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速率法测定及其在肝病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一兵 王霞 +3 位作者 张淑琴 高士双 孙红革 罗喜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采用速率法测定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活性在各型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pH=7.2,1/10mol/L磷酸盐缓冲条件下,以瓜氨酸为底物,经一系列酶促反应,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的活性。结果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在... 目的采用速率法测定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活性在各型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pH=7.2,1/10mol/L磷酸盐缓冲条件下,以瓜氨酸为底物,经一系列酶促反应,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的活性。结果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在急性病毒性肝炎、肝性脑病时显著升高,与ALT、AST、GGT呈正相关;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中度升高,阳性率高达90%以上;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时轻度升高。结论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是反映肝损伤的灵敏且特异的理想指标,采用速率法测定其活性简便、稳定、准确、快速,尤其可以作为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和慢性肝病晚期的常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 速率法 急性病毒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ccharomy cescerevisiae氨基转移酶基因ARO8克隆及对3甲硫基丙醇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丽 尹胜 +2 位作者 梁婧如 王成涛 赵吉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2-135,139,共5页
酿酒酵母可通过艾希利(Ehrlich)途径将L-蛋氨酸转化为3-甲硫基丙醇等食品风味成分,本文研究了氨基转移酶及其基因在Ehrlich途径及3-甲硫基丙醇合成代谢的调控作用。从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克隆氨基转移酶ARO8基因,并基于酿酒... 酿酒酵母可通过艾希利(Ehrlich)途径将L-蛋氨酸转化为3-甲硫基丙醇等食品风味成分,本文研究了氨基转移酶及其基因在Ehrlich途径及3-甲硫基丙醇合成代谢的调控作用。从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克隆氨基转移酶ARO8基因,并基于酿酒酵母-大肠杆菌穿梭型表达载体pYES-pgk,构建重组质粒表达载体pYES-pgk-ARO8,PEG/LiAc转化法将其导入S.cerevisiae S288C。结果表明,克隆的ARO8基因全长1503bp,与NCBI GenBank中酿酒酵母芳香族氨基转移酶Ⅰ编码基因ARO8的序列相似度为100%;构建的ARO8基因过表达工程菌S.cerevisiae AR8,其氨基转移酶活力为187U/mL,较野生型S288C菌株的酶活性提高1.63倍;工程菌AR8的摇瓶发酵3-甲硫基丙醇产量为0.76g/L,较野生型S288C提高28.8%。表明氨基转移酶Aro8p及其ARO8基因在S.cerevisiae 3-甲硫基丙醇合成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增强其ARO8基因表达,有助于提高3-甲硫基丙醇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3-甲硫基丙醇氨基 转移基因 AR08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酪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英考 李晓晓 +1 位作者 李雅轩 蔡民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92-1098,共7页
采用电子克隆与实验克隆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大豆酪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003328。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序列含有一个编码425个氨基酸的完整的开放读码框,5′非翻译区具有多个同框终止密码子,3′端具有3个... 采用电子克隆与实验克隆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大豆酪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003328。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序列含有一个编码425个氨基酸的完整的开放读码框,5′非翻译区具有多个同框终止密码子,3′端具有3个加尾信号和polyA尾巴。启动子区除含有通用核心元件外,还含有许多与光反应有关的作用元件。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物种之间酪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电子表达分析和RT-PCR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表达量与组织中叶绿体含量具有很高的关联,强光逆境能够上调该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酪氨酸氨基转移 基因克隆 电子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木瓜酪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CpTAT的分离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申艳红 陈永萍 +1 位作者 杨菲颖 鲁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1-1146,共6页
