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速率法测定及其在肝病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一兵 王霞 +3 位作者 张淑琴 高士双 孙红革 罗喜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采用速率法测定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活性在各型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pH=7.2,1/10mol/L磷酸盐缓冲条件下,以瓜氨酸为底物,经一系列酶促反应,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的活性。结果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在... 目的采用速率法测定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活性在各型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pH=7.2,1/10mol/L磷酸盐缓冲条件下,以瓜氨酸为底物,经一系列酶促反应,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的活性。结果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在急性病毒性肝炎、肝性脑病时显著升高,与ALT、AST、GGT呈正相关;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中度升高,阳性率高达90%以上;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时轻度升高。结论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是反映肝损伤的灵敏且特异的理想指标,采用速率法测定其活性简便、稳定、准确、快速,尤其可以作为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和慢性肝病晚期的常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速率法 急性病毒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缺陷病1例病例报告
2
作者 朱燕凤 王慧君 +3 位作者 吴冰冰 谢新宝 陆怡 俞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389-391,共3页
1病例资料女,5岁。因'反复呕吐2月余伴肝功能异常1月半'于2014年3月3日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病程中患儿无发热、寒战和抽搐等表现。患儿既往体健,无肝病史及类似病史,无血制品输注史。其父母及一姐姐均体健,无类似病史,父... 1病例资料女,5岁。因'反复呕吐2月余伴肝功能异常1月半'于2014年3月3日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病程中患儿无发热、寒战和抽搐等表现。患儿既往体健,无肝病史及类似病史,无血制品输注史。其父母及一姐姐均体健,无类似病史,父母否认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疾病史。图3为患儿起病后的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等重要临床信息时间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酰 缺陷 鸟氨酸 临床信息 肝病史 近亲结婚 血制品 尿素循环障碍 家族遗传 程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在肾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高雅文 张一兵 +3 位作者 姜薇 佟青 王尚云 罗喜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rnithine carbamoyltransferase,OCT)在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速率法测定健康对照组130例和各类肾脏疾病114例的血清、尿OCT和尿肌酐(UCr)值。结果:健康对照组、肾肿瘤... 目的:探讨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rnithine carbamoyltransferase,OCT)在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速率法测定健康对照组130例和各类肾脏疾病114例的血清、尿OCT和尿肌酐(UCr)值。结果:健康对照组、肾肿瘤、肾病综合征、上尿路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组的血清OCT值分别为:0.12、0.68、2.35、6.45、144.22IU/L,它们的尿OCT/尿Cr比值分别为:21、133、118、143、371,肾脏疾病组的血清OCT及尿OCT/尿Cr分别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OCT与尿OCT/尿Cr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敏感度分别为83%、87%,特异性分别为73%、75%。结论:血清OCT与尿OCT/尿Cr是诊断肾脏疾病的特异性指标,对肾脏疾病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氨基转移 尿肌酐 肾脏疾病 似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对黄酒贮藏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的调控及品质变化研究
4
作者 方若思 夏婷 +2 位作者 林晨琪 周湖淇 肖功年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03-1410,共8页
氨基甲酸乙酯(EC)是存在于黄酒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的一种潜在致癌物,其前体物为尿素和瓜氨酸。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是一种在乳酸菌精氨酸代谢过程中参与瓜氨酸降解的酶。前期研究发现OTC与EC呈负相关性,并构建了若干个OTC定点突变... 氨基甲酸乙酯(EC)是存在于黄酒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的一种潜在致癌物,其前体物为尿素和瓜氨酸。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是一种在乳酸菌精氨酸代谢过程中参与瓜氨酸降解的酶。前期研究发现OTC与EC呈负相关性,并构建了若干个OTC定点突变菌株。本研究在黄酒贮藏过程中添加突变/野生型OTC,分别分析了自然发酵组、不添加OTC酶的对照组、单位点突变组和双位点突变组中EC、主要代谢物、挥发性风味物质、氨基酸、电子舌等含量的变化规律,探究其对EC代谢和黄酒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双位点突变的H140A-Q143W-OTC可显著降低EC浓度至20%;同时,黄酒的味觉、氨基酸和有机酸差异不显著,但对风味物质有所影响。本研究结果为黄酒企业进行EC阻遏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甲酰转移 氨基甲酸乙酯 黄酒贮藏 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发型女性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附1例报告) 被引量:5
