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嘉男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普通型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经验
1
作者 庄庆煊 张嘉男 吴堪助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1期25-29,共5页
普通型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VSIL)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外阴表皮后造成鳞状上皮内病损的疾病。该文阐述张嘉男教授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普通型VSIL的辨治思路,并介绍验案2则。张嘉男教授认为,普通型VSIL主要病机为机体脾肾两虚,任带二... 普通型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VSIL)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外阴表皮后造成鳞状上皮内病损的疾病。该文阐述张嘉男教授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普通型VSIL的辨治思路,并介绍验案2则。张嘉男教授认为,普通型VSIL主要病机为机体脾肾两虚,任带二脉不固,湿热邪毒侵袭外阴而发病。在治疗时,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补肾健脾、清热利湿、解毒杀虫为治法,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治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型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 阴痒 阴蚀 阴痛 扶正祛邪 内服外用 张嘉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2
作者 鲍晓菊 史爱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 探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沭阳医院妇产科收治的76例HSI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应用宫颈... 目的 探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沭阳医院妇产科收治的76例HSI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应用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SIL患者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相关治疗进展
3
作者 王夏 李风艳 王朝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0期57-61,共5页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是宫颈癌的前期病变,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针对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但因育龄期女性担忧有创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对保...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是宫颈癌的前期病变,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针对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但因育龄期女性担忧有创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对保守治疗的研究仍在继续。本文综述近年来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消融治疗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策略及预防性疫苗的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量化宫颈锥切术治疗阴道镜检查不充分的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王霞 余东琪 +1 位作者 胡婷婷 刘桂菊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57-60,共4页
目的 分析对阴道镜检查不充分的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行个体化量化宫颈锥切术的疗效。方法 192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镜检查不充分的S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经B超测量宫颈管长度,然后行个体化量化宫颈锥切术,其中108例行子宫... 目的 分析对阴道镜检查不充分的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行个体化量化宫颈锥切术的疗效。方法 192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镜检查不充分的S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经B超测量宫颈管长度,然后行个体化量化宫颈锥切术,其中108例行子宫颈冷刀锥切术(CKC)作为CKC组,84例行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作为LEEP组。对宫颈锥切术后病理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52例患者追加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或宫颈补切术。分析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单因素及HSIL追加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或宫颈补切术后残留宫颈病理情况。结果 192例SIL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35例,其中CKC组术后切缘阳性率为18.52%(20/108), LEEP组术后切缘阳性率为17.86%(15/84),两组术后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切缘阳性患者病变累及腺体占比65.71%(23/35)高于切缘阴性患者的43.95%(69/157)(P<0.05);而切缘阳性患者与切缘阴性患者的手术方式、高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细胞学、阴道镜病理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宫颈锥切术后病理为HSIL的52例患者追加手术, 42例有子宫切除的要求或指征,追加了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其中CKC组18例, LEEP组24例。其余10例据术后病理提示阳性部位追加宫颈补切术,其中CKC组7例, LEEP组3例。追加手术后CKC组及LEEP组残留宫颈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量化的两种宫颈锥切手术治疗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镜检查不充分的SIL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对有保留子宫要求的患者, LEEP也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子宫颈锥切术 围绝经期 切缘阳性 阴道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宫颈锥形切除术病理诊断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癌的符合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滕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宫颈锥切病理诊断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癌的符合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为宫颈HSIL并行宫颈锥形切除术的患者187例... 目的: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宫颈锥切病理诊断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癌的符合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为宫颈HSIL并行宫颈锥形切除术的患者18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细胞学及HPV检测结果,比较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宫颈锥形切除术后病理结果,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宫颈锥形切除术病理结果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187例患者中,宫颈锥形切除术后病理结果符合HSIL者136例,符合率为72.73%;病理平级者119例(占比63.64%);降级者42例(占比22.46%);升级者26例(占比13.90%),其中升级为宫颈浸润癌者16例,占病理升级的61.54%;宫颈癌漏诊占总研究例数的8.56%。绝经、阴道镜检查不充分、病变累及1~2个象限是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宫颈锥形切除术病理结果改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能发现和诊断宫颈HSIL及宫颈癌,但存在漏诊情况,可能与绝经、阴道镜检查不充分、病变累及1~2个象限有关,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 宫颈锥形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EP与CKC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疗效及宫颈再生情况观察
