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点整合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α-2,6-唾液酸转移酶1和N-乙酰氨基糖基转移酶Ⅲ的CHO工程细胞株构建
1
作者 李仙红 贾润清 +4 位作者 王友亮 漫未玲 朱天昊 阎新龙 林艳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585,共10页
对哺乳动物细胞CHO进行糖基化改造,用于生产蛋白质类药物。首先测定CHO细胞Rosa26位点的基因组序列,设计gRNA序列,利用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Cas9)技术,将着陆架整合到CHO细胞的Rosa26位点处。通过重叠PCR及无缝连接技术构建... 对哺乳动物细胞CHO进行糖基化改造,用于生产蛋白质类药物。首先测定CHO细胞Rosa26位点的基因组序列,设计gRNA序列,利用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Cas9)技术,将着陆架整合到CHO细胞的Rosa26位点处。通过重叠PCR及无缝连接技术构建3个糖基转移酶共同表达的打靶载体,分别是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B4GALT1)、α-2,6-唾液酸转移酶1(ST6GAL1)和N-乙酰氨基糖基转移酶Ⅲ(GnTⅢ),并利用重组酶介导的盒式交换技术(recombinase-mediated cassette exchange,RMCE)将3个糖基转基因酶基因定点整合到CHO Rosa26位点中。PCR证实了3个糖基转移酶成功定点整合Rosa26位点,qRT-PCR证实3个糖基转移酶的mRNA表达水平均在50000倍以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证实3个糖基转移酶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在4倍以上(P<0.001)。成功构建了Rosa26位点定点整合3个糖基转移酶的CHO工程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4半乳糖基转移 α-2 6-唾液酸转移1 N-乙酰氨基糖基转移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技术 重组介导的盒式交换技术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85-5p靶向氧连接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
2
作者 胡东来 赵梓岐 +3 位作者 李元 杨丽 雷艳丽 楚元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8,共11页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采用雄激素剥夺疗法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前列腺癌有效,但大多数患者最终会进展为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因此,寻找新的更加有效的前列腺癌治疗靶点就显得尤为关...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采用雄激素剥夺疗法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前列腺癌有效,但大多数患者最终会进展为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因此,寻找新的更加有效的前列腺癌治疗靶点就显得尤为关键。多项研究表明,微RNA(microRNAs,miRNAs)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相关。已有报道显示,miRNA-485-5p(miR-485-5p)在多种肿瘤中发挥抑癌作用,但其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在较大程度上仍未可知。本研究旨在探究miR-485-5p在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作用与机制。生物信息学预测和qRT-PCR检测发现,miR-485-5p在前列腺癌中表达下调。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证明,转染miR-485-5p模拟物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生物信息学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法、Western印迹和qRT-PCR检测证实,氧连接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 transferase,OGT)是miR-485-5p的一个下游直接靶标。进一步的分析和检测显示,OGT在前列腺癌中呈高表达,转染OGT的siRNA能够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同时有效逆转转染miR-485-5p抑制物所发挥的促癌作用。综上所述,miR-485-5p可以通过负向调控OGT进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释miR-485-5p在前列腺癌中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可为寻找前列腺癌的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85-5p 前列腺癌 氧连接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鲤N-乙酰氨基葡萄糖-1-磷酸转移酶α/β亚基(GNPTAB)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组织分布和时序表达
3
作者 温思怡 韩卓然 孙敬锋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2-58,共7页
