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鲜槟榔中槟榔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王海灿
吉建邦
康效宁
万祝宁
-
机构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设计研究所
海南大学食品学院
-
出处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58,共4页
-
基金
2006年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琼科函[2006]323)
-
文摘
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找到提取鲜槟榔的最佳浸提溶剂,以浸提温度、振摇时间及浸提时间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鲜槟榔中槟榔碱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得出槟榔的最佳提取工艺技术。同时还对槟榔不同部位的槟榔碱含量进行分析及对浸提液回收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槟榔中槟榔碱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温度31℃下,摇床振摇7 h、浸提24 h,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鲜槟榔的功能性成分提取可达到0.174%,同时,确定槟榔核中槟榔碱含量最高以及50℃的回收温度较为理想。
-
关键词
鲜槟榔
槟榔碱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
Keywords
Fresh areca
Arecoline
Extraction technique
Orthogonal test
-
分类号
TQ464.4
[化学工程—制药化工]
-
-
题名鲜食槟榔的护绿保鲜研究
被引量:8
- 2
-
-
作者
万新
万剑真
艾初湘
-
机构
上海健鹰食品科技研究所
-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44,共4页
-
文摘
对鲜槟榔果的护绿保鲜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 ,在鲜食槟榔制作中 ,由于鲜槟榔果色泽变化的敏感性 ,采用热烫、微波、冷藏工艺或应用柠檬酸、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尼泊金乙酯 )处理 ,都无法满足制作要求。试验选择了采用质量分数为 0 .3 %的护绿保鲜剂溶液浸泡鲜槟榔2 4h、入味保护后真空包装 ( -0 .1MPa)的工艺。结果 3 0℃下产品货架期可达 4个月。
-
关键词
鲜食槟榔
护绿保鲜
鲜摈榔果
护绿保鲜剂溶液浸泡
-
Keywords
the fresh of Areca catechu, green maintaining, keeping fresh
-
分类号
TS255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咀嚼槟榔种类与口腔黏膜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26
- 3
-
-
作者
杜永秀
孙东业
翦新春
毛秋华
程亚楠
徐普
-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海南省口腔医学中心口腔黏膜病科
海南省血液中心
-
出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1-394,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81260166)
海口市医学重点学科[海卫字(2015)15号]~~
-
文摘
目的研究海南省海口地区嚼食干鲜槟榔嗜好的不同对口腔黏膜疾病发病和癌变的影响。方法将1 722例有咀嚼槟榔嗜好的人员按嚼食槟榔嗜好不同,分为嚼食鲜槟榔和嚼食干槟榔两组。采用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定期复诊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确定罹患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口腔白斑(OLK)、口腔扁平苔藓(OLP)3种口腔黏膜疾病的年龄、人数、发病时间以及是否癌变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1 722例咀嚼槟榔人群中,嚼食干槟榔组(704例)与嚼食鲜槟榔组(1 018例)黏膜病的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患病高峰年龄提前(P<0.01)。2)咀嚼干槟榔组5年内所致OSF、OLK和OLP的发病率及口腔黏膜疾病的总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咀嚼新鲜槟榔组(P<0.01)。3)嚼食干槟榔组口腔黏膜疾病癌变率高于嚼食鲜槟榔组(P<0.01)。结论嚼食干槟榔比嚼食鲜槟榔的致病性和致癌性更强,干槟榔中过多的有害成分在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和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协同促进作用。
-
关键词
干槟榔
鲜槟榔
口腔黏膜疾病
口腔癌
海南
-
Keywords
dried betel nut
fresh betel nut
oral mu-cosal disease
oral cancer
Hainan
-
分类号
R781.5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