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4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1
作者 姜艳平 孙健 +8 位作者 刘薇 李博龙 白慧涛 杨景 李佳璇 崔文 周晗 韩建春 唐丽杰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368-4378,共11页
【目的】利用R-藻红蛋白荧光素(R-PE)标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单克隆抗体,建立快速检测组织和细胞中IBDV的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方法】试验取单克隆抗体细胞4C12复苏后,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 【目的】利用R-藻红蛋白荧光素(R-PE)标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单克隆抗体,建立快速检测组织和细胞中IBDV的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方法】试验取单克隆抗体细胞4C12复苏后,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用层析柱进行纯化,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抗体效价;通过偶联试剂盒对单克隆抗体进行标记,建立直接免疫荧光法并优化反应条件,检测其特异性、敏感性及稳定性。利用建立的方法对感染IBDV的鸡法氏囊和脾脏进行检测。【结果】纯化的4C12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为1∶10^(8);用R-PE标记4C12单克隆抗体,成功建立了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IBDV感染DT40细胞48 h、4%多聚甲醛和无水乙醇为固定剂进行双重固定、R-PE-4C12株单克隆抗体工作浓度为24μg/mL、抗体孵育90 min,此条件下荧光效果最佳。建立的直接免疫荧光方法与禽白血病病毒(AL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和减蛋综合症病毒(EDSV)不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好;该方法在病毒含量为10^(3)鸡胚半数感染量(ELD_(50))时仍能检测到阳性信号,灵敏性较好;稳定性试验显示,R-PE-4C12在4℃保存21 d后,仍能产生稳定的荧光信号。建立的直接免疫荧光方法中R-PE-4C12能与感染组织中IBDV结合产生特异性红色荧光;与间接免疫荧光法相比,两者荧光效果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直接免疫荧光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可以用于组织和细胞中IBDV的检测,为实验室IBDV检测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直接免疫荧光法 单克隆抗体 R-藻红蛋白荧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传播性研究
2
作者 王萱 吴雨 +4 位作者 刘星 林丽苗 赵海参 麦凯杰 李群辉 《家禽科学》 2025年第5期42-47,I0014,I0015,共8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V)是一种具有dsRNA基因组的高度传染性病毒,主要感染鸡,因死亡率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于该毒株具有典型的免疫逃逸,毒株重组新型变体和高毒力毒株的出现导致发病率、死亡率加剧,...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V)是一种具有dsRNA基因组的高度传染性病毒,主要感染鸡,因死亡率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于该毒株具有典型的免疫逃逸,毒株重组新型变体和高毒力毒株的出现导致发病率、死亡率加剧,继发感染并降低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因此,需要对该毒株流行情况以及临床传播能力进行详细研究。本试验在前期分离的一株新型变异株GD2021-08的基础上,对其水平传播能力进行研究,为临床生产防控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新型变异株 水平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引发的防控思考
3
作者 徐从贝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13期96-97,共2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其基因组包括两条双链RNA,即A、B节段。该病不仅导致鸡只的直接死亡和淘汰率增加,更重要的是对鸡体的...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其基因组包括两条双链RNA,即A、B节段。该病不仅导致鸡只的直接死亡和淘汰率增加,更重要的是对鸡体的免疫器官法氏囊造成严重损伤,使鸡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易感性增高,从而引发继发感染,增加了治疗难度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 ibdv 双RNA病毒 传染性法氏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分析
4
作者 闫琪 王向辉 《吉林畜牧兽医》 2025年第2期73-75,共3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免疫抑制病。这是一种对禽类具有重要影响的疾病,野生鸟类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传播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我国于1979年首次在广州发生,1980年从北京的鸡群中分离到IBDV,该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免疫抑制病。这是一种对禽类具有重要影响的疾病,野生鸟类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传播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我国于1979年首次在广州发生,1980年从北京的鸡群中分离到IBDV,该病引起的经济损失很高,尽管加强了疫苗接种制度,但该病疫情仍频繁暴发,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IBDV变种,每种病毒的毒力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 免疫抑制病 疫苗接种 野生鸟类 ibdv 禽类 发挥的作用 防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控
5