论文旨在研究锦鲤(Cyprinus carpio var. koi)GNPTAB(alpha/beta subunits of N-acetylglucosamine-1-phosphotransferase)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对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应答规律。对锦鲤GNPTAB基因CDS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 论文旨在研究锦鲤(Cyprinus carpio var. koi)GNPTAB(alpha/beta subunits of N-acetylglucosamine-1-phosphotransferase)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对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应答规律。对锦鲤GNPTAB基因CDS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GNPTAB基因的组织分布和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机体后的时序表达规律。结果显示,GNPTAB基因CDS区片段长度为3 747 bp,推测编码1 248个氨基酸,含有4个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GNPTAB基因在健康锦鲤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脏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肌肉、肠道、脾脏、皮肤、中肾、头肾。维氏气单胞菌人工感染锦鲤6~72 h,GNPTAB基因在肠道组织主要呈现上调表达,在肝脏、头肾、脾脏、皮肤、肌肉组织中主要呈现下调表达。维氏气单胞菌感染锦鲤后,GNPTAB基因在这些组织中出现表达差异,推测GNPTAB参与了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或免疫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分布 时序表达 N-乙酰氨基葡萄糖-1-磷酸转移α/β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DE和蛋白质组技术筛选的日本血吸虫鸟氨酸氨基转移酶的表达及其诊断应用
4
作者 胡梅梅 钟政荣 +2 位作者 罗庆礼 方婷娜 沈继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4-488,共5页
目的扩增并表达日本血吸虫鸟氨酸氨基转移酶(SjOAT),评价其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pET28a/SjOAT质粒,转化至E.coliBL21,IPTG诱导表达;应用Ni2+亲和层析法纯化OAT;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表达产物;应用E... 目的扩增并表达日本血吸虫鸟氨酸氨基转移酶(SjOAT),评价其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pET28a/SjOAT质粒,转化至E.coliBL21,IPTG诱导表达;应用Ni2+亲和层析法纯化OAT;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表达产物;应用ELISA法检测待检患者血清,比较SjOAT与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对血吸虫和其它寄生虫感染的检测结果。结果成功克隆表达了SjOAT,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rSjOAT能被血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以rSjOAT-ELISA和SjSEA-ELISA分别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其它寄生虫感染者血清的结果经校正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正常对照者血清和疫区粪检阴性者血清,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jOAT在体外获得表达,用于诊断人血吸虫病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鸟氨酸氨基转移 ELIS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速率法测定及其在肝病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一兵 王霞 +3 位作者 张淑琴 高士双 孙红革 罗喜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采用速率法测定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活性在各型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pH=7.2,1/10mol/L磷酸盐缓冲条件下,以瓜氨酸为底物,经一系列酶促反应,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的活性。结果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在... 目的采用速率法测定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活性在各型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pH=7.2,1/10mol/L磷酸盐缓冲条件下,以瓜氨酸为底物,经一系列酶促反应,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的活性。结果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在急性病毒性肝炎、肝性脑病时显著升高,与ALT、AST、GGT呈正相关;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中度升高,阳性率高达90%以上;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时轻度升高。结论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是反映肝损伤的灵敏且特异的理想指标,采用速率法测定其活性简便、稳定、准确、快速,尤其可以作为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和慢性肝病晚期的常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 速率法 急性病毒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激活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郑英 楼宜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 探索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 (Par)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 转移酶(mGST)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小鼠饮用 1 0 %乙醇 7d以诱导肝药酶 ,Par90 ,1 5 0 ,2 1 0mg·kg-1ip ,在 6h内测定肝mGST活性及谷胱甘肽 (GSH)含... 