塞为主要病理变化的鸡呼吸系统疾病,为研究支气管堵塞形成的细菌学基础提供依据。【方法】无菌采集不同鸡场典型病死鸡的支气管堵塞部位样本,用常规细菌分离法结合16 sDNA测序进行细菌学分析... 【目的】研究以支气管被黄、白色干酪样物质堵塞为主要病理变化的鸡呼吸系统疾病,为研究支气管堵塞形成的细菌学基础提供依据。【方法】无菌采集不同鸡场典型病死鸡的支气管堵塞部位样本,用常规细菌分离法结合16 sDNA测序进行细菌学分析,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11个鸡场采集的18个样本中均分离到了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2个鸡场分离到了奇异变形杆菌,1个鸡场分离到了鲍曼不动杆菌,所有典型发病鸡场均未检测到鸡毒支原体和滑液支原体。K-B法药敏实验显示大肠杆菌主要对头孢噻肟、氯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有较高的耐药性;粪肠球菌主要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耐药。所有分离菌均无致病作用。【结论】大肠杆菌、粪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可单独或同时存在于支气管堵塞部位,可能是该病理变化形成的主要协同因素,而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存在于所有的被检病例中,且耐药性普遍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支气管堵塞 大肠杆菌 粪肠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