作者 李益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18期68-69,共2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发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传播范围广、发病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等特点,其临床症状以法氏囊萎缩为主要特征。该病会严重阻碍鸡群健康生长,导致患鸡贫血消瘦、生长缓慢。不仅会造成鸡生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发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传播范围广、发病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等特点,其临床症状以法氏囊萎缩为主要特征。该病会严重阻碍鸡群健康生长,导致患鸡贫血消瘦、生长缓慢。不仅会造成鸡生产性能下降,还会引发患鸡免疫抑制,使患鸡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严重时可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影响疫苗对鸡群的免疫效果,进而降低健康鸡只机体抵抗力,最终导致患鸡因脱水死亡。该病不仅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我国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笔者深入探讨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与防控措施,以期降低规模化养殖场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率,促进我国养鸡业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传染性法氏囊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方中药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疗效果
6
作者 辛国升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5期45-46,51,共3页
该试验探究3种不同的复方中药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雏鸡和鸡胚的治疗效果,旨在筛选出治疗效果最佳的复方中药。结果表明,中药II组(主要成分为金银花、板蓝根、黄芪、黄连)在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方面表现优异,病鸡和鸡胚的死亡... 该试验探究3种不同的复方中药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雏鸡和鸡胚的治疗效果,旨在筛选出治疗效果最佳的复方中药。结果表明,中药II组(主要成分为金银花、板蓝根、黄芪、黄连)在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方面表现优异,病鸡和鸡胚的死亡率极显著降低,且病理器官感染程度较低,是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有效中药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 治疗效果 中药方剂 人工感染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鸡场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7
作者 周运强 《浙江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34-36,共3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以法氏囊为靶器官的免疫抑制病,包含2个血清型,自1957年被发现以来,经两次重大突变后演变出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vvIBDV),当前我国流行态势为vvIBDV与新型变异毒株(nVarIB...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以法氏囊为靶器官的免疫抑制病,包含2个血清型,自1957年被发现以来,经两次重大突变后演变出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vvIBDV),当前我国流行态势为vvIBDV与新型变异毒株(nVarIBDV)共存。IBDV侵袭法氏囊内未成熟的B淋巴细胞后促使细胞凋亡而导致体液免疫强度下降,易继发细菌性或其他病毒感染。IBDV对环境抵抗力较强,可在饲料、饮水及粪便中长期存在,在pH 12条件下病毒失活,但在pH 2时病毒不受影响,除甲醛和碘剂外的消毒剂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治疗 B淋巴细胞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TRIM27.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功能初探
8
作者 尹娜 吴双 +5 位作者 王佳兴 平玉宇 黄煊 白皓 陈世豪 常国斌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14,共8页
试验旨在检测鸡TRIM27.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究其在鸡巨噬细胞系HD11细胞中的抗病毒作用。试验对鸡TRIM27.2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以及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方法对其功能进行初步分析。... 试验旨在检测鸡TRIM27.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究其在鸡巨噬细胞系HD11细胞中的抗病毒作用。试验对鸡TRIM27.2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以及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方法对其功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鸡TRIM27.2基因CDS区长1431bp,编码476个氨基酸,属于不稳定、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有35个潜在磷酸化位点和18个泛素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及无规则卷曲组成;在三级结构上,鸡TRIM27.2与人TRIM27相似;TRIM27.2基因在鸡多组织中均有表达,心脏中的表达量最高;鸡TRIM27.2蛋白显著抑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复制。研究表明TRIM27.2蛋白具有抑制IBDV复制的作用,试验为进一步揭示鸡TRIM27.2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M27.2基因 生物信息学 组织表达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粗提物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玉库 胡元亮 +7 位作者 张宝康 刘家国 邢玉娟 钱建飞 张则斌 李银 凌雯 唐余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6-58,共3页
