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鲜味受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基因表达调控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晶 张勇 黄铁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02-2708,共7页
动物的鲜味受体包括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 GluR)和味觉受体异源二聚体(T1R1/T1R3),是C型G蛋白偶联受体,N末端捕蝇草模块(VFT)区域可与鲜味配体结合,识别鲜味。本文主要论述了鲜味受体的研究进展、鲜味识别转导机制及鲜味受体基因的表达调... 动物的鲜味受体包括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 GluR)和味觉受体异源二聚体(T1R1/T1R3),是C型G蛋白偶联受体,N末端捕蝇草模块(VFT)区域可与鲜味配体结合,识别鲜味。本文主要论述了鲜味受体的研究进展、鲜味识别转导机制及鲜味受体基因的表达调控等,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味受体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味觉受体异源二聚体 转导机制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肠粘膜组织鲜味受体传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谡瑶 庞广昌 刘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84-88,110,共6页
鲜味受体不仅存在于味蕾组织,也存在于肠黏膜等组织中。本研究以SD大鼠为研究材料,通过固定化肠黏膜组织制成传感器,对代表性鲜味物质:谷氨酸钠、肌苷酸二钠、鸟苷酸二钠进行了受体传感动力学测定。结果表明,鲜味受体与配体呈现出与酶-... 鲜味受体不仅存在于味蕾组织,也存在于肠黏膜等组织中。本研究以SD大鼠为研究材料,通过固定化肠黏膜组织制成传感器,对代表性鲜味物质:谷氨酸钠、肌苷酸二钠、鸟苷酸二钠进行了受体传感动力学测定。结果表明,鲜味受体与配体呈现出与酶-底物相似的双曲线动力学特征。通过双倒数作图法,求出分别与其受体作用的激活常数K为:K_a=1.136×10^(-13)mol/L,K_b=1.443×10^(-13)mol/L,K_c=2.080×10^(-13)mol/L。说明肠粘膜组织对这三种鲜味物质的传感敏感性排序为:谷氨酸钠、肌苷酸二钠、鸟苷酸二纳。根据这3种鲜味成分的动力学特性,计算出谷氨酸钠、肌苷酸二钠、鸟苷酸二钠平均每个细胞上的受体个数分别为:2.30、2.89、4.16/cell;由此看出K越低,说明激活细胞内的活性越高,则信号越敏感,则达到受体-配体饱和时平均每个细胞上受体数目越少。谷氨酸钠、肌苷酸二难、鸟苷酸二钠信号放大倍数分别为:N_1=1.9055×10~4,N_2=1.6642×10~4,N_3=6.0799×10~3。此结果和所得到的活性常数与平均每个细胞上的受体数量相对应,说明配体与受体作用产生的信号输出的效率越高,则信号放大倍数也越大。综上,该传感器可定量化描述肠粘膜组织中的受体对相应配体的传感作用(激活常数)、效应受体个数和细胞信号级联放大作用,动力学参数可以为评价肠黏膜系统的各种受体对相应配体的传感活性及生理作用提供评价方法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味受体 肠黏膜 传感器 激活常数 受体个数 信号放大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味肽与鲜味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莉 伍圆明 +2 位作者 孙伟峰 车振明 丁文武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2-189,共8页
鲜味肽是一种重要的鲜味物质,具有补充、增强食品总体味感使其更加协调、柔和、浓郁的性质。鲜味肽与鲜味受体的相互作用可激活味觉系统级联信号传递使得大脑感知到鲜味,该作用决定了鲜味肽的呈味效果。文章对鲜味肽的来源及其序列结构... 鲜味肽是一种重要的鲜味物质,具有补充、增强食品总体味感使其更加协调、柔和、浓郁的性质。鲜味肽与鲜味受体的相互作用可激活味觉系统级联信号传递使得大脑感知到鲜味,该作用决定了鲜味肽的呈味效果。文章对鲜味肽的来源及其序列结构特征、鲜味受体的种类及其信号传导机制以及鲜味受体对鲜味配体识别机制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以期对鲜味肽与鲜味受体的相互作用模式及鲜味肽的挖掘、改造、应用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味 序列特征 鲜味受体 呈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分子互作与分子对接联用技术的鲜味肽呈味特征评价及分子机制解析
4
作者 陈万超 李文 +3 位作者 吴迪 张忠 李佳霖 杨焱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为探究鲜味多肽呈味特征及其与鲜味受体相互作用机制,以5种大球盖菇鲜味肽(EP-6、SG-7、PH-5、SE-6、ES-7)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评定、电子舌分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分子互作技术及分子对接联用技术,系统评价了5种鲜味肽的鲜味强度... 为探究鲜味多肽呈味特征及其与鲜味受体相互作用机制,以5种大球盖菇鲜味肽(EP-6、SG-7、PH-5、SE-6、ES-7)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评定、电子舌分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分子互作技术及分子对接联用技术,系统评价了5种鲜味肽的鲜味强度并解析其与鲜味受体分子的作用机理。通过感官评分(0~10)与滋味稀释分析发现,EP-6与ES-7鲜味评分最高,分别为6.90±0.88、6.70±0.95,阈值分别为0.178 mmol/L和0.167 mmol/L,低于0.3 mg/mL谷氨酸钠(MSG)的阈值(1.774 mmol/L)。电子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两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1.8%,EP-6与ES-7鲜味强度接近质量分数为0.1%的MSG的鲜味强度,且与感官评定结果一致。SPR动力学分析表明,ES-7与T1R3-VFD受体结合亲和力最强(KD=1.471×10^(-6) mol/L),结合解离速率呈“快上快下”特征;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揭示,EP-6与SG-7的对接能量最低,分别为-436.52、-397.81 kJ/mol,其稳定性依赖于ASN68、GLU45、HIS278等关键残基的氢键与疏水作用。