6
作者 晏彩亮 黄美红 郑雯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867-1869,共3页
目的: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与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的疗效差异,并比较其术后宫颈再生... 目的: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与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的疗效差异,并比较其术后宫颈再生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HS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法分为两组,LEEP组和对照组,各30例。LEEP组采用LEEP治疗,对照组采用CK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宫颈再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m后,LEEP组病情逆转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EE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锥切组织体积和长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m、术后6 m,LEEP组宫颈体积、长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KC治疗HSIL的效果优于LEEP,但LEEP手术操作更简单、出血更少,对宫颈损伤更小,更有利于术后宫颈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环形电切术 冷刀锥切术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疗效 宫颈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下宫颈“图钉形”切除术治疗有生育要求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4
7
作者 卢玉娟 杨志玲 王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5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颈“图钉形”切除术在治疗有生育要求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2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颈“图钉形”切除术在治疗有生育要求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2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宫腔镜下宫颈“图钉形”切除术组(宫腔镜组)和宫颈冷刀锥切术组(CKC组),其中宫腔镜组患者70例,CKC组患者8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病理结果、手术疗效及随访情况、术后妊娠情况(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阴道分娩率及剖宫产率)及术后满意度调查等指标变化。结果宫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病理结果、随访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异常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妊娠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的早产率低于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身体恢复、术后心理恢复及总体满意度评分均高于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图钉式”宫颈锥切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妊娠早产率低,是有生育要求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腔镜 宫颈“图钉形”切除术 宫颈冷刀锥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组织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 mRNA ATG-12 Tie-1表达情况及与鳞状上皮内病变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新欢 邹科 +3 位作者 杨弋弋 李中钦 任红娟 冯磊 《安徽医学》 2022年第5期572-576,共5页
目的 分析宫颈组织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 mRNA、自噬相关蛋白12(ATG12)、酪氨酸激酶受体1(Tie-1)表达情况,及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保存宫颈活检组织或手术... 目的 分析宫颈组织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 mRNA、自噬相关蛋白12(ATG12)、酪氨酸激酶受体1(Tie-1)表达情况,及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保存宫颈活检组织或手术切除宫颈组织的228例患者按2014年WHO女性下生殖道肿瘤分类标准分组,分别纳入慢性宫颈炎组(n=34)、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n=2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n=55)、宫颈鳞癌(CSCC)组(n=119)。通过分支DNA杂交实验(bDNA)法检测宫颈组织HPVE6/E7 mRNA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组织ATG12、Tie-1表达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PV E6/E7mRNA、ATG-12、Tie-1表达情况对HSIL+(HSIL、CSCC)的筛查价值。结果 HSIL组、CSCC组HPV E6/E7 mRNA阳性率高于慢性宫颈炎组,ATG-12阳性率及Tie-1阳性率低于慢性宫颈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IL组与慢性宫颈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IL组、CSCC组HPV E6/E7 mRNA阳性率高于LSIL组,ATG-12阳性率及Tie-1阳性率低于LSIL组(P<0.05),CSCC组HPV E6/E7 mRNA阳性率高于HSIL组,ATG-12阳性率及Tie-1阳性率低于HSIL组(P<0.05);ROC曲线显示,单一HPV E6/E7 mRNA、ATG-12、Tie-1筛查HSIL+时,Tie-1阴性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筛查灵敏度为78.16%,特异度为83.33%,3者联合筛查HSIL+的AUC值上升至0.85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66%、81.48%,高于HPV-E6/E7 mRNA阳性、ATG-12阴性、Tie-1阴性筛查的AUC值(P<0.05)。结论 不同SIL病理分级的宫颈组织HPVE6/E7mRNA、ATG12、Tie-1阳性表达率存在差异,较单纯HPVE6/E7mRNA筛查HSIL+,联合ATG12或Tie-1检测可提升筛查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瘤病毒E6/E7 自噬相关蛋白12 酪氨酸激酶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vista高危HPV分型与CK8/18、P120ctn表达在预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进展和转归中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秦艳 陈莹 +2 位作者 刘小燕 彭敏 周东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9期145-148,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Cervista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与CK8/18、P120ctn在预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进展和转归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6年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妇幼保健院同时行TCT及组织活检确诊为LSIL患者119例... 