将黄芪、连翘等八味中药的粗提物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以三种顺序 (先加中药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中药、中药和病毒同时加入 )加入至培养 2 4 h、已长成完整单层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上 ,观察其对病毒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 将黄芪、连翘等八味中药的粗提物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以三种顺序 (先加中药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中药、中药和病毒同时加入 )加入至培养 2 4 h、已长成完整单层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上 ,观察其对病毒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细胞安全浓度范围内 ,仅黄芪粗提物在先于病毒或与病毒同时加入时抑制 IB-DV病毒感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粗提物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胚成纤维细胞 感染细胞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小洁 吴华伟 +6 位作者 张兵 杨承槐 孔冬妮 侯力丹 杨飞 薛麒 刘丹 《中国兽药杂志》 2022年第9期14-21,共8页
为建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应用原核表达的IBDV VP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经方阵试验确定间接ELISA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包被抗原的浓度为8μg/m L,标准阴、阳性血清的稀释度为1∶400,封闭液选用10%马血清,... 为建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应用原核表达的IBDV VP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经方阵试验确定间接ELISA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包被抗原的浓度为8μg/m L,标准阴、阳性血清的稀释度为1∶400,封闭液选用10%马血清,酶标抗体最佳稀释倍数为1∶15000,最佳抗原稀释液为0.01 mol/L PBS(p H7.2),抗原最佳包被条件为4℃过夜,待检血清和酶标二抗反应条件为37℃60 min,底物作用时间为15 min。待检血清的OD_(450nm)≥0.288判为阳性,反之判为阴性。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特异性好、敏感高、重复性好。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与商品化IDEXX-ELISA试剂盒对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符合率为95.7%。该方法的建立为检测IBDV抗体提供了一种安全、特异、敏感、方便经济的检测方法,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监测和预防控制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抗体 VP2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群辉 吴雨 +4 位作者 刘星 林丽苗 尹丽娟 严专强 王连想 《家禽科学》 2024年第11期21-27,I0008,I0009,共9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高传播性和致死率的烈性传染病,鸡感染该病毒后会引起法氏囊器官严重萎缩,导致机体产生免疫抑制。近年来IBDV新型变异株在我国开始流行,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预防该病,未来可能成...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高传播性和致死率的烈性传染病,鸡感染该病毒后会引起法氏囊器官严重萎缩,导致机体产生免疫抑制。近年来IBDV新型变异株在我国开始流行,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预防该病,未来可能成为养禽业健康发展的新威胁。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流行病学情况和在临床疾病可能发挥着潜在的作用。本研究针对新型变异株GD2021-08进行致病模型建立,为生产防控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新型变异株 致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的分离鉴定
12
作者 王艳 孙文渊 +2 位作者 朱维 王峰升 孟德坤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近几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在我国广泛流行,主要发生于肉鸡,其致病力弱、隐蔽性强但能造成法氏囊严重萎缩。本研究从山东济宁地区临床出现法氏囊萎缩的发病麻鸡中采集法氏囊病料,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方法进行... 近几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在我国广泛流行,主要发生于肉鸡,其致病力弱、隐蔽性强但能造成法氏囊严重萎缩。本研究从山东济宁地区临床出现法氏囊萎缩的发病麻鸡中采集法氏囊病料,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方法进行病毒鉴定,将分离毒株回归SPF鸡进行致病性试验,同时对其主要抗原基因VP2进行进化分析。结果发现,该毒株能致死鸡胚;对其VP2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发现,其与近几年的新型变异株基因序列的进化关系较近,同源性为96.1%~99.2%;人工感染SPF鸡第7 d法氏囊即出现较为明显的萎缩,第14 d萎缩更为明显,囊体比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分离到的麻鸡源传染性法氏囊病毒JN22株属于新型变异株,能导致SPF鸡法氏囊显著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新型变异株 法氏囊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变异株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13
作者 崔德桂 《家禽科学》 2024年第5期38-42,共5页