目的 探索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 (Par)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 转移酶(mGST)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小鼠饮用 1 0 %乙醇 7d以诱导肝药酶 ,Par90 ,1 5 0 ,2 1 0mg·kg-1ip ,在 6h内测定肝mGST活性及谷胱甘肽 (GSH)含量 ,结合二硫苏糖醇(DTT)逆转与N 乙基马来酰亚胺 (NEM)激活效应来探讨mGST活性变化机制 ,并用SDS PAGE和负染凝胶法评价Par对mGST蛋白分子量及含量的影响。结果 ipPar90~ 2 1 0mg·kg-1,在短时间内引起小鼠mGST活性增加 ,GSH含量减少。mGST活性的改变与Par处理之间存在时效及量效关系。Par引起的mGST的激活效应不被二硫键断裂剂DTT逆转 ,NEM在Par激活的mGST半胱氨酸 49巯基 (Cys 49 SH)上总激活效应降低 ;激活的mGST未见蛋白分子量变迁及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大剂量Par引起小鼠体内mGST活性增加 ,其激活机制主要与Cys 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 微粒体 谷胱甘肽5-转移 对乙酰氨基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基因反义RNA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仇灏 金美芳 +4 位作者 周迎会 孙其昌 刘可人 沈宏杰 吴士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8,共6页
反义封闭人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p-GalNAc-T2)的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SGC7901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有影响.在对几株肿瘤细胞的pp-GalNAc-T2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后,以高表达pp... 反义封闭人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p-GalNAc-T2)的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SGC7901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有影响.在对几株肿瘤细胞的pp-GalNAc-T2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后,以高表达pp-GalNAc-T2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方法扩增两段不同长度pp-GalNAc-T2基因片段,构建反义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通过G418筛选,建立一系列旨在封闭胃癌细胞SGC7901ppGalNAc-T2基因表达的亚细胞克隆.通过流式细胞术、荧光显微镜、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反义封闭pp-GalNAc-T2基因RNA表达后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以及TGF-β1、MMP2表达水平的变化.反义封闭pp-GalNAc-T2基因表达后,胃癌细胞SGC7901 pp-GalNAc-T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分裂增殖减慢,表明反义封闭pp-GalNAc-T2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增殖有影响.结果还显示,反义封闭pp-GalNAc-T2基因表达可使TGF-β1、MMP2基因在mRNA与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增加,提示pp-GalNAc-T2基因表达可能对胃癌细胞SGC7901浸润转移产生影响.以上结果表明,pp-GalNAc-T2基因在肿瘤细胞中广泛表达,并可能与肿瘤的增殖及浸润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 基质金属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SGC790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DP-N-乙酰-α-D-半乳糖氨基转移酶3:一个新的磷调节蛋白的调磷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楠 李春霖 夏维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219-224,共6页
UDP-N-乙酰-α-D-半乳糖氨基转移酶3(ppGalNacT3)是催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O-糖基化的起始酶,其编码基因GALNT3的突变可以导致以高磷酸盐血症及软组织钙化为特征的高磷酸盐血症型家族性肿瘤样钙化(HFTC)。磷是人体重要的矿物质... UDP-N-乙酰-α-D-半乳糖氨基转移酶3(ppGalNacT3)是催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O-糖基化的起始酶,其编码基因GALNT3的突变可以导致以高磷酸盐血症及软组织钙化为特征的高磷酸盐血症型家族性肿瘤样钙化(HFTC)。磷是人体重要的矿物质,参与包括骨骼矿化在内的许多重要生理过程,磷代谢紊乱可以导致骨骼矿化障碍,引起骨软化、骨质疏松等代谢性骨病的发生。磷稳态的调节对骨骼健康有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就一个新近发现的磷调节相关蛋白ppGalNacT3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综述,并试阐述其调节血磷的机制以及对骨骼矿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DP-N-乙酰-α-D-半乳糖氨基转移3 O-糖基化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磷稳态 骨骼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钮小单孢菌2-脱氧蟹肌醇氨基转移酶基因sisM的克隆与表达