目的探讨Cervista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与CK8/18、P120ctn在预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进展和转归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6年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妇幼保健院同时行TCT及组织活检确诊为LSIL患者119例,其中进展组28例,持续组41例,消退组50例。另收集HSIL宫颈鳞癌(SCC)对照组20例,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Cervista HR-HPV分型方法检测各组HR-HPV分型,运用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CK8/18、P120ctn表达情况。结果进展组A9型阳性率均高于A7及A5/A6型,高于持续组及消退组,LSIL组间HR-HPV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8/18阳性表达率进展组为67.9%、持续组为41.5%、消退组为20.0%;LSIL组分别与HSIL\SCC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20ctn阳性表达率进展组为82.1%、持续组为90.2%、消退组为100.0%;LSIL组P120ctn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对照组,高于HSIL\SCC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ervista HR-HPV分型及CK8/18、P120ctn表达对预测LSIL进展和转归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sta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CK8/18 P120CTN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ICD-10与ICD-11编码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庞辉 刘骏峰 《现代医院》 2022年第4期567-569,572,共4页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既往称为宫颈上皮内瘤变,世界卫生组织于2014年对女性生殖器肿瘤采用了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类宫颈鳞状上皮内低病变二级分类的方法;ICD-10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是按既往病理学分类为3级:CINⅠ,CINⅡ,CINⅢ。本文通过介...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既往称为宫颈上皮内瘤变,世界卫生组织于2014年对女性生殖器肿瘤采用了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类宫颈鳞状上皮内低病变二级分类的方法;ICD-10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是按既往病理学分类为3级:CINⅠ,CINⅡ,CINⅢ。本文通过介绍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定义与分级,分别列举出ICD-10与ICD-11中的编码,结合当前的病理学诊断发展,笔者认为应将ICD-10中CINⅠ分类到宫颈的良性肿瘤,将CINⅡ,CINⅢ分类到宫颈的原位癌,同时建议病理专家在书写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类宫颈鳞状上皮内低病变的病理诊断时,标注“CIN”名称和分级,为编码员在日常工作中准确编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D-10 ICD-11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市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亚型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符丽华 罗小婉 +3 位作者 罗燕艳 孙佳星 林钰叶 米贤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7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究中山市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亚型分布状况。方法以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中山博爱医院收治的2756例HPV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宫颈疾病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宫颈炎组(n=34)、单纯HPV感染组(n=702... 目的探究中山市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亚型分布状况。方法以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中山博爱医院收治的2756例HPV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宫颈疾病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宫颈炎组(n=34)、单纯HPV感染组(n=702)、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n=1564)、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n=425)及宫颈癌组(n=31),分析各组的HPV亚型分布及感染状态。结果中山市HPV阳性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8.96%,以HPV16、18型为主,分别为18.98%、9.98%;感染类型以单一感染为主,占99.85%。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宫颈癌组、HSIL组、LSIL组、单纯HPV感染组、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宫颈疾病程度的加深,HPV16型感染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HPV16型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感染类型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6、18型为中山市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妇女HPV亚型的常见高危亚型,以单一感染类型为主,双重或多重感染不增加疾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亚型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与细菌性阴道病(附1280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晓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352-353,共2页
为了解细菌性阴道病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生的关系,对1280例(包括332例细菌性阴道病)育龄期未妊娠者进行宫颈涂片检查,筛查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同时观察计数细菌形态及数量检查阴道菌群。结果,①332例细菌性阴... 为了解细菌性阴道病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生的关系,对1280例(包括332例细菌性阴道病)育龄期未妊娠者进行宫颈涂片检查,筛查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同时观察计数细菌形态及数量检查阴道菌群。结果,①332例细菌性阴道病中检出SIL23例,检出率为693%,948例非细菌性阴道病(对照组)中检出SIL39例,检出率为411%。②细菌性阴道病的阴道菌群主要为加德纳菌、厌氧菌,无乳酸杆菌,并可见到线索细胞;对照组阴道菌群主要为乳酸杆菌,或多数为乳酸杆菌,少数加德纳菌。提示:在细菌性阴道病时,阴道菌群的改变,相关病原体可能在SIL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病 细菌性 阴道涂片 鳞状上皮内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细胞学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随访时间对随诊的影响
13