5
作者 金莉蓉 吴旭青 +2 位作者 汪昕 卢家红 范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91-693,共3页
目的探讨迟发型女性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临床特点。方法本文分析1例学龄期起病女性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病例临床特点及转归,并结合文献复习就我国已报道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病例临床罕见,... 目的探讨迟发型女性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临床特点。方法本文分析1例学龄期起病女性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病例临床特点及转归,并结合文献复习就我国已报道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病例临床罕见,女性多见,缺乏家族史,临床表现多以智能损害、发作性意识障碍和惊厥为主,急性期血氨增高,尿有机酸质谱分析示乳清酸明显增高,部分患者血浆氨基酸和酯酰肉碱串联质谱分析示瓜氨酸降低、谷氨酸增高和鸟氨酸增高。结论对原因不明的急、慢性脑病患者应进行血氨测定,并行血尿质谱分析明确诊断,排除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氨血症 鸟氨酸甲酰转移缺乏 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变原理研究Ⅷ.大鼠肝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的提纯及致癌过程中酶的免疫化学滴定
6
作者 李士谔 冉碧芳 +1 位作者 杜德极 余跃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1986年第4期297-300,共4页
大鼠肝线粒体OCT提纯至均一纯。免疫化学证明OCT活性可被抗OCT血清完全中和。DENA诱发大鼠肝癌及发育过程中OCT活性的变化与酶蛋白量的变化是相关的。未见免疫化学性质的差异。
关键词 鸟氨酸甲酰转移 提纯 免疫化学滴定 二乙基亚硝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DE和蛋白质组技术筛选的日本血吸虫鸟氨酸氨基转移酶的表达及其诊断应用
7
作者 胡梅梅 钟政荣 +2 位作者 罗庆礼 方婷娜 沈继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4-488,共5页
目的扩增并表达日本血吸虫鸟氨酸氨基转移酶(SjOAT),评价其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pET28a/SjOAT质粒,转化至E.coliBL21,IPTG诱导表达;应用Ni2+亲和层析法纯化OAT;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表达产物;应用E... 目的扩增并表达日本血吸虫鸟氨酸氨基转移酶(SjOAT),评价其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pET28a/SjOAT质粒,转化至E.coliBL21,IPTG诱导表达;应用Ni2+亲和层析法纯化OAT;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表达产物;应用ELISA法检测待检患者血清,比较SjOAT与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对血吸虫和其它寄生虫感染的检测结果。结果成功克隆表达了SjOAT,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rSjOAT能被血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以rSjOAT-ELISA和SjSEA-ELISA分别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其它寄生虫感染者血清的结果经校正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正常对照者血清和疫区粪检阴性者血清,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jOAT在体外获得表达,用于诊断人血吸虫病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鸟氨酸氨基转移 ELIS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诊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34
8
作者 黄新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9-547,共9页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OTC)缺乏症(OTCD)是由OTC基因突变引起OTC酶活性降低或缺失导致的常见鸟氨酸循环障碍疾病,为X连锁遗传病。OTCD的发病时间与酶活性缺乏程度有关,新生儿期起病型患者通常为OTC酶活性完全丧失,多为男性半合子突变,起...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OTC)缺乏症(OTCD)是由OTC基因突变引起OTC酶活性降低或缺失导致的常见鸟氨酸循环障碍疾病,为X连锁遗传病。OTCD的发病时间与酶活性缺乏程度有关,新生儿期起病型患者通常为OTC酶活性完全丧失,多为男性半合子突变,起病急且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迟发型患者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病程可为渐进性或间歇性,急性发作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有肝功能损害甚至急性肝衰竭等消化系统症状。血氨升高是OTCD患者的主要血生化异常指标,OTCD患者的典型表现是血液谷氨酰胺增加伴瓜氨酸减少,尿乳清酸增加,OTC基因突变是OTCD确诊的重要依据。治疗目标是尽可能减少高氨血症造成的神经系统损害,同时保证患者发育所需的营养。对于药物和饮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建议在代谢状态稳定且没有严重神经系统损伤的条件下进行肝移植。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体格生长指标、营养摄入情况和血氨、血脂、肝功能及血氨基酸等生化指标。本共识有助于规范OTCD的诊治,以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死亡及残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甲酰转移缺乏症 高氨血症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粗提条件优化及特性分析
9