9
作者 曾志红 洪文荣 +2 位作者 罗敏玉 戈梅 陈代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9-272,共4页
从伊钮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inyoensis)中扩增到参与西索米星生物合成基因sisM,其开放阅读框长1263bp,编码含421个氨基酸残基(44.3ku)的蛋白质。经Blast比对,该蛋白与已报道的L-谷氨酰胺:2-脱氧蟹肌醇(DOI)氨基转移酶有很高的同源性... 从伊钮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inyoensis)中扩增到参与西索米星生物合成基因sisM,其开放阅读框长1263bp,编码含421个氨基酸残基(44.3ku)的蛋白质。经Blast比对,该蛋白与已报道的L-谷氨酰胺:2-脱氧蟹肌醇(DOI)氨基转移酶有很高的同源性,据此推测sisM是编码DOI氨基转移酶的基因。该基因在IPTG诱导下.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实现了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量与推测的一致。这是从伊钮小单孢菌克隆到的又一参与西索米星核心基团2-脱氧链霉胺(DOS)生物合成的新基因,该基因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EU0747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sM L-谷氨酰胺:2-脱氧蟹肌醇氨基转移 西索米星 伊钮小单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在肾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雅文 张一兵 +3 位作者 姜薇 佟青 王尚云 罗喜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rnithine carbamoyltransferase,OCT)在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速率法测定健康对照组130例和各类肾脏疾病114例的血清、尿OCT和尿肌酐(UCr)值。结果:健康对照组、肾肿瘤... 目的:探讨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rnithine carbamoyltransferase,OCT)在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速率法测定健康对照组130例和各类肾脏疾病114例的血清、尿OCT和尿肌酐(UCr)值。结果:健康对照组、肾肿瘤、肾病综合征、上尿路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组的血清OCT值分别为:0.12、0.68、2.35、6.45、144.22IU/L,它们的尿OCT/尿Cr比值分别为:21、133、118、143、371,肾脏疾病组的血清OCT及尿OCT/尿Cr分别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OCT与尿OCT/尿Cr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敏感度分别为83%、87%,特异性分别为73%、75%。结论:血清OCT与尿OCT/尿Cr是诊断肾脏疾病的特异性指标,对肾脏疾病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氨基转移 尿肌酐 肾脏疾病 似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氨基葡萄糖合成关键酶氨基葡萄糖-6-磷酸乙酰转移酶的筛选及酶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小芳 刘延峰 +3 位作者 李江华 刘龙 堵国成 陈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3-84,共12页
N-乙酰氨基葡萄糖(N-acetylglucosamine,GlcNAc)是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GlcN)的衍生物,在保健食品和医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氨基葡萄糖-6-磷酸乙酰转移酶(glucosamine-6-phosphate N-acetyltransferase,GNA)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合成... N-乙酰氨基葡萄糖(N-acetylglucosamine,GlcNAc)是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GlcN)的衍生物,在保健食品和医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氨基葡萄糖-6-磷酸乙酰转移酶(glucosamine-6-phosphate N-acetyltransferase,GNA)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本研究在前期构建的产GlcNAc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B.subtilis)工程菌的基础上,通过过量表达不同来源的GNA,筛选出来源于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氨基葡萄糖-6-磷酸乙酰基转移酶(Cegna1)最适于加强GlcNAc合成途径。在B.subtilis工程菌中表达Cegna1,摇瓶水平发酵GlcNAc产量达到7.31 g/L,与过量表达来源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erevisiae)的GNA的对照菌株相比,GlcNAc的产量提高了24.51%。在3 L发酵罐中进行分批发酵,GlcNAc产量达到24.23 g/L,相较于对照菌株GlcNAc的产量提高了24.69%。进一步研究发现重组Cegna1对GlcN-6P和乙酰辅酶A(Ac-CoA)有着较高的亲和力和催化效率,最后对重组Cegna1的基本酶学性质进行了考察,发现底物GlcN-6P对重组Cegna1的抑制作用明显,下一步可采用定向进化策略改造Cegna1,解除底物GlcN-6P对重组Cegna1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应用定向进化策略改造GNA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氨基葡萄糖-6-磷酸乙酰转移 N-乙酰氨基葡萄糖 枯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1,6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晓龙 朱君 +1 位作者 杨涛 吴峰阶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0-238,共9页