为了分析和研究扬州地区某养殖场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变异株的致病性,本文选取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30只病鸡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病料组织,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病鸡呈典型的临床病理症状,RT-PCR检测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有... 为了分析和研究扬州地区某养殖场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变异株的致病性,本文选取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30只病鸡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病料组织,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病鸡呈典型的临床病理症状,RT-PCR检测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有一条大小为709 bp的特异性电泳条带,测序比对分析发现该鸡群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变异病毒株,分别命名为IBDVYZ-1和IBDVYZ-2。琼脂扩散试验显示IBDV阳性对照毒株(BC6/85)、分离毒株IBDVYZ-1、分离毒株IBDVYZ-2三株病毒株的琼脂板样品孔均出现了明显的白色沉淀线,阴性对照却未见任何明显的沉淀线。IBDVYZ-1病毒株的ELD50为105.5/0.2 mL,IBDVYZ-2病毒株的ELD50为106.5/0.2 mL,IBDV阳性对照毒株(BC6/85)的ELD50为106.0/0.2 mL。人工接种感染SPF鸡14 d后,IBDVYZ-1病毒株的致死率为70.0%(7/10),IBDVYZ-2病毒株的致死率为100.0%(10/10),IBDV阳性对照毒株(BC6/85)的致死率为90.0%(9/10)。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变异株,并在致病性方面展开了研究,这为今后江苏扬州地区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科学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工艺优化
14
作者 孙德君 《家禽科学》 2024年第7期31-34,共4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疫苗通常采用强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进行病毒的培养。本试验采用细胞培养转瓶培养CEF方法接种病毒对转瓶内细胞接种密度、种毒接种量及收获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疫苗通常采用强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进行病毒的培养。本试验采用细胞培养转瓶培养CEF方法接种病毒对转瓶内细胞接种密度、种毒接种量及收获病毒时间进行了优化,筛选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培养的最佳工艺参数(转瓶),为扩大生产稳定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胚成纤维细胞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白细胞介素2口服免疫佐剂增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DNA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谢荣辉 万旺军 +2 位作者 李龙 李建荣 于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7-242,共6页
将含萧山鸡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I-IL-2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ZJ111(ZJ111/pCI-IL-2)口服接种小鼠和雏鸡,并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DNA疫苗联合免疫雏鸡观察其免疫效力.结果表明:利用减毒沙门氏菌作为载体的鸡白细胞介素... 将含萧山鸡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I-IL-2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ZJ111(ZJ111/pCI-IL-2)口服接种小鼠和雏鸡,并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DNA疫苗联合免疫雏鸡观察其免疫效力.结果表明:利用减毒沙门氏菌作为载体的鸡白细胞介素2口服免疫增强剂具有相对的安全性.重组ZJ111/pCI-IL-2菌能明显增强IBDV DNA疫苗对强毒株攻击保护率;增强IBDV DNA疫苗诱导的抗体的效价(P<0.05);增强IBDV DNA疫苗所诱导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P<0.05).上述结果初步表明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白细胞介素2免疫增强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增强作用,为研制低成本、实用化的禽类口服免疫增强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免疫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dsRNA的提纯与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建和 陆苹 +1 位作者 赵渝 李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攻击 4周龄的非免疫鸡 ,以超速离心法从感染鸡法氏囊组织中分离、纯化IBDV ,应用蛋白酶K消化和Trizol(异硫氰酸胍 -酚 -氯仿法 )处理 2种方法从纯化的IBDV中抽提dsRNA。通过低熔点琼脂糖割胶 -酚 -氯仿抽提...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攻击 4周龄的非免疫鸡 ,以超速离心法从感染鸡法氏囊组织中分离、纯化IBDV ,应用蛋白酶K消化和Trizol(异硫氰酸胍 -酚 -氯仿法 )处理 2种方法从纯化的IBDV中抽提dsRNA。通过低熔点琼脂糖割胶 -酚 -氯仿抽提可获得纯化的dsRNA ,研究发现应用蛋白酶K消化获得的纯化RNA产量高 ,用其作模板进行RT -PCR可扩增IBDV基因组全长cDNAA片段和B片段、VP2基因和VP2 - 4 - 3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DSRNA 提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鸡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体内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俊贞 闫若潜 +9 位作者 吴志明 赵明军 闫志玲 刘梅芬 赵雪丽 孔刚锐 陈慧娟 杨晓璐 张书阳 刘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0-145,共6页