作者 牛美丽 贺滉 +1 位作者 党选民 詹园凤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5-330,共6页
以西瓜叶片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西瓜OCT酶提取的缓冲液p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研究,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西瓜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粗提的最佳条件为缓冲液pH8.5、料液比1∶5、提取时间4 h。酶学特性的结果表明:该酶... 以西瓜叶片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西瓜OCT酶提取的缓冲液p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研究,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西瓜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粗提的最佳条件为缓冲液pH8.5、料液比1∶5、提取时间4 h。酶学特性的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8.0,最适条件下鸟氨酸和氨甲酰磷酸的Km值分别为8.34、3.73 mmol/L,V_(max)分别为0.22、0.32μmol/(m L·min)。金属离子Ca^(2+)、Mg^(2+)和Mn^(2+)对该酶活力有激活作用,而Fe^(3+)和Cu^(2+)对该酶活力起抑制作用。西瓜OCT酶提取条件的优化提高了该酶粗提的效果,为进一步纯化该酶奠定基础;对该酶特性的研究有利于对西瓜瓜氨酸合成代谢及抗逆调控作用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鸟氨酸甲酰转移 条件优化 正交试验 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患儿的护理
10
作者 陈雪琴 李思涛 张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9-220,共2页
关键词 鸟氨酸甲酰转移 低蛋白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并发肝性脑病行肝移植术的康复:1例报告
11
作者 张清芳 王玉龙 +3 位作者 刘铨权 李冬霞 周明超 龙建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20-1124,共5页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是一种罕见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发病率为1/80000—1/56500[1]。该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严重程度各异,可表现为神经认知缺陷、共济失调、行为和情绪问题及肝功能...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是一种罕见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发病率为1/80000—1/56500[1]。该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严重程度各异,可表现为神经认知缺陷、共济失调、行为和情绪问题及肝功能损害等,严重者可并发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急性肝衰竭等[2]。肝移植能够弥补自身基因缺陷,纠正代谢、改善预后,近年来成为治疗OTCD的有效方法[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代谢异常 鸟氨酸甲酰转移 急性肝衰竭 病情严重程度 共济失调 肝性脑病 基因缺陷 肝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癫痫为首发表现的成人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1例
12
作者 陈菲 黄小雨 +1 位作者 肖成华 王炎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2-1013,共2页
患者,男,61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抽搐3月余,加重伴意识模糊2d”于2017年5月6日收住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抽搐,持续约1分钟后自行好转,抽搐过程中不伴意识丧失及大小便失禁,未予以重视。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又出... 患者,男,61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抽搐3月余,加重伴意识模糊2d”于2017年5月6日收住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抽搐,持续约1分钟后自行好转,抽搐过程中不伴意识丧失及大小便失禁,未予以重视。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又出现右侧肢体抽搐,持续约3min后自行好转,于当地医院查头颅CT未示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 首发表现 缺乏 甲酰 迟发型 肢体抽搐 转移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探究
13
作者 康家雄 李爱秀 +1 位作者 靳玉瑞 肖泽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6期16-21,34,共7页
以25个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遗传函数逼近法(GFA)构建了10个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QSAR)模型,从中选取最优模型并检验其预测可靠性,并分析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 以25个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遗传函数逼近法(GFA)构建了10个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QSAR)模型,从中选取最优模型并检验其预测可靠性,并分析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结果表明,最优2D-QSAR模型的R^(2)=0.7776、Q^(2)=0.6421、r^(2)=0.87、(r^(2)-r′02)/r^(2)=0.01、k′=0.97、r^(2)_(m)=0.58,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外部预测能力;热力学描述符AlogP、电拓扑状态描述符ES_Sum_sssN、ES_Sum_ssCH 2和空间描述符Shadow_nu是影响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其中Shadow_nu是最重要的微观结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氨基-1-羟基-2-氧-1 8-萘啶-3-甲酰 整合转移 抑制剂 遗传函数逼近法 二维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的营养治疗观察
