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滑舌鳎病原鳗利斯顿氏菌表型及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晓君 秦国民 +3 位作者 阎斌伦 徐静 毕可然 秦蕾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2-122,共11页
2008年12月,江苏赣榆某渔场养殖半滑舌鳎出现大量死亡,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部、鳃盖及鳍基出血,尾鳍腐烂,腹腔膨胀并积有大量腹水,部分病鱼肠管脱出肛外。从病鱼肝脏、腹水中分离出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对半滑舌鳎有较... 2008年12月,江苏赣榆某渔场养殖半滑舌鳎出现大量死亡,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部、鳃盖及鳍基出血,尾鳍腐烂,腹腔膨胀并积有大量腹水,部分病鱼肠管脱出肛外。从病鱼肝脏、腹水中分离出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对半滑舌鳎有较强的致病性。对3株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胞外酶及溶血素活性等表型生物学性状检验;测定了代表菌株的16S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了16 S rRNA和gyrB两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比较了两种基因对分离菌的鉴定能力;结果表明gyrB基因用于细菌种间鉴定更具优越性;基于16S rRNA和gyrB基因的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分离菌与鳗利斯顿氏菌具有高同源性,根据分离菌的表型及分子特征,判定分离菌为利斯顿氏菌属(Listonella MacDonell and Colwell 1986)的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 (Bergeman 1909) MacDonell and Colwell 1986]。胞外酶活性及溶血活性检测表明3株分离菌均具有淀粉酶、蛋白酶、卵磷脂酶等胞外酶活性,在含7%家兔脱纤血液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β型溶血,PCR检测3株供试菌均可扩增出大小约493 bp的溶血素基因和大小约248 bp的金属蛋白酶基因。分离菌的耐药谱测定结果显示,对供试49种抗菌药物中的青霉素G等13种药物耐药,对羧苄青霉素等6种药物存在敏感与耐药的株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 milaevis Günther) 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 16S RRNA基因 gyr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病原鳗利斯顿氏菌的鉴定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晓君 陈翠珍 +3 位作者 房海 战文斌 靳晓敏 王秀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7-423,共7页
采用表观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大菱鲆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的病(死)鱼中分离到的相应病原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mol%的测定;同时,择代表菌株进行了16S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了16SrRNA基因... 采用表观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大菱鲆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的病(死)鱼中分离到的相应病原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鉴定及代表菌株DNA中G+Cmol%的测定;同时,择代表菌株进行了16S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了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所检30株菌均为利斯顿氏菌属(ListonellaMacDonellandColwell1986)的鳗利斯顿氏菌[L·anguillarum(Bergeman1909)MacDonellandColwell1986],择S010610-1株、S010610-3株及S010623-1株作为代表菌株进行的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不包括引物结合区,所扩增的16SrRNA基因序列长度,S010610-1株为1466bp(GenBank登录号:AY963630)、S010610-3株为1416bp(GenBank登录号:AY963631)、S010623-1株为1424bp(GenBank登录号:AY963632),与GenBank数据库中弧菌属细菌的同源性在97%—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鳗利斯顿氏菌 鉴定 系统发育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病原鳗利斯顿氏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翠珍 房海 +3 位作者 张晓君 葛慕湘 王秀云 靳晓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298,共6页
从一起自然发病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肝胰腺中,分离做纯培养的6株(HQ010516A-1至HQ010516A-6)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进行了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等方面的检验.同时择代表菌株(HQ010516... 从一起自然发病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肝胰腺中,分离做纯培养的6株(HQ010516A-1至HQ010516A-6)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进行了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等方面的检验.同时择代表菌株(HQ010516A-1)测定了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另外,以代表菌株(HQ010516A-1)对健康蟹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了该菌株在所检病例的病原学意义;用37种抗菌类药物对3株菌所做的药敏试验,结果均表现对头孢噻肟等29种药物呈现敏感或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6-40 mm)、对头孢唑啉等3种药物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0-12 mm)、对青霉素G等5种药物耐药(无抑菌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鳗利斯顿氏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和recA香鱼鳗利斯顿氏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成义 闫茂仓 +5 位作者 陈少波 管敏鑫 单乐州 艾为明 谢起浪 蔡延(马奔)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90,共7页