作者 范晓红 耿力 +6 位作者 游珂 郭艳利 乔杰 沈晓野 姚燕君 赵一鸣 王铁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1期33-34,共2页
把随访周期从3个月降为1个月,对细胞学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且1个月仍未来院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分析缩短随访时间前后HSIL患者复诊率变化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检出率的变化,评价随访的作用。发现随访周期为3个... 把随访周期从3个月降为1个月,对细胞学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且1个月仍未来院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分析缩短随访时间前后HSIL患者复诊率变化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检出率的变化,评价随访的作用。发现随访周期为3个月的复诊率为75%,周期为1个月复诊率为89%。认为重视和建立严格的追踪随访管理机制,有助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义地区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洪玉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贵州省遵义地区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8月-2019年8月收治患者90例,分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组36例、宫颈癌组24例及对照组30例。三组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 目的:探讨贵州省遵义地区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8月-2019年8月收治患者90例,分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组36例、宫颈癌组24例及对照组30例。三组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组HPV阳性20例(55.56%),宫颈癌组HPV阳性22例(91.66%),对照组HPV阳性3例(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HPV阳性患者中,HPV16型阳性32例(71.11%),HPV18型阳性6例(13.33%),HPV58型阳性4例(8.89%),HPV52型阳性3例(6.67%)。结论:遵义地区女性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与HPV感染有一定相关性,尤其是与HPV16、18型有关,为宫颈癌的预防及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早期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镜下宫颈量化指标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萎缩患者术式选择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海洋 王爽 +4 位作者 梁华茂 游珂 张春妤 张坤 耿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量化指标在绝经后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术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年龄≥50岁宫颈HSIL,因无法宫颈锥切而直接行筋膜外全...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量化指标在绝经后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术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年龄≥50岁宫颈HSIL,因无法宫颈锥切而直接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的绝经后宫颈萎缩患者(全切组)以及行锥切后再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患者(锥切组)进行1∶1配对,每组各41例。阴道镜下分别测量宫颈前后径D1和宫颈横径D2。根据D1和D2构建判别模型,研究判别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与手术分组符合率。另外选取35例锥切术进行验证。结果全切组D1、D2分别为(1.58±0.41)cm和(1.69±0.39)cm,锥切组分别为(2.10±0.31)cm和(1.90±0.39)cm,2组间D1和D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5)。根据D1和D2构建的判别模型与手术分组相比,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93%(95%CI:70.90%~94.95%)和75.61%(95%CI:61.89%~89.33%)。2组患者通过分类判别函数分类后术式符合率为79.27%(65/82),35例验证分类判别函数分类后术式符合率为82.86%(29/35)。结论阴道镜下宫颈径线测量可以更客观地反映患者宫颈情况,与主观判断选择手术方式有一定的一致性,可考虑作为术式选择的临床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绝经后 阴道镜 宫颈径线测量 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锥切术中快速冷冻检查诊断宫颈炎性病变及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准确性与局限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玉豪 王丰 +2 位作者 严淑萍 张红 陈奎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608-610,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标本行快速冷冻检查(frozen section examination,FSE)在诊断宫颈炎性病变及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中的价值。方法以术后常规诊断(paraffin section examination,PSE)作为金标准,评估FS...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标本行快速冷冻检查(frozen section examination,FSE)在诊断宫颈炎性病变及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中的价值。方法以术后常规诊断(paraffin section examination,PSE)作为金标准,评估FSE诊断准确性。结果 FSE病理诊断与常规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58.67%(880/1500),诊断宫颈炎性病变、HSIL、LSIL时,FSE的病变检出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锥切FSE诊断虽有一定局限性,但在宫颈诊治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病变程度较轻时,FSE诊断灵敏度高,有助于疾病的初筛;病变程度较重时特异度高,一定程度上避免发生过治疗的医疗事故。改进宫颈锥切取材及制片方式,有助于改善FSE诊断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诊断 常规诊断 宫颈炎性病变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准确性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处理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丽娜 缪懿 卢斌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通过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行锥切术后内切缘阳性及外切缘阳性不同处理方式的探讨,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科行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的患者共1526例,其中切缘阳性187例(... 目的:通过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行锥切术后内切缘阳性及外切缘阳性不同处理方式的探讨,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科行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的患者共1526例,其中切缘阳性187例(内切缘阳性82例,外切缘阳性105例)。内切缘阳性术后补充手术治疗,外切缘阳性术后4~6个月随访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高危型HPV(HR-HPV)检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分析内切缘及外切缘阳性患者的病例特征,探讨术后病灶残留率,分析TCT及HR-HPV检测在外切缘阳性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结果:①内切缘阳性组的年龄[(49.63±10.77)岁]高于外切缘阳性组[(39.28±8.46)岁](P<0.05)。