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太原西山下二叠统太原组鳞木属化石研究
1
作者 贾高文 史建儒 +4 位作者 杨永胜 王瑾 郝思宇 薛沛霖 李佳瑞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0-247,共8页
华夏植物群是晚古生代全球四大著名植物群之一,鳞木属(Lepidodendron)广泛分布于四大植物群中。华夏植物区鳞木属因叶痕较大、叶痕下无通气道痕而被视为地域特征显著的东方型鳞木,区别于具有通气道痕的欧美植物区鳞木属。山西太原西山... 华夏植物群是晚古生代全球四大著名植物群之一,鳞木属(Lepidodendron)广泛分布于四大植物群中。华夏植物区鳞木属因叶痕较大、叶痕下无通气道痕而被视为地域特征显著的东方型鳞木,区别于具有通气道痕的欧美植物区鳞木属。山西太原西山地区是华夏植物群的重要分布地之一,本文对太原西山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的4块东方型鳞木化石进行鉴定和描述。结果表明,它们分属三种鳞木属叶座化石,即Lepidodendron oculus-felis、Lepidodendron cervicisum和Lepidodendron cf.aolungpylukense。根据鳞木属的大化石记录和相似属的研究成果,推测该属可能在晚泥盆世晚期起源于华南板块,跨洋流到达土耳其小亚细亚一带后开始分化,一支向西北到达欧洲西部并扩散至美洲北部,另一支从土耳其一带向北扩散至西伯利亚,最终散布到东欧、中亚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木属 太原西山地区 华夏植物群 下二叠统 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鳞木属及其相关属的分支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祺 郝守刚 王德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58-870,共13页
亚鳞木属被视为中国晚泥盆世的标志性植物大化石之一。分支系统学研究表明 ,亚鳞木属不宜归入传统所认为的原始鳞木目 ,因为它与系统发育上进化的封印木科、鳞木科和奇木科中成员的近共裔性状相似。作者提出该属的新分类系统 :亚鳞木属... 亚鳞木属被视为中国晚泥盆世的标志性植物大化石之一。分支系统学研究表明 ,亚鳞木属不宜归入传统所认为的原始鳞木目 ,因为它与系统发育上进化的封印木科、鳞木科和奇木科中成员的近共裔性状相似。作者提出该属的新分类系统 :亚鳞木属隶属于亚鳞木科 ,归入广义的水韭目。在当前的分支图中 ,亚鳞木科的系统发育位置处于封印木科和薄皮木科之间 ,这种分支式样表明系统发育上比较进化的木本石松植物并不是在石炭纪突然出现的 ,而是在晚泥盆世 (法门期 )就已经演化。亚鳞木属可能代表了系统发育上比较高级的木本石松的成员或鳞木科 (或奇木科 )的祖先类群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木属 分支系统学 水韭目 本石松植物 维管植物 晚泥盆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早石炭世亚鳞木属(Sublepidodendron)植物研究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崔丽 王德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1-460,共10页
描述了湖北省长阳县资丘镇淋湘溪剖面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的两种亚鳞木属(Sublepidodendron)植物——奇异亚鳞木(S.mirabile)和松滋亚鳞木(S.songziense)以及相关的生殖器官和根器官。重新认识了这两个种的叶座形态,进一步确认了亚鳞木属... 描述了湖北省长阳县资丘镇淋湘溪剖面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的两种亚鳞木属(Sublepidodendron)植物——奇异亚鳞木(S.mirabile)和松滋亚鳞木(S.songziense)以及相关的生殖器官和根器官。重新认识了这两个种的叶座形态,进一步确认了亚鳞木属的整体植物性状。详细比较了奇异亚鳞木、松滋亚鳞木和葛利普亚鳞木的生物学特征,讨论了我国亚鳞木属的分类,并提出了新的归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石炭世 华南 石松植物 鳞木属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