为研究引起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出血溃烂症病因及致病菌系统发育地位,本研究从患病香鱼的肝脏、肾脏及体表分离到11株病原菌(编号:X0901-X0911),运用常规细菌生理生化方法鉴定致病菌所属种类;运用16SrRNA基因、recA基因序列分... 为研究引起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出血溃烂症病因及致病菌系统发育地位,本研究从患病香鱼的肝脏、肾脏及体表分离到11株病原菌(编号:X0901-X0911),运用常规细菌生理生化方法鉴定致病菌所属种类;运用16SrRNA基因、rec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研究致病菌的系统发育地位。细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致病菌为鳗利斯顿氏菌,11株细菌生理生化结果相同,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吲哚阳性、精氨酸脱羧酶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硝酸盐还原阳性、甘露醇阳性、MR测定阳性;H2S阴性、V-P测定阴性等。根据16SrRNA基因、recA基因序列分别构建弧菌科常见细菌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致病菌与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均聚为一枝,聚类结果与细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相符。致病菌与鳗利斯顿氏菌16SrRNA基因、recA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9.9%、99.8%。以recA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的拓扑学结构与16SrRNA基因建树结果相类似。此外,与16SrRNA基因相比,recA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更高的鉴别能力,本研究表明recA基因适合作为弧菌科常见细菌物种间进化关系研究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鱼 鳗利斯顿氏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豹纹鳃棘鲈病原鳗利斯顿氏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姚学良 徐晓丽 +3 位作者 张振奎 丁子元 宋昀鹏 崔宽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45,共7页
从患病的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的肾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33002,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对豹纹鳃棘鲈有较强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rRNA和gyrB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对菌株33002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 从患病的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的肾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33002,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对豹纹鳃棘鲈有较强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rRNA和gyrB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对菌株33002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33002为革兰氏阴性弧菌,生化特性与利斯顿氏菌属的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相近,基于gyr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菌株33002与鳗利斯顿氏菌聚为一支。对48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显示,菌株33002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等25种药物敏感,对恩诺沙星、杆菌肽等22种药物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鳗利斯顿氏菌 生理生化特性 16S RRNA GYR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病原鳗利斯顿氏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晓君 阎斌伦 +3 位作者 邴旭文 毕可然 秦蕾 秦国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53,61,共8页
从患病鲤(Cyprinus carpio L.)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生长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该菌对鲤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生物学性状检验;测定了分离菌的16S rRNA和gyr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与相关细菌16S rRNA和gyrB基因... 从患病鲤(Cyprinus carpio L.)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生长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该菌对鲤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生物学性状检验;测定了分离菌的16S rRNA和gyr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与相关细菌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后,构建了基于两种基因的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分离菌所扩增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鳗利斯顿氏菌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相似性均在97%以上,其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49 bp(GenBank登录号:FJ824662),gyrB基因序列长度为1202 bp(Gen-Bank登录号:GQ452957);胞外酶活性及溶血活性检测表明分离菌具有淀粉酶、蛋白酶、明胶酶、卵磷脂酶活性,但不具有脂酶活性;在含7%家兔脱纤血液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β型溶血,分离菌均具有金属蛋白酶基因及溶血素基因。根据分离菌的表型特征及分子特征,判定分离菌为利斯顿氏菌属(Listonella MacDonell and Colwell1986)的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分离菌的耐药谱测定结果显示,对供试49种抗菌药物中的青霉素G等12种药物耐药,对克林霉素等5种药物敏感,对恩诺沙星等32种药物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Cyprinus carpio L.) 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 生物学特性 16S RRNA基因 gyr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病原鳗利斯顿氏菌的药物敏感性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晓君 秦国民 +2 位作者 陈翠珍 房海 阎斌伦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38,共4页