内切缘阳性组的绝经状态、多重HR-HPV感染、阴道镜检不满意及腺体累及的患者多于外切缘阳性组(P<0.05),两组的主诉症状、锥切深度及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内切缘阳性组25.61%(21/82)的患者补充手术术后无病灶残留,65.85%(54/82)患者证实有病灶残留,8.54%(7/82)术后病理升级为宫颈早期浸润癌。③外切缘阳性组的阴道镜活检病理结果显示,91.43%(96/105)的外切缘阳性患者无残留病灶,8.57%(9/105)的患者存在残留。术后随访TCT对病灶残留的诊断灵敏度为88.89%(8/9),特异度为90.63%(87/96),术后随访HR-HPV E6&E7 mRNA对病灶残留的诊断灵敏度为100%(9/9),诊断特异度为54.17%(52/96)。结论:内切缘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率高,且有病变升级的风险,术后行补充手术是必要的,外切缘阳性组的病灶残留率低,术后可4~6个月随访TCT及HR-HPV,其中之一有异常时则行阴道镜下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锥切术 内切缘阳性 外切缘阳性 病灶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组织HPV E6/E7 mRNA Atg-12 Tie-1表达情况与鳞状上皮内病变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淑雯 冯淑婷 +1 位作者 叶历 张晓辉 《安徽医学》 2022年第6期656-660,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组织人类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自噬相关蛋白-12(Atg-12)、酪氨酸激酶受体-1(Tie-1)表达情况与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诊断为SIL的患者227例,根据... 目的探讨宫颈组织人类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自噬相关蛋白-12(Atg-12)、酪氨酸激酶受体-1(Tie-1)表达情况与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诊断为SIL的患者227例,根据宫颈病变分级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124例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103例,另选取子宫肌瘤手术患者8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支链DNA信号扩增法检测HPV E6/E7 mRNA,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Atg-12、Tie-1蛋白。分析E6/E7 mRNA、Atg-12、Tie-1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HSIL与LSIL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HSIL组的HPV E6/E7 mRNA、Tie-1蛋白阳性检出率高于LSIL组和对照组(P<0.05),HSIL组的Atg-12蛋白阳性检出率低于LSIL组和对照组(P<0.05),HSIL组的HPV E6/E7 mRNA拷贝数、Tie-1蛋白表达量高于LSIL组和对照组(P<0.05),HSIL组的Atg-12蛋白表达量低于LSIL组和对照组(P<0.05)。HPV E6/E7 mRNA、Tie-1蛋白表达量与SIL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514,0.488),Atg-12蛋白表达量与SIL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0.433)。HPV E6/E7 mRNA、Atg-12、Tie-1鉴别诊断HSIL与LSIL的灵敏度为88.57%、74.29%、82.86%,特异度为57.14%、66.67%、64.29%。3项指标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77.14%,特异度为85.71%(AUC=0.854)。结论HSIL患者HPV E6/E7 mRNA、Tie-1表达较高,Atg-12表达较低。HPV E6/E7 mRNA、Atg-12、Tie-1表达与SIL病理分级有一定相关性,联合诊断可为HSIL与LSIL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人类乳头瘤病毒 E6/E7 mRNA 自噬相关蛋白-12 酪氨酸激酶受体-1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成像技术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杏 李珍 +6 位作者 杜艳敏 张欢欢 刘艺璇 田思齐 王蕊杰 周超 曾宪旭 《安徽医学》 2019年第3期343-345,共3页
宫颈癌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中国每年死于宫颈癌的人数近5万,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1-2]。宫颈癌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密切相关,SIL进展为宫颈癌需要数年的... 宫颈癌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中国每年死于宫颈癌的人数近5万,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1-2]。宫颈癌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密切相关,SIL进展为宫颈癌需要数年的时间,有效的筛查和早期干预可大大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3]。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发病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且发病率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4]。传统宫颈癌筛查方法虽然提高了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但过程繁锁,耗时耗财。光学相干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出现可在很大程度上简化宫颈癌筛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成像技术 宫颈癌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冷刀锥切高度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宫颈机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程存 马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1期3851-3854,共4页
目的研究宫颈冷刀锥切高度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宫颈机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HSIL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后成功受孕并获得妊娠结局的140例妇女作为观察组,并以锥高1.... 目的研究宫颈冷刀锥切高度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宫颈机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HSIL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后成功受孕并获得妊娠结局的140例妇女作为观察组,并以锥高1.5 cm再次分组,两组中1.0 cm≤锥高≤1.5 cm为A组(55例),1.5 cm<锥高≤2.5 cm为B组(85例),另外随机收集同期在医院围保并获得妊娠结局的140例妇女为对照组(C组)。比较3组对象的一般资料(年龄、孕次、产次)、妊娠相关指标及A组、B组病理资料(锥高、切缘状态),分析锥切手术相关因素与妊娠期发生宫颈机能不全(CI)的关系及妊娠结局。结果B组CI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A组、C组C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早产发生率高于A组、C组(P<0.05),足月产率低于A组、C组(P<0.05),新生儿体质量均值低于A组、C组(P<0.05);B组晚期流产发生率高于C组(P<0.05),A组与C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颈CKC术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锥切术中切除高度>1.5 cm会增加CI的发生率,对术后妊娠结局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锥切术中切除高度≤1.5 cm不会增加后续妊娠过程中CI的发生率及产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冷刀锥切术 锥切高度 宫颈机能不全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