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鲤上皮瘤细胞两种转染试剂的条件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尚琪
徐梓明
赵然
孙晓晴
张研
李炯棠
-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
-
出处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63,共12页
-
基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团队水产生物遗传大数据研究及应用项目(2020TD24)。
-
文摘
鲤上皮瘤细胞是常用的鱼类细胞系,广泛使用在各种病毒学和基因功能研究中。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在鲤上皮瘤细胞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时,转染试剂和DNA的剂量以及取样时间没有统一的数据支持。为解决该问题,选取两种常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和FuGENE®HD,分别对荧光蛋白标记的多种质粒进行多配组转染试验,多温度、多时间节点追踪记录转染效率。28℃,以35 mm培养皿铺板,16μL Lipofectamine®2000和4μg DNA在转染后48 h达到最高转染效率(5.92±0.52)%;12μL FuGENE®HD和4μg DNA在转染72 h后转染效率达到(9.81±0.33)%。为验证该条件,构建一个鲤高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蛋白α(PPARα)的EGFP标签载体,该载体利用两种转染试剂分别获得了约4%和约8%的转染效率。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转录因子对下游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s2)基因的转录调控效应,虽然两种转染试剂本身可导致下游基因的上调,但与空载质粒组相比,两种转染试剂高表达转录因子均对下游靶基因产生了转录激活效应。本试验获得了常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和FuGENE®HD在鲤上皮瘤细胞细胞转染时的最适转染试剂和DNA剂量和最优取样时间,并在一转录调控实例中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为后续充分利用鲤上皮瘤细胞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渔业种质资源育种创新。
-
关键词
鲤上皮瘤细胞
细胞转染效率
高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
-
Keywords
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 cell
cell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 biosynthesis
-
分类号
S917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
-
题名异育银鲫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巴翠玉
张培军
赵福广
杜晓燕
焦雪
李月红
-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吉林省卫生监测检验中心
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
出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6,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191)
吉林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1506)
948计划(2014Z34)
-
文摘
【目的】发现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新病原,为其病害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吉林省某养殖场采集异育银鲫出血病疑似病样,对其进行细菌分离及寄生虫观察、鲤疱疹病毒Ⅱ型的PCR检测和人工感染试验,然后用感染滤液接种鲤上皮瘤细胞(EPC),并对其进行电镜观察。对病毒基因组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RT-PCR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发病异育银鲫无细菌及寄生虫感染,鲤疱疹病毒Ⅱ型的PCR检测无特异性条带,将过滤后的患病鱼组织滤液感染健康异育银鲫,7 d内死亡率高达86.7%。盲传4代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负染后电镜下可观察到病毒粒子,直径约70 nm,病毒颗粒近球形,无囊膜结构,初步判断为呼肠孤病毒(暂命名JL-4)。SDS-PAGE结果揭示,JL-4基因组由11条dsRNA组成,呈现水生呼肠孤病毒基因组典型特征。将RT-PCR扩增产物的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JL-4与呼肠孤病毒HZ08株S6序列相似性高达99%,证明该分离株为呼肠孤病毒。【结论】从患病异育银鲫中分离到1株呼肠孤病毒。
-
关键词
异育银鲫
呼肠孤病毒
鲤上皮瘤细胞
分离与鉴定
SDS-PAGE
-
Keywords
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reovirus
epithelial tumor cell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DS-PAGE
-
分类号
S94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