对从大菱鲆(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 L.)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的病(死)鱼中分离到并经鉴定的病原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进行了对常用抗菌类药物及弧菌抑制剂O/129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20株鳗利斯顿氏菌均对所... 对从大菱鲆(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 L.)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的病(死)鱼中分离到并经鉴定的病原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进行了对常用抗菌类药物及弧菌抑制剂O/129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20株鳗利斯顿氏菌均对所测定的37种抗菌类药物中的头孢噻肟等1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等6种药物耐药、对头孢唑啉等10种药物耐药性菌株间有差异;2株(S010610-3和S010610-4)对弧菌抑制剂O/129具抗性,余18株均表现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鳗利斯顿氏菌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滑舌鳎病原鳗利斯顿氏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晓君 阎斌伦 +2 位作者 梁利国 秦国民 毕可然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0-434,共5页
对引起江苏连云港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大量死亡的病原鳗利斯顿氏菌,进行了基于溶血素和金属蛋白酶两种基因的双重PCR检测。根据鳗利斯顿氏菌溶血素基因和金属蛋白酶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鳗利斯顿氏菌可同时扩... 对引起江苏连云港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大量死亡的病原鳗利斯顿氏菌,进行了基于溶血素和金属蛋白酶两种基因的双重PCR检测。根据鳗利斯顿氏菌溶血素基因和金属蛋白酶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鳗利斯顿氏菌可同时扩增出上述2种基因片段,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93 bp和248 bp,两对引物对5种其他水产动物病原菌无交叉反应,敏感性检测结果为该双重PCR最低能检测8×102 CFU/mL的鳗利斯顿氏菌,最低能检测0.171 875 ng/μL的鳗利斯顿氏菌基因组DNA。对发病半滑舌鳎溃疡组织、肝脏及养殖用水进行双重PCR检测,呈阳性反应的样品可分离出优势生长的鳗利斯顿氏菌。该实验表明两种不同基因综合检测病原鳗利斯顿氏菌,进一步提高了其PCR检测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建立了一种病原鳗利斯顿氏菌快速、准确的双重PCR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鳗利斯顿氏菌 溶血素基因 金属蛋白酶基因 双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斜带髭鲷源鳗利斯顿氏菌分离鉴定、系统发育分析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郭睿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2-259,共8页
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作为我国东南沿海主要海水网箱养殖鱼类之一,常年受到以细菌性病害为主的侵袭,但相关病原检疫和诊断的研究较少。本文以福建罗源湾养殖濒死斜带髭鲷为研究对象,无菌解剖后对其肝、肾和脾脏进行细菌分离,对... 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作为我国东南沿海主要海水网箱养殖鱼类之一,常年受到以细菌性病害为主的侵袭,但相关病原检疫和诊断的研究较少。本文以福建罗源湾养殖濒死斜带髭鲷为研究对象,无菌解剖后对其肝、肾和脾脏进行细菌分离,对纯培养菌使用常规方法和API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使用16S rDNA、gyrB和rpoD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及分析,并对该菌进行药敏试验。菌株鉴定结果为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但在系统发育树中与多株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聚为一支,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新生霉素、左氟沙星、罗红霉素、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对磺胺甲基异恶唑、利福平、四环素、强力霉素、氨苄西林等8种药物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髭鲷 鳗利斯顿氏菌 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与横向流动试纸条法快速检测鳗利斯顿氏菌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董培培 李长红 +4 位作者 丁文超 陈炯 史雨红 黎昊雁 李明云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3-68,共6页