番木瓜酪氨酸氨基转移酶(Tyrosine aminotransferase,TAT)是维生素E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在已有番木瓜果实成熟差异基因片段序列的基础上,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TAT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Cp TAT。该基因全长包含5′非编码区98 bp,... 番木瓜酪氨酸氨基转移酶(Tyrosine aminotransferase,TAT)是维生素E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在已有番木瓜果实成熟差异基因片段序列的基础上,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TAT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Cp TAT。该基因全长包含5′非编码区98 bp,3′非编码区232 bp,开放性阅读框1 266 bp,编码42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为谷草转氨酶超家族成员,催化活性位点为第253位的赖氨酸,编码蛋白与毛果杨、野草莓、桃、拟南芥和水稻的TAT蛋白同源性分别为83.69%、81.09%、80.76%、78.87%、54.67%。荧光定量分析表明,Cp TAT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茎和果实中的表达较低,在叶中的表达量最低。与对照相比,外源乙烯处理能诱导番木瓜果实中Cp TAT基因表达量升高,而1-MCP处理则抑制了该基因表达,在果实衰老期表达量升高,该基因可能在番木瓜果实成熟衰老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酪氨酸氨基转移 基因克隆 RACE 维生素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转录分析及对免疫的响应
5
作者 张永红 朱峰 +2 位作者 唐芬芬 邵榆岚 白兴荣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7期178-182,共5页
分析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序列信息,明确其组织转录规律,结合家蚕感染BmNPV对其表达的影响,初步探索该基因功能。克隆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 ORF序列,对该基因编码区的氨基酸序列、分子量、结构域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析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序列信息,明确其组织转录规律,结合家蚕感染BmNPV对其表达的影响,初步探索该基因功能。克隆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 ORF序列,对该基因编码区的氨基酸序列、分子量、结构域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Gene Doc与MEGA 5.0软件对Bm OAT与其他物种δ-鸟氨酸转氨酶进行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利用半定量RT-PCR对其组织和时期转录情况进行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家蚕添食BmNPV后Bmoat的表达情况。Bmoat编码407个氨基酸,属非分泌型蛋白,预测分子量为44.7 ku,等电点为6.3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Bm OAT与棉铃虫转氨酶同源性最高,为84.3%。组织和时期转录特征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家蚕幼虫的各个组织均表达,且在家蚕整个幼虫时期持续性表达。Bmoat在家蚕感染BmNPV 3 h表达量基因明显上调,而在12、24 h呈现下调,表明Bmoat的表达受到BmNPV感染的诱导。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Bmoat在家蚕感染BmNPV后发生响应,推测该基因参与家蚕免疫应答,进而形成一定的机体能量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鸟氨酸氨基转移(bmoat)基因 表达 BmNPV感染 转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磷酸丝氨酸氨基转移酶1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疗效关联性研究
6
作者 高粉霞 呼亚利 +2 位作者 雷莹 陈元堂 师建国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9-622,共4页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磷酸丝氨酸氨基转移酶1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158例,按隔日加量法则,利培酮逐渐加至治疗剂量(2~6 mg.d-1),根据不良反应情况调整剂量,平均治疗量(3.82±0.95)mg.d-1。出现药...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磷酸丝氨酸氨基转移酶1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158例,按隔日加量法则,利培酮逐渐加至治疗剂量(2~6 mg.d-1),根据不良反应情况调整剂量,平均治疗量(3.82±0.95)mg.d-1。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采取对症治疗、减量或换药治疗。观察6周,在第0,6周评定阳性与阴性量表评分(PANS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磷酸丝氨酸氨基转移酶1基因的rs69287125、rs137824326多态性分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的利培酮疗效。结果 rs69287125和rs137824326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在男女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rs69287125位点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在三个不同基因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分值最高;rs137824326位点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在3个不同基因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分值最高。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磷酸丝氨酸氨基转移酶1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疗效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磷酸丝氨酸氨基转移1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在肾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高雅文 张一兵 +3 位作者 姜薇 佟青 王尚云 罗喜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rnithine carbamoyltransferase,OCT)在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速率法测定健康对照组130例和各类肾脏疾病114例的血清、尿OCT和尿肌酐(UCr)值。结果:健康对照组、肾肿瘤... 