14
作者 邱进寿 吴雅云 +1 位作者 林进皇 郑丽玲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1-384,共4页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是一组罕见的代谢性疾病,有19%的病人表现为新生儿发病表型,临床可有呕吐、精神状态改变和脑病等不同表现[1]。确诊OTCD后的营养治疗与管理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治疗...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是一组罕见的代谢性疾病,有19%的病人表现为新生儿发病表型,临床可有呕吐、精神状态改变和脑病等不同表现[1]。确诊OTCD后的营养治疗与管理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之一,关系到病人的营养与生长发育、疾病的波动。本研究回顾分析1例OTCD病人的营养治疗过程,观测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分析营养指标变化、随诊评估生长发育状况,并复习相关文献,为OTCD病人的临床营养治疗方面的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甲酰转移缺乏症 高氨血症 营养治疗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代谢酶对传统黄酒发酵氨基甲酸乙酯产生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方若思 董亚晨 +2 位作者 徐腾洋 范琳琳 陈启和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208,共6页
通过不同处理方法分析传统黄酒在发酵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产生的代谢规律以及精氨酸代谢酶对氨基甲酸乙酯产生的调控作用,其中对照组不加任何抑制剂,实验组分别加入0.001、0.01和0.2mol/L L-鸟氨酸盐酸盐及150和750U脲酶作为抑制剂.结果... 通过不同处理方法分析传统黄酒在发酵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产生的代谢规律以及精氨酸代谢酶对氨基甲酸乙酯产生的调控作用,其中对照组不加任何抑制剂,实验组分别加入0.001、0.01和0.2mol/L L-鸟氨酸盐酸盐及150和750U脲酶作为抑制剂.结果表明:L-鸟氨酸盐酸盐和脲酶抑制剂对氨基甲酸乙酯产生的抑制效果良好;尿素和瓜氨酸是氨基甲酸乙酯产生的主要前体物,在黄酒发酵中胞内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活性对氨基甲酸乙酯的产生起着抑制作用,然而其具体的调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黄酒 氨基甲酸乙酯 鸟氨酸甲酰转移 抑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氨基苯甲酰胺联合顺铂抑制骨肉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亚东 徐西强 +2 位作者 彭飞 虞冀哲 吴华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7期852-855,共4页
目的探讨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抑制药3-氨基苯甲酰胺(3-aminobenzamide,3-AB)联合顺铂对骨肉瘤细胞U2OS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单独应用顺铂及与3-AB联合应用时U2OS细胞增殖的抑... 目的探讨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抑制药3-氨基苯甲酰胺(3-aminobenzamide,3-AB)联合顺铂对骨肉瘤细胞U2OS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单独应用顺铂及与3-AB联合应用时U2OS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3-AB与顺铂联用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比单独应用顺铂低,增敏比1.76,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3-AB联合顺铂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较单纯3-AB、顺铂处理的凋亡率高,细胞周期分析结果示3-AB联合顺铂处理较单纯顺铂处理S期阻滞时间更长。结论 PARP-1抑制药3-AB能增强顺铂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氨基甲酰 顺铂 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1抑制药 骨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转录分析及对免疫的响应
17
作者 张永红 朱峰 +2 位作者 唐芬芬 邵榆岚 白兴荣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7期178-182,共5页
分析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序列信息,明确其组织转录规律,结合家蚕感染BmNPV对其表达的影响,初步探索该基因功能。克隆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 ORF序列,对该基因编码区的氨基酸序列、分子量、结构域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析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序列信息,明确其组织转录规律,结合家蚕感染BmNPV对其表达的影响,初步探索该基因功能。克隆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 ORF序列,对该基因编码区的氨基酸序列、分子量、结构域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Gene Doc与MEGA 5.0软件对Bm OAT与其他物种δ-鸟氨酸转氨酶进行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利用半定量RT-PCR对其组织和时期转录情况进行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家蚕添食BmNPV后Bmoat的表达情况。Bmoat编码407个氨基酸,属非分泌型蛋白,预测分子量为44.7 ku,等电点为6.3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Bm OAT与棉铃虫转氨酶同源性最高,为84.3%。组织和时期转录特征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家蚕幼虫的各个组织均表达,且在家蚕整个幼虫时期持续性表达。Bmoat在家蚕感染BmNPV 3 h表达量基因明显上调,而在12、24 h呈现下调,表明Bmoat的表达受到BmNPV感染的诱导。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Bmoat在家蚕感染BmNPV后发生响应,推测该基因参与家蚕免疫应答,进而形成一定的机体能量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鸟氨酸氨基转移(Bmoat)基因 表达 BmNPV感染 转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胁迫及复水对不同抗旱性小麦幼苗脯氨酸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姜淑欣 刘党校 +1 位作者 庞红喜 吕金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81-1587,共7页