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横向流动试纸条技术(Lateral flow dipstick,LFD),建立一种鳗利斯顿氏菌快速检测方法。针对鳗利斯顿氏菌金属蛋白酶基因设计一套特异性引物及异硫氰酸荧光素(Flu... 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横向流动试纸条技术(Lateral flow dipstick,LFD),建立一种鳗利斯顿氏菌快速检测方法。针对鳗利斯顿氏菌金属蛋白酶基因设计一套特异性引物及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探针,结合生物素标记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扩增反应和横向流动试纸条技术对鳗利斯顿氏菌进行检测;比较LAMP-AGE、LAMP-LFD和PCR-AGE的灵敏度;选取4株鳗利斯顿氏菌和6株非鳗利斯顿氏菌验证LAMP-LFD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应用LAMP-LFD,能在30 min内完成鳗利斯顿氏菌的检测;LAMP-LFD检测的灵敏度为7.7 cfu/ml,LAMP-AGE和PCR-AGE检测的灵敏度均为77 cfu/ml;4株鳗利斯顿氏菌均呈阳性反应,其他6株非鳗利斯顿氏菌均为阴性。应用LAMP-LFD检测鳗利斯顿氏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且操作安全、简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利斯顿氏菌 empA基因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横向流动试纸条技术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鱼TGF-β1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与鳗利斯顿氏菌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娜 史雨红 陈炯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5,28,共6页
通过转录组测序的方法,获得香鱼的TGF-β1基因序列,由1134个核苷酸组成,包括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编码成377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蛋白,分子量大小为43 kDa,等电点为8.72。N端前19个氨基酸为信号肽,成熟肽由C末端11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大小... 通过转录组测序的方法,获得香鱼的TGF-β1基因序列,由1134个核苷酸组成,包括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编码成377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蛋白,分子量大小为43 kDa,等电点为8.72。N端前19个氨基酸为信号肽,成熟肽由C末端11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大小为12.5 kDa。序列比对表明香鱼与虹鳟同源性最高,前导肽为72%,成熟肽为93%。在健康香鱼中,TGF-β1基因在肝、脾、肾、脑、肌、肠、鳃、心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肾组织中表达量最高。鳗利斯顿氏菌侵染香鱼组织后,各组织中的TGF-β1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著上调,肾组织中变化最为显著,注射12h时为对照组的14.5倍。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28a-TGF-β1,并制备了多克隆抗血清,能与目的蛋白TGF-β1起特异性反应,但不与细菌蛋白自身反应。以上结果表明,香鱼TGF-β1基因表达变化与鳗利斯顿氏菌的侵染相关,揭示了TGF-β1可能在鱼类抗细菌的急性期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香鱼 鳗利斯顿氏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鱼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世会 史雨红 陈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3-149,共7页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是一种重要的趋化因子,可趋化中性粒细胞到炎症部位,从而消除炎症反应。从香鱼巨噬细胞转录组测序中获得MIP-2基因,阅读框序列长为318个核苷酸,编码一个由105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1.6kD的前体蛋白。N...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是一种重要的趋化因子,可趋化中性粒细胞到炎症部位,从而消除炎症反应。从香鱼巨噬细胞转录组测序中获得MIP-2基因,阅读框序列长为318个核苷酸,编码一个由105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1.6kD的前体蛋白。N端19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香鱼MIP-2与白斑狗鱼MIP-2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为54%。健康香鱼MIP-2基因mRNA主要在脾、肾、脑、鳃中表达,在肝、心、肌肉、肠中表达量次之。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鳗利斯顿氏菌侵染香鱼后,各组织中MIP-2基因mRNA表达量均呈上调趋势。尤其以肾组织和肌肉组织中变化最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香鱼MIP-2基因表达与鳗利斯顿氏菌的侵染密切相关,揭示了MIP-2可能在香鱼抗菌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香鱼 鳗利斯顿氏菌感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鱼HMGB1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俊 史雨红 +1 位作者 张亮 陈炯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6-10,共5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HMGB1)属于晚期细胞因子,与炎症反应相关。为研究香鱼HMGB1在鳗利斯顿氏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采用随机测序从肝脏组织cDNA文库中获得HMGB1基因,全长1233 bp,编码一个由20...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HMGB1)属于晚期细胞因子,与炎症反应相关。为研究香鱼HMGB1在鳗利斯顿氏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采用随机测序从肝脏组织cDNA文库中获得HMGB1基因,全长1233 bp,编码一个由204个氨基酸组成的23.3 kDa的蛋白。分析表明,该蛋白与胡瓜鱼HMGB1蛋白同源性最高。健康香鱼HMGB1基因在肌肉、脑和肝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而在鳃和肠中几乎不表达。qRTPCR表明,鳗利斯顿氏菌感染过程中,香鱼肌肉、脑和肝脏组织中HMGB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分别在72、48 h达到峰值。原核表达香鱼HMGB1重组蛋白并制备抗血清,Western blot显示,抗血清能与目的蛋白起特异性反应,能用于研究HMGB1蛋白表达变化,进一步揭示HMGB1基因与鳗利斯顿氏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晚期反应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 香鱼 鳗利斯顿氏菌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