目的:探讨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rnithine carbamoyltransferase,OCT)在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速率法测定健康对照组130例和各类肾脏疾病114例的血清、尿OCT和尿肌酐(UCr)值。结果:健康对照组、肾肿瘤、肾病综合征、上尿路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组的血清OCT值分别为:0.12、0.68、2.35、6.45、144.22IU/L,它们的尿OCT/尿Cr比值分别为:21、133、118、143、371,肾脏疾病组的血清OCT及尿OCT/尿Cr分别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OCT与尿OCT/尿Cr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敏感度分别为83%、87%,特异性分别为73%、75%。结论:血清OCT与尿OCT/尿Cr是诊断肾脏疾病的特异性指标,对肾脏疾病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氨基转移 尿肌酐 肾脏疾病 似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DE和蛋白质组技术筛选的日本血吸虫鸟氨酸氨基转移酶的表达及其诊断应用
8
作者 胡梅梅 钟政荣 +2 位作者 罗庆礼 方婷娜 沈继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4-488,共5页
目的扩增并表达日本血吸虫鸟氨酸氨基转移酶(SjOAT),评价其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pET28a/SjOAT质粒,转化至E.coliBL21,IPTG诱导表达;应用Ni2+亲和层析法纯化OAT;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表达产物;应用E... 目的扩增并表达日本血吸虫鸟氨酸氨基转移酶(SjOAT),评价其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pET28a/SjOAT质粒,转化至E.coliBL21,IPTG诱导表达;应用Ni2+亲和层析法纯化OAT;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表达产物;应用ELISA法检测待检患者血清,比较SjOAT与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对血吸虫和其它寄生虫感染的检测结果。结果成功克隆表达了SjOAT,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rSjOAT能被血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以rSjOAT-ELISA和SjSEA-ELISA分别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其它寄生虫感染者血清的结果经校正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正常对照者血清和疫区粪检阴性者血清,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jOAT在体外获得表达,用于诊断人血吸虫病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鸟氨酸氨基转移 ELIS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对黄酒贮藏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的调控及品质变化研究
9
作者 方若思 夏婷 +2 位作者 林晨琪 周湖淇 肖功年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03-1410,共8页
氨基甲酸乙酯(EC)是存在于黄酒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的一种潜在致癌物,其前体物为尿素和瓜氨酸。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是一种在乳酸菌精氨酸代谢过程中参与瓜氨酸降解的酶。前期研究发现OTC与EC呈负相关性,并构建了若干个OTC定点突变... 氨基甲酸乙酯(EC)是存在于黄酒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的一种潜在致癌物,其前体物为尿素和瓜氨酸。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是一种在乳酸菌精氨酸代谢过程中参与瓜氨酸降解的酶。前期研究发现OTC与EC呈负相关性,并构建了若干个OTC定点突变菌株。本研究在黄酒贮藏过程中添加突变/野生型OTC,分别分析了自然发酵组、不添加OTC酶的对照组、单位点突变组和双位点突变组中EC、主要代谢物、挥发性风味物质、氨基酸、电子舌等含量的变化规律,探究其对EC代谢和黄酒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双位点突变的H140A-Q143W-OTC可显著降低EC浓度至20%;同时,黄酒的味觉、氨基酸和有机酸差异不显著,但对风味物质有所影响。本研究结果为黄酒企业进行EC阻遏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 氨基甲酸乙酯 黄酒贮藏 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腺苷酸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玉萍 王欢 +5 位作者 武松 夏润玺 刘彦群 秦利 李喜升 姜德富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8-402,共5页
腺苷酸转移酶(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se,ANT)是线粒体内膜上的转运蛋白家族成员。从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全长cDNA文库中获得了柞蚕腺苷酸转移酶基因(ApANT)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FJ788509)。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 腺苷酸转移酶(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se,ANT)是线粒体内膜上的转运蛋白家族成员。从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全长cDNA文库中获得了柞蚕腺苷酸转移酶基因(ApANT)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FJ788509)。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pANTcDNA全长1 282 bp,含有1个90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编码300个氨基酸;ApANT与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等鳞翅目昆虫的ANT基因在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水平分别具有80%和90%以上的同源性,说明ANT蛋白在这些昆虫中是高度保守的;与其它已知鳞翅目昆虫的ANT蛋白一样,ApANT蛋白含有3个线粒体穿膜结构域,并且这3个保守结构域之间也显示出较高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腺苷酸转移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CDNA序列 氨基酸序列 蛋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质子转移成像对脑胶质瘤分级及异柠檬酸脱氢酶、Ki-67、p53表达的诊断及预测价值 被引量:26