以两种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探究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小麦幼苗叶片与根系脯氨酸累积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PEG胁迫下抗旱品种‘普冰143’根长和根干重下降不大,而水敏感品种‘郑引1号’... 以两种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探究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小麦幼苗叶片与根系脯氨酸累积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PEG胁迫下抗旱品种‘普冰143’根长和根干重下降不大,而水敏感品种‘郑引1号’根长和根干重下降显著;且于胁迫处理36h时‘普冰143’根系脯氨酸含量增加(75.0%)显著大于‘郑引1号’(37.7%),复水24h后均恢复至对照水平。(2)PEG胁迫下‘普冰143’叶片中谷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P5CS和鸟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δ-OAT活性均显著增加,且‘普冰143’叶片脯氨酸两条合成途径关键酶活性均得以加强;PEG胁迫处理36h时,‘郑引1号’叶片中P5CS活性增加显著,δ-OAT活性变化较小,且‘郑引1号’叶片脯氨酸合成可能以谷氨酸途径为主;但在PEG胁迫下两个不同抗旱性品种的根中P5CS、δ-OAT活性均变化较小。(3)PEG胁迫处理36h时‘普冰143’叶片脯氨酸降解酶PDH活性显著下降,而‘郑引1号’叶片PDH活性显著增加,复水后抗旱品种叶片该酶活性显著增加,水敏感品种恢复至对照水平;但PEG胁迫处理下两个不同抗旱性品种的根中PDH活性均显著下降。研究表明,PEG胁迫下小麦叶片是合成脯氨酸的主要部位,抗旱品种‘普冰143’根系脯氨酸持续积累与叶片中高的脯氨酸合成关键酶活性及脯氨酸转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胁迫 小麦 吡咯啉-5-羧酸合成 鸟氨酸δ-氨基转移 脯氨酸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胁迫对偏关苜蓿脯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慧森 刘艳香 +1 位作者 董宽虎 杨武德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0-1004,1024,共6页
以山西地方品种偏关苜蓿(Medicago sativa cv.Pianguan)为试验材料,采用20%聚乙二醇(PEG-6000)分别处理不同时间(0,8,16,24,32,48和72h),研究偏关苜蓿地上部及地下部的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鸟氨酸δ-氨基转移酶(ornithine-oxo-acid... 以山西地方品种偏关苜蓿(Medicago sativa cv.Pianguan)为试验材料,采用20%聚乙二醇(PEG-6000)分别处理不同时间(0,8,16,24,32,48和72h),研究偏关苜蓿地上部及地下部的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鸟氨酸δ-氨基转移酶(ornithine-oxo-acidtransaminase,δ-OAT)、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P5CS)、脯氨酸脱氢酶(proline dehydragenase,ProDH)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PEG胁迫下,地上部Pro含量显著高于地下部,PEG处理40h时,地上部Pro含量最高(3230.4μg.g-1 FW)。地上部和地下部P5CS活性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δ-OAT活性则在胁迫8h时升高,之后下降。ProDH活性受PEG胁迫显著降低,呈时间依赖性。PEG胁迫前期,偏关苜蓿的Pro积累以鸟氨酸-脯氨酸途径为主,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转为以谷氨酸-脯氨酸途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关苜蓿 脯氨酸 鸟氨酸δ-氨基转移 吡咯啉-5-羧酸合成 脯氨酸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扁蓿豆幼苗脯氨酸积累及其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钟华 董洁 董宽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9-194,共6页
以野生扁蓿豆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盐(NaCl、Na_2CO_3)的不同浓度(0、50、100、200、300、400、500mmol·L^(-1))胁迫对扁蓿豆苗期脯氨酸积累及其代谢途径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盐胁迫下,扁蓿豆脯氨酸... 以野生扁蓿豆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盐(NaCl、Na_2CO_3)的不同浓度(0、50、100、200、300、400、500mmol·L^(-1))胁迫对扁蓿豆苗期脯氨酸积累及其代谢途径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盐胁迫下,扁蓿豆脯氨酸(Pro)含量、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活性、鸟氨酸-δ氨基转移酶(δ-OAT)活性均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而脯氨酸脱氢酶(ProDH)活性随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扁蓿豆幼苗主动积累Pro是缓解其NaCl和Na_2CO_3胁迫的原因,并由Glu途径和Orn途径协同作用于Pro积累,但以Orn途径为主。试验中,扁蓿豆所承受的NaCl和Na_2CO_3浓度不宜超过400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盐胁迫 脯氨酸 吡咯啉-5-羧酸合成 鸟氨酸氨基转移 脯氨酸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