目的:探讨β-1,6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2(GCNT2)基因在胃癌(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GC发生、发展和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利用TIMER、GEPIA2、Oncomine和UALCAN等数据库数据,以及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切除... 目的:探讨β-1,6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2(GCNT2)基因在胃癌(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GC发生、发展和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利用TIMER、GEPIA2、Oncomine和UALCAN等数据库数据,以及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25例GC患者的癌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分析GCNT2基因在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GC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利用LinkedOmics、GSEA和ssGSEA分析GCNT2所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及其与免疫浸润之间的相关性。将pc-GCNT2及其阴性对照质粒转染进胃癌SGC-7901和BGC-823细胞,用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GCNT2对G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WB法检测细胞中GCNT2、STAT3和PD-L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GCNT2 mRNA在G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或P<0.01),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其对GC诊断有较高的价值。GCNT2在GC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显著高于癌旁组织,GCNT2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主要是参与细胞形态发生的成分、细胞间黏附、多细胞生物信号和突触传递等。单基因GSEA分析发现,GCNT2在GC中主要抑制IL-6/JAK/STAT3、IL-2/STAT5信号通路和炎症反应、α/γ干扰素响应与NF-κB表达等。GCNT2的表达与GC组织的免疫浸润具有显著相关性。过表达GCNT2可显著抑制G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均P<0.01),降低细胞中STAT3和PD-L1的表达水平(均P<0.01)。结论:GCNT2基因在GC组织中低表达,与GC的诊断及预后显著相关,其主要通过抑制IL-6/JAK/STAT3和免疫相关致癌信号通路而在G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6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 胃癌 SGC-7901细胞 BGC-823细胞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组蛋白α-氨基乙酰基转移酶Nat11表达纯化、晶体生长及底物结合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嘉欣 李海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3-200,共8页
α-氨基乙酰基转移酶11(Nat11)催化组蛋白H4和H2A氨基端乙酰化修饰,发挥着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功能。将人Nat11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 SUMO中,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重组表达。通过镍柱亲和层析等一系列体外纯化步骤,获得高纯度N... α-氨基乙酰基转移酶11(Nat11)催化组蛋白H4和H2A氨基端乙酰化修饰,发挥着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功能。将人Nat11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 SUMO中,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重组表达。通过镍柱亲和层析等一系列体外纯化步骤,获得高纯度Nat11。利用等温滴定量热法(ITC),测得Nat11与底物多肽微摩尔量级结合常数。利用质谱技术,发现纯化后的Nat11结合有大肠杆菌内源产生的乙酰辅酶A或辅酶A,在ITC滴定过程中可以产生对多肽底物的乙酰化修饰,表明纯化获得的Nat11在溶液中具有酶活力。随后,对Nat11进行晶体生长研究,通过初筛优化获得蛋白截短体及底物-酶融合蛋白单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氨基乙酰基转移11 重组蛋白表达 蛋白聚集 -底物结合 晶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酸6-氨基转移酶合成条件的优化
14
作者 颜媛 刘吉华 +1 位作者 余伯阳 张剑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78,共4页
