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逆冲-走滑作用叠加的复合构造变形机制砂箱模拟研究: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为例 |
吕春晓
郭玲莉
陶圩
张家轩
周琦杰
张京京
陈欣
王光增
李三忠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甘孜-玉树断裂带晚第四纪走滑速率与滑动分解作用 |
吕丽星
李传友
魏占玉
董金元
谭锡斌
石峰
苏鹏
|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3
|
二十年来蠕变和短基线观测反映的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 |
刘冠中
马瑾
张鸿旭
王建军
杨永林
王兰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6
|
|
4
|
阿尔金断裂带最大累积走滑位移量——900km? |
李海兵
许志琴
杨经绥
戚学祥
P.Tapponnier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39
|
|
5
|
走滑断裂带贯穿过程与发育模式的物理模拟 |
肖阳
邬光辉
雷永良
陈婷婷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46
|
|
6
|
低—非孔隙岩石中走滑断裂带内部结构的形成演化 |
王孝彦
高强
孟令东
王海学
魏志鹏
|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7
|
莫里青断陷西北缘走滑断裂带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
杨玲
鲍志东
杜宜静
侯鹏飞
刘保磊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8
|
郯庐断裂南段走滑和伸展断裂的深部结构及位置关系 |
张交东
杨长春
刘成斋
刘德良
杨晓勇
刘传鹏
黄松
任凤楼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7
|
|
9
|
营口-潍坊断裂带对辽东湾坳陷东部凸起的形成及构造分段的控制作用--来自物理模拟实验和断层几何学特征的证据 |
曹忠祥
任凤楼
宋国奇
漆家福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6
|
|
10
|
白河-谷城断裂带中段构造变形特征与第四纪活动性 |
雷东宁
蔡永建
乔岳强
余松
吴建超
缪卫东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1
|
基于GPS观测的张家口-渤海断裂带活动性 |
陈阜超
郭良迁
郑智江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2
|
沂沭断裂带北段大盛-马站早白垩世盆地成因分析 |
于福生
漆家福
王春英
张卫刚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
7
|
|
13
|
沂沭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安丘—朱里段几何结构与活动特征 |
王志才
贾荣光
孙昭民
石荣会
晁洪太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59
|
|
14
|
龙陵-瑞丽断裂带附近的构造地貌与断裂活动性 |
贺根文
付碧宏
刘鸣
杨顺虎
时丕龙
刘锋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15
|
长乐-诏安断裂带形成时代的锆石U-Pb年代学约束及其地质意义 |
崔骁
王根厚
马佳
刘得文
唐宇
范正哲
季雷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6
|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解析 |
汤良杰
陈绪云
周心怀
万桂梅
金文正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39
|
|
17
|
走滑断层作用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控制 |
董月霞
汪泽成
郑红菊
徐安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87
|
|
18
|
胶东半岛牟平—即墨断裂带晚中生代运动学转换历史 |
张岳桥
李金良
张田
袁嘉音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61
|
|
19
|
敦密断裂带白垩纪两期重要的变形事件 |
孙晓猛
张旭庆
何松
王璞珺
郑涵
万阔
李多姿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20
|
胶莱盆地莱阳凹陷莱西断层断裂性质及成因机制 |
张波
吴智平
刘华
李众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