为研究原核表达的鸡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rChIFN--Linker-ChIL-2)在SPF鸡体内的抗病毒作用,本研究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株与rChIFN--Linker-ChIL-2同时接种21日龄SPF鸡,并分别通过临床观察和攻毒后(dpc)不同时间IBDV... 为研究原核表达的鸡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rChIFN--Linker-ChIL-2)在SPF鸡体内的抗病毒作用,本研究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株与rChIFN--Linker-ChIL-2同时接种21日龄SPF鸡,并分别通过临床观察和攻毒后(dpc)不同时间IBDV排毒率、带毒时间、在不同组织器官的动态分布及其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的检测以评价该重组融合蛋白抗IBDV的效果。结果显示:与IBDV攻毒对照组相比,融合蛋白与IBDV同时接种组鸡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典型症状维持时间及排毒率、外周血持续带毒时间和不同组织器官带毒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试验组鸡的IBDV抗体水平于7 dpc^42 dpc则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然而,其血清中ChIFN-α、ChIFN-γ、ChIL-2、ChIL-6和ChIL-4表达水平(3 dpc^21 dpc)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PBLC)增殖活性(7 dpc^21 dpc)、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7 dpc^14 dp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可以通过上调机体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增强鸡体PBLC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等方式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和免疫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2融合蛋白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病毒 免疫增强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玉龙 高宏雷 +4 位作者 王晓艳 李俊山 邓小芸 刘伟 王笑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7-431,共5页
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Gx株vp2基因克隆到载体pFastBac HTA中,构建重组转座载体pFVP2,然后将其转化DH10Bac感受态大肠杆菌,将vp2基因整合到Bacmid穿梭载体中,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VP2;通过脂质体转染将其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 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Gx株vp2基因克隆到载体pFastBac HTA中,构建重组转座载体pFVP2,然后将其转化DH10Bac感受态大肠杆菌,将vp2基因整合到Bacmid穿梭载体中,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VP2;通过脂质体转染将其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VP2。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析表明IBDV VP2蛋白在Sf9昆虫细胞获得正确表达,所表达的重组VP2蛋白分子量约50 Ku。以rBacVP2感染Sf9细胞裂解物免疫3周龄SPF鸡,在免疫后7 d可检测到ELISA抗体;免疫后14 d可检测到琼脂免疫扩散抗体。攻毒试验表明,初次免疫后14 d对IBDV超强毒株的攻击保护率为75%,2次免疫后14 d对其的攻击保护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VP2基因 杆状病毒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9
作者 祁小乐 王笑梅 +1 位作者 高玉龙 高宏雷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56-660,共5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3~6周龄的雏鸡。该病于1957年首次发现于美国Gumboro地区。50年...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3~6周龄的雏鸡。该病于1957年首次发现于美国Gumboro地区。50年来,IBD一直威胁着养禽业的发展。免疫抑制、抗原变异,特别是超强毒株(vvIBDV)的出现,使得该病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国际兽疫局(OIE)已将IBD列为“影响社会经济的重要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VP2蛋白 接触性传染 VIRUS 国际兽疫局 免疫抑制 抗原变异 超强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突变对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祁小乐 高立 +10 位作者 吴关 邓小芸 余飞 张礼洲 秦立廷 高玉龙 王永强 高宏雷 刘娣 华育平 王笑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77-1583,共7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复制效率和致病力的分子基础,作者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针对VP2上2个重要的氨基酸位点(222和279),修饰和拯救了相应的2株突变病毒,并研究了突变病毒在体内外的生物学... 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复制效率和致病力的分子基础,作者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针对VP2上2个重要的氨基酸位点(222和279),修饰和拯救了相应的2株突变病毒,并研究了突变病毒在体内外的生物学特性。复制动力学数据显示,VP2的222位由酪氨酸突变为脯氨酸可将IB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的复制滴度提高6倍以上,而279位氨基酸对病毒复制效率无显著影响。SPF鸡的感染试验显示,222位和279位氨基酸与IBDV的致病力没有关系。本研究首次报道了VP2 222位和279位氨基酸与IBDV复制效率和致病力的关系,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IBDV的基因功能,也将为新型IBDV疫苗的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VP2基因 复制 致病力 反向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