11
作者 张浩 崔园园 +7 位作者 冯杰 彭虹 张君 王岩 王玉林 肖华锋 陈新静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7-332,共6页
目的探讨氨基质子转移(APT)MRI对胶质瘤分级、异柠檬酸脱氢酶(IDH)、Ki-67、p53表达水平的诊断及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胶质瘤患者的MRI平扫、增强扫描图像、APT图像及其病理和免疫组化资料,在APT图像上观察肿瘤及其周围... 目的探讨氨基质子转移(APT)MRI对胶质瘤分级、异柠檬酸脱氢酶(IDH)、Ki-67、p53表达水平的诊断及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胶质瘤患者的MRI平扫、增强扫描图像、APT图像及其病理和免疫组化资料,在APT图像上观察肿瘤及其周围信号特点,并将APT图像分为5个等级。分析APT图像等级与肿瘤WHO分级的相关性,判断随APT图像等级增高IDH野生型、Ki-67、p53高表达所占百分比的变化趋势,比较APT图像等级在胶质瘤高低级别、不同IDH状态、不同Ki-67、p53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59例胶质瘤中,WHOⅡ级22例,Ⅲ级12例,Ⅳ级25例。59例中IDH突变型22例,野生型37例;Ki-67低表达6例,高表达53例;54例中p53低表达14例,高表达40例。APT图像等级与WHO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6,P<0.001),随APT图像等级增高,IDH野生型与突变型、Ki-67、p53高表达与低表达之间的比率逐渐上升(χ2 for trend=7.251,P=0.007;χ2 for trend=4.229,P=0.04;χ2 for trend=6.387,P=0.011);低级别胶质瘤、IDH突变型组、Ki-67低表达组、p53低表达组APT图像等级低于高级别胶质瘤、IDH野生型组、Ki-67高表达组、p53高表达组(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703、0.758、0.712(P<0.01)。结论胶质瘤高低级别、不同IDH状态、不同Ki-67及p53表达水平APT图像信号具有差异,定性地应用APT成像可以对免疫组化因子进行诊断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氨基质子转移成像 异柠檬酸脱氢 KI-67抗原 基因 p53 诊断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并发肝性脑病行肝移植术的康复:1例报告
12
作者 张清芳 王玉龙 +3 位作者 刘铨权 李冬霞 周明超 龙建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20-1124,共5页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是一种罕见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发病率为1/80000—1/56500[1]。该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严重程度各异,可表现为神经认知缺陷、共济失调、行为和情绪问题及肝功能...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是一种罕见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发病率为1/80000—1/56500[1]。该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严重程度各异,可表现为神经认知缺陷、共济失调、行为和情绪问题及肝功能损害等,严重者可并发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急性肝衰竭等[2]。肝移植能够弥补自身基因缺陷,纠正代谢、改善预后,近年来成为治疗OTCD的有效方法[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代谢异常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 急性肝衰竭 病情严重程度 共济失调 肝性脑病 基因缺陷 肝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代谢酶对传统黄酒发酵氨基甲酸乙酯产生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方若思 董亚晨 +2 位作者 徐腾洋 范琳琳 陈启和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208,共6页
通过不同处理方法分析传统黄酒在发酵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产生的代谢规律以及精氨酸代谢酶对氨基甲酸乙酯产生的调控作用,其中对照组不加任何抑制剂,实验组分别加入0.001、0.01和0.2mol/L L-鸟氨酸盐酸盐及150和750U脲酶作为抑制剂.结果... 通过不同处理方法分析传统黄酒在发酵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产生的代谢规律以及精氨酸代谢酶对氨基甲酸乙酯产生的调控作用,其中对照组不加任何抑制剂,实验组分别加入0.001、0.01和0.2mol/L L-鸟氨酸盐酸盐及150和750U脲酶作为抑制剂.结果表明:L-鸟氨酸盐酸盐和脲酶抑制剂对氨基甲酸乙酯产生的抑制效果良好;尿素和瓜氨酸是氨基甲酸乙酯产生的主要前体物,在黄酒发酵中胞内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活性对氨基甲酸乙酯的产生起着抑制作用,然而其具体的调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黄酒 氨基甲酸乙酯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 抑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嘧啶脱氨基酶/5-氟胞嘧啶系统对人胰腺癌细胞恶性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雷 刘彤华 +1 位作者 崔全才 高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 探讨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基酶 (CD) / 5 -氟胞嘧啶 (5 - FC)系统对人胰腺癌细胞的体内外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将含 CD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人胰腺癌细胞形成转化细胞系 ,对转化细胞进行体内外药物敏感实验 ,包括 :(1)计算... 