以一株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轮枝霉菌(Verticillium sp.)2-14为起始菌株,在摇瓶发酵水平上对其产赖氨酸6-氨基转移酶的条件,包括不同碳源、氮源、磷酸盐、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了优化,并对基本无机盐离子进行了正交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 以一株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轮枝霉菌(Verticillium sp.)2-14为起始菌株,在摇瓶发酵水平上对其产赖氨酸6-氨基转移酶的条件,包括不同碳源、氮源、磷酸盐、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了优化,并对基本无机盐离子进行了正交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产LAT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为:0·2%L-赖氨酸,3%可溶性淀粉,0·5%KH2PO4,0·1%MgSO4·7H2O.通过考察菌株生长与产酶进程发现,培养52h时酶活达到峰值1217U·L-1,与优化前相比,酶活力提高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6-氨基转移 优化 发酵 L-哌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探究
15
作者 康家雄 李爱秀 +1 位作者 靳玉瑞 肖泽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6期16-21,34,共7页
以25个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遗传函数逼近法(GFA)构建了10个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QSAR)模型,从中选取最优模型并检验其预测可靠性,并分析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 以25个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遗传函数逼近法(GFA)构建了10个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QSAR)模型,从中选取最优模型并检验其预测可靠性,并分析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结果表明,最优2D-QSAR模型的R^(2)=0.7776、Q^(2)=0.6421、r^(2)=0.87、(r^(2)-r′02)/r^(2)=0.01、k′=0.97、r^(2)_(m)=0.58,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外部预测能力;热力学描述符AlogP、电拓扑状态描述符ES_Sum_sssN、ES_Sum_ssCH 2和空间描述符Shadow_nu是影响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其中Shadow_nu是最重要的微观结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氨基-1-羟基-2--1 8-萘啶-3-甲酰胺 整合转移 抑制剂 遗传函数逼近法 二维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对黄酒贮藏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的调控及品质变化研究
16
作者 方若思 夏婷 +2 位作者 林晨琪 周湖淇 肖功年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03-1410,共8页
氨基甲酸乙酯(EC)是存在于黄酒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的一种潜在致癌物,其前体物为尿素和瓜氨酸。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是一种在乳酸菌精氨酸代谢过程中参与瓜氨酸降解的酶。前期研究发现OTC与EC呈负相关性,并构建了若干个OTC定点突变... 氨基甲酸乙酯(EC)是存在于黄酒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的一种潜在致癌物,其前体物为尿素和瓜氨酸。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是一种在乳酸菌精氨酸代谢过程中参与瓜氨酸降解的酶。前期研究发现OTC与EC呈负相关性,并构建了若干个OTC定点突变菌株。本研究在黄酒贮藏过程中添加突变/野生型OTC,分别分析了自然发酵组、不添加OTC酶的对照组、单位点突变组和双位点突变组中EC、主要代谢物、挥发性风味物质、氨基酸、电子舌等含量的变化规律,探究其对EC代谢和黄酒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双位点突变的H140A-Q143W-OTC可显著降低EC浓度至20%;同时,黄酒的味觉、氨基酸和有机酸差异不显著,但对风味物质有所影响。本研究结果为黄酒企业进行EC阻遏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 氨基甲酸乙酯 黄酒贮藏 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ccharomy cescerevisiae氨基转移酶基因ARO8克隆及对3甲硫基丙醇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丽 尹胜 +2 位作者 梁婧如 王成涛 赵吉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2-135,139,共5页
酿酒酵母可通过艾希利(Ehrlich)途径将L-蛋氨酸转化为3-甲硫基丙醇等食品风味成分,本文研究了氨基转移酶及其基因在Ehrlich途径及3-甲硫基丙醇合成代谢的调控作用。从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克隆氨基转移酶ARO8基因,并基于酿酒... 酿酒酵母可通过艾希利(Ehrlich)途径将L-蛋氨酸转化为3-甲硫基丙醇等食品风味成分,本文研究了氨基转移酶及其基因在Ehrlich途径及3-甲硫基丙醇合成代谢的调控作用。从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克隆氨基转移酶ARO8基因,并基于酿酒酵母-大肠杆菌穿梭型表达载体pYES-pgk,构建重组质粒表达载体pYES-pgk-ARO8,PEG/LiAc转化法将其导入S.cerevisiae S288C。结果表明,克隆的ARO8基因全长1503bp,与NCBI GenBank中酿酒酵母芳香族氨基转移酶Ⅰ编码基因ARO8的序列相似度为100%;构建的ARO8基因过表达工程菌S.cerevisiae AR8,其氨基转移酶活力为187U/mL,较野生型S288C菌株的酶活性提高1.63倍;工程菌AR8的摇瓶发酵3-甲硫基丙醇产量为0.76g/L,较野生型S288C提高28.8%。表明氨基转移酶Aro8p及其ARO8基因在S.cerevisiae 3-甲硫基丙醇合成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增强其ARO8基因表达,有助于提高3-甲硫基丙醇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3-甲硫基丙醇氨基 转移基因 AR08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转录分析及对免疫的响应
