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盐霉素钠体外抗虹鳟IHNV和IPNV的活性研究
1
作者
邵轶智
李林芳
+2 位作者
赵景壮
卢彤岩
徐黎明
《水产学杂志》
2024年第5期20-27,共8页
本研究用10.0μmol/L、5.0μmol/L、1.0μmol/L和0.5μmol/L盐霉素钠(SAL-Na)处理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Chinook salmon embryo cells,CHSE-214)和胖头鱥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EPC),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
本研究用10.0μmol/L、5.0μmol/L、1.0μmol/L和0.5μmol/L盐霉素钠(SAL-Na)处理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Chinook salmon embryo cells,CHSE-214)和胖头鱥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EPC),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0.1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或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tietic necrosis virus,IHNV)感染CHSE-214或EPC细胞,用5.0μmol/L SAL-Na处理CHSE-214细胞,将MOI为0.1的IPNV和IHNV共同感染细胞,48 h后收集细胞和上清液,测量细胞中病毒载量和上清液中病毒滴度,探究IHNV和IPNV单独感染及混合感染细胞时SAL-Na对病毒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IHNV感染细胞时,0.5μmol/L、1.0μmol/L、5.0μmol/L和10.0μmol/L SAL-Na均能抑制病毒增殖;IPNV感染细胞时,5.0μmol/L和10.0μmol/L SAL-Na能抑制病毒增殖;IHNV和IPNV混合感染细胞时,5.0μmol/L SAL-Na可同时抑制二者增殖。在IHNV和IPNV单独感染或者共同感染的情况下,盐霉素钠均可抑制病毒的增殖,表明其可作为IHN和IPN防治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
盐霉素钠
大鳞大麻哈鱼胚胎
细胞
(CHSE-214)
胖头鱥
上皮
瘤
细胞
(
epc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株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虹彩病毒(Iridoviridae)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
15
2
作者
许峰
鲁建飞
+2 位作者
魏永伟
苗亮
陈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6-162,共7页
2018年7月,浙江省某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场暴发疑似病毒引起的疾病。现场采样发现,病鱼体长约15-20cm,鱼体于水面下暗游,反应迟钝,体表有出血点或溃疡症状。本研究通过采用鲤鱼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
2018年7月,浙江省某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场暴发疑似病毒引起的疾病。现场采样发现,病鱼体长约15-20cm,鱼体于水面下暗游,反应迟钝,体表有出血点或溃疡症状。本研究通过采用鲤鱼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EPC)培养、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克隆与测序分析等方法,从患病大口黑鲈中分离得到一株病毒,鉴定其属于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命名为大口黑鲈虹彩病毒宁波分离株(LMBIV-NB001)。EPC经患病鱼组织匀浆液接种后出现细胞圆缩、死亡、脱落等典型的细胞病变症状。将感染后的EPC细胞制作超薄切片,通过电镜观察发现,EPC细胞质中存在大量直径约120nm具囊膜的正六边形成熟病毒粒子,形态与虹彩病毒相似。根据虹彩病毒MCP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病鱼组织样本进行PCR扩增,获得了1029bp的目的基因片段。将该扩增片段连入pMD19-T simple质粒后测序,经BLAST比对分析显示,其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鳜鱼蛙病毒NH-1609、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BG/TH/CU3、EPC060608-08的MCP基因同源性最高,相似度均达到99.13%。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本研究分离的LMBIV-NB001株与NC_038508、GU256635、MG941005等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毒株聚成一簇。本论文研究结果为不同地区蛙病毒属成员的起源和分化等相关研究等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虹彩病毒科
MCP基因
鲤鱼
上皮
瘤
细胞
(
epc
)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盐霉素钠体外抗虹鳟IHNV和IPNV的活性研究
1
作者
邵轶智
李林芳
赵景壮
卢彤岩
徐黎明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出处
《水产学杂志》
2024年第5期20-27,共8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HSY202307Q)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E0115500)
+1 种基金
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JD22A017)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3TD45).
文摘
本研究用10.0μmol/L、5.0μmol/L、1.0μmol/L和0.5μmol/L盐霉素钠(SAL-Na)处理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Chinook salmon embryo cells,CHSE-214)和胖头鱥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EPC),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0.1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或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tietic necrosis virus,IHNV)感染CHSE-214或EPC细胞,用5.0μmol/L SAL-Na处理CHSE-214细胞,将MOI为0.1的IPNV和IHNV共同感染细胞,48 h后收集细胞和上清液,测量细胞中病毒载量和上清液中病毒滴度,探究IHNV和IPNV单独感染及混合感染细胞时SAL-Na对病毒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IHNV感染细胞时,0.5μmol/L、1.0μmol/L、5.0μmol/L和10.0μmol/L SAL-Na均能抑制病毒增殖;IPNV感染细胞时,5.0μmol/L和10.0μmol/L SAL-Na能抑制病毒增殖;IHNV和IPNV混合感染细胞时,5.0μmol/L SAL-Na可同时抑制二者增殖。在IHNV和IPNV单独感染或者共同感染的情况下,盐霉素钠均可抑制病毒的增殖,表明其可作为IHN和IPN防治的潜在药物。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
盐霉素钠
大鳞大麻哈鱼胚胎
细胞
(CHSE-214)
胖头鱥
上皮
瘤
细胞
(
epc
)
Keywords
infectious hematopotietic necrosis virus(IHNV)
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
sodium salamycin(SAL-Na)
Chinook salmon embryo cells(CHSE-214)
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
epc
)
分类号
S965.12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株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虹彩病毒(Iridoviridae)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
15
2
作者
许峰
鲁建飞
魏永伟
苗亮
陈炯
机构
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大学
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6-16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2876号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Z18C190001号
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5C110018号
文摘
2018年7月,浙江省某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场暴发疑似病毒引起的疾病。现场采样发现,病鱼体长约15-20cm,鱼体于水面下暗游,反应迟钝,体表有出血点或溃疡症状。本研究通过采用鲤鱼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EPC)培养、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克隆与测序分析等方法,从患病大口黑鲈中分离得到一株病毒,鉴定其属于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命名为大口黑鲈虹彩病毒宁波分离株(LMBIV-NB001)。EPC经患病鱼组织匀浆液接种后出现细胞圆缩、死亡、脱落等典型的细胞病变症状。将感染后的EPC细胞制作超薄切片,通过电镜观察发现,EPC细胞质中存在大量直径约120nm具囊膜的正六边形成熟病毒粒子,形态与虹彩病毒相似。根据虹彩病毒MCP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病鱼组织样本进行PCR扩增,获得了1029bp的目的基因片段。将该扩增片段连入pMD19-T simple质粒后测序,经BLAST比对分析显示,其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鳜鱼蛙病毒NH-1609、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BG/TH/CU3、EPC060608-08的MCP基因同源性最高,相似度均达到99.13%。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本研究分离的LMBIV-NB001株与NC_038508、GU256635、MG941005等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毒株聚成一簇。本论文研究结果为不同地区蛙病毒属成员的起源和分化等相关研究等提供了基础材料。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虹彩病毒科
MCP基因
鲤鱼
上皮
瘤
细胞
(
epc
)
分离鉴定
Keywords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Iridoviridae
major capsid protein(MCP)gene
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
epc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S941.4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盐霉素钠体外抗虹鳟IHNV和IPNV的活性研究
邵轶智
李林芳
赵景壮
卢彤岩
徐黎明
《水产学杂志》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株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虹彩病毒(Iridoviridae)的分离及鉴定
许峰
鲁建飞
魏永伟
苗亮
陈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