此外,含硫氨基酸Cys等通过巯基作用延长鲜味感知,与感官评定的味感绵长特征相印证。通过电子舌、分子互作与分子对接多技术联用构建鲜味肽综合快速评价体系,可突破传统感官评定主观局限,明确鲜味受体结合域核心结合位点,并揭示含硫氨基酸对鲜味持久性的调控作用。研究旨在为天然鲜味增强剂的理性设计与高值化应用,以及食品风味精准调控技术的开发提供分子层面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味 分子互作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分子对接 鲜味受体 T1R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味剂对猪味觉的调控及其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清梅 李方方 +1 位作者 张勇 朱宇旌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39-1344,共6页
动物的采食量在实际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仔猪对鲜味的偏爱,所以常在仔猪饲料中添加鲜味剂以提高仔猪的采食量。鲜味剂提高仔猪采食量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刺激其味觉,从而促进口腔和胃肠道中的激素等分泌,以增加其对饲料的采食。本文... 动物的采食量在实际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仔猪对鲜味的偏爱,所以常在仔猪饲料中添加鲜味剂以提高仔猪的采食量。鲜味剂提高仔猪采食量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刺激其味觉,从而促进口腔和胃肠道中的激素等分泌,以增加其对饲料的采食。本文从鲜味剂对猪味觉的调控进行阐述,旨在为鲜味剂在仔猪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味 仔猪 味蕾 信号传递 胃肠道 鲜味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敏感受体及下游PLC/TRPM5介导苯丙氨酸刺激猪十二指肠分泌胆囊收缩素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绿阳 康翠翠 +5 位作者 丁立人 冯江银 洪秋霞 游美敬 保浩宇 杭苏琴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0-747,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苯丙氨酸(Phe)体外灌流对猪十二指肠组织胆囊收缩素(CCK)分泌的影响,以及钙敏感受体(CaSR)、鲜味受体(T1R1/T1R3)、下游磷脂酶C(PLC)和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蛋白5(TRPM5)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猪十二指肠为研究...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苯丙氨酸(Phe)体外灌流对猪十二指肠组织胆囊收缩素(CCK)分泌的影响,以及钙敏感受体(CaSR)、鲜味受体(T1R1/T1R3)、下游磷脂酶C(PLC)和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蛋白5(TRPM5)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猪十二指肠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CaSR在猪十二指肠上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利用组织体外灌流系统探究Phe对猪十二指肠CCK分泌的影响,再通过抑制剂或激活剂揭示CaSR、T1R1/T1R3以及PLC和TRPM5对CCK分泌的作用。[结果]猪十二指肠表达CaSR;50 mmol·L^(-1) L-Phe而非D-Phe能够显著刺激CCK的分泌(P<0.05);加入CaSR抑制剂NPS 2143(25μmol·L^(-1))或calhex 231(20μmol·L^(-1))均可显著抑制L-Phe诱导的CCK分泌(P<0.05),但加入T1R1/T1R3激活剂肌苷酸(IMP,2.5 mmol·L^(-1))或抑制剂lactisole(5 mmol·L^(-1))后CCK的分泌并无显著变化(P>0.05);通路下游PLC抑制剂U-73122(10μmol·L^(-1))和TRPM5抑制剂氧化三苯基磷(TPPO,100μmol·L^(-1))均可显著抑制L-Phe诱导的CCK分泌(P<0.05)。[结论]L-Phe通过激活CaSR以及下游PLC/TRPM5刺激猪十二指肠组织分泌C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 胆囊收缩素 钙敏感受体 鲜味受体 磷脂酶C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C-1细胞味觉感知模型对鱼露脯氨酸二肽呈鲜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顾华蓉 张琦梦 +3 位作者 穆洪涛 赵孟斌 陈瑜珠 高向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7,共7页
为探究鱼露中脯氨酸二肽的呈鲜特性,本研究以感官评价为基础,建立STC-1小鼠小肠内分泌细胞味觉感知模型,采用钙离子成像方法反映脯氨酸二肽的呈味剂量效应,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二肽对鲜味受体T1R1、T1R3、CaSR、GPRC6a的mRNA表... 为探究鱼露中脯氨酸二肽的呈鲜特性,本研究以感官评价为基础,建立STC-1小鼠小肠内分泌细胞味觉感知模型,采用钙离子成像方法反映脯氨酸二肽的呈味剂量效应,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二肽对鲜味受体T1R1、T1R3、CaSR、GPRC6a的mRNA表达量的影响,判断介导二肽呈鲜的主要受体。结果表明:13个脯氨酸二肽均无苦味,多呈鲜味和酸味,呈味较强的肽同时具有较低的阈值,其中具有较强味觉活性的肽为Ser-Pro、Ala-Pro、Pro-Ala、Pro-Val、Pro-Ile。脯氨酸二肽的呈味活性越强,其对鲜味受体m RNA表达的促进程度越强,推测T1R1是介导脯氨酸二肽呈鲜的重要受体。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鱼露脯氨酸二肽呈鲜特性的非人工感官评价方法,同时为深入研究鱼露寡肽呈鲜的定量构效关系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味 鲜味受体 STC-1细胞 钙离子成像 呈味剂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