18
作者 张永红 朱峰 +2 位作者 唐芬芬 邵榆岚 白兴荣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7期178-182,共5页
分析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序列信息,明确其组织转录规律,结合家蚕感染BmNPV对其表达的影响,初步探索该基因功能。克隆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 ORF序列,对该基因编码区的氨基酸序列、分子量、结构域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析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序列信息,明确其组织转录规律,结合家蚕感染BmNPV对其表达的影响,初步探索该基因功能。克隆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 ORF序列,对该基因编码区的氨基酸序列、分子量、结构域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Gene Doc与MEGA 5.0软件对Bm OAT与其他物种δ-鸟氨酸转氨酶进行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利用半定量RT-PCR对其组织和时期转录情况进行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家蚕添食BmNPV后Bmoat的表达情况。Bmoat编码407个氨基酸,属非分泌型蛋白,预测分子量为44.7 ku,等电点为6.3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Bm OAT与棉铃虫转氨酶同源性最高,为84.3%。组织和时期转录特征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家蚕幼虫的各个组织均表达,且在家蚕整个幼虫时期持续性表达。Bmoat在家蚕感染BmNPV 3 h表达量基因明显上调,而在12、24 h呈现下调,表明Bmoat的表达受到BmNPV感染的诱导。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Bmoat在家蚕感染BmNPV后发生响应,推测该基因参与家蚕免疫应答,进而形成一定的机体能量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鸟氨酸氨基转移(Bmoat)基因 表达 BmNPV感染 转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G酶、γ-谷氨酰转移酶联合尿微量蛋白检测对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智慧 唐小铁 +1 位作者 王艳娥 李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627-629,共3页
目的:探讨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甘酶(NAG酶)、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肾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终点法和速率法对113例尿蛋白定性阴性的患者和30例健康人群尿中NAG酶、γ-GT、mAlb进行检... 目的:探讨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甘酶(NAG酶)、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肾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终点法和速率法对113例尿蛋白定性阴性的患者和30例健康人群尿中NAG酶、γ-GT、mAlb进行检测,探讨三者联合检测对肾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DM组、HBP组、SLE组患者mAlb、NAG酶、γ-GT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指标单项检测阳性率较低,两两联合检测会提高检测阳性率,但是与单项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联合检测明显提高检测阳性率,与单项及两项检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Alb、NAG酶、γ-GT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mAlb、NAG酶、γ-GT联合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肾损伤的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甘(NAG) γ-谷氨酰转移-GT) 尿微量蛋白(mAlb)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腺苷-L-甲硫氨酸依赖的3-氨基-3-羧基丙基利用酶研究进展
20
作者 何家乐 董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6-70,共15页
S-腺苷-L-甲硫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辅因子。SAM的结构中具有3个不稳定的C-S键,不同的SAM依赖酶能够选择性地切割其中不同的C-S键来催化各种类型的反应。其中,利用SAM甲基部分的甲基转移酶和腺苷部分的SA... S-腺苷-L-甲硫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辅因子。SAM的结构中具有3个不稳定的C-S键,不同的SAM依赖酶能够选择性地切割其中不同的C-S键来催化各种类型的反应。其中,利用SAM甲基部分的甲基转移酶和腺苷部分的SAM自由基酶被广泛研究。UniProt数据库中保存了超过1800000条SAM依赖的甲基转移酶序列;SAM自由基酶也已经成为最大的酶家族之一,数目超过700000个。但利用SAM中3-氨基-3羧基丙基(3-amino-3-carboxypropyl,ACP)的酶却报道相对较少,本文对目前这一类酶的研究进行分类介绍,并对这一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腺苷-L-甲硫氨酸 3-氨基-3-羧基丙基 反应机制 甲基转移 非经典SAM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