目的 探讨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基酶 (CD) / 5 -氟胞嘧啶 (5 - FC)系统对人胰腺癌细胞的体内外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将含 CD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人胰腺癌细胞形成转化细胞系 ,对转化细胞进行体内外药物敏感实验 ,包括 :(1)计算转化细胞在前体药物 5 - FC作用下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克隆形成抑制率 ;(2 )MTT法检测旁观者效应 ;(3)观察 5 - FC对转化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结果 转化细胞在 5 - FC作用下其生长抑制率为 80 .0 % ,克隆形成抑制率为 79.0 % ,均明显高于未转化细胞生长抑制率 4.8%和克隆形成抑制率5 .0 % (P<0 .0 1) ;混合细胞中含 10 %的转化细胞时 ,生长抑制率已达 5 0 .7% ;转化细胞的裸鼠移植瘤在 5 - FC作用下体积缩小。结论  CD/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基因转移 胞嘧啶脱氨基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胁迫及复水对不同抗旱性小麦幼苗脯氨酸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姜淑欣 刘党校 +1 位作者 庞红喜 吕金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81-1587,共7页
以两种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探究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小麦幼苗叶片与根系脯氨酸累积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PEG胁迫下抗旱品种‘普冰143’根长和根干重下降不大,而水敏感品种‘郑引1号’... 以两种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探究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小麦幼苗叶片与根系脯氨酸累积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PEG胁迫下抗旱品种‘普冰143’根长和根干重下降不大,而水敏感品种‘郑引1号’根长和根干重下降显著;且于胁迫处理36h时‘普冰143’根系脯氨酸含量增加(75.0%)显著大于‘郑引1号’(37.7%),复水24h后均恢复至对照水平。(2)PEG胁迫下‘普冰143’叶片中谷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P5CS和鸟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δ-OAT活性均显著增加,且‘普冰143’叶片脯氨酸两条合成途径关键酶活性均得以加强;PEG胁迫处理36h时,‘郑引1号’叶片中P5CS活性增加显著,δ-OAT活性变化较小,且‘郑引1号’叶片脯氨酸合成可能以谷氨酸途径为主;但在PEG胁迫下两个不同抗旱性品种的根中P5CS、δ-OAT活性均变化较小。(3)PEG胁迫处理36h时‘普冰143’叶片脯氨酸降解酶PDH活性显著下降,而‘郑引1号’叶片PDH活性显著增加,复水后抗旱品种叶片该酶活性显著增加,水敏感品种恢复至对照水平;但PEG胁迫处理下两个不同抗旱性品种的根中PDH活性均显著下降。研究表明,PEG胁迫下小麦叶片是合成脯氨酸的主要部位,抗旱品种‘普冰143’根系脯氨酸持续积累与叶片中高的脯氨酸合成关键酶活性及脯氨酸转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胁迫 小麦 吡咯啉-5-羧酸合成 鸟氨酸δ-氨基转移 脯氨酸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胁迫对偏关苜蓿脯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慧森 刘艳香 +1 位作者 董宽虎 杨武德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0-1004,1024,共6页
以山西地方品种偏关苜蓿(Medicago sativa cv.Pianguan)为试验材料,采用20%聚乙二醇(PEG-6000)分别处理不同时间(0,8,16,24,32,48和72h),研究偏关苜蓿地上部及地下部的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鸟氨酸δ-氨基转移酶(ornithine-oxo-acid... 以山西地方品种偏关苜蓿(Medicago sativa cv.Pianguan)为试验材料,采用20%聚乙二醇(PEG-6000)分别处理不同时间(0,8,16,24,32,48和72h),研究偏关苜蓿地上部及地下部的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鸟氨酸δ-氨基转移酶(ornithine-oxo-acidtransaminase,δ-OAT)、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P5CS)、脯氨酸脱氢酶(proline dehydragenase,ProDH)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PEG胁迫下,地上部Pro含量显著高于地下部,PEG处理40h时,地上部Pro含量最高(3230.4μg.g-1 FW)。地上部和地下部P5CS活性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δ-OAT活性则在胁迫8h时升高,之后下降。ProDH活性受PEG胁迫显著降低,呈时间依赖性。PEG胁迫前期,偏关苜蓿的Pro积累以鸟氨酸-脯氨酸途径为主,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转为以谷氨酸-脯氨酸途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关苜蓿 脯氨酸 鸟氨酸δ-氨基转移 吡咯啉-5-羧酸合成 脯氨酸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扁蓿豆幼苗脯氨酸积累及其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钟华 董洁 董宽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9-194,共6页
以野生扁蓿豆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盐(NaCl、Na_2CO_3)的不同浓度(0、50、100、200、300、400、500mmol·L^(-1))胁迫对扁蓿豆苗期脯氨酸积累及其代谢途径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盐胁迫下,扁蓿豆脯氨酸... 以野生扁蓿豆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盐(NaCl、Na_2CO_3)的不同浓度(0、50、100、200、300、400、500mmol·L^(-1))胁迫对扁蓿豆苗期脯氨酸积累及其代谢途径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盐胁迫下,扁蓿豆脯氨酸(Pro)含量、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活性、鸟氨酸-δ氨基转移酶(δ-OAT)活性均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而脯氨酸脱氢酶(ProDH)活性随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扁蓿豆幼苗主动积累Pro是缓解其NaCl和Na_2CO_3胁迫的原因,并由Glu途径和Orn途径协同作用于Pro积累,但以Orn途径为主。试验中,扁蓿豆所承受的NaCl和Na_2CO_3浓度不宜超过400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盐胁迫 脯氨酸 吡咯啉-5-羧酸合成 鸟氨酸氨基转移 脯氨酸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ATIC和GSTP1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血浆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郑恒 丁水平 +4 位作者 魏盈盈 张柳青 胡群 刘爱国 刘双又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5期461-46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氨基咪唑氨甲酰转移酶(ATIC)、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学治疗(化疗)期间的血浆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ALL患儿70例,收集外周血,提取DNA,采用聚合...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氨基咪唑氨甲酰转移酶(ATIC)、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学治疗(化疗)期间的血浆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ALL患儿70例,收集外周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ATIC、GSTP1基因的基因型;采用酶放大免疫法(EMIT)测定MTX给药后48 h的血药浓度;收集患儿HD-MTX化疗期间的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相关信息。结果 ATIC T26293C和GSTP1 A313G位点都存在多态性。ATIC T26293C位点患儿TT、CT和C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35%,39.13%,56.52%;T和C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3.91%和76.09%。GSTP1 A313G位点患儿AA、GA和GG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8.57%,28.57%,2.86%;A和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2.86%和17.14%。不同基因型患儿间48 h MTX血药浓度/剂量比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STP1 A313G位点各基因型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由低到高依次为AA、GA、GG,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P1A313G位点各基因型骨髓抑制发生率由低到高依次为GG、AA、GA,基因多态性与骨髓抑制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P1 A313G位点的多态性与ALL患儿HD-MTX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 氨基咪唑氨甲酰转移 谷胱甘肽S-转移P1 基因多态性 血浆浓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LT1A1基因Arg213His位点多态性与子宫肌瘤发生的关联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超 林林 +2 位作者 张英姿 徐天和 张磊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讨硫酸氨基转移酶(Sulfotransferase,SULT)1A1基因Arg213His位点多态性与鲁北地区汉族女性子宫肌瘤的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123例子宫肌瘤患者和123例... 目的:探讨硫酸氨基转移酶(Sulfotransferase,SULT)1A1基因Arg213His位点多态性与鲁北地区汉族女性子宫肌瘤的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123例子宫肌瘤患者和123例匹配对照者的SULT1A1基因Arg213His位点的基因型,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子宫肌瘤的关系。结果:1)SULTIAl基因Arg/Arg、Arg/His、His/His 3种基因型在子宫肌瘤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1);2)与Arg/Arg基因型相比,Arg/His、His/His危险度均增加,分别为2.321倍和1.985倍(P=0.003和P=0.468);3)His等位基因可显著增加患子宫肌瘤的危险性(P=0.003,OR调整=2.296,95%CI为1.325~3.978)。结论:SULT1A基因Arg213His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鲁北地区汉族女性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增加了子宫肌瘤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氨基转移1A1 子宫肌瘤 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pXJ128酰化酶工程菌酶学特性研究
20
作者 冯蕾 杨新平 穆斯塔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F08期10-13,共4页
脱乙酰鸟氨酸酶是酶法生产L -蛋氨酸的关键酶。为了获得高效表达的脱乙酰鸟氨酸酶工程菌株 ,在工程菌技术改造及其固定化研究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表达产物脱乙酰鸟氨酸酶酶活可达 2 0 0 0 0 μ/g以上。对此工程菌酶学特性进行了研... 脱乙酰鸟氨酸酶是酶法生产L -蛋氨酸的关键酶。为了获得高效表达的脱乙酰鸟氨酸酶工程菌株 ,在工程菌技术改造及其固定化研究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表达产物脱乙酰鸟氨酸酶酶活可达 2 0 0 0 0 μ/g以上。对此工程菌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确定最佳酶作用条件及酶活影响因素。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 ,使酶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固定化细胞酶活的半衰期达 2 0d以上 ,可连续拆分使用生产 2 4d ,L -Met产率可达 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pXJ128酰化 学特性 L-蛋氨酸 脱乙酰鸟氨酸基因 蔗糖基因 氨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