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群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锐 李江凌 +4 位作者 杨朝武 余春林 赵素君 王秋实 王宇萍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3,共7页
为探索鸡抗病育种中简便实用的免疫功能测定指标,试验采用成像流式细胞术对四川山地乌骨鸡和大恒699肉鸡配套系的4周龄和10周龄外周血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分型,并检测外周血中白介素6(IL-6)、Toll样受体3(TLR3)和干扰素(IFN-γ)基因的表... 为探索鸡抗病育种中简便实用的免疫功能测定指标,试验采用成像流式细胞术对四川山地乌骨鸡和大恒699肉鸡配套系的4周龄和10周龄外周血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分型,并检测外周血中白介素6(IL-6)、Toll样受体3(TLR3)和干扰素(IFN-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0周龄时,CD_(4)^(+)T淋巴细胞亚群在两鸡种间差异显著(P<0.05),4周龄和10周龄的两鸡种CD_(8)^(+)T淋巴细胞亚群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CD_(4)^(+)/CD_(8)^(+)比值在0.7~1.6之间呈正态分布,且随周龄增加而降低;大恒699肉鸡配套系的CD_(4)^(+)/CD_(8)^(+)比值比四川山地乌骨鸡高;IL-6和IFN-γ表达量随周龄增加而增加,但TLR3相反。细胞因子的增多和CD_(4)^(+)/CD_(8)^(+)比值的降低表明鸡只随周龄增长,机体免疫平衡发生改变。结果表明,基于成像流式细胞术进行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型简易可行,CD_(4)^(+)/CD_(8)^(+)比值可作为鸡免疫力检测的一个指标;天然免疫相关基因IL-6、TLR3和IFN-γ基因的表达量可以作为免疫力检测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外周血 CD_(4)^(+)/CD_(8)^(+)比值 流式细胞术 淋巴细胞亚群 天然免疫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呼肠孤病毒感染对SPF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天然免疫相关基因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黄莉 谢芝勋 +9 位作者 蓝元喜 谢丽基 邓显文 范晴 罗思思 谢志勤 黄娇玲 张艳芳 王盛 曾婷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3,共8页
为了明确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感染对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RV感染SPF鸡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天然免疫相关基因,包括Toll样受体(TLRs)、MDA5、IPS-1、IRF-3、IFN-α、IFN-β、IFN-γ、IFITM3、... 为了明确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感染对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RV感染SPF鸡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天然免疫相关基因,包括Toll样受体(TLRs)、MDA5、IPS-1、IRF-3、IFN-α、IFN-β、IFN-γ、IFITM3、Mx1和OASL等基因在感染后0、12h以及1、2、3、5和7d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表明,ARV感染SPF鸡后7d以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LR3和TLR21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TLR7和MDA5的mRNA转录水平则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显著升高,分别在7dpi和1dpi达到峰值(P<0.05或P<0.01)。IPS-1的mRNA转录被抑制;IRF-3则呈显著转录上调趋势;IFN-α、IFN-β和IFN-γ均表达上调,分别在2~3dpi达到峰值(P<0.05或P<0.01)。IFITM3、Mx1、OASL的mRNA转录水平也显著升高,均在3dpi达到峰值(P<0.01)。试验结果表明ARV在感染早期能够显著性引起TLR7、MDA5、IRF3、IFN-α、IFN-β、IFN-γ、IFITM3、Mx1和OASL的转录上调,抑制TLR3、TLR21和IPS-1的转录,为进一步阐释ARV的分子致病机制和免疫应答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孤病毒 天然免疫相关基因 SPF鸡外周血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刺激剂对鸡单个核细胞增殖的作用
3
作者 周玉虹 黄冶川 +1 位作者 刘洪明 陈芳芳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56-58,共3页
为确定刀豆蛋白A(Con A)和植物血凝素(PHA)在体外刺激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 PBMC)增殖的作用。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20日龄左右健康鸡的外周血中分离PBMC,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刺激剂Con A和PHA刺激不同浓度的PBMC,经24、48、72或96 h培养后... 为确定刀豆蛋白A(Con A)和植物血凝素(PHA)在体外刺激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 PBMC)增殖的作用。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20日龄左右健康鸡的外周血中分离PBMC,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刺激剂Con A和PHA刺激不同浓度的PBMC,经24、48、72或96 h培养后,用MTS法检测鸡PBMC增殖的情况。结果显示:刺激剂浓度3.125μg/m L,培养72 h对浓度为1×106个/m L的鸡淋巴细胞增殖显著或明显强于其他条件,而PHA和Con A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获得了体外刺激c PBMC的最佳培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外周血淋巴细胞(cPBMC) 细胞增殖 MTS法 CONA P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D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何秀苗 甘珊珊 +3 位作者 熊忠贤 禤金彩 廖艳娟 韦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98-802,共5页
研究根据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序列设计了两条引物,通过RT-PCR技术对IBDV的VP2进行扩增,构建IBDV-VP2的标准品质粒,建立基于IBDV-VP2基因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QRT-PCR)技术和标准曲线,并检测该QRT-PCR体系的特异性、灵敏度... 研究根据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序列设计了两条引物,通过RT-PCR技术对IBDV的VP2进行扩增,构建IBDV-VP2的标准品质粒,建立基于IBDV-VP2基因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QRT-PCR)技术和标准曲线,并检测该QRT-PCR体系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最后将该QRT-PCR体系应用于鸡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中IBDV超强毒株(vvIBDV)复制规律以及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QRT-PCR体系特异性好,不能与NDV、IBV及FAV1等发生反应,敏感度为1.51×101拷贝数/μl,扩增效率达1.018,重复性试验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0.5%;在vvIBDV感染后6 h收获的细胞含病毒基因组拷贝数最高,对IBD疑似病例的检测敏感度高于套式RT-PCR技术。表明建立的反应体系特异、灵敏度高,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应用于病毒复制水平的检测和临床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 荧光定量RT-PCR 鸡外周血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砂七多糖体外免疫增强活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吕一舟 刘珍秀 +6 位作者 潘兴学 王文丽 张为民 宋晓平 麻武仁 刘迎秋 范云鹏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3-77,共5页
研究朱砂七多糖(Polygonum cillinerve polysaccharide, PCP)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用MTT法和ELISA等方法分别检测PCP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毒性、细胞增殖及小鼠脾淋巴细胞IL-2、IL-4、IL... 研究朱砂七多糖(Polygonum cillinerve polysaccharide, PCP)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用MTT法和ELISA等方法分别检测PCP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毒性、细胞增殖及小鼠脾淋巴细胞IL-2、IL-4、IL-10、IFN-γ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PCP浓度为1.95μg/mL~31.25μg/mL时,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小鼠脾淋巴细胞无毒性,能促进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L-2、IL-10、IFN-γ等细胞因子,表明PCP在体外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七多糖 鸡外周血淋巴细胞 小鼠脾